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产教融合金课建设策略

2023-12-18 14:55梁良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产教融合

梁良

【摘要】本文论述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产教融合金课的建设策略,提出引入案例教学并增加实践部分比例,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补足实践教学短板,根据行业发展更新教材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产教融合课程评价体系的金课建设策略,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用性,更好地适应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课程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产教融合 金课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7-0137-04

高职教育已成为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将产业链中各环节的需求与高职教育相结合,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以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已成为现阶段高职教育重点关心的问题。而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探索并构建高职混合式教学“金课”,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纾解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旨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以及票务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城轨交通的基本票务原理、车站与票务管理、乘客服务能力的提高、票务设备的操作、票款管理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如缺少实际案例、知识点落后、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单一、实训课时不足等现象,使课程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亟须改革。在此,笔者探讨将课程建设成为产教融合金课的策略,以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领域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用性,更好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发展需求。

为了将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打造为高质量的金课,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教学团队将行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将实际工作场景和职业技能要求纳入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建立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学习体验。

一、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引入案例教学

在校企合作、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教学团队为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增加了新的实践操作环节。不同于以往的基于纯理论的实训,这些实践操作环节与企业生产现场有高度密切关系,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并通过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式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其通过实践了解并掌握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增加了票务系统的实践,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常用的票务系统,模拟售票、退票、检票等流程,掌握使用票务系统的技能和操作步骤,熟悉各种功能模块和应用场景;增加了票务方案设计的任务,布置学生自主设计票务方案,包括票种、价格、优惠政策等,让学生充分考虑不同人群需求,提出创新的票务方案,掌握有效统计、分析和处理票务数据的方法,提高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实践环节还增加了对最优票务策略的研究,让学生基于实际客流数据使用数据分析工具研究最优的票务策略,探索更加精准的票源管理和客流规划。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学生能深入理解票务营销和管理的本质,发现并实践最佳方案,提升研究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票务服务流程改进设计,让学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对票务服务的需求和反馈,基于客户需求进行票务服务流程改进,这项任务提供一个创新和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提高设计和开发能力,学会优化流程。课程还增加了客户服务实践的环节,由学生担任售票员,积累实际的客户服务经验,包括应对突发情况、处理投诉、提升服务质量等,由此提升学生服务意识和态度,增强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排学生到有关实践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包括企业参观、科研机构参观、地铁车站参观学习等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认识。如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了票务管理岗位群的设置和票务管理关键岗位的职能后,教师组织学生到柳州轻轨公司总部参观,由客运分公司总经理向学生介绍公司机构设置、人员设置等,加深学生对城轨公司的运营和票务管理流程的理解。又比如学生学习了车站票务相关设备设施的布局原则后,教师组织学生到南宁地铁一号线新民路站实地参观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路站自动售检票设备设施的布局,并让学生根据客流状况提出优化方案。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票款安全管理的内容,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到南宁地铁票务中心,实地参观票务管理员的报表审核、系统对账和清分清算等工作,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运营监控和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

通过引入多种重要经典案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之中的各种理论知识,深入了解行业实际发展状况。亲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和经验,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的实际运作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运营管理技能。教学团队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到校授课,介绍公司实际操作过的票务管理案例,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和体验实际操作,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地参观过程中,请相关工作人员解释相关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票務管理系统。教学团队还将相关企业提供的成功案例制作视频播放,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企业实际操作中的思路、方法与技术,培养学生的业务思维和操作能力。

二、虚实结合,补足实践教学短板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城轨企业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应用于地铁领域(M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乘客提供独特的沉浸式体验,节省乘客处理票务问题的时间,帮助乘客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行动等;可以用于对地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帮助地铁运营商更好地了解设施的状况,预测潜在的故障和维护需求,为地铁行业带来新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大量引入了与模拟装置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如虚拟现实技术、仿真软件等,让学生参与模拟操作,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和交流能力。虚拟技术很好地解决学生不能经常性的、实时地去到企业现场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购票、检票、退票等实际操作过程,了解不同类型的票种和其使用规则,并在仿真软件中模拟解决常见的票务管理问题,如票价调整、客流高峰期的应急预案等。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的虚拟现实技术和设备主要有VR眼镜、VR手柄、触摸屏和智能音箱等。利用VR眼镜结合VR手柄体验购票、检票、退票等实际操作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的票种和其使用规则,模拟不同的客流场景,让学生切身体验应急预案的执行过程,更加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的技巧。学生利用触摸屏模拟城市轨道交通的检票口和售票机等,在屏幕上进行购票、检票、退票等实训操作。智能音箱用于开展语音识别和语音交互,学生在这个虚拟环境中通过智能音箱进行购票、检票、退票等实际操作,更好地锻炼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D仿真技术设备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的全景展示,在虚拟的环境下观察城市轨道交通的各个环节,从而更好地理解票务管理和运营管理的协同作用。

三、根据行业发展,更新教材内容

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形式不断发展,为保持课程的前沿性,贴合“产教融合金课”的课程性质,课程团队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领域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更新了教材内容,加入了最新的票务管理技术、数据分析工具等内容,以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在暑期,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对行业发展进行研究并形成报告,评估轨道交通行业的状况和潜力,包括行业发展趋势、竞争结构、市场规模和领先企业等信息,以为更新校本教材内容做资料准备。学院牵头成立的轨道交通行业指导委员会每年组织年会,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参加学术研讨会,了解轨道交通行业各个岗位的需求,从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结合学校定期举办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求职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以上这些实践都为建设金课课程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为了适应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教学团队增设了移动支付、个性化票务服务、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管理、电子客票和区块链技术、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出行等课程内容模块。

在移动支付模块中学生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中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管理内容,包括车站客流、票务收入、运力调度等方面,从而了解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管理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个性化票务服务主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中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客制化的票种和服务、智能推荐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如何与客户进行沟通及如何服务客户。教师通过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中的电子客票和区块链技术,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提高票务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出行部分则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出行的关系,使学生更积极地关注城市环境和交通情况,并设计相应的票务策略和服务方案。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理解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管理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并了解如何运用电子客票和区块链技术提高票务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这些不仅有助于构建金课课程,而且契合市场培养紧跟技术发展脚步的人才。

四、基于产教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为了使课程更贴合产教融合的要求,在更新课程评价标准时,教学团队在原有的仅考虑课程目标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力求评价标准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将行业对学生的期望纳入了评价标准中,以确保学生具备实际应用的能力。因此要求评价标准与就业市场需求相契合,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客观评价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评价体系也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际应用的能力。新的评价体系主要安排以下5个方面的测试,考查学生相应的能力。

第一是理论知识的考试,考核知识与理解能力。如行业对票务管理人员掌握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的要求较高,以确保票务操作的合规性,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标准。行业需要票务管理人员具备跨领域的理解能力,以便更好地跨部门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学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关联。

第二是技能操作测试,考核学生的设备操作和技能应用能力。行业对票务管理人员的票务系统的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因此在评价体系中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票务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行业要求票务管理人员具备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以支持票务决策和优化,因此要在评价中对学生的票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进行考核。

第三是票务应急处理测试,考核学生的应急和综合应用能力。企业要求票务管理人员具备独立操作和维护票务系统的能力,以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因此学生在考试中必须能够独立完成票务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工作。城轨车站要求票务管理人员具备应对紧急情况和故障的处理能力,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因此考试中有一定比例的应对紧急情况和故障的处理题目。

第四是模拟现场案例的小组演练,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企业希望票务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确保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甚至具备跨部门和跨团队合作的能力,以推动整个票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技能考试中增加了团队合作的小组测试,并增加了组员互评的评分项目。

最后是对既定车站票务优化方案的制定,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课程的评价体系还设置了加分项,对具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改革和创新的意识、能够提出创新的票务管理方案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加分。

通过以上设计的评价测试,促进学生具备与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行业的要求,提高就业竞争力。新的评价标准的制订也对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促进了课程的改革和更新,使其更加符合行业和市场需求。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新评价体系制定,使初步建设成了基于产教融合思想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的金课课程。首先,该课程的内容设计基于现实市场需求,涵盖了票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售票、检票、退票、补票等,符合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职业的实际需求。其次,该课程整合了行业资源,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设置了实践环节,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此外,该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课程具备了符合产教融合金课要求的几个特点。一是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高度匹配。根据产教融合标准要求,课程设置基于具体行业需求,开设与市场实际需求相符合的高质量课程。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提供必要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支撑。二是产业教育资源整合度高。课程建设融合行业资源,将实践环节置于校企共建的环境中。课程整合了各种产业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三是设置了足够的实践环节。课程高度注重实践环节,有效促进学生的实战技能提升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四是课程教学方法多样,教学多元化并贴近学生实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将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建设为产教融合的金课,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教学需要。本文以如何构建产教融合的金课体系作为切入点,分析了金课体系的五大要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将这些要素有机融合并不断地开展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用性,更好地适应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发展需求,实现教育产业与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互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梦倩,鲁娥,刘丽娟.《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10).

[2]毛端.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问题研究[J].商情,2017.(34).

[3]陈园园.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J].才智,2016(27).

[4]杨勇,林旭.四维合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性逻辑[J].教育与职业,2021(2).

[5]杨沛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思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12).

[6]廉菲.西安地铁票务管理系统探讨与应用[J].現代城市轨道交通,2017(7).

[7]管莉军.基于校企共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实践教学设计探讨:以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交通职业教育,2016(2).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产教融合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