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效果及效益的影响

2023-12-18 07:12秦好岩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5期
关键词:黏虫玉米螟杀虫剂

秦好岩

我国农产品种植业中,玉米种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以作为畜牧业、化工业、医药业等多行业的生产原料。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所以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致使玉米作物的产值降低,质量下降。当前我国在玉米种植领域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杀菌剂和杀虫剂的使用,更具备广泛性的特点。但由于近些年全球气候的变化,因我国领土跨度广袤的特殊原因,很多病虫害已经实现跨区域的传播,例如常发生在北方玉米种植区的玉米螟虫在黄淮海地区也发生高发现象,且随着近些年气候的持续变化,各类病虫害的流行呈加重趋势。

一、玉米病虫害的种类

1、不同地区玉米病虫害的防控重点

由于我国国土广袤、地大物博,所以在对玉米病虫害防控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环境,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做针对性防控。一般来讲,由于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在季节气候上相对特殊,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温暖而短促,所以北方的玉米种植一般是在春季播种,由此,其在玉米病虫害防控时,应将注意力放在玉米螟虫、地下害虫、二三代黏虫、双斑长跗萤叶甲、茎腐病、灰斑病、大斑病、玉米线虫矮化病等病虫害上,以此做针对性用药。而在我国黄淮海夏播玉米种植时,则要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棉铃虫、二代黏虫、玉米蚜虫、蓟马、二点委叶蛾、茎腐病、褐斑病、小斑病、粗缩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等病虫害,这也是由地理气候的原因造成的玉米种植固有问题。在西南的山地丘陵区域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时,则要重点防控玉米螟、草地贪夜蛾、二三代黏虫、纹枯病、大斑病、穗腐病、灰斑病等。西北地区的气候与北方地区类似,玉米种植过程中易发病虫害大致与北方相同,但由于经纬度差异性的影响,在西北玉米种植区还应注意叶螨的防治。

2、根据玉米生长周期重点防控的病虫害

玉米种植的生长周期一般是经过四个生育阶段,其一种子、二苗期阶段(播种至拔节)、三穗期阶段(拔节至抽雄)四花粒期阶段(抽雄至成熟)。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病虫害,其田间管理的要点也各不相同。

玉米的种子处理和播种期间,应重点注意地下害虫、灰飞虱、蚜虫、蓟马,同时要预防粗缩病,要保证玉米的全苗,且在播种前应对土地深度浇水,让水透入到地底,其过程中要保持好墒情。玉米生长的苗期阶段,有三大类问题需要注意,一是病害,要注意粗缩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二是虫害,要注重防控除播种期间外的病虫外的二点委夜蛾、黏虫、瑞典蝇、麦秆蝇。三是杂草,玉米生长期间杂草会和玉米苗争夺养分,同时吸引害虫,也属于病虫害的一种,应及时除草。该阶段应重点促进玉米根系的发育,若想玉米高产,则应切实达到“四苗”要求,即苗早、苗足、苗齐、苗壮,以此作为玉米丰产的基础前提。在玉米生长的第三个阶段,应用科学的手段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干敦实厚重,这是玉米果实穗多且大的阶段性要求。此外,还要预防茎腐病、褐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更要针对玉米蚜虫和红蜘蛛进行关键性的农药喷洒。玉米抽雄至成熟的阶段时应做重点防控,要保护叶片不受损伤,同时预防锈病和穗腐病以及棉铃虫及玉米螟。

二、杀菌杀虫剂的选择

玉米种植期间,其杀菌剂和杀虫剂的选择应有一定针对性,要根据所在地区,做因地制宜地分析,结合以往的农业经验,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不同的杀菌、杀虫剂。农药分类方式一般是按来源分类、按防治对象分类和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菌剂和杀虫剂则是按防治对象分类的叫法,即杀虫剂是用于防治有害昆虫的、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下面将介绍更为细致的按照作用方式的种类划分。

1、杀虫剂的种类

①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其作用原理是以神经钠离子通道为作用靶标,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其兴奋、痉挛直至麻痹死亡。其优势在于用量小、浓度低,对人畜相对安全,且环境污染小。缺陷在于对鱼毒性高且会误伤部分益虫,长期重复使用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②有机磷杀虫剂

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让害虫中毒。其优点在于对害虫毒力强,大多数品种的药效很好,且浓度低,擅长气温高时的杀虫。其缺陷在于易降解和在长期贮存的过程中易分解失效,且对人畜具有较大毒性,残效期短。

③烟碱类杀虫剂

这是一种神经兴奋物质,其科学原理是作用于害虫体内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在与其结合后,会使受体的构象产生变异,引起细胞对Ca2+和Na+、K+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引起自主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兴奋。该杀虫剂优势是其新颖独特的作用方式和优秀的根部内吸性,且易广泛普及,与环境相容性强,最重要的是其对同翅目蚜虫和半翅目飞虱有独到的效果。

④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一般认为其是抑制了害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与有机磷杀虫剂类似,但构成成分不同。其优势在于具备广谱生物活性,且作用迅速,有高选择性和内吸活性,没有残留毒性。

2、杀菌剂的种类

三唑类杀菌剂,甲基甾醇合成抑制剂,是杀菌剂中最大的一类。吗啉类杀菌剂,是甾醇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

三、如何应用所选取的杀菌剂和杀虫剂

1、根据病虫害选择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

①杀菌剂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不同的玉米病害,应选择合适的杀菌剂从而抑制病害的发展,且起到根除效果。在玉米叶斑类病害中,可以尝试使用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 至10 天再喷一次,褐斑病重发区在玉米8 至10 叶期用药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吐丝授粉期,花丝上平均单穗超过5 头时就要进行防治,选用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杀虫剂喷施,直接将药液喷在果穗花丝上。喷药时间选在上午10 时前和下午5 时后。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发病初期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喷施生物农药井冈霉素A,或选用菌核净、烯唑醇、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 至10 天再喷一次。根腐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咯菌腈·精甲霜、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②杀虫剂的选择和使用

玉米螟: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或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杀虫剂喷施。棉铃虫:产卵初期释放螟黄赤眼蜂灭卵,或卵孵化盛期选用苏云金杆菌制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等喷雾防治。黏虫: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傍晚至次日凌晨开灯。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幼虫3 龄之前施药防治,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地下害虫及蓟马、蚜虫、灰飞虱、甜菜夜蛾、黏虫、棉铃虫等苗期害虫:利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和丁硫克百威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玉米蚜虫:在蚜虫常年发生重的地区,利用噻虫嗪种衣剂包衣,对后期玉米蚜虫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玉米抽雄期,蚜虫盛发初期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玉米叶螨:播种至出苗前,清除田边地头杂草。点片发生时,选用哒螨灵、噻螨酮、克螨特、阿维菌素等喷雾,重点喷洒田块周边玉米中下部叶背及地头杂草。二点委夜蛾:深耕冬闲田,播前灭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或在播种机上配置清垄器,播种时直接清除播种沟上的覆盖物;利用含有丁硫克百威、溴氰虫酰胺等药剂成分的种衣剂种子包衣。应急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可采用喷雾、毒饵诱杀或撒毒土等方式。

2、具体案例数据分析

①试验步骤和农药选择

首先选择30m2试验田,其垄长10m,垄间距为0.6m,选择“鼎优919”号玉米种子进行专业播种,该品种具备感弯孢叶斑病和中抗小斑病的优势,土地前茬种植的农作物为小麦。具体的生长周期为4 个月,即播种至收获总计消耗了4 个自然月时长。其次,在药剂的选择和处理中,本试验选取了2 种杀虫剂和4 种杀菌剂,共设计了10 种施药处理以及空白参照,每个处理重复3 次,随机区组。其分别为6 种单独使用药剂和4 种杀菌剂2 种杀虫剂的组合使用如表1 所示T1-T10,T11 为空白参照。最后,施药和接种。在玉米播种后45 天后,即“玉米心叶期”做田间喷雾施药。施药器材为新加坡利农HD400 背负式手动喷药器,其最大的工作压力为5kg/cm2,喷药器的口半径为50mm,其喷幅为80cm,在施药时喷头距离玉米作物大约为25cm。在施药后7 天后为其接种玉米弯孢菌,其孢子悬浮液的制成浓度为1×105 个/ml,采取叶片喷雾的方式做接种工作,其接种量大致为10ml 每株。

?

②试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收割玉米前的田间调查表明,试验田中自然发生了亚洲玉米螟虫、劳式黏虫、棉铃虫和桃蛀螟。据分析,其单株间的虫孔差异并不显著,T11 区的单株虫口约为6 头,施药区的单株虫口约为2.5-6.5 头不等。根据田间的对比反馈,T11 的单株隧道最长为18cm,而T1、T2、T3、T5、T6、T7、T9 的隧道总长度平均低于T11,但虫害的退减率相对较高,在50%以上即杀虫剂的作用效果显著,T4 和T7 的虫害退减率均大于40%,虽然低于其它使用杀虫剂的玉米植株序列,但对比来讲,效果依旧明显。在亚洲玉米螟虫方面,T11 的单株虫口约为7.5 头,除T9 和T3、T7 外,其它的实验植株均与T11 相差显著,T4、T8、T10 的退虫率在43%至64%之间,即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对亚洲玉米螟虫的效果非常好,具备高防虫的疗效。在分析玉米田间的劳式黏虫后,其T11 的单株虫口约为4 头,其中T10 和T4 的施药效果最为显著,退虫率分别为78%和77%,即二者使用的杀虫剂对防治劳式黏虫有特殊效果。根据田间桃蛀螟虫和棉铃虫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来分析,T11 的平均虫口为1 头,而其它施药的玉米植株均低于T11,即表明施药的效果并不显著。

四、玉米种植使用药剂效果的对比分析

1、根据上述案例分析玉米种植的药剂使用效果

在上述案例实验中,给T1-T10 序列植株施药的根本目的是防止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从而达到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但由于实验期间气候有所变化,呈高温、干旱的趋势,且期间的降雨量与以往相比明显较少,因此可能导致了实验过程中4 种病虫害的突发,但综合T11 无施药的玉米植株来分析,明显施过药的玉米植株是具备相当优势的。其中,在T11 玉米种植板块,鳞翅目害虫是非常具备优势,玉米螟虫发生的概率最高达到57%的数据占比,劳式黏虫次之,其数据占比约为31%,其它则为桃蛀螟和棉铃虫,但并不代表桃蛀螟和棉铃虫是玉米害虫中的弱势群体,其表现相对较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调查期相对较晚的原因,因为在玉米收获时,大多数棉铃虫基本已经入土成蛹了,所以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其表现相对较差。通过总结对比,得出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对控制试验田中所发生的4种鳞翅目害虫还是具备较好的防虫害效果的,证明了其在玉米种植期间有良好的药效期和内吸性,即施药后玉米种植产值相对高于未施药的玉米产值。

2、玉米施药技术分析

除案例中的手动喷雾施药技术外,玉米种植的施药技术还有喷粉法、撒颗粒法、毒土毒饵法等,下面将逐一阐述其施药技术要点。

①喷粉法

这是一种和喷雾法类似的施药技术,但其关键点在于农药的选择,其选择粉状农药,利用喷粉器具,将具备良好分散度的杀虫、杀菌药剂均匀的喷洒到玉米作物中,其优势在于工作效率高,一般是手动喷雾法的10 倍左右。

②撒颗粒法

撒颗粒法和喷雾法、喷粉法类似,该种方法也是一种最简易的农药喷洒技术,是利用平抛工具,如勺、铲、瓶等,在盛好药后,人工的左右摆动或直接将其撒在垄沟间,其优势在于工作效率高且目标性强,环境污染幅度小,而且使用方便。

③毒土毒饵法

是将杀虫剂或杀菌剂在一定程度上与土地中的细干土混合均匀后,撒在土壤表层和垄沟间,从而达成防治病虫害目的的一种施药技术。该项施药技术的优点在于施药迅速便捷,且更适合防治地下害虫,在玉米种植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3、现代化大规模农药喷洒技术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集约化生产已经是我国当前的发展趋势,大规模的玉米种植让杀菌杀虫剂的喷洒技术也产生相应的改进,现已有农药喷洒车和小型农药喷洒飞机应用于玉米种植当中,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喷洒技术也被提上日程,农业种植者应注重该方向的考虑,若已具备大规模的集约土地,则应将玉米种植中杀菌杀虫剂的喷洒方式加以改进,用现代集约化的生产手段喷洒农药,能够切实提高玉米的产值,推动农业发展进程。

综合全文所述,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与应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息息相关,在选择杀菌剂和杀虫剂时,除了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外,还要综合考虑玉米的成长周期和应用杀菌杀虫剂的技术方法。要对应病虫害的种类,选择杀菌杀虫剂,重点关注不同杀菌杀虫剂间的配比,同时要多注重鳞翅目虫害对玉米作物的威胁,应酌情使用丙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顺式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做针对性防范。

猜你喜欢
黏虫玉米螟杀虫剂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天津地区黏虫迁飞发生特征及监测预报
洛宁县一代黏虫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新颖杀虫剂Broflanilide的开发
选择杀虫剂 先看是啥虫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杀虫剂,别乱喷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