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问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2023-12-19 05:55王启露
智能城市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心区保有量小汽车

王启露

(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81)

1 贵阳市公共停车现状概述

1.1 机动车现状

贵阳市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约为187万辆,其中小汽车保有量约为148万辆。2005—2010年,贵阳市小汽车保有量呈现指数式增长,机动车数量翻了2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0%[1]。2011年贵阳市实行了小汽车牌照摇号上牌政策后,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得到缓和,年平均增长率降到10%。从六城区小汽车占比来看,南明区、云岩区和观山湖3个城市中心区小汽车保有量占到中心城区总量的70%[2]。

1.2 公共停车设施现状

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位共计约6.5万个,其中路外公共停车位约4.5万个,路内停车位约2万个。根据《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 51149—2016),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应该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1.3倍,综合考虑停车场建设投资及停车产业因素,短期内达到1.2车位/车的指标难度较大。因此,贵阳采取分阶段逐步优化停车位供给比例,近期车位供给比按0.8车位/车计算。贵阳市公共停车位缺口为9.6万个,其中路外公共停车位缺口为8.5万个,路内停车位缺口为1.1万个。公共停车设施缺口较大的区域为南明区、云岩区和观山湖3个城市中心区[3-4]。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停车资源权属较为复杂、资源分布不均、经营管理方式落后、资源使用忙闲不一、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1.3 主要问题

1.3.1 公共停车泊位供应不足

由于停车设施建设标准低、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紧张、征收成本较高、财政投入高、回本周期长等因素,导致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缓慢,现有公共停车泊位供给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群众的停车服务需求[5]。

1.3.2 现有公共停车泊位利用效率较低

中心区停车设施大多建设较早,缺少智慧化管理平台,智能化停车设施占比较低,导致现有公共停车泊位整体利用效率较低。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推动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是缓解“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提升停车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满足城市公共停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服务需求。对探索提高城市土地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消耗具体重大意义[6]。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探索如何推进城市中心区停车场建设,有利于中心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3 停车发展趋势

随着停车需求的快速增长,停车建设和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停车正快速向智能化、智慧化、多元化、系统化和电动化过渡[7]。

城市停车需求总量快速增长,停车需求进一步加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根据2011—2020年机动车保有量数据分析,年均增长达到10%,城市停车需求进一步加大,城市停车压力较为突出。

停车设施建设呈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城市停车受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限制,城市停车技术、投资渠道和建设模式等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停车设施向智能化发展。主要体现为自动化、无人化和无接触化。近年来,贵阳在无人值守停车技术、非接触智能收费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智能化停车设施是智慧化管理的基础,加快停车设施智能化建设是提高城市停车设施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

停车管理向系统化、智慧化发展。贵州作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旅游、交通、教育、政务及民生等多领域。其中,依托大数据应用,贵阳市正在建设智慧停车大数据平台,停车运营管理向系统化和智慧化发展。搭建大数据平台将有利于增强基于数据共享的人机交互,实现停车诱导、停车预定、自助缴费和快速出入等功能。

停车设施向电动化发展。随着碳中和愿景下全面电动化的不断推进,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新阶段。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产销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随着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充电桩车位建设将成为停车设施发展的重要方向。

停车成为城市发展与交通管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停车场不足、车辆排队等待停车导致部分交通常态化拥堵,如部分学校、医院周边路段等,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将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成为堵点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4 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场建设模式探索

利用独立城市停车场建设用地。结合城市停车需求,规划预留独立的城市停车场建设用地建设公共停车场。

结合旧城更新增加公共停车场。利用老旧小区、棚户区、背街小巷改造等三改项目,结合修建性详细规划动态维护工作,深入研究用地布局,启动调规程序,适当增加公共停车场用地,缓解公共停车压力。

利用交通站场用地一体化开发建设。适用于具备一体化开发建设条件的对外交通客运站、公共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站点等,如交通场站+地下停车(P+R)及交通场站+地下停车+商业开发(P+R+M)模式。

利用教育、体育及医疗等公共设施用地开发建设。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交通需求具有聚集性和时段性特征,利用学校操场、医院广场等用地空间开发建设公共停车场,可以解决医院、学校和周边居民部分的停车需求。

利用城市高架桥下、立交桥下空间开发建设。贵阳市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桥下空间。梳理城市道路高架桥下立交桥下空置用地,开发建设公共停车场,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利用城市绿地与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在停车需求旺盛,停车压力较大区域,充分利用既有和规划的公园绿地和广场用地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充分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5 系统化解决方案

5.1 合理预测停车需求,逐步构建合理的停车结构

根据拟合的机动车保有量函数,预计2025年贵阳市中心城区小汽车保有量188万辆;按照9%的增长率预测2025年中心城区小汽车保有量为183万辆;贵阳市千人小汽车拥有率达到326辆,在国内处于中高水平,假设至2025年千人拥有率保持不变,预计至2025年中心城区小汽车保有量为165万辆。综合以上3种预测方法,预计至2025年,贵阳市中心城区小汽车保有量约为180万辆。采取逐步增加停车供给的策略,规划至2025年,停车位供给比达到0.8车位/车;2030年,停车供给比达到1.0车位/车;2035年,停车供给比达到1.2车位/车。

逐步构建以配建停车为主体、以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以其他公共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给结构。贵阳现状城市公共停车位占比5%,与规范要求城市公共停车位占比10%~15%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综合考虑城市实际需求,规划采取逐步优化停车供给结构的策略,规划至2025年公共停车位占比达9%,2030年占比11%,2035年占比12%。

根据停车位供给比及供给结构,至2025年贵阳市公共停车位约为15.9万个,其中路外公共停车位需求约为13万个,其他公共停车约为2.9万个。

5.2 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增强公共停车供给能力

坚持市场运作。通过政府引导、规划管控,按照市场化经营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停车场(位)建设。通过企业化、产业化方式,加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

坚持集约挖潜。充分挖掘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充分挖掘既有停车资源,通过对既有停车场(位)的立体化改造,增加车位供给。充分挖掘道路停车资源,积极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在经评估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前提下,在特定路段、特定时限内允许车辆停放。

坚持突出重点。以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医院、学校、文化体育场馆、购物中心、公园景点等城市区域为重点,以实际停车需求为依据,充分利用拆改腾退空间、边角地以及地下空间增设公共停车设施,疏通和缓解城市重要功能节点的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公共停车服务水平,改善停车体验。

5.3 推进停车管理发展,提升公共停车设施利用率

按照“互联网+停车场”的思路,依托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搭建贵阳市城市公共停车智慧管理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梳理整合公共停车资源,发展预约停车、错峰停车、共享停车等新模式,推动停车资源共享及供需快速匹配。

推进停车场智慧化发展。建设由闸机系统、视频监控、室内高精度导航、反向寻车等组成的路外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实现无感进出、无感支付等功能。

优化提升全过程出行服务。以停车云平台、室内外多方式诱导系统、无感支付等为依托,面向出行全过程提供车位查询、车位预定、停车诱导、共享停车以及自动停车等一体化停车服务。

鼓励停车资源共享共用。支持引导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在符合安全管理的前提下,率先开放部分停车设施;鼓励商场、学校、体育场馆、公园等公共建筑配套停车设施闲置时开放;鼓励居住区在满足自身停车需求的前提下错时开放。

5.4 顺应电动化发展趋势,科学布局充电桩停车位

随着电动汽车占比的不断增加,充电桩停车位需求不断上升。公共停车场建设应充分预测和考虑未来电动汽车充电及停车需求,科学合理推进充电设施建设,规范充电设施的运行和管理,为汽车产业电动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

6 实施保障措施

交通主管部门、规划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快制定城市停车设施相关的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地方标准或技术标准,出台共同参与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措施,落实部门联动路径和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为高质量停车服务发展提供技术和法规支撑。

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需要发挥对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主导作用,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做好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需求,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确保停车设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停车主管部门要加快搭建公共停车智慧管理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化建设。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要求,加快出台充电桩停车位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充电桩停车位建设、管理、布局及运营等要求。

充分发挥城市地下空间功能,为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提供基础支撑。

7 结语

中心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疏通和缓解城市功能节点交通压力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不断探索,城市公共停车建设系统化、管理智慧化成为可能。城市作为一个错综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解决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问题需要在相应的政策支撑和体系保障前提下,科学谋划、合理布局、高效管理,循序渐进地改善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环境。

猜你喜欢
中心区保有量小汽车
可爱的小汽车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新能源汽车占比2.90%
小汽车
拼一拼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转向盘中心区试验及数据处理
城市中心区地下人居环境空间规划
城市中心区异型交叉口改建方案研究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