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吴启军 图:本刊资料
一朵朵精致小巧的“竹花”绽放于陶罐上,为质朴的陶器注入生机与活力。
出生在艺术世家的陈旻,自幼受到中国传统书法与绘画的熏陶,在他的设计作品中经常可见中国书法所蕴含的“意境美”。自出国留学归来后,陈旻一直在寻找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最佳结合点。此次“陶罐新生”项目,陈旻以自带中国古典风韵的竹子为媒介,运用精湛的编织技艺,在陶罐上呈现出一朵朵盛开的“竹花”,为质朴的陶器注入生机与活力。竹子的出现,以传统之力模糊现代与过去之间的界限。当问到陈旻为什么会选择“竹花”造型时,他解释道:“陶罐上的小孔犹如内部被‘子弹’击穿般,有一股由内而外的爆发力。而嫩竹可在一夜间迅速成长,生命力地迸发让我联想到太阳日珥爆发时的画面,因而我试图用‘竹花’造型来重现这种爆发的力量。”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传统手工艺正悄然消逝。小到各种生活用品的修补技术,大到各类传统的宫廷刺绣技艺。但令人欣慰的是,一些热爱手工艺的艺术家们,不断探索着如何将这些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在“陶罐新生”项目中,4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用各种编织技艺改造由西班牙工匠Antonio Per¬ ira手工打造的同一款陶罐作品。陶罐上的孔洞成为艺术家们挥洒创意的胚胎,诸如稻草、麻绳、条形皮革、竹子等材质被运用于上。陶罐的表面或保留原貌,或被施以釉彩涂绘。不同的编织手法和材料在同一物品上展现出来,让人得以直观地感受到各种传统编织技艺的魅力。而艺术家们创造的编织图案,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的展现,更承载着世界各地的文化印记。
ARKO将稻草与古老的手工技艺完美结合,让逐渐消逝的乡土风俗重新融入现代生活。
工业文明发展前,稻草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衣物、鞋履以及其他日常用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尽管在现代社会中,稻草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但由于饮食习惯的沿袭,稻草的产量仍然庞大。受此启发,艺术家ARKO希望通过艺术创作赋予稻草新的生命与价值。此次项目中,ARKO将每一根稻草视为线条,以编织和缝制的方式进行创作。一簇簇编织的稻草堵住陶罐的小孔,宛如女孩鬏发,给陶罐增添些许俏皮可爱的情绪;或是将一排排缝制的稻草挂在陶罐上,让稻草仿佛是陶罐的自然延伸,而陶罐则好像是稻草的基座,两者相互融合。ARKO将稻草与古老的手工技艺完美结合,让逐渐消逝的乡土风俗重新融入现代生活,唤醒人们对自然和传统手工艺的体认,使设计更具意义。
一条条“线条”穿梭于罐身上的孔洞,使原本平凡的陶罐散发出极简主义的美学魅力。
艺术家Idoia Cuesta的工作室位于西班牙卢戈附近的一个生态保护区,这里的壮丽自然风光为她提供一个宁静且充满灵感的环境,使她得以全心投入到对全球编织技艺的研究中。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训练后,Cuesta将世界各地的编织技艺融会贯通,并以各种有机织物为媒介,创作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编织艺术作品。在“陶罐新生”项目中,Cuesta选用竹条、麻绳、皮革等材料,结合日本的“花道竹”编织工艺,赋予陶罐新的生命。在她的巧手下,一条条“线条”穿梭于罐身上的孔洞,使原本平凡的陶罐散发出极简主义的美学魅力。Cuesta的作品既保留着手工编织的质朴之美,又充满现代艺术的自由与开放精神,为传统编织工艺开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新篇章。
艺术家Laia Arqueros的创作涵盖版画、插图、陶艺、视听等多个领域,其作品中标志性的红色眼镜,让人想起川久保玲的小红心,充满童稚与趣味。此次项目中,Arqueros从改变罐子原本的色彩和形态入手,充分发挥其大胆独特的创意脑洞,将平凡的陶罐变身成一个个色彩艳丽、自带“表情”的趣物。Arqueros将黏土塑造成橙色和粉色的“织物”,穿插在陶罐的孔洞中,营造出一种编织的视觉效果。这些看似柔软的“织物”条,与陶罐坚硬的质感形成鲜明对比。此外,她还用黏土塑造出吐着舌头、双眼空洞的面部表情,嵌入陶罐的孔洞中,如同有魔力一般,令人难以移开视线。Arqueros的罐子已经不仅仅满足做一个时尚新宠,它好像还想向喜剧领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