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Web2.0即当今互联网是以信息为核心对象的信息互联网,其核心特征是算法与信息的交互,利用算法来生成和分发信息,实现了信息流转趋向于“零边际成本”,实现了以平台经济为核心引擎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Web3.0即下一代互联网是以数字资产为核心对象的价值互联网,核心在于对虚拟资产和虚拟身份的承载,将实现数据的确权、定价、交易和赋能,产生的价值将是Web2.0的数十倍,也是下一个十年全球关注的“风口”。
美国利用其在互联网行业和资本市场活跃度上的领先优势,引领全球Web3.0发展。在技术产业方面,美国产生了超过一半以上的Web3.0项目,政府对区块链的研发和政策支持已延伸到数字交易系统、海关贸易、运输管理、边境保护、网络安全保护等多个领域。在金融监管方面,美国对发展区块链呈现积极态度。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承担加密货币相关监管职责,各州颁布法案加快区块链应用研究力度,并寻求主导区块链标准研制,积极抢占Web3.0领域制高点。
2021年12月8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在国会山举行了一场名为“数字资产和金融的未来:理解美国金融创新的挑战和益处”的听证会。该报告让在场的议员们认识到了Web3.0的重要战略意义。从此,“必须确保Web3.0革命发生在美国”就成了美国决策层的共识。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3月以来,拜登政府几乎每个月都会出1份报告,共出台了9份“加密报告”,涵盖美国在数字资产领域的领导地位、央行数字货币(CBDC)、未来支付体系、洗钱与欺诈风险等,希冀通过系列政策助推美国Web3.0发展复刻其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辉煌”。截至2023年9月,美国财政部已初步完成对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质化代币(NFT)的评估。综合来看,美国加密数字资产“1+N”政策体系已基本就位。
一是同质化代币(FT)加持下,引领金融范式创新。DeFi是一种金融范式的创新,具体体现在资产类型、交易匹配模式、市场公平机制、可组合性和组织治理方式上。2015年基于以太坊开发的第一个金融方向的应用,即加密贷款信贷系统(MakerDAO)的诞生标志着DeFi的开端,之后分布式交易所(Decentralized Exchange,DEX)和分布式借贷等应用的产生,奠定了DeFi发展的基础。至今DeFi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千万级活跃用户、十亿级日交易量和百亿级参与资金量的庞大市场,其上稳定币的总市值约为1550亿美元,这其中,以美元计价的中心化稳定币约占所有稳定币交易量的98%。
二是非同质化代币(NFT)加持下,构建互联网经济新范式。Web3.0是以数字资产为核心对象的价值互联网,通过在区块链上建立身份、社区、活动、商品、金融等基本社会要素,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原生社会”运作机理。非同质化代币(NFT)的出现为数字原生社会带来数字原生商品,美国在该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首创”不止,创业投资活跃。以NFT交易平台公司(Opensea)为代表,从2021年下半年爆发以来,据知名加密数字资产统计网站(CryptoSlam)统计,NFT生态累计成交额已超过1万亿美元。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6月,全球相关投融资总金额约达1600亿美元,北美地区以约733亿美元投资额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仅微软在2022年1月收购元宇宙游戏厂商动视暴雪金额就达687亿美元。
三是以以太坊为首的科技创新生态已初现雏形。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2022年7月年发布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分析报告显示,目前Web3.0技术已经历了第一波创新高峰期,正在从“创新启动阶段”迈向“创新泡沫阶段”,技术体系逐步成型。截至2022年8月,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Github)上的Web3.0相关开源项目的月活开发者达1.8万人。在基础设施层,以太坊拥有最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用户群体。以太坊生态实际月活用户达3000万个,月活开源项目约达4000个,全职开发者约达1200人。以太坊生态月活开发者人数约4100人。在组件层与应用层,以太坊拥有最发达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生态系统。美国主导的Web3.0生态稳定运行DApp约3.1万个,吸引全球约9000位月活开发者推动组件层和应用层技术演进,其中约4300位月活开发者主要负责研发分布式金融相关组件。
尽管国际上最近有一些虚拟资产交易所相继出现问题,但虚拟资产是Web3.0生态圈的重要一环,不能因此忽视虚拟资产背后所运用的区块链技术的效用和益处,包括它带来了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安全、透明和低成本的特点,只要运用适当,将可引发很多创新,帮助解决许多金融、交易、商业运作以至生活上的痛点,提升效率、可靠性和成本效益。
一是香港是内地限制加密数字资产下的转圜地。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2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就虚拟货币炒作问题约谈了部分银行和支付机构。防范资本外逃是金融稳定的首要任务。因此,禁止加密货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是必要的。“双循环”格局下,我国金融外循环的关键是防范美元体系被滥用的风险,从国家金融稳定角度看,我国Web3.0金融创新的突破口在于香港,要靠发挥香港“双循环衔接带”的作用,让未来两个数字货币体系并行重叠、相互嵌入。对香港而言,不能重蹈错失“移动支付”机遇的覆辙,要顺势而为,是以Web3.0金融科技为突破口,将香港“所能”与国家“所需”有机结合,推动实现两个大局的需要。
二是香港高度重视发展Web3.0产业。2022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政策宣言指出香港特区政府正与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创造一个便利的环境,以促进香港虚拟资产行业的可持续和负责任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还将成立并领导一个虚拟资产发展专责小组,成员包括相关决策局、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市场人士,就行业的可持续和负责任发展,向政府提交建议。截至2023年2月底,已有超过80家加密资产相关公司探讨了在香港设立企业的可行性。其中23家加密货币公司已经进入香港市场开展业务,包括加密货币交易所、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区块链网络安全公司、加密货币钱包和支付公司。
三是香港监管政策不断明确。早在2019年,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简称香港证监会)就将中央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引入了监管框架。2022年末,香港证监会官网发布《2022年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修订)条例草案》,该修订条例将会为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引入发牌制度。在该发牌制度下,任何人或单位如有意在香港经营虚拟资产交易所的业务,必须向香港证监会申领牌照,而相关人士也须符合适当人选准则,并遵守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规定及其他监管规定。2023年6月,正式生效的虚拟资产许可制度正在巩固香港作为加密货币和Web3公司首选目的地的地位。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研究稳定币的监管制度,目标在2024年实施相关监管。
中美现阶段加密数字资产发展阶段与市场氛围的差异,正在左右各自应对加密数字资产发展的路径选择。Web3.0下基于加密数字资产的分布式金融(DeFi)的智能合约利用自动化流动性(Uniswap)和部署协议(Yearn)等协议可以将复杂的财务行为简化为简单的自动化流程,而成本仅为现有系统所需劳动力成本的一小部分,针对传统金融业的“无形革命”正在开启。香港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加密数字资产将成为“香港所长”“香港所愿”与“国家所需”相结合的突破口,巩固香港在Web3.0时代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建议如下。
一是打造加密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构建独立安全自主可控的金融基础设施,对维护一个国家的经济金融稳定十分重要。在中美博弈背景下,加密数字资产或将成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支付手段,探索构建数字货币跨境清算基础设施,有望绕开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体系。香港金融管理部门应利用其“超级联系人”优势,吸引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大型科技公司、相关Web3.0企业参与,汲取此前公链技术发展的成败经验与教训,构建一个全球性的Web3.0金融底层系统,消除跨境支付的障碍,提高金融包容性,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建立一个健康和稳定的基础设施,助力香港实现“国际金融中心2.0”。
二是重新定位“ 数字港元”。早在2019年,香港金管局已开始研究批发层面央行数字货币。批发型数码港元有助于实现即时结算和快速资金转移,减少交易环节的中介和凭证,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在零售版数码港币测试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批发层面系统开发的时间表、设计及资源规划,在批发层面从银行、证券和机构投资者等使用范围入手,进一步测试和推行批发型数码港币。由浅入深探索数码港元使用场景,尝试基于公链发行的“数字港元”,取代各类缺乏透明度“稳定币”,引领Web3.0金融生态系统建设。
三是建立全球Web3.0数字人才交流引进平台。在香港试点引入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国际领先Web3.0数字企业的研发中心、新型生产要素交易中心等组织机构,以多样化的研究机构和人才交流平台为抓手,通过发布前沿数字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数字经济研究专项基金方式,广泛吸纳区块链、元宇宙、数字钱包等前沿Web3.0数字产业领域急需紧缺的高水平数字人才,使香港成为全球加密数字资产人才的“中转站”。参照香港特区政府人才专项计划的优化机制,针对我国加密数字资产重点领域数字人才的需求类型和层次,划分国际数字人才引进优先级,建立相关人才需求监测机制,动态反馈加密数字资产就业岗位空缺情况、就业结构分布情况以及未来可吸纳就业规模预测,探索构建数字人才“引育留转”一体化引进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