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德市双滦区大庙小学 孙宏伟
○ 承德市双滦区大庙小学 孙宏伟
○ 承德市教育局 胡丽艳
孙宏伟,承德市双滦区大庙小学教导主任,承德市胡丽艳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承德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她先后入选“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马云乡村教师计划”,2019年作为杰出青年代表在“河北省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表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她的教育故事被排成党课情景剧《难忘初心》在央视频移动网现场直播。她先后主持、主研6项省市级规划办课题,在《中国教师报》《中华儿女》等刊物发表多篇教育论文和文学作品。
○ 承德市双滦区大庙小学 孙宏伟
【课前思考】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思维智慧,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这是在三年级“详细复述”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教学时要处理好阅读理解与简要复述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详细复述,次要内容简略复述”的方法。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内容短小精悍、描写生动。教学时可以从读入手,让学生经历“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懂文意—思辨明理—熟读背诵”的学习过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表达特点,探寻语言学习规律,习得朗读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在联系,深入思辨人物言行,学习王戎善于观察思考、冷静分析的思维品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单元导读页和目录页,创设学习任务情境,引出课题: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富有智慧的人物,本单元我们将认识几位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智慧故事,我们还将召开一次“历史人物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读页和目录页引入,创设大单元学习任务情境引出本课学习课题,通过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解读课题, 质疑激趣
1.理解“戎”字。
师:同学们请看这个“戎”字,仔细观察它的演变过程,你能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猜右上角的“戈”代表进攻时用的兵器,左下角的“十”代表防御时穿的铠甲,它们合在一起就表示“所有的武器”。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分析得有理有据。“戎”就是武器的总称,也是本课的生字,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
教师范写指导:“戎”是右上包围结构,写“斜钩”的时候要注意弧度。
2.了解王戎其人。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①和自己查阅到的王戎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交流情况,对资料进行适当补充、梳理。
3.解读课题。
再读课题,能不能通过课题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的是“王戎不摘道路旁边的李子”的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猜想、交流、释义,逐步完成字源识字、初步了解故事主要人物、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等学习任务,并围绕课题质疑,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三、学法引路,三读通解故事
1.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准多音字“折”(zhé)。
2.二读,读好节奏,读出韵味。
师:学习古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读好句子之间的停顿。现在请你来数一数,这篇小古文一共有几句话?
生:一共有四句话。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一句一句地细读课文,用“○”圈出小古文中所有表示人物的词语吧。
……
(1)不会做,做不好。部分站区长想做但不会做,空有一腔热情和美好愿望,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矛盾和问题,抓不住重点,不掌握解决方法和技巧,工作收效甚微、阻力重重,甚至出现本领恐慌、畏难情绪。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做了,但做得不够好,能力水平亟待提升。
学生细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用“—”画出小古文中表示地名的词语(道旁),用“△”标出小古文中所有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李树、树、子、李)。
师:人名、地名、物名都画齐了,通常在读古文的时候,会在这些地方停顿,请你体会着读一读课文,在你认为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上一条斜线“/”,看看你能把节奏读好吗?
学生尝试画出课文节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展示、生生互评。学生深入体会文言文的断句特点,读好节奏,读出韵味。
3.三读,读懂文意。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尝”“走”“信然”等词古今意思的不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三个“之”字代指的不同意思。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还可以加入合理想象,把重点部分讲得更加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通过“据意定音”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扫清生字障碍;通过“名词断句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断句规律,读好节奏、读出韵味;在理解文意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结合课文插图等方法,理解古今异义词语的意思,加深对“之”字“一字多义”语言现象的认识和感悟,让古文学习更加扎实。
四、思辨明理,熟读背诵。
1.思辨人物言行,说“李”明“理”。
师:故事读明白了,再来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王戎为什么不摘道路旁边的李子?
生:因为大道上人来人往,树上的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走了,可是现在树上的李子却很多,所以王戎判断树上的李子是苦的。
师:如果树不在道边,你觉得王戎还会做出同样的判断吗?
……
师:你说出了“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关键原因。
你们看,文中有三种人——诸儿、王戎和路人,他们都看到了“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但行为各不相同:诸儿的做法是“竞走取之”,王戎的做法是“唯戎不动”,路人的做法是“问之——取之——信然”。针对他们不同的表现,你想评价一下谁?
生:我想评价王戎,我觉得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冷静分析的孩子,因为他和小朋友同时都看到了道边李树上的李子,只有他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不假思索就跑去摘李子。
……
师结合板书小结:这个小故事说的是“李”,实际上明的是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做一个像王戎一样细心观察、冷静思考的孩子。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把你感受到的人物形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2.借助提示,尝试背诵。
请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借助课件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开篇提出的质疑问题,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还原王戎的思维过程,解释清楚“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并通过情境假设和人物思辨把学生一步步引向深度的思维训练,透过说“李”的故事表象看到明“理”的思维本质。
五、迁移运用,拓展阅读
教师介绍课文出处,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本课学到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请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小伙伴儿一起读一读《谢道韫咏絮》的故事。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课下阅读《世说新语》中更多的小故事,为竞选“故事大王”作准备。
【设计意图】选入教材中的小古文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通过这个支点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文言文的窗口,通过课内共读、课外阅读引领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完成从学法到用法的迁移,让学生真正形成能力、提升古文阅读素养。
本课围绕大单元任务情境,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聚焦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以“读”为主线,质疑激趣,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辨析,形成了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和谐共生的课堂学习样态,让学生在习得文言文阅读方法的同时也提升了思维品质。
○ 承德市双滦区大庙小学 孙宏伟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一直秉承“用心教书,用爱育人”的教学理念潜心育人,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包容合作、互助共学的教育生态场,站在孩子的视角探寻语文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带领教师团队一起成长,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不断探索教学新思路、实践新方法。
赛后反思,知不足而奋进。2022 年8 月21 日,是我参加“马云乡村教师计划”第一轮初评晋级的日子。在课堂教学环节,我展示的是《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课上完后,评委老师说:“与一般文学作品相比,古诗文学习既有显性的语言习得,更有隐性的思维、思想、文化的浸润和感知,这种感知会伴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增长,在某一个时刻被牵发出来,丰富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只有课堂上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思维碰撞,深度学习才能变为现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评委老师的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我找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瓶颈所在。文言文是中国经典文化的重要载体,渗透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智慧。小学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开端,担负着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促进其言语生长和高阶思维发展,让学生乐学、会学、学而有效,真正实现深度学习”成为我赛后潜心探索的目标。
潜心学习,筑牢专业根基。为快速精进专业能力,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我给自己设计了一份“日学习”打卡清单,白天研读教材、学习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晚上读理论专著、看视频讲座,我反复观摩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教学课例,读崔成林校长的深度学习理论文章,听崔允漷、成尚荣、王月芬等专家的新课标讲座……每次学习结束,我都会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思考。“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慢慢地,素养立意、深度学习的理念在我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我期待着再次走上讲台,向专家问诊这一路的学习收获。
名师引路,努力终获成长。2023 年4 月,承德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到滦平县送教下乡。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胡丽艳老师的大力推荐下,我有幸成为送教团队的一员,再次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这一次,我用内容结构化思维去探寻语言与思维共生发展的内部联系,在知识载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我通过质疑课题这一设计,激起学生对“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产生探寻的欲望,自然联系课后第三题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的思维经历“愤悱—碰撞—困顿—豁然开朗”的过程,帮助学生寻找补白空隙,引导其对人物心理、故事细节等进行充分的想象补充,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思辨的过程中达成思维进阶,实现深度学习。
人生就是这样,当我们越向往美好,就会越接近和实现美好,只要信念不止步,我们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在未来的教育征途上,我将一如既往认准目标、锐意进取,努力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 承德市教育局 胡丽艳
“做有高度的教师,行有温度的教育”一直是孙宏伟老师追求的目标。勤奋执着的进取精神、大爱担当的教育情怀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让她从一名青涩的新手教师逐渐蜕变为业务骨干,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记录了她成长的足迹。
情怀育人,臻于至善。初识孙宏伟老师是在2020 年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她优雅大气的结业主持给所有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了解到她是一位非常有情怀、有大爱的老师,她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从城区小学主动申请到双滦区最偏远的乡村学校任教。她深知实现高品质阅读是提升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编辑《中华传统经典诗词读本》,剪辑了600 多个文化观影视频资源,并在校园里发起了“小书虫”系列读书活动。2018 年,她带领乡村学生以双滦区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承德市“中小学生汉字、成语知识竞赛”,成为全市唯一一支农村代表队;2022 年,她创办的古诗文吟诵社团又荣获了“诵读中国”市级选拔赛小学组一等奖,为乡村学生点亮了阅读成长之路。
善思笃行,勤学奋进。2020 年12 月,双滦区召开“1+N”专递课堂现场推进会,我又见到了孙老师,她执教的是二年级的“1+3”古诗吟诵课《登鹳雀楼》。灵动的教学风格、扎实的吟诵功底和机智的课堂调控,深深打动了我。孙老师对课堂有着执着的热爱,无论是教学中发现的小问题,还是教研时遇到的困惑,都会引发她的思考。她去教学点听课,发现教学点学生阅读资源匮乏、识字能力低,她就整合各教学点图书资源组建了“教学点绘本漂流书屋”,通过“1+N”专递课堂平台建成了“1+3 绘本阅读漂流课堂”,实现了四校学生云端同上一节课、镇域内优质师资共享。
辐射引领,追求卓越。作为学校的教导主任,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孙老师给每位教师设计了一个《业务提升反馈表》,每次检查完教案、听完课之后她都会细致梳理一份反馈建议,方便教师逐一对照整改。她还创办了校园成功讲堂,组织实施“教师读书种子计划”,交流阅读成长收获、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分享教学经验……突出的教学成绩和执着的治学精神让她成为许多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她多次被邀请在省市级教师培训活动中作专题讲座、上示范课,培养带动了一大批县区级乡村骨干教师。
持续精进,行稳致远。为了在教学中持续精进,她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从区级骨干教师到承德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河北省骨干教师,每一步成长都走得坚定而踏实。在组建“胡丽艳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时,我把孙宏伟老师吸收进工作室,希望她在新的平台上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2023 年2 月和4 月她分别在“承德市义务教育阶段名师公益课堂线上直播”活动和承德市中小学学科名师到滦平县“送教下乡”活动中作课,受到广泛好评。
“为师者,惟匠心以致远,当臻于至善。”教育的沃土根植着孙宏伟老师深沉的育人情怀,也承载着她美好的教育理想和期待。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孙老师一如既往勤奋耕耘,蓄力远航,和孩子们一起谱写更加美好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