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刚,潘向宁
(海军航空大学 航空基础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1)
“飞机空气动力学”课程是我校飞行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航空理论课程。课程主要介绍空气流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气流的特性、流动的基本方程、飞机的升阻特性、激波膨胀波对飞行的影响以及螺旋桨的性能等。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空气动力产生的原理并能计算分析空气特性,为后续的飞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善于利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飞行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能,牢固掌握飞行驾驶技术、提高飞行技能、保证飞行安全[1]。在授课过程中,强调教学的科学性,加强对学生分析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飞行信心。
在以往的考试模式中,经常采用单一的结课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来说简单明了,只需在考试前期集中复习,突击学习几天,形成知识在头脑中的短时记忆。这种考试方式占用学生的精力少,周期短,可速战速决。学生只要费上一小段工夫考完就可以了事。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比较省事,平时只要把课程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讲好,其他就不用操心了,等到最后卷子一出,批完给个分数就可以结课。但这种考核方式很难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致使学生学习时往往急功近利,课程学完就忘,导致学习效果较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几乎得不到太多提高,导致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被大大削弱。
为了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扎扎实实地把知识学会弄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很多学校和课程都比较重视过程性考核,这也是全国高等教学考试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水平不仅取决于教师水平、教学条件和培养方案,还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及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强调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使其学好、学懂,真正让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既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主动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不仅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查,告诉学生不要急功近利,改变其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鉴于上述原因,“飞机空气动力学”课程积极探索考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课终考试方式,改为采用机试、闭卷笔试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百分制方式评定最终成绩。其中,机试占30%,笔试占30%,形成性考核占40%,机试和笔试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视为考试不合格。实际上,机试也是形成性考核的一种特殊方式,可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因此,这种考核方式既有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考核,又有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总体情况的评定,避免了课终考试“一锤定音”的现象,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平时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的能力[2-5]。
此前,已建有机试考试题库,共将近400道题,目前也在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中。机试方式主要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涵盖了整个“飞机空气动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低速气流特性、高速气流特性、飞机的高低速空气动力特性、螺旋桨性能及飞机的气动布局等。
考前一个月会将题库发给学生,让其利用空余时间反复学习,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题库中的习题。考试的目的不是考学生之不会,而是让学生全会,这才是考试的最终目标。考试时,由计算机随机从题库中临时组卷,共50题,单选40题,多选10题,考试时间20分钟,80分为及格分数线。由于是计算机随机组卷,每名学生的题目不同,顺序不同,甚至是答案的顺序也不尽相同。这使得平时背答案的方式,在考试时已经完全不奏效了。这就要求学生真正理解题库中的题目,不能死记硬背。“飞机空气动力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真正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内涵,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做到活学活用。
闭卷考核题型主要包括15道填空题(每题1分)、5道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1道画图题(每题10分)、2道分析题(每题20分)和2道计算题(每题10分)。因在闭卷考试前已进行过机试考试,所以闭卷考试的题量相对减少,考试时间也相应缩短,由以往的2小时变为1小时30分钟。在大多数院校中,一般都有闭卷考核模式,闭卷考试题型可以多样,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计算分析的能力。考核过程中,统一试题、统一考试时间、流水阅卷。这种方式的优势是能够集中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属于时间短、见效快的一种考核方式。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是被各个高校长期诟病并积极进行改革的一种考核制度。
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时作业、随堂笔记、阶段性测试、实验报告、研讨交流等。
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的成绩评定向来比较棘手。从各个院校来看,几乎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学生间互相抄袭和参考的成分较多,很难客观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可能因为教师不完全掌握情况,而出现抄袭学生的成绩比被抄袭学生的成绩还高的现象。实验报告成绩同样也存在此类问题,虽然实验项目不同,实验过程也要分组,但从学生实验报告的数据来看,虽然实验结果略有不同,但整体实验报告雷同性较大。所以对于作业和实验报告,除了特别差不认真的学生外,其他人的成绩很难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布置作业时,一是要适量,不宜过多;二是要精心设计,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做完作业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并反馈,一定要强调作业的质量,确保给出成绩的准确性。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采用辅导答疑的方式,教师利用下午或晚上的课余时间到教室与学生面对面集中解答。也可以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开展交流,这些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课程的实验效果,使实验真正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以问题为牵引,从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角度找到实验的切入点,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主动地想要得到实验结果,从而对心中的疑问进行合理的解释,甚至能主动地设计实验,找出正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思路。不过,这不是一次就能找到,需要学生不断地反复实验才能得到想要的数据或曲线。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主动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实验室也可以长期对学生开放,从而形成良性的开放实验环境。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团队的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每个人的实验报告也会各不相同,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情况。
随堂笔记的成绩评定主要根据记录得全不全、书写是否认真、图表绘制得是否规范等几个方面来评定。笔记要根据课时的多少决定上交的次数,一般也要有2~3次。和作业一样,教师也要认真查阅,给出分数。对于笔记较好的学生上课时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可以不定期地将好的笔记进行集中展示,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做好笔记的积极性。
研讨交流部分主要是针对飞机气动布局的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布置研讨内容,小组内相互协作完成布置的作业。可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讲解和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内容,通过搜集资料、观看慕课视频等,制作PPT并准备交流内容。上课时,主要是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进行补充,其他学生也可以进行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因学生前期主动进行了准备,对内容掌握得比较熟练,而且听课的学生也能很好地与讲课的学生形成共鸣和互动,因此教学效果较好。教师根据学生的准备和讲解情况对学生进行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看这种方式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通过思考、判断、协调、合作,开拓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主观能动性。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充分的加强,在受到其他同学的赞许时,自己对课程的认可度和投入度也会大大增加。
阶段性测试主要在低速和高速气动特性讲解完成后各进行1次。测试采用闭卷形式,教师提前会告诉学生做好复习。测试的题型也比较灵活,包括填空、选择、名称解释、简答、问答、计算等,有些题目或类型与结课考试大体相似,基本相当于一次小型考试。这种测试的优良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复习情况,因此最后的成绩有时相差较大。不过这种方式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所以在最后的平时成绩核算时,这部分成绩就可以作为较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阶段性测试了解自己对前期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做到查漏补缺。如果感觉自己成绩不理想,就要鞭策自己多下点功夫,免得最后结课考试时不及格[6-9]。
这次考试,笔者所教班级学生共41人,其中机考不及格5人,笔试不及格1人。最高分93分,最低分51分,平均78.4分,及格率约85%。从分数档次的人数分布上看,不及格6人,60~69分0人,70~79分10人,80~89分24人,90~100分1人。平时成绩也就是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作业、随堂笔记、阶段性测试、实验报告、研讨交流),因此综合考虑笔试成绩和最终的总成绩,其成绩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其中,机试成绩呈单调增加趋势,分数主要集中在80~100之间,主要是因为机试考试要求80分以上为合格。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平均分约70分,而总成绩平均将近80分,主要是因为机试成绩平均分较高,提高了整体成绩。
笔试考试题型灵活多样,相对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学生对笔试考试向来都比较重视,基本上能够认真对待,甚至有的学生只关心最终的笔试成绩。通过笔试成绩和总成绩分布对比分析可知,笔试成绩除了在90~100的分数段对总成绩几乎没有太大影响以外,在其他几个分数段都有明显的差异。究其原因,可以看出平时成绩和机考成绩对总成绩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不及格率,笔试只有1人不及格,而总成绩有6人不及格,其他5人主要是因为机试不合格。因此,学生要想总成绩理想,除了要关注笔试考试外,还必须关注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和机考考核。根据以往的经验看,机考不及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平时复习不认真、不努力。虽然学生也知道机考不及格总成绩就不及格,但思想上还是没有完全重视起来,可能感觉像是课中的一次测试。而等真的不及格需要重新补考时,往往考试成绩都比较高,80分的及格线,大家普遍补考成绩都在90分以上,甚至还有满分。因此也可以充分说明,有的学生不是不会,而且不够重视,想浑水摸鱼。等到真正触及自己的痛点时,才肯下一番功夫。
但就学生最关心的课终笔试考核成绩分析,此次闭卷笔试考核类型共分为5类,分别是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画图题、分析题和计算题。从各题型的分值情况、平均得分情况及得分率可以看出,填空题和名称解释题得分率相对较高,说明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基本定理掌握得较好,这部分内容一靠理解,二靠记忆。即使不理解,单靠死记硬背也有可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而分析题和计算题则得分率相对较低,说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相对偏弱,这也是很多课程都会遇到的共性问题[10-11]。
笔者通过对今年本班次“飞机空气动力学”课程考核模式及成绩的综合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第一,要想更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就不能只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结课考试,这种方式会忽略学生的平时表现,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听课不认真,减弱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
第二,因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有可能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可采用阶段性测试的方式,以闭卷考核的形式对学生前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这种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第三,形成性考核对最终成绩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此不能忽略形成性考核的作用。这种方式既可以督促学生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掌握,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