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栽培研究进展分析

2023-12-18 20:46王萍韦带莲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木耳菌种菌丝

+文|王萍 韦带莲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毛木耳又称为黄、白背毛木耳,具有清脆爽滑的口感,别具风味,同时具有抗血栓、抗凝血、抗氧化等药理功能,因此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近几年,受生产成本增加、油疤病危害等因素影响,毛木耳栽培的经济效益有下滑趋势。为此,本文围绕毛木耳的栽培季节、栽培品种、基质配方、菌袋生产、耳棚搭建等方面,充分探讨毛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优化思路,为提高其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1.引言

毛木耳作为食用菌,是我国广西、广东、台湾、福建等地的主要种植品种,同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主要食用菌之一。毛木耳的人工栽培在我国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毛木耳人工栽培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75至1980年的段木栽培期。这种方法类似于香菇段木栽培,每100kg段木的干木耳的产量为2.5-3.5kg;第二阶段是1980年至今的代料栽培期。1980年,福建漳州地区开始用甘蔗渣来调制栽培基并将其装入塑料袋,经过灭菌后开始接种栽培毛木耳,其每年的栽培量可达到1亿袋。1981年,四川开始从台湾地区引进黄背毛木耳菌种,在中江、金堂等县市大力推广以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方法,这使四川迅速发展成我国毛木耳生产量最大的省份。随着这一方法的迅速推广,其他省份也开始发展毛木耳带料栽培,此后毛木耳的生产栽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毛木耳的生物学特性

毛木耳的营养组成包括无机盐、碳源、微量元素及氮源。毛木耳的生长环境对温度有严格的要求,对白背毛木耳来说,其生长温度应控制在13-30℃,当温度为18-22℃时最佳;对于黄背毛木耳来说,其生长温度应控制在18-32℃,当温度为22-28℃时最佳。当毛木耳菌丝生长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65%且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时菌丝长速良好。由此可见,毛木耳的吸湿性比较强。此外,毛木耳具有一定的好气性,通常每日要通风1-2次,子实体对空气的要求更高,因此耳农要重点关注毛木耳种植环境中的通风次数、时间及风向。由于菌丝有避光性,因此种植环境要避免光的照射,此外,子实体还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

与此同时,不同菌种的生物特性会有所区别,目前市场上毛木耳栽培菌种非常丰富,不同地区结合自身地理环境特点选用不同的菌种,如四川省种植比较多的是上海1号、川白耳1号、781等,河南省栽培较多的是781、951及丰毛6号等,而福建种植较多的是白背毛木耳。我国今年成功培育出了川耳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以及黄耳10号、漳耳43-28等,其中一部分菌种具有良好的培育特性。如川耳1号菌种生长出来的毛木耳耳片大,肉厚,颜色为深褐色,整体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其背面有短、细、密的绒毛,生物学效率达到100%;川耳2号菌种生长出来的毛木耳耳片颜色为红褐色或褐色,整体形状呈现出耳状或片状,耳面柔软,其腹面长有密长的绒毛,且绒毛大多为白色或褐色,生物学效率达到90%。

3.毛木耳栽培前准备

3.1 搭棚

耳棚通常搭建在交通方便且水资源丰富的稻田,搭建时要遵循坐北朝南的原理,耳棚的棚顶中心高为4m,宽为8.8m,长度则可以视种植规模而定。耳棚通常可用毛竹子搭建,棚顶可以设计高低边以供菌种通风,顶棚及四周要用黑色薄膜覆盖,由于毛木耳有避光性,因此要在最外层覆盖一层遮阳网,不仅可以调节光线,还能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耳棚内的光线最好控制在能看清报纸上文字的亮度,耳棚内部可以根据栽培需求设置若干行床架,床架的长度为3.6m,每行间隔1m。汪彩云等人在研究江苏丰县毛木耳耳棚搭建过程中总结出了其搭建要点。首先,搭建的原材料种类非常多,包含空心砖、竹子、压膜线、铁丝、水泥棒、木条等;其次,耳棚的形状多为拱形,两端是由空心砖砌成的墙,棚内以水泥棒立柱来支撑耳棚;最后,不同地区在耳棚的建材规格及搭建方法上有不同选择,如四川、福建等地用竹子或钢筋条在棚内搭建层间,目的是节约土地空间,而山东、河南等地区则是直接将菌袋摆放成多列,以便出耳。

3.2 菌种制作

毛木耳菌种培养有两种方法: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液体培养的时间比较短,而固体培养则有利于耳农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及时解决杂菌的污染问题,这也是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耳菌培养方法,只有个别企业会利用液体菌种培养的方式来栽培菌袋。

3.2.1 液体培养

高峰等人经过研究发现了适合黄背毛木耳菌种的液体培养基,其配方组成如下:3%葡萄糖、10%麦麸、0.1%KH2PO4、pH值为5.0-7.0,以及0.02%的MgSO4·7H2O,其培养温度应控制在26-29℃,时间通常为4天。对比研究发现,液体培养方法的菌种制备时间较固定培养法周期缩短了11-12天,头潮出耳的时间也整体提前了6天。此外,唐业刚经过实验优化提出适合毛木耳菌种制备的发酵条件,具体如下:2%蔗糖、20%马铃薯、0.6%蛋白冻、1.5%玉米粉、0.1%KH2PO4及0.02%MgSO4·7H2O。

3.2.2 固体培养

刘江成将台湾毛木耳、781及武功木耳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菌种分别接种到栽培料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察发现,二级菌种的出耳生物转化率达到了110%,商品价值较高,其干制品中一级品的生物转化率能够达到66.3%;三级菌种的生物转化率为95.7%,干制品中的一级品能够达到55.7%;四级菌种生物转化率为92.2%,干制品中的一级品能够达到54%。综上所述,使用二级菌种进行毛木耳栽培,无论是其生物转化率还是干制品的一级品占比都高于三、四级菌种,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此外,姚建平还从毛木耳菌种栽培失败的经验中反复分析原因,得出选料配料、消毒灭菌、操作管理、菌种质量等方面都将影响菌种制备质量这一结论。因此要想培育出优质的菌种,必须抓住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具体如下:第一,精选原材料,做到科学配置;第二,灭菌全面、透彻;第三,制备过程中确保无菌操作;第四,创设适宜环境,及时清除杂菌污染。

3.3 栽培基质

菌种栽培基质通常分为木屑主料、棉籽壳主料及其他主料的栽培基质。其中木屑主料的栽培基质分为杂木、松杉桉、果树枝、桑树枝、橡胶树、荆条、木薯秆屑等。杂木通常指的是可以用来栽培食用菌的阔叶树树种,如麻栎;松杉桉中含有芳香油物质,这种物质非常不利于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因此松杉桉(松树、杉树、桉树)的木屑通常情况下不宜用作毛木耳的栽培料,但是有研究表明,这些木屑经过加工处理之后,仍可以作为食用菌栽培料。黄卓忠等人研究发现,葡萄树枝屑培养料栽培出来的毛木耳品质很高,因此可以在栽培中广泛推广;研究者综合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发现,一些毛木耳的菌种非常适合用桑树枝屑做栽培料;尹红芳经过实验发现,以木料和棉籽壳为主料制作的培养料可以让菌丝生长得十分迅速,而且毛木耳的生长品质和产量都很高。

3.4 耳袋制作

谭伟等人在对毛木耳发菌环境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耳袋发菌的适宜环境及调控技术。首先,在菌丝生长至“袋肩”之前,其袋堆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5-28℃。当菌丝生长至“袋肩”以后,其温度要控制在18-20℃,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烧坏菌丝。其次,菌棚的棚顶及四周都要用塑料黑膜或遮阳网遮盖,为菌种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要保证棚内的湿度适宜,当湿度过高时,则可通过通风或放置石灰吸潮的方式降低湿度。再次,搭棚要采取开启通风窗、揭膜等方式通风,新鲜的空气不仅可以满足菌种对氧气的需求,还可以有效排出大棚内的废气。最后,耳农要经常观察大棚内菌丝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有菌丝被杂菌污染,则应及时清除被污染的菌袋。

3.5 空棚杀菌消毒

再将菌袋放入耳棚的前两周,应对耳棚及棚内设施展开两次以上的全面消毒,消毒药剂可以选用百菌清800倍液、多菌灵500倍液或福美双400倍液中的任意一种,搭配杀螨剂和杀虫剂使用。此外,空棚地面还要撒上石灰粉并平铺一层地膜。

3.6 辅料

栽培前需要准备的原辅材料有麸皮、豆粉、木屑等。

4.出耳、采收及病虫害防控管理

4.1 出耳管理

根据毛木耳的生物特性不难发现,毛木耳具有好气性、吸湿性及喜散光性,因此在出耳阶段,耳农要重点关注耳棚的湿度、温度、空气流通及光照。水分是影响毛木耳品质及产量的直接因素,这就要求耳农灵活掌握大棚的湿度。在喷水前,耳农通常需将耳棚周围的薄膜掀开,待喷水结束后1-2小时再盖回去。当毛木耳处于成耳期时,若夜间无风且温度高于18℃时,则需要将薄膜掀起并打开天窗,当遇刮风天气时,只需开门换气。

喷水要与通风相结合,当菌种处于原基形成期时,耳农可用雾化喷洒的方式保持棚内空间和菌棒的湿度,湿度应控制在85%左右;当毛木耳处于幼耳期时,毛木耳需水量增大,此时的喷水量也应增加,棚内湿度尽可能地保持在90%左右;当毛木耳处于成耳期时,可采用远距离喷水的方式,直到耳片转变为深褐色但又无水滴滴落时最佳,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92%-95%。

4.2 采收管理

进入第一潮耳时,当每朵毛木耳重量平均达到50g时可以采收,第一潮耳采收完毕之后,耳袋营养水分将会消耗掉一部分,此时应将生殖生长转化为营养生长,耳农应掀开耳棚四周的薄膜,同时要将第一潮耳采收后遗留下的木耳头或者其他杂片清理干净,如果发现有被污染的耳袋,则需局部用药治疗。同时要做好除病虫害工作,耳弄要将空袋期的病虫螨清杀干净,这样才能降低第二潮耳遭遇虫害的几率。直到七天之后再将薄膜重新覆盖上,若环境温度达到18℃时,则还应恢复喷水和通风,这样就能保证第二潮耳涨势良好。同样当第二潮耳采收完成之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管理,继续采收第三潮耳、第四潮耳及第五潮耳。但是,由于耳袋内的营养和水分逐渐流失,因此后续采收的毛木耳耳片将会越来越小,产量也会有所降低。

4.3 病虫害防控管理

社会上对细菌及霉菌导致的毛木耳病害的报道非常普遍,其防控也属于常规操作,如对基质进行彻底灭菌处理等,而对于蚊蝇的害虫防治,利用黄板和频振灯就能取得很好的防控效果,但是现阶段耳农在对油疤病和卢西螨的预防与控制方面仍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鉴于此,彭卫红、李令堂等人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了油疤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柯丽娜等人研究出了白背毛木耳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

5.今后研究方向

5.1 选育优良品种

毛木耳栽培要选用优良的栽培品种。一般培育毛木耳的新区很少会有病虫危害,因此这一生产区主要关注培育品种的高产性,而长期生产毛木耳的老区病虫危害会比较严重,因此老区在培育毛木耳的过程中则更加主动培育抗病抗虫的稳定性品种。另外,毛木耳育种专家则侧重选育新型品种。

5.2 创新栽培基质配制技术

培育毛木耳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为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毛木耳栽培的主料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农林副产物,辅料则包括玉米粉、麦麸、油饼等。合理的主料、辅料搭配出来的栽培基能够为毛木耳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养分,从而提升毛木耳的品质和产量。因此,今后我国毛木耳的栽培技术研究应重点围绕栽培基质的创新培养展开,根据各个地区农林副产物的优势,不断优化栽培基质配方,降低原料成本,从而有效提高栽培的经济效益。

5.3 开发轻简设施及配套技术

毛木耳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由于毛木耳的栽培经历多个环节且各环节多为手工或半机械化作业,用工数量多且劳动强度大。但是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装袋机、拌料机、喷灌设施等生产设备工作效率并不高,结合当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趋势,研究并创新毛木耳的生产设备及有关技术迫在眉睫。

结语

我国作为毛木耳产量及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应在现有生产规模、技术及经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毛背木耳的生物学特性,全面规范其栽培前的各种准备环节,包括搭棚、菌种制作、栽培基质、耳袋制作、空棚杀菌消毒、辅料选取,在此基础上对出耳、采收及病虫害防控三方面做到全方位管理。同时,为解决当前毛背木耳在栽培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企业、研究人员及耳农等不同主体要通过研究不断创新生产设备及技术,选育优良品种,创新栽培基质配制技术,进一步提升毛木耳的整体产量和品质,为国家经济建设及耳农增收助力。

猜你喜欢
木耳菌种菌丝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巧洗木耳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发现木耳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