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兰 李洁琼 尚松楚 徐亮胜 黄丽丽
苹果黑星病又叫疮痂病,具有传播快、危害大、防治难的特点。我们在陕西渭北洛川、黄陵、乾县、礼泉等苹果主产区的病害调查结果显示,2023 年苹果黑星病发病率高达40%以上,严重影响树体生长。 基于苹果黑星病田间危害特点和病害发生规律, 结合之前在实验室中的相关研究结果, 我们总结了一套高效环保的苹果黑星病精准防控技术,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苹果黑星病可危害叶片、叶柄、嫩梢、花、果实,在苹果整个发育期都可发病,其中最主要的受害部位是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后,正面先出现病斑,开始淡黄绿色,放射状或圆形,后发展为褐色至黑色,病斑周围可见明显的边缘,病斑上可见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随病情发展,很多病斑连在一起,叶片扭曲,大量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叶柄染病后,出现褐色、长条状病斑。果实染病后,开始出现圆形、淡黄绿色病斑,后慢慢变大、凹陷,病斑硬化,疮痂状,上有霉层,病果失去商品价值。
我们在渭北洛川、黄陵、乾县、礼泉等地观察到的苹果黑星病田间症状如图1 所示。
图1 苹果不同部位黑星病症状
苹果黑星病的病原菌是 [Venturia inaequalis(Cooke) Wint.],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在实验室条件下(PDA 培养基上),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0 ℃,生长环境最适pH 值4~8。 在田间,苹果黑星病病菌多以菌丝体在芽鳞内或病枝上越冬。其子囊孢子会在第2 年秋季成熟,自然条件下6—7 月分生孢子最多,为发病盛期。 病菌也可以通过昆虫(如蚜虫)传播。 如果当年再遇到适合的气候条件(如雨水多、田间湿度大),很容易引起当年病害爆发。除此之外,苹果黑星病的发生还与田间管理水平息息相关, 未采取清园措施, 或实行间作生产, 或果园郁闭, 通风不良, 都可能成为黑星病爆发的诱因。
在苹果树不同生长阶段, 配合相应的施药方案,可实现苹果黑星病的精准、高效防控。
萌芽前后是病菌侵染期, 可喷施1~2 次杀菌剂,特别是针对嫩叶和新梢,将病害扼杀在萌发期。
落花后套袋前是病害始发期, 寄主不同部位开始零星出现病斑。 此期可喷施1~2 次杀菌剂,特别是针对叶片、叶柄和幼果,控制危害。
果实膨大期是病害盛发期, 此时病菌大量繁殖、传播,危害寄主,可喷施1~2 次杀菌剂,特别是针对叶背和叶柄,控制病害蔓延。
采果后落叶前是病害发展末期, 病菌开始在叶片、叶柄和枝条中潜伏,准备越冬。 此时全园全树喷淋2~3 次杀菌剂,可消灭越冬菌源,降低病菌基数。
落叶后至次年萌芽前,彻底清除全园落叶、枯枝、病果、杂草等,清除越冬菌源及早期侵染源,预防病害发生。
可选用内吸性杀菌剂20%氟硅唑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 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2 000~2 500 倍液。 为防止产生抗药性,不同杀菌剂应交替使用,喷药间隔期7~10 天。
根据我们的调查,2023 年洛川县苹果黑星病发病率15%~23%, 黄陵17%~29%, 乾县23%~36%,礼泉29%~41%。 我们选点进行了黑星病精准防控技术实地应用, 田间观察发病率明显降低, 实验室检测病原菌孢子的萌发率降至5%以下,防控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