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 威 李金津
2021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之际,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以下简称批示)。此次批示是党的领导核心首次对档案工作做出的系统论述,明确了新时代如何做好档案工作,是当代中国档案事业阔步前进的行动指南。
批示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这是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社会功能的深刻阐述。
“存史”,是指记录和留存历史事实。档案因其原始记录性,内容更具真实性,记录形式更加直观。同时,档案的存在使得一个国家文化更好延续和稳定,每份留存的档案都是对历史独一无二的记录。[1]故而,为更大发挥档案自身的历史价值,各档案馆(室)在有能力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借助馆(室)藏进行编史修志。
“资政”,是指帮助治理国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治国理政上,当今的很多事都可以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在开发利用档案的基础上,吸取前人的教训,为判明国家发展方向,寻找更优的发展路径,提供独一无二的辅政作用。十四五档案规划便提出“构建档案智库”,以各高校、科研机构等作为基础,吸引、凝聚一批团队,建立档案事业发展战略智库,以推进档案事业的开拓发展。[2]这便是档案“资政”的体现。
“育人”,是指教育、培养受教育者,对其形成一定程度积极的影响。2009 年,杨冬权提出,今后要努力将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转型成为公共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公共档案馆社会功能之一,对应的正是“育人”功能,如何发挥档案馆这项功能的作用,将批示落实到实处,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长期任务。各级档案馆要以总书记的讲话为方针,开办线上展厅、举办主体展览等,要针对讲解员组织相应培训,保持展厅陈设内容的历史原样,做好展览结束后的文件归档,最大限度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档案工作的三项功能中,存史是手段,资政和育人是目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批示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这是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档案工作地位的充分肯定。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对于档案工作就十分重视,建立了一定体系的档案工作流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便得到了体现。随着国家相关档案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领导人也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作用进行不断强调和重申,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1980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3]
1990 年7 月,江泽民到西藏指导工作时,深情地说道:“档案工作非常重要,非常重要!”[4]
1999 年12 月,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5]
2003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省档案馆时,进一步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档案工作是基础性工作,规律得以认识,经验得以总结,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6]在此次批示中,档案工作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批示指出,要“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档案法”。对此,全国档案部门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建设愈发重要起来,电子档案由于其存储容量和检索效率的优势,势必是档案工作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新修订档案法一方面积极推动电子档案的建立和档案的数字化;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电子档案既要来源可靠,同时也要程序规范和要素合规。[7]而这些方面是电子档案较传统档案而言,更加容易出错的部分,更需要档案工作者做好相应的工作。
新修订档案法较老档案法多出的另一章便是“监督检查”,由此可见“监督检查”对于今后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新法列出了档案主管部门可以进行检查的6 类事项,避免了以往检查工作内容的不明确、不规范;其次,新法明确了档案主管部门在依据违法的线索进行检查时,受检单位需要进行配合,从而让检查工作更加高效、顺利进行;再次,为及时对档案安全问题进行消除,确定了档案主管部门针对隐患应该采取的措施;最后,也对档案的安全确立了相应的法规,以保障档案的安全完整。“监督检查”一方面是为了监督相关单位的档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档案工作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地对违法案件进行处理。
批示指出,要“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这就要求我国档案工作者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通过以前的经验教训,去发展新的方向,丰富新的内容,进一步推动当代档案工作的发展进步。
2008 年初,杨冬权在一次会议中首次提出:“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8]2010 年5 月,杨冬权又指出,为了与前两大体系相呼,需建立档案安全体系。2020 年6 月,“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将“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确定为今后五年我国档案工作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档案资源体系主要是指被存储在档案中的信息资源。建立更加完备的档案资源体系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方面是拓展档案的内容形式,在完善收集和整理传统档案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内容和形式比较新颖的档案也要进行及时收集和保管,以扩展馆藏档案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挖掘已有档案的内容价值,让已有档案的价值得到提升。
档案利用体系是指国家和党政机关、基层单位、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对于档案的利用。利用体系的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提供方便利用者的检索工具,提升档案利用过程中的效率;还需对档案馆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促进工作人员提高其服务水平;同时,还需要有关宣传部门对档案馆的相关服务进行宣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档案利用体系的发展。
档案安全体系主要是指针对档案各方面安全工作形成的体系,包括档案载体的安全,内容的机密性质以及外部环境是否安全等。
上述三大体系中,我们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即把资源体系作为基础,利用体系当作目的,安全体系是基本底线。
档案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的补充部分,是档案工作新的保障方面,也是档案工作一个新发展的阶段。档案治理体系是对以往三大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对它们起着统领的作用,其内涵包括档案治理体系及其实现机制、档案法规体系、档案治理能力建设。[9]
档案治理是治理理论在我国档案工作领域的最新应用,其强调档案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与公民四者的协同共治。[10]而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四者之间的协同共治,则需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入手,从内因看,需要逐步克服档案部门资源配置不足、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社会公众利用需求满足度不高等现象,从外因看,则需要加强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公众群体意识的变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等。[11]
通过治理体系的建设,可以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以及档案工作使命的实现,促进利用需求的增加,达到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社会服务功能的目的,从而推动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进步。
批示指出,要“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档案工作的整个过程,忠实履行“为党管档”的神圣职责,做到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批示的重要意义。
批示指出,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留存好、记录好”。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红色档案是党和国家发展的真实凭证,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国家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们保管好、利用好、留存好和记录好是全国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所谓“红色档案”,就是指我党在建国前各种斗争、战斗中形成的档案。将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不仅是档案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当前社会利用迫切需要的内容。“保管好、利用好”一方面可以完善近代中国历史的记录,还可以利用红色档案给社会公众做好红色教育,并且更好地通过红色档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建设。如以长征等跨度较大的革命事件为对象,挖掘相应的红色档案,以具体路线、口述文件以及声像文件等为材料,整理为更完备的档案文件,使红色档案内容更完整、形式更丰富。党的“奋斗历史”是一种社会记忆,即人民可以借此追溯社会群体的共同记忆,从而形成相同的国家观、民族观。将这些奋斗历史“留存好、记录好”,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的建设,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
批示指出,要“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
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一方面,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各级档案部门应该把反映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全面脱贫攻坚的档案接收进馆;另一方面,随着第24 界冬季奥运会和冬残奥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有关档案部门要把充分展示和表现中国人们精神面貌和组织能力的奥运档案接收留存。
而从服务好人民群众的角度,则是通过建档、存档、提供利用以及设立展览等各种方式,为人们提供档案服务。在大众档案利用需求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档案馆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为人们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不但能满足社会各界的利用需求,还能够有效发掘档案的价值,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增值。
总之,全国广大档案工作者要深入和贯彻批示,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找到归属感、使命感、光荣感,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