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水河畔的文学群像

2023-12-17 13:46梅赞
阅读时代 2023年12期
关键词:崇阳散文文学

梅赞

從崇阳归来后,隽水河畔的文学群像,像放电影般在我眼前一幕幕展播。他们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如行云流水,冠裳佩玉,出手不凡,水平之高有点让人惊讶。

记得最先和程二春、李玉娥两位文友相见时,二春的一卷《隽水萦梦》,让我嗅到了崇山峻岭满目青枝绿叶散发出的草叶香;让我听到了鄂南山区竹鸡明丽的啼叫;让我看到了幽幽隽水泛起的碧波和浊浪,以及寺前村漫天如雪的李花和梨花。我惊喜二春的文字,像画一样唯美,像诗一样跳跃,更惊叹她对故乡景物的准确描摹以及深深的热爱。而玉娥的文字则是厚重的,我惊叹她笔下的历史栩栩如生,尤其是她对崇阳的历史掌故竟如此熟稔。当知道她曾在档案馆、党史部门工作,有“崇阳活档案”之称后,我才恍然大悟。玉娥是诗、散文、小说“三栖”作家,三种文体交替,运用自如。散文大开大合,处处有历史的痕迹,如《人在旅途·走马颈》《白羊村》《田铺村》《不老的西庄》;诗则大气磅礴,有雷霆万钧之势,如《咸宁,我可爱的故乡》;小说则故事跌宕,诡谲魔幻,语言诙谐,让人读来有滋有味,如《麻鸭蛋》《大道爹》。

吴梅芳,通过写作、出版散文集而走上县作协副主席、文联主席的岗位,是崇阳众多写作者的典型代表。她的一系列散文,善于在细微的事物中发现人物的美,书写人物的善,如《婆婆的歌谣》,让一位慈眉善目的农村歌者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梅芳还是一位热情、精明能干的文学组织者。她像一团火,把崇阳的作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采风、写作、编刊物,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出了一批作品,推出了一些文学新人。

我还认识了一批崇阳作者和他们的作品。像饶怀德老先生,虽已年逾七旬,却笔耕不辍,文字中那些古老的记忆让人感到亲切。王旺国先生也年近古稀,一生痴爱文学,从学校到文化馆,不仅创作发表了200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专著8种,还悉心辅导县内作者,培育乡土作家,可谓功莫大焉。陈启兵的《石城记》对本土历史信手拈来,文字处理老到,极富文采。黄耀南在故纸堆里爬梳、考证黄庭坚与崇阳的几篇文章,逻辑谨严,文字表现极具功力,颇对我的胃口。庞步高的《瓷婚》从琐碎的生活细节出发,写出了平凡人的爱情婚姻家庭,看似一地鸡毛,实则是万千人生活和奋斗的缩影。丁素莹专注于中学教育,繁重的教务之余,也不忘写作,在《散文湖北》发表的《春光美》把我们带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浪漫又实干的年代,春光真的很美。孙琼瑶的拟人化写作,把青山水库比作母亲,别具一格。杨昀琰的一组《雨山香龙腾九州》写得汪洋恣意,颇得好评。

崇阳作者中,年轻的李春值得重视。她在《散文湖北》中获年度奖的作品《流水昨日,明月前身——乡村片断记忆》,攫取那些司空见惯的景物,如白茅、黄花、泡桐、霜菊、老牛、晒场、鬼火、晚星、夜月、老屋等,每则二三百字,多也不过四五百字,仿佛有唐宋之风,更具明清小品的味道。后来,我又读了李春的一些作品,延续了她的创作风格,保持着较高的水准。

还有李如英,虽然也写小说还获得了一些奖项,但却以古诗词见长,近几年,也在全国各地古诗词征文比赛中频频得奖。她的一些句子,令人击节叹赏,如“喜东风浩荡到金塘,春色渐无边”“山抹微云啼鸟切,烟分英蕊蝶蜂忙。先发菜花香”。

舒浩武,亦诗亦文且都有妙处。如《金沙散》“半山烟雨半山霞/层层叠叠岭连岭/曲曲弯弯路无涯”,韵律极强,如果谱上曲,直接可以唱。其散文,有历史厚度,却不掉书袋;有雍容风范,却不哗众取宠;文字有色彩,却不云山雾罩,因为底色仍是崇山隽水的质朴和真诚。《缔造,那方古朴村落》是这样,长文《烟雾般飘过的村庄》也是这样,还有其他篇什,仍是这样。

主攻小说的刘红,是居本土唯一的一位中国作协会员。20世纪80年代,其处女作《红苹果·明信片》发表在《武钢文艺》上,后在《芳草》发表作品。先后出版的长篇小说《买码》《野樱坪》,均取材于崇阳的现实生活。前者写当年崇阳买码(“六合彩”)成风下的人物众生相;后者写崇阳伟大的扶贫脱贫实践。刘红编故事的能力强,很能把读者带入他的小说中,特别让人可喜的是,他的小说语言很有崇阳地域特色,懂崇阳话的人读了,会心一笑,不懂崇阳话的人读了,也不违和。

崇阳作协现任掌门人雷应华,我读过他的《迷人的大东港》和《大湖山上看夕阳》等。从中可看出应华深厚的文学底蕴,遣词造句的功力。“看漫天朝霞化作一抹夕阳;看一场雨缤纷成苍凉的暮霭;看时光荏苒,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看隽水北去,载走许多春华秋实”,很有韵味。

还有作协老主席丁光辉,一看就有诗人气质,热情、开朗、奔放。他早年在蒲圻(现赤壁)工作,深受几位著名乡土诗人的影响,因而早期的诗歌充满鄂南山间的清新、野趣、亲切和灵气。这期间的诗结集于《野栗子》中。由诗而文,很多文学大家都走的这条路。于是,诗人丁主席便成了如今的散文作家丁主席,便有了厚厚一册散文集《足迹留香》,洋洋洒洒23余万字。除了从事创作外,丁主席任县作协主席十余年,为繁荣本土文学,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用吴梅芳的话说,“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到挖掘本土文化,收录红色文化,再到关注基层人物,评赏本地文学作品等,他一马当先,写诗作文,跋涉不停,歌吟不断,为时代而歌,为崇阳而咏,亮点纷呈”。

隽水河畔的文学群像中,还有王新华、宋景明、沈荣华、宋金光、廖瑜、沈二民、甘振雄、汪霞、金凤、欧阳俊、陈海平、庞书聘、庞霜霜、庞盼盼……名字如繁星,数也数不过来。他们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带有一种质朴、清新、绮丽,更多蕴含了崇阳山水的意韵和情感。

“地域文学潮”是近年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崇阳,崇山峻岭之中,阳光灿烂之地。出土过商代铜鼓,诞生过《双合莲》《钟九闹漕》两部汉族民间长篇叙事诗,是一个历史厚重、文脉绵延的人文渊薮。而根植于此,沉浸于此的崇阳本土文学,自带一番幕阜山乡的风情,每每绽放都令人惊喜。希望崇阳的同行们有更多好的文学作品问世,不负这片多情的土地,不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王晓静

猜你喜欢
崇阳散文文学
崇阳隽水新城土地一级开发经济效益分析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我们需要文学
等天晴的时候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大力实施商标战略 建设鄂南品牌强镇——崇阳市天城镇发展纪实
Love and Education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