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间种套种当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改进措施探讨

2023-12-18 07:12黄志强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5期
关键词:套种大豆作物

黄志强

四川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本地丘陵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为玉米,因此玉米的产量与本区域内的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玉米种植而言,需要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实现玉米高产。本文就此从玉米间种套种入手,结合四川具体情况,着重分析四川玉米间种套种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

一、间种套种栽培技术概述

间种套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属于农业中一项常用的增产措施。如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饲料作物间种等,特别是玉米和大豆作物间种最为普遍,在东北、西北、华北以及西南等地区都有分布。间种主要是指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相近生长期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中,采用隔行、隔株的形式同时栽培,对光能和地力充分应用,同时对单位面积产量有效提升。套种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中前季作物生长后期阶段,在前季作物的行间或是株间种植后季作物。一般情况下间种套种一起表述,不进行细致的划分。套种与间种最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套种作物的共生期比较短,一般并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长期的一半,间种的作物共生时长则至少占一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套种更偏重从时间层面对光热水资源集约应用,间种更偏重从空间层面对光热水资源集约应用;套种能够应用复种指数比较效益的大小,间种则使用土地当量比计算效益大小。

间种套种主要是应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对空间、资源充分应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也被称为立体农业。间种套种能够促进作物群体的合理配置,促使作物形成不同的高矮层次,形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作物的生长。相比于传统的单作,间种套种能够阶段性充分应用空间,同时也可以对后季作物生长季节的运用有效延长,对复种指数以及年总产量有效提升。此外,间种套种的模式还能够对农作物播种期提前,对一些特殊季节的自然灾害有效避免。

二、玉米间种套种的优势作用

1、对农作物个体产量增加

将其他作物与玉米在同一田地中采用间种套种的形式,玉米与其他作物的生长特点不同,同时植株的高度以及根系分布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如四川常见的玉米与大豆间种模式逐渐发展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形成高低协同、高位主体的田间配置,对土地资源有效运用,选择2 到4 行的小株距密植玉米带、2 到6 行的大豆带,二者采用套种的模式,对两种农作物的间距适当增加,减少内行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作物对于土壤以及水分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作物对光热资源的完全应用,对玉米产量以及大豆的产量有效提高。将玉米与大豆间种套种,还能够帮助大豆根部更好吸收土壤中的氮肥,对根部固氮能力增强,为大豆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也能够帮助生长过程中的玉米提供更加充分的营养物质。此外,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对部分酸性物质分泌出来,该物质与土壤之间相互反应,产生矿物质元素,为大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大豆生产的质量以及产量。

2、对光热资源应用效率有效提升

玉米间种套种能够促进对种植空间更加充分、科学的应用,避免玉米与其他作物互相争夺土壤资源,对土地资源的应用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与传统种植技术比较而言,玉米间种套种的模式能够降低高位作物对低位作物产生的影响,保证农作物对光热资源的充分应用,对农作物健康、正常的生长提供有效保障。玉米间种套种始终以农作物和谐共生的原则为基础,推动农作物增收、增产,对玉米与其他间种套种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行调整,形成更加完善的种植技术体系,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发展。

3、减少物力及人力的投入

玉米间种套种的种植技术能够将农艺技术和机械设备相互结合,对农业机械设备应用效率提升,推动信息化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可以对玉米和其他间种套种作物独立收获,也可以将机械设备应用其中开展联合收割作业,对单一收获农作物的操作环节减少,从而进一步对物力、人力的投入进行有效减少,降低资本投入,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的收益效益,从而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

4、契合市场发展需要

伴随大众生活水平提升、经济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食品也有更高的要求,鲜食玉米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玉米间种套种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消费者对于玉米的需求,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三、玉米间种套种技术存在的问题

1、品种选择难度大

现阶段市场中销售的玉米品种丰富,农民对于不同玉米品种的特点了解并不充分,将玉米与其他作物间种套种,如与大豆间种套种,需要玉米少荫蔽、适应密集种植,在此要求下,农民对玉米品种选择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玉米品种选择的难度。另一方面,在选择大豆品种时,也需要注意选择更加优质、高产、耐荫蔽的品种,整体作物品种选择的难度都相对较大。

2、施肥技术不匹配

在推广玉米间种套种模式过程中,玉米苗很容易发生肥力不足的情况,从根本原因层面分析,主要是由于玉米的施肥量并未根据种植密度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施肥技术并未跟上种植模式变化的步伐,对玉米最终产量造成影响。

3、作物倒伏严重

在进行作物种植过程中,采用玉米间种套种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对抗倒伏技术有所忽视,仅有部分核心示范基地简单应用该项技术。上述情况导致部分田地中的玉米以及其他间种套种作物出现严重的倒伏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作物的产量。

四、玉米间种套种技术改进措施

本节以玉米间种套种大豆为例,对玉米间种套种技术改进措施进行相应的分析阐述。具体改进措施包括合理选择、处理作物品种;适时早播注意植株间距;完善施肥播种技术;优化生长期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

1、合理选择、处理作物品种

在应用玉米间种套种技术过程中,需要首先重视玉米的品种选择工作。结合种植实践情况看,采光条件、光照条件会直接对低位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造成影响。因此对于农民而言,在种植之前,需要完善对玉米间种套种对应的低位作物品种选择,保证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较强的抗密集能力以及较高的产量,保证进入成熟期后作物单株有效的数量,同时对间种套种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有效保证。在对玉米品种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品种突出的边际优势、较强的植株紧凑性以及抗倒伏能力,同时还应当契合机械化种植模式,最好控制植株高度在260cm到280cm,控制穗高在95cm 到115cm,保证玉米与对应的间种套种作物能够最大限度的兼容发展。此外,在选择种子品种时,还需要考虑对应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了解市场对于玉米以及间种套种作物的具体需求。

在完成品种选择后,需要对品种进行科学的处理工作。要注意对被虫咬伤以及瘪粒的品种完全剔除,并对种子晾晒1 到2天。同时基于本地区玉米间种套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进行拌种或是包衣处理工作。以玉米间种套种大豆为例,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蛴螬以及根腐病是大豆生长过程中普遍的病虫害,在播种之前需要进行种衣剂拌种处理工作,为了对病虫害有效预防,可以将15%的福克酮悬浮溶液剂应用其中;草地贪夜蛾、蚜虫以及茎基腐病是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在进行种衣剂拌种处理过程中,可以将4%精甲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或是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应用其中。

2、适时早播注意植株间距

以玉米间种套种大豆为例,为了对玉米以及大豆的质量有效保障,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适当早播作物,在收获前茬农作物后,对还没有封行玉米之间进行相应的播种工作,可以普遍选择在每年的5 月到6 月,基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具体情况,明确具体的播种时间,对光热资源利用率有效提升,以此保证低位的大豆幼苗能够对光照和营养进行充分吸收,提升大豆的生长速度,从而使得大豆幼苗的成活率得到有效提高。

同时在播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植株的间距,注意对带宽、间距、行距、株距以及行数进行合理的搭配。需要对生产单元的宽度合理设计,避免因太窄或是太宽的问题对间种套种的优势作用发挥产生不利影响。一般情况下,应当控制宽度在2.4m 到2.6m,宽度最大不能大于3m;从行距设计方面看,控制好行距能够对玉米边际优势更好发挥出来,玉米高秆作物应当控制行距在40cm,避免对低位作物大豆生长产生影响。还要结合本地区机具、品种以及气候条件情况明确具体的行距;从间距设计方面看,玉米间距直接关系到枝叶根系的交叉情况,为了对过大的间距、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有效避免,也避免影响大豆根部吸收养分,应当控制玉米与大豆之间的间距在60cm 到70cm,保证大豆正常生长同时方便机械化工作。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玉米是紧凑型品种,大豆则具备一定的耐荫能力,如果收割机机械设备宽度为1.5m 左右,则应当对玉米带间距适当缩小;如果收割机机械设备宽度为2.4m 左右,则可以对玉米带间距适当增加。

3、完善施肥播种技术

在播种之前需要进行土地整理工作,采用深翻整土措施,保证土壤墒情契合玉米以及间种套种作物的生长。结合土壤成分以及前茬作物具体情况,对施肥播种技术合理应用。在施肥时,需要基于环保以及高效的原则,对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养分进行有效满足。如玉米间种套种大豆,需要对氮肥、磷肥以及钾肥的比例进行有效控制。玉米间种套种大豆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对大豆固氮能力提升,为了能够让大豆固氮效果有效保障,在科学施肥的同时要注意基于土壤养分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生物菌肥。在施肥之前,应当在位于玉米带两侧15cm 到20cm的位置开沟,在大豆内行开沟,在此基础上应用施肥播种机械设备分开进行施肥工作,确保施肥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完成施肥工作后,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工作,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在70%到80%之间,促进大豆种子萌发工作。在播种之前需要注意土壤墒情,如果土壤含水量不够,则需要及时灌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播种工作,灌溉的方式可以微灌也可以滴灌。在完成播种工作则需要避免田间积水以及土壤板结的情况,保证种子的成活率。

4、优化生长期间管理

对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都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工作。如在玉米苗期,需要进行查苗、补苗工作。在玉米出苗后需要对缺苗情况检查,保证有效的植株株数。如果应用穴位补苗,则需要在播种之前进行催芽处理工作,以提升种子的出苗率。如果应用移苗补栽的形式,则需要选择阴天的下午带水、带土进行移栽工作,确保提升幼苗的成活率。在玉米生长到3 到4 叶期时进行间苗,生长到5 到6 叶期进行定苗,在晴天的下午对病苗以及发育不好的苗进行有效剔除,留下生长健壮的苗。还要做好蹲苗促壮。在拔节之前做好水肥控制工作,可以应用深耕以及耙土等方式,帮助玉米根系对水分、养分进行更好的吸收,强化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对于大豆的管理,在大豆出苗后同样要对幼苗生长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并进行间苗以及补栽工作。同时也要加强水肥管理,针对苗期生长状况,对施肥量进行有效控制,在大豆开花前的5 天进行中耕施肥,可以将90-120kg/hm2的尿素施用其中。大豆生长过程中如果不干旱便不需要灌溉,可以推动大豆蹲苗、深扎根系。此外还需要加强中耕培土工作。在大豆苗期需要进行中耕2 到3 次,在间苗定苗后开展第1 次中耕工作,控制深耕程度在2-3cm 之间,幼苗高度长到10cm 后开展第2 次中耕工作,控制深度在4-5cm 之间,在大豆封垄之前开展第3 次中耕,控制深度为2cm。借助科学的中耕培土工作,对土壤的保墒以及透气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使得土壤的湿度以及大豆的抗旱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5、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

玉米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蚜虫、玉米螟、青枯病、大斑病以及地老虎等,大豆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蚜虫、根腐病、蛴螬、地老虎等。所以在玉米间种套种大豆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如对于玉米大斑病,可以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分3 次对玉米植株进行喷施,防控病害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药残留的情况有效避免,保证玉米作物的品质;再如地老虎,其在玉米大豆苗期比较常见,会影响玉米、大豆幼苗的根系发展,影响幼苗正常的生长,如果发生大范围暴发,则会导致大面积幼苗死亡。针对该虫害进行防治时,可以在80%敌敌畏内拌入油渣、鲜菜叶,也可以在滴水中加入少量的香油,在晴朗的傍晚诱杀地老虎,也可将80%的敌敌畏兑水对种植地进行喷洒翻耕,使得虫卵可得到有效消灭;再如对于玉米螟的防治,可以使用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在田地中设置诱虫灯、防虫网等防治虫害,如果出现大范围的玉米螟病害,则可以使用药剂防治,如在玉米幼苗生长到大喇叭阶段,在玉米心叶中依次撒入颗粒剂,也可以使用5%甲维盐喷雾、1.5%新硫酸颗粒剂等。

总而言之,玉米间种套种能够使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农作物个体的产量进行增加,使得光热资源应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减少物力及人力的投入,也能够确保种植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特别是能够在保证玉米产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适当增加。但结合实际情况看,现阶段玉米间种套种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品种选择难度大、施肥技术不匹配、作物倒伏严重等,上述问题导致玉米间种套种的优势并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需要做好玉米间种套种不同方面的工作,包括合理选择、处理作物品种,适时早播注意植株间距,完善施肥播种技术,优化生长期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等,从而使得玉米间种套种的质量和产量得到有效提升,推动农业持续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套种大豆作物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