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人群70例前庭阵发症临床特点分析

2023-12-18 04:55樊春秋黄小钦杨冬菊户宁宁刘爱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眼震前庭影像学

樊春秋, 刘 静, 黄小钦, 杨冬菊, 陈 芳, 户宁宁, 刘爱华

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a,VP)是指前庭蜗神经根部受到血管等结构刺激导致反复发作眩晕的前庭疾病,VP发作具有频繁性、刻板性和短暂性特点。1994年Brandt 提出前庭阵发症概念[1,2],2008年Hüfner提出将影像学表现纳入VP诊断标准[3],2016年Barany 协会发布确诊前庭阵发症和可能前庭阵发症的诊断标准[4]。近10年我国陆续有VP病例报道,但多关注于VP 的电生理、影像学表现和治疗预后分析[5-7],鲜有对VP 诊断至关重要的症状和眼震特点分析;同时因VP 症状存在一定戏剧性和不典型性,导致临床医生不能识别VP。本文将来自中国北方地区的70 名VP 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别从人群分布特点,发作时症状特点和眼震特点,以及影像学特点4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和研究设计 我们收集了70 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头晕组住院和门诊诊断的前庭阵发症患者,均来自中国北方地区,其中确诊前庭阵发症患者41 例,可能性大的前庭阵发症患者29 例,男36 例,女34 例。7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包括主诉、现病史(发作诱因,发作性质、伴随症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既往史(包括脑血病危险因素等病史以及服药史)、神经系统查体和眩晕专科查体体征、辅助检查(包括神经血管关系)和治疗药物。

纳入标准:年龄18~80 岁;符合Barany 协会确诊前庭阵发症诊断标准[4](至少10 次自发性旋转或非旋转型眩晕发作;持续时间<1 min;特定患者的固定型表现;对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治疗有效;最好不归因于另一个诊断或疾病)或可能性大前庭阵发症诊断标准(至少5 次旋转性或非旋转型眩晕发作;持续时间<5 min;自发性发生或由某些头部运动诱发;特定患者的固定型表现;最好不归因于另一个诊断);排除其他前庭中枢和前庭周围性疾病;签署知情同意。

1.2 临床资料采集 所有患者均进行规范病史采集,包括病程、既往史(包括脑血病危险因素等病史以及服药史)、发作特点(发作诱因,发作性质、伴随症状和发作频率)、神经系统查体和眩晕专科查体体征。采用非强化3D TOF MRA 检查神经血管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统计方法,通过图表对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和既往病史)、发作时特点、发作时体征、影像学资料和治疗药物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数据的分布状态进行估计和描述。关键数据应用百分率表示,并用直方图表示,同时进行集中趋势分析。

2 结 果

2.1 人群分布特点 患者年龄分布老年比例最高(42.86%),其次青年(32.86%),中年比例最低(12.86%)(见表1、图1)。

表1 人群分布特点

图1 患者年龄分布

2.2 发作症状特点 36 例患者(51.43%)存在诱因,包括快速行走、情绪激动、开车、骑车、性交、咳嗽或喘息、演讲或聊天、洗澡、大便、饮酒和声音刺激;53例(75.71%)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在2~5次之间,9 例(12.86%)在6~10 次之间,8 例(11.43%)大于10 次;33 例患者(47.14%)眩晕发作伴有单侧耳鸣、头鸣和双耳鸣,耳鸣伴面肌痉挛(见表2)。

表2 发作症状特点

2.3 发作眼震特点 15 例患者记录到发作时眼震,包括眼震视频(10 例)或在就诊时发作(5 例),表现为水平伴旋转眼震,符合前庭周围性眼震特点。

2.4 影像学特点 57例患者行MRA(前庭蜗神经与血管关系)检查,37 例(64.91%)右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15 例(26.32%)左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5 例(8.77%)基底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见表3、图2。)。

表3 影像学特点

图2 神经血管的关系

3 讨 论

3.1 年龄分布特点 本组前庭阵发症患者年龄分布为老年多见,青年次之,中年最低。前庭阵发症在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国外报道常见发病年龄25~77 岁,本组患者发病年龄在22~74 岁之间,我们根据年龄分组发现,老年比例最高,其次为青年,最后为中年。以往其他研究未提供前庭阵发症老年易发的证据,但作为血管神经压迫综合征的三叉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8],推测可能与动脉硬化血管走形迂曲有关,前庭阵发症是否可以得出类似结论尚待进一步证实。

3.2 VP发作时症状特点

3.2.1 发作时诱因 51.43%VP 患者发作存在诱因,包括快速行走、情绪激动、开车、骑车、性交、咳嗽或喘息、演讲或聊天、洗澡、大便、饮酒和声音刺激。发作诱因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提示临床医生如果患者在运动和激动等兴奋状态下突然发生的眩晕,提示有前庭阵发症的可能。激动或兴奋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可能导致血管对神经兴奋作用;咳嗽、屏气和大便用力等状态导致胸腔容积加大,胸膜腔内负压进一步增大,上腔静脉更加扩张,回心血量增加,心脏搏出量增大,导致血管对神经兴奋作用[9]。

3.2.2 发作时伴随症状 47.14%VP 患者发作伴有单侧耳鸣、头鸣和双耳鸣,耳鸣伴面肌痉挛。前庭蜗神经在出脑干处并行,并与面神经一起进入内耳门,前庭神经受到兴奋的同时,蜗神经和面神经也可能受累,产生兴奋症状,患者可出现短暂频繁地伴随眩晕出现的耳鸣和头鸣,少部分患者会出现面肌痉挛。耳鸣、头鸣和面肌痉挛的出现对于诊断前庭阵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提示作用[10]。

3.2.3 单日最多发作次数 75.71%VP 患者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在2~5 次之间。前庭阵发症具有频繁发作的特点,本组资料显示,多数患者每天最多发作次数2~5 次,提示我们对于非丛集性发作的患者也应考虑到前庭阵发症可能。

3.3 发作时眼震特点 15 例患者记录到发作时眼震,包括眼震视频(10 例)或在就诊时发作(5例),表现为水平伴旋转眼震朝向患侧,符合头坐标系眼震特点。前庭神经出脑干区域中枢部(过渡区的近端)受到周围组织(主要血管)的刺激产生轴突间放电,尤其髓鞘脱失时更容易发生。前庭神经受到刺激时,患侧前庭张力增高,产生朝向患者水平伴旋转眼振。尽管有研究报道,前庭阵发症可以表现不同眼震形式[4,11],我们的研究只提示前庭阵发症患者眼震为一种形式:朝向患侧的水平伴旋转眼震;同时也提示我们患者记录发作时眼部视频对于诊断具有确切帮助。

3.4 神经血管关系 57 例患者行MRA(前庭蜗神经与血管关系)检查,37 例(64.91%)右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15例(26.32%)左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5例(8.77%)基底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神经血管压迫是否引起前庭阵发症,目前尚无确定结论。一些研究认为MRA 显示神经血管压迫对前庭阵发症诊断的灵敏性100%,特异性65%[12],也有研究报道12 例前庭阵发症患者应用微血管减压术解除神经血管压迫,11 例发作停止[13];也有研究认为神经血管压迫与前庭阵发症的发作无关[14,15]。本研究证实所有患者均存在神经血管压迫关系,且右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所占比例最高。

4 结 论

VP 老年多见,青年次之,中年最低;大多数VP患者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在2~5 次之间;情绪激动、兴奋和运动等可诱发VP 发作;VP 发作时眩晕同时可伴有耳鸣、头鸣和面肌痉挛;VP 发作期表现朝向患侧的水平伴旋转眼震;右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在VP患者中比例最高。

伦理学声明:本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樊春秋、刘爱华负责论文设计;杨冬菊、刘静负责数据收集;陈芳、户宁宁负责数据整理;樊春秋、黄小钦负责统计学分析和撰写论文。

猜你喜欢
眼震前庭影像学
头晕/眩晕的病史采集及眼震检查(续)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