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举馨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状况不容乐观,听、说、读、写等能力普遍偏低,语言文字水平呈现整体下滑的趋势,语言文字服务社会的活动和成效并不显著[1]。这与职业院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强调工匠精神,重视专业技能的发展,而对基础文化素养有所忽视有关。本文为例的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甘肃东部地区,经济、交通欠发达,社会交融性也远远不及大、中型经济发达的城市,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等,多种不利因素形成了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发展中出现的困境。
因受生源影响,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均来源于甘肃省内,并且多数为农村籍学生,早期语言环境以方言为主,且学生间的方言差异不是很大,相互都可听懂,毫不影响互相表情达意、交流交友,加之基础文化素养相对薄弱,对普通话不太重视,所以在校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时习惯继续使用方言,未能形成讲普通话的良好语言环境。通常情况下,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学生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的学生占多数,二级甲等及以上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更有个别学生未能达到三级乙等的水平。较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普通话语音面貌欠佳,运用能力不高。
近年平凉市职业院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统计表
讲普通话时,普遍存在一些共性的发音缺陷和错误,主要表现为:边音l 和鼻音n 容易混淆,如,常会把“男(nán),农(nóng),那(nà)”等字音错读作“男(lán),农(lóng),那(là)”;前鼻音in,en 和后鼻音ing,eng 分不清,常会把“因(yīn),笨(bèn),亲(qīn)”等 字 音 误 读作“因(yīng),笨(bèng),亲(qīng)”;舌 尖前、平舌音z,c,s 和舌尖后、翘舌音zh,ch,sh发音存在缺陷,并易混淆,受方言影响,通常会把“产(chǎn),晒(shài),只(zhǐ)”等字音误读作“产(cǎn),晒(sài),只(zǐ)”;韵 母un 和ong 读不标准,常将“允、云、永、用”等字音统一读作“yong”;“儿化音”发音多存在缺陷,甘肃方言较少发儿化音,且极少利用儿化音区别词义,故好多学生“儿化音”发音存在困难;声调为三声的字发音多存在缺陷,尤其是两个或多个三声字组成的词语,发音时需进行变调,很多未正确掌握变调方法和技巧的学生时常读不标准这类字词的读音。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民族语言情有独钟,不习惯讲普通话,如甘南、临夏等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发音水平总体较为滞后。即便存在诸多发音不规范的问题,然而,好多高职生也并未主动寻求改善,甚至还有学生根本未意识到自身的发音错误。
受长期所处的方言语言环境影响,在运用普通话交流时,固有的方言思维方式、表述语气、词汇选取和语句连接习惯等,会不自觉地融入普通话表达中。主要表现为,方言与普通话的随机转换能力不强,常会无意识地夹带方言词汇,致使产生表述别扭或表意不清甚至错误的现象;或运用方言的语序方式连接普通话词汇,造成语句表述不规范、不流畅、不易理解或表意混乱等弊病;普通话逻辑思维能力薄弱,条理不清,思绪混乱,在表述过程中,常会习惯性地重复同一个转折词、连接词、形容词或副词,如:“可是”“然后”“可爱”“很”等口头禅。此外,随着网络语的不断涌现,一些学生为了追赶时髦,在日常交流中,会刻意选用一些网络流行词汇,如:“不鸡丢”“瑞思拜”“针不戳”“绝绝子”等网络流行语常常脱口而出,而学生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其实不符合规范的普通话表达要求。笔者在常年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职业院校学生较少通过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展示自我、推介自我,不愿参与即兴演讲活动,课堂临时回答问题时,也多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或低头不语,更有个别学生甚至用方言回答老师提问,很少有学生通过着力提升普通话技能为自己创造机会、赢得认可、解决困难。
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运用规范汉字的意识不强,对规范汉字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主要表现为:书写不规范、理解片面、阅读量贫瘠、运用能力不高等。
因早期学习基础差,书写基本功弱,自身认识不足等,很多学生汉字书写笔顺、笔画常常出现错误,更无美感可言,且常伴有错别字,如:写“万”字时常将笔顺误写为“横、撇、横折钩”,去逝(世)、好高鹜(骛)远、恶(噩)耗、谈笑风声(生)等错别字更是随处可见。此外,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也给高职学生规范书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以往的提笔书写已逐渐变成键盘书写,对于汉字的使用也从以往的词汇积累变成了现在的智能选择,因此很多学生提笔忘字。而且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流行,新兴的即时性、浅薄化网络词汇成了学生日常交流的主体用语,逐渐代替了传统的语言习惯[2]。这也有力冲击了高职学生规范书写的水平。
学生普遍对常见字词的理解较为狭隘,多局限于以字面意为主的某一种意思,稍加引申或扩展便理解不了,所以很难做到一词多解、一词多用。前期文化素养薄弱、阅读量少、词汇积累贫乏、网络媒体的盛行、智能输入法的推广等各种内外因素影响,多数高职生独立使用规范汉字时,常感力不从心、应对困难、词穷无语、词不达意,甚至错误频频。书面写作中常常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层出不穷、语序混乱、病句累累,常见请假条、申请书中,从字词、语句、符号到格式,多是错误连连。网络平台信息交流中,也多使用表情包、图片、网络流行语,很少用规范汉字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学生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力普遍偏低,一知半解和不知所云的状态屡见不鲜,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素养与专业技能发展不平衡,很难通过语言文字能力促进其他技能的提升,甚至严重制约着其专业技能的深入发展。
因职业教育重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故许多职业院校师生高度重视专业课、实训课教学,院校更是在人力、经费、资源、场地、制度等各方面,全力支持各级各类专业课技能大赛,在有限的办学条件中,以语言文字为代表的基础人文类教科研的发展自然就会受限。
职业院校往往致力于推进校园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实验实训和文化建设等工作,却忽视了作为内涵建设的支撑——语言文字工作。据了解,许多职业院校语言文字的学习,仅限于语文、普通话语音、书写课堂和相关学生社团,极少开展专业性、前沿性的名师讲座和培训,学生对专业性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运用技巧、变化轨迹、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发展方向、研究策略更新不及时,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发展形势和现状了解不深入、不全面,眼界受限,对策守旧,能力滞后。许多职业院校不论是自身组织、承担的,还是派师生外出参加的语言文字类培训、论坛的数量均低于专业技能领域。可见,语言文字工作未能与专业技能活动并重发展、相互促进。职业院校应结合学生日常声韵调发音的共性错误和书写常规漏洞,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多关注民族地区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寻找更加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案和提升对策,并尽力扩大培训效应和受益面,这将不仅有助于职业院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发展和推进,也有益于院校的综合治理。
由于受高职院校功利性办学理念的影响,更多的学生更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专业课和计算机,以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来提高就业竞争力,不愿意在汉语应用能力的提升上下功夫[3]。全然未意识到语言文字能力实则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能力,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础,忽略了语言文字在个人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甚至抱有轻慢的态度。此外,受职称评聘条件、院校氛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教师也多愿将精力投向专业技能领域的研究,对于基础语言文字的研究较少,缺乏针对性且不够系统,纵深度不足,多停留于满足基础性教育教学即可的层面,缺少创新和突破。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工作繁重,人力、精力有限,多数职业院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活动多流于形式,疲于应对,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对于如何更切实、有效地推普这一难题,始终得不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关注和研究[4]。
虽然大多职业院校会不定期通过组织校内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和主持人大赛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但活动质量参差不齐,多浮于表面,且未能面向校外发挥出更广泛的宣传带动效应。职业院校常常愿意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型活动服务当地社会,带动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却忽略了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起着基础支撑作用的关键软实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脱贫致富、开拓眼界、启迪民众、滋润精神、传承经典的必备工具。然而,许多职业院校传承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阵地作用尚未显著施展,语言文字宣传普及活动的内容、方式、受众、场所等过于局限,未能充分、有力地将其延伸到校外其他领域和人群,带动力不强,人才和平台优势未能高效发挥到语言文字服务社会的工作中,故建议职业院校加强对村镇、社区、城市务工人员、农牧民等群体的普通话宣传、培训工作,帮助文化水平整体偏低的人群提升其语言文字能力,为其拓展其他生活技能夯实基础,增加保障。也需进一步强化推普组织领导和志愿者队伍,锤炼工作能力,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肩负起语言文字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做实做细下基层活动。
一些职业院校的工作和考评机制多向专业技能领域倾斜,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大多只是表面性、阶段性或不健全的,缺少实质的执行和激励措施,语言文字工作未切实提升到育人的高度,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结合并不紧密。因此,对于此项工作,教师积极性不高、重视度不够,不愿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和研究相关工作,多止步于必需性和日常性业务。职业院校需将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健全相关长效工作机制,调动工作热情,激活工作氛围,变被动为主动,使语言文字工作切实为职业院校提质增优助力,为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性布局服务。
当前,大多职业院校将主要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投入到育人工作中,因经费受限,语言文字工作及其教科研领域的经费投入远比不上专业技能和其他方面的,一些高职院校甚至未对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经费做预算。所以,工作基础保障不够,阻碍性较大,成效欠佳。例如,印制和发放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资料单一,活动规模偏小,活动形式简单,师生积极性不高等等[5]。
高职院校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是学校的法定义务和依法办学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化需求,是提升院校内涵建设,加强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所以提升高校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和应用能力,职业院校需转变观念,改进不足,提高认识,根除阻碍,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坚持技能与人文并重发展,将语言文字工作与人才培养、服务社会高度融合,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法治化、常态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