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四重奏的起源与发展研究*

2023-12-19 04:18:51
大众文艺 2023年21期
关键词:海顿四重奏弦乐

杜 盼

(南京传媒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不同的西方音乐体裁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社会基础,历史文化、音乐家的促进等各个方面也都会对音乐体裁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弦乐四重奏是一种重要的音乐体裁,然而,当前音乐界对于其的研究依然并不完善[1]。弦乐四重奏的基础为弦乐器组合,多数的研究者都习惯于从乐器的演奏技巧,或者对曲目的创作等方向着手,往往忽略了包括其发源在内的弦乐四重奏的历史演变以及作曲家创作风格的变迁。本文本着对弦乐四重奏的起源、发展、演变的探究目的,将从其最初的诞生和此后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变迁入手,探究其在不同阶段曲目的创作特征,从而理清弦乐四重奏这种重要的音乐体裁的发展脉络,给更多的音乐工作者以参考和启迪。

一、弦乐四重奏的产生

弦乐四重奏是一种室内乐形式,由四把弦乐器组合而成,包括一把大提琴、一把中提琴、两把小提琴[2]。这种音乐体裁在1730~1820年间的维也纳古典时期极其流行。弦乐四重奏的具体来源其实已经很难考证,从地域角度而言,其和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多地的乐曲形式都有所关联,这些形式包括协奏曲、交响曲、嬉游曲、四重奏等[3]。其中,弦乐四重奏到嬉游曲的影响较大。1760年左右,嬉游曲曾经风靡西方音乐界,奥地利音乐家米夏埃尔•海顿的作品当中就有大量的嬉游曲。这些嬉游曲多表现为五乐章(快速-小步舞曲-慢速-小步舞曲-急速)和四乐章(快速-小步舞曲-慢速-急速)两种形式。奥地利音乐家胡梅尔、捷克作曲家杜塞克等也都在嬉游曲上有很大的成就。嬉游曲流行很久,直到18世纪80年代依然有很多作曲家热衷于此[4]。弦乐四重奏在风格上延续了部分四声部器乐乐章,但是在发展当中对于主题的处理和技巧上的运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根据研究,弦乐四重奏最终风格的形成与通奏低音的消失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维拉契尼等生活在18世纪初期的音乐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不再写作低音,以谋求在最终的演出当中获得更加完美的效果[5]。有时候,通奏低音尽管在谱中被标识出来,但是在实际的演出当中往往不会被付诸演奏,在出版印刷曲谱时,出版者甚至会直接将通奏低音取消。弦乐四重奏的起源和形成时期,有两位作曲家为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就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和意大利作曲家路易吉•波切里尼。海顿在不断的创作当中将弦乐四重奏发展为当下流行的风格和形式,其作品对其他音乐家影响颇深,莫扎特曾经依照海顿的作品成果,创作了六首弦乐四重奏,并邀请海顿到家中欣赏,而后又将这六首曲子献给了海顿。波切里尼则创作了90多首弦乐四重奏曲目,尽管在影响上远不如海顿,但同样也是弦乐四重奏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6]。

二、弦乐器的起源

1.小提琴

小提琴源头古老,经过数度变迁,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其最早的前身是一种名为拉瓦纳斯特隆(Ravanatron)的乐器,由两千多年前锡兰国王拉瓦纳发明,其原理就是用弓摩擦弦使其产生音乐[7]。

拉瓦纳斯特隆被发明出来之后,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动荡,以及贸易交流过程当中,传到了波斯、大月氏、阿富汗等中亚国家,经过本地人的改良,拉瓦纳斯特隆变成了类似琵琶一样的形状。拉瓦纳斯特隆后来又被传入阿拉伯地区,人们给它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列巴布琴。

列巴布琴在公元8世纪随着贸易船队穿过地中海来到了西班牙,并在这里又获得了一个新的名称,雷贝克琴,在形状上和现在的小提琴差别不大,当时的西班牙人很喜欢雷贝克琴这种外来的乐器[8]。

雷贝克琴在音乐人实践演奏和制作中依然在不断地进行演化,先是从雷贝克琴变成了菲得琴,菲得琴又分化出两种乐器,一种是维奥拉琴,另一种则是里拉琴,从此开始了长达四个世纪的两琴对立时期。维奥拉琴和里拉琴不断拉锯,时而前者占上风,时而后者占上风,一直到18世纪,才终于分出来胜负,最终,里拉琴赢得了最终的胜利,维奥拉琴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里拉琴为了适应音乐人和民众的需求同样也在发生分化,最重要的分化方式就是演奏,一部分里拉琴更适宜肩上演奏的方式,这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的雏形。小提琴其实是集合了其各个阶段前身的各类特点而形成的一种乐器,结构上延续了雷贝克琴的四弦,而演奏形式则是里拉琴的肩上演奏。小提琴的正式诞生跟人们热衷于参加舞会有关,热闹的舞会上,急需一种醒目又简便的乐器迅速吸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及给出伴奏声,小提琴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运而生[9]。

2.中提琴

中提琴的出现可以上溯至16世纪末,其前身是在当时意大利音乐界极为流行的维奥尔琴,中提琴出现之后,最初根据音程被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中音提琴,一种是次中音提琴,不过这种区分很快就取消了,因为中提琴具体的演奏者基本上都是由小提琴手,而且中音提亲在弦乐四重奏当中所占据的位置并没有小提琴和大提琴那样重要,中音与次中音的区分显得没有太大必要。

3.大提琴

大提琴的前身同样跟维奥尔琴有关。维奥尔琴音色十分柔美,很适合抒情,其演奏方式通常为膝间,而后逐渐发展成为大提琴的雏形。不过,完全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大提琴要很晚,直到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人们才开始使用尾柱,形成现代大提琴的演奏方式。

三、弦乐四重奏的发展

对于整个西方艺术史而言,18世纪之后各类艺术都走向了繁荣,层出不穷的艺术家以及百花齐放的艺术品充斥着人类的文化宝库。音乐这种重要的艺术类型也随同艺术的灿烂而熠熠闪光。对于弦乐四重奏而言,18世纪中期则步入了一个迅速上升的阶段,在这段时期产生的作品时至今日依然为人们所钟爱,成为演奏会等必选的曲目。这一时期的重要作曲家有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都是在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巨匠[10]。18世纪的弦乐四重奏之所以获得重大的成就,其背后有各方面的原因。首先欧洲启蒙运动在此时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法国大革命更是把久受思想禁锢的民众彻底解放出来,个体追求思想独立成为民众的共识,体现在音乐上,人们更希望从中获得新文化和新思想的洗礼。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就是这种人性解放的产物,其在风格上更加率性和不受约束,追求新鲜奇特,在节奏上相比传统音乐也更为紧凑,同时,在演奏上的要求也从原有的浅显向着深沉和艰难转变。此外,这一时期的弦乐四重奏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在的逻辑上都追求协调和韵律感,更加严谨和理性,这是因为其受到当时西方建筑学以及绘画艺术的影响[11]。

总体而言,18世纪的弦乐四重奏更强调和弦的变化,风格上以展现主调音乐为主。19世纪对于弦乐四重奏而言,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发展时期,有的音乐家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从总体而言,却是整个弦乐四重奏的消沉期。其背后有着重要历史原因[12]。19世纪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对于自由的不懈追求让人们在音乐上也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传统音乐风格的突破和改变。这一时期的音乐家和作曲家普遍追求个人浪漫主义,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新奇多变,对于音乐结构甚至在有意识地去破除传统的平衡。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贝多芬就在这一时期创作出很多优秀而经典的弦乐四重奏曲目。然而,也正是因为贝多芬这些成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一时期弦乐四重奏的低迷[13]。

除了音乐巨匠作品的“高处不胜寒”,让其他音乐家难以匹敌这个特殊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带有强烈的主观个人风格,音乐结构没有一定的稳定性,剧烈的旋律变化,也只有像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天才才能够得心应手的掌握,而弦乐四重奏本身更加适宜的其实是富有均衡感的音乐节奏,这种个性化的创造从总体上而言其实并不利于弦乐四重奏的创作。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19世纪的弦乐四重奏作品的代表人物并不多,如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等,他们的作品当中也只有很少的一些更加符合弦乐四重奏本身的特征[14]。

尽管19世纪在弦乐四重奏的发展中处于低谷,但这段时间的积淀也为在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步入20世纪之后,弦乐四重奏开启了迅猛的发展,大量的天才作家出现,伴随着的是越来越多的经典曲目被创作出来。巴托克、勋伯格、肖斯塔特维奇、贝尔格在这一时期充分发挥自我的音乐才能,为弦乐四重奏奉献出了更多的经典曲目。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人物就是匈牙利伟大的作曲家巴托克,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20世纪风格,尽管巴托克在弦乐四重奏上并不是一个多产者,他总共只有六首作品,但这些作品奠定了其在音乐史的位置。巴托克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带有民俗性的特点,这也是他的音乐风格之一,他填补了19世纪以来古典主义弦乐四重奏的作品空白。从创建到发展,到延续到辉煌,弦乐四重奏在几百年的历程当中,随着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大师,走过了一条从古典到现代再回归古典的发展道路[15]。

四、古典主义时期弦乐四重奏的传承和创新

弦乐四重奏本身的特征就在于其在不断地传承中,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以及音乐家本身的特征,获得创新性的发展。

在古典主义时期,这一特征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弦乐四重奏初创之时,海顿就已经开始对其进行创新式的发展了。这主要体现在对其结构的改变上。海顿早期的作品通常为五乐章,各乐章很短,但其中期的作品则通常为四乐章甚至三乐章,并且逐渐形成了小步舞曲这样几乎固定的结构。而在莫扎特的时代,小步舞曲又并不是固定地出现在其作品的乐曲当中的,对莫扎特本人而言,作品是否融入自我的情感相比起乐曲本身的稳定性更为重要,尤其是其晚期的作品,更侧重于传递感情,而不是追求乐曲的结构。到了贝多芬时期,这种破除结构的感觉更加强烈,贝多芬甚至将固定的乐章进行随意调整,音乐结构完全是为自我情感的表达而服务,原有的稳定性被彻底打破。在调性上,贝多芬相比海顿的创新性更加明显。海顿通常是为了呈现更好的音乐效果才去调整调性,但贝多芬在调性上则完全是为自我的音乐情感而服务的[16]。

五、结语

以上,本文从弦乐四重奏的产生入手,探讨了弦乐器的起源,分析了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并对古典主义时期弦乐四重奏的传承和创新展开了论述。弦乐四重奏这种室内乐重要的音乐体裁,自诞生之后就备受各个时期的音乐家们青睐,众多的音乐家运用自我的音乐特征,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弦乐四重奏曲目。在不同的时代,受到外在社会等各方面因素,以及各时代音乐风格的影响,音乐家们在创作时融合了个人的情感和创作特点,在曲目当中表达了自我强烈的音乐风格。对于当代的作曲家、研究者和演奏者而言,必须充分了解不同时代音乐家的不同特征,探寻其鲜明的个人特征,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各个曲目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征,在演奏时更为准确的将其传递给听众,从而引发共鸣。

猜你喜欢
海顿四重奏弦乐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中外文摘(2022年16期)2022-12-21 12:56:42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领导文萃(2022年21期)2022-11-22 09:09:33
荒原潋滟(弦乐四重奏)
当代音乐(2020年7期)2020-07-23 11:43:37
室内乐小品两首
演说艺术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的演奏运用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八)——第八弦乐四重奏oP. 110
音乐生活(2015年3期)2015-12-19 13:24:33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七)—— 第七弦乐四重奏 op.108
音乐生活(2015年2期)2015-12-19 13:22:59
室内乐组曲《绢道》第二组萨克斯四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