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玲
我相信我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朱学范”,这是镌刻在朱学范故居正厅铜像底座上的一句话。语虽简洁,却反映了朱学范的心声:跟党走,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文化底蕴深厚,地灵人杰,自古名人辈出。朱学范故居位于枫泾镇新泾路200号,是一座二层楼的清代建筑,属于典型的江南风貌,现为民革党史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朱学范早年生活和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朱学范,1905年生,曾用名朱屏安,上海金山人,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生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从小就感受到上海工人的苦难和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欺压,在心里埋下了反抗的种子。1925年起,朱学范投身劳工运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運动,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工人谋求福利、争取权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特别是统一战线政策,给他以深刻的影响,使他自觉自愿地接近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最终站到人民民主革命行列中。新中国成立后,朱学范曾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邮电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务。
修缮故居——家乡人民的敬意与怀念
朱学范故居为清代光绪年间建筑,两层,上下共10间,是上海地区传统砖木结构民居。1905年至1925年,朱学范在此度过。1937年,枫泾镇曾经历两次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不少房屋被炸毁,而这里幸免于难。
朱学范在世时,十分关心家乡枫泾的建设和发展,曾多次回家乡视察指导。为表达家乡人民对朱学范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在民革中央、上海市、金山区有关部门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2005年3月,枫泾古镇对朱学范故居启动修缮系列工程和规划,6月12日朱学范诞辰100周年之际,正式动工。
修缮后的故居,建筑面积582平方米,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朱学范生平陈列馆,内设七个章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了朱学范的一生。包括枫泾人朱学范、三代领导人和朱学范、中国工运领导人朱学范、中国首任邮电部长朱学范、民革中央主席朱学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家庭。第二部分是朱学范故居,内含朱学范的会客室、书房、卧室,其中的家具和生活用品都是朱学范在北京工作生活时使用过的。陈旧的家具、朴素的器用,展现出朱学范简朴的风格。
2005年9月20日,修缮一新的朱学范故居正式揭牌并对外开放。2011年,民革中央命名其为民革党史教育基地,同年,列入民革全党“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活动场馆之一。
保护故居——民革组织的责任与情怀
作为朱学范家乡的民革组织,民革金山区委会一直都在关注朱学范故居的保护和作用的发挥。他们借助故居的宝贵资源,在故居内设立了党员之家,充分发挥故居天然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这也是上海市目前唯一一处设在民革教育基地的民革党员之家。作为民革枫泾支部的一员,朱学范的侄孙女朱菁菁深有感触地说:“我经常在这里参加支部活动,每次来到这里,我都能感受到七公公(朱学范)一辈子追寻革命、追寻真理的精神风范。”
在党员之家学习活动之余,民革金山区委会也在一直为保护故居和故居的文物而努力。朱学范故居开放伊始,由金山区旅游公司归口管理,是枫泾古镇联票旅游景点之一,缺乏专业管理和维护。据鉴定,故居内的展陈遗物,90%左右属于近现代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存放需要专业的存放设施条件,需要满足温度、湿度的标准要求,这些都是旅游公司管理所不具备的。
开放近10年后,故居内墙面斑驳发霉,屋顶渗漏,蜡像的衣裤也遭受到虫蛀,这使得民革金山区委会忧心忡忡。2018年初,民革金山区委会向区政协提交了“关于朱学范故居修缮和归属”的提案,得到了中共金山区委领导的重视和批复。2018年8月30日,金山区文物管理部门就朱学范故居产权归属问题向枫泾镇人民政府发函;31日,镇政府复函,明晰故居为镇属公房,并同意由金山区博物馆对其内部进行装修和布展。之后区博物馆参照上海南社纪念馆、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金山区规划展示馆运行模式统一管理。
经过多方研讨、规划、协调,故居修缮陈列布展工作有序推进。新的展览以朱学范不断追求革命、追寻真理的人生抉择为主题,从“工运”“抉择”“筹建”“民革”“风范”五个板块讲述他不畏艰险、坚定信念、矢志革命的一生。中共金山区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家乡人民的爱戴、民革组织的责任,都凝聚其中。
参观故居——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
2020年6月12日,时值朱学范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日之际,经过重新修缮和展陈更新的朱学范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朱学范故居的新展开放,既是金山区近年来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紧扣时代脉搏,延续红色基因的探索实践,同时也为开展“四史”和民革党史的学习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学习课堂和宣传阵地。
时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高小玫出席仪式并宣布新展开放。朱学范之子、民革中央原副主席朱培康代表家属致辞。朱学范孙女朱维受聘为朱学范故居名誉馆长。
家属新捐赠的物品中,包括朱学范的文稿、信函、照片、藏书、生活用品等一大批珍贵文物文献,共计有1749件(套)。大量文物和影像资料系首次走进公众视野,实物方面如1948年朱学范在东北解放区所穿过的大衣,1962年竺可桢建议发行纪念李白、杜甫、徐光启纪念邮票致朱学范信,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赠给朱学范的砚台等。珍贵文献如1947年在上海出版的《中国工人会被分裂吗?》英文宣传册、1948年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合影、1956年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全国邮电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代表的合影等。这些珍贵的文物文献真实地记录了朱学范为中国的工人运动、邮电事业和多党合作事业所作的贡献,展示了朱学范曲折的革命生涯和传奇的人生履痕,传递了朱学范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远大的精神追求。
如今,重新开放的朱学范故居已经成为民革组织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课堂,大批民革党员前来参观学习,从朱学范的革命生涯中汲取精神力量,推动主题教育活动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一座故居,一个展览,展现的是一个时代的建筑风貌,映照的是一位民革前辈光辉灿烂的一生,弘扬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爱国革命精神,寄托的是一份份浓厚的思念和缅怀。未来,朱学范故居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引导广大民革党员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