张 越 通辽奈曼农村合作银行
国家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发展要求。现代化农发展中,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但也离不开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现代化水平,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金融涉及到合作性、商业性、政策性金融,因此金融改革属于持续推进过程,既要优化金融生态体系,满足乡村振兴需求,还要服务于乡村振兴。建立和完善金融激励机制,综合使用多种金融工具,有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了提升农村金融发展质量,必须深入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明确金融发展问题,持续优化金融生态体系,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当前,我国面向农村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民间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占比最大,其次为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占比小,很难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涉农业务的金融机构规模小,并且呈分散分布状态,市场竞争不足。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为重要组成。在农村经济金融发展中,农村信用社的规模持续扩大。然而相比大型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的规模小,科技水平低,缺乏人才资源、市场竞争力。
农村地区提供传统信贷服务,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当产生风险时,金融机构要自己承担风险,增加金融机构的不确定因素。为了积极防控风险,提升经济效益,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时,表现的积极性、创新性不足,还是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很难服务于乡村振兴。部分地区设置新的风险防控体系,包括政银保、政银贷等方式,用于激励金融机构开展多种金融业务,为农村地区提供资金扶持。政府部门也尽量减轻农村金融机构的压力,通过财政方式提供风险补偿金。当不良贷款率升高,则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比例降低,有效规避金融机构的风险。然而政府财政、风险补偿能力有限,金融机构也担心自身发展,所以参与积极性不足。此外,部分金融机构可能会相互勾结,从而骗取政府补偿金,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秩序,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的监管难度。
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金融机制、专业人才都比较缺乏,且农村金融管理方式、经营理念落后,严重影响创新能力,导致产品与服务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比如,农村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客户市场、金融服务种类同质化。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导角色,但是却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一味选择龙头企业、精英农户。在产品选择上,也不注重产品的精细分工与创新,致使产品种类单一。不同金融机构相互独立,未形成合作整体,导致金融服务、产品缺位,影响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居民分散居住,营业网络也分散分布,导致渠道单一,金融机构的经济合作不紧密,无法实现协调发展。
在长期发展中,农村金融体系积累经验,并且形成多金融协同发展体系。然而由于金融起步晚,特别是农村金融体系,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多集中在经济落后地区,缺乏基础设施,且生活质量低下,很难吸引专业的金融人才。现有技术人员的能力低下,不能开发新系统。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小,技术、资金、设备的投入有限,多使用低效率的设备,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农村金融机构的标准不统一,对金融机构合作的制约影响明显。农村传统的金融体系,很难满足乡村战略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体系。
第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要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在乡村振兴发展中,产业振兴是物质保障,只有实现产业振兴,才可以提升技术、人才、资金要素的聚集效果,将城市资源逐渐转向乡村,促进农村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农村金融要倾向核心产业,特别是具备经济辐射带动性、市场发展空间大的产业,如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业、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产业等,为其制定针对性战略机制、服务计划,提升金融服务的针对性。
第二,投入到基础设施领域。在近几年发展中,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不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严重制约了农村生活质量、农业经济的发展。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扶持的现实意义显著。农村金融高质量服务,联合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为纯公益、准公益、私公益的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服务。针对纯公益设施,具备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正外部性特点明显,基于政府财政投入,持续加强金融补给效果。准公益设施,包括农业生产、生活、经营设施,现代化农业设施、营销设施等,按照政府部门的主导,加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量。私公益设施,为农村经营的私有财产,具备较高的商业投资价值。
重点领域发展中,对于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的要求高。乡村振兴属于系统化工程,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高,农村金融很难提供高质量服务,所以只能关注重点领域,最大限度提升服务水平。
第一,乡村振兴发展中,针对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则是在政策引导下形成的特色领域,是产业融合样本区。
第二,乡村振兴中,产业旅游、休闲农业属于重点领域,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应当制定高质量服务方案,参考重点领域产业、资金需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第三,农村金融的高质量服务,要为农业集约化生产、产业融合提供优质服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稳步执行各项工作。
乡村振兴中,主体领域为新型主体,是拥有专业知识、了解经营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化发展,增加群众经济收入的主体。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家庭农场主体、农民合作社主体,带动效应、辐射效应非常大,且资金需求度高。此种情况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可以提供高质量服务,扩大重点主体的生产经营规模,保证业务范围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增加利润,提升市场效益、经济效益。部分乡村领域中,家庭农场主体、农民合作社主体的资金需求高,要获得金融结构的扶持。该类主体的初期建设、资金回报时间长,所以面临的风险系数高,金融机构要限制服务内容,并且要获得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
我国深入推进共同富裕方针,农村金融基于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立足于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要求,围绕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部署,联合政策支持、市场化发展,按照农村政府的差异,实行特色化创新,建立完整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保证竞争适度,大力创新。以风险防控为底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以满足群众金融需求,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实行市场化改革,建立特色农村金融生态,从而体现出适度竞争、多层次的特点。立足于开放要求,持续提升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度,落实平等原则,为金融主体提供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加强独立法人的地位,完善治理机制,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平准入、分类监管、市场化退出的监管模式。深入调研和总结农村金融实践,基于共同富裕目标面,放开市场限制条件。在制定监管标准、准入条件时,参考多个地域的特征,积极引入民间资本、社会资本,从而完善法人机构,弥补农村金融的空白。
第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金融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必须结合地区经济现状,提升产权抵押贷款的数量、质量,从而创新农村产权融资。创新工作中,形成全方位资产抵押融资模式,推出匹配农业经营周期的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业务。同时探索“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且增设“保险+期货”试点,创新涉农机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规范电商平台的金融服务。
第三,完善扶持政策,转变实施方式,从而加强涉农金融机构的发展动力。政府部门要为信贷业务提供政策指导,注重政策实施方式的改进,利用涉农补贴、财税优惠方式,不断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度。按照地区差异、金融风险类型,完善金融考核指标,结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落实正向激励机制,科学评估涉农信贷政策,增加信贷政策的执行力度。
第四,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实行动态化管理。科学防范、处理金融风险,提升监管效率与质量。农村金融要注重法制化建设,以法律方式明确中央、政府的监管职责、风险处理职责。建设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保证监管职责划分的合理,缩减监管空白。完善监管政策,根据农村金融的发展特色,探索适宜的监管方式,保证农村金融监管的专业性,持续提升监管效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协调监管思路,保证农村金融发展深度与广度的前提下,积极防范消极创新问题。
第五,基于数字化方式,创新金融理念、模式与制度。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画像,提高农村金融供给度。通过数字技术,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效果。建设农村信用体系、支付体系。优化整合地方资源,建设企业、个人的金融信息数据库,从而降低融资成本。针对普惠金融性,则要建设金融基础设施,按照不同地区,投放智能金融设施,保证农村金融网络布局的合理性,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延伸移动支付网络。在建设数字普惠金融标准时,积极宣传数字普惠金融知识,提升消费者的金融认知度,加强金融风险的防御能力。
第六,地方政府要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全面监管属地金融,落实金融风险的防范责任、处置责任。联合银行机构打造政银模式,从根本上促进涉农金融机构的发展,发挥补贴资金的作用,通过绩效考核、费用补贴、税收减免方式,积极鼓励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政府基于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制定金融工作方案,科学防范金融风险。同时与监管部门建立合作机制,保证农村金融的稳定性,保护好农民群体的权益,避免出现金融犯罪行为。
第七,完善综合服务机制。建立和完善综合服务机制,有助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其一,金融机构参考乡村振兴实况,优化调整金融生态体系。联合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制定现代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实验研究方式,优化整合资源,建立绿色兴农、科技强农、基建助农等多项机制。同时完善农村征信支付、网络系统,打造金融诚信框架。利用新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向群众普及信用的价值,塑造诚实的风气。其二,深度调研农村产业、农民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掌支付结算需求。按照需求引导,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模式。改进农村网络、通信设施,降低网络收费标准,完善线上支付体系。其三,完善金融消费权益的保护机制,为消费者提供投诉、维权渠道,严肃处理违法行为。当发现非法集资行为,群众可以快速投诉和举报。其四,注重宣传教育模式的创新,为群众普及金融知识,尤其是网络银行、金融诈骗、征信知识等,使农民形成正确的金融意识。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分析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影响因素,致力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同时要建立综合服务机制,持续增强乡村振兴服务效果,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