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睿
暑假中的一天,妈妈在家准备包馄饨。我见了心痒痒的,瞄了几眼妈妈包馄饨的动作后,觉得简单轻松,就更加跃跃欲试。
得到妈妈同意,我迫不及待地抽出一张馄饨皮,捏着汤勺去挖馅儿。一勺下去,满满的馅儿堆到勺尖上。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把满勺馅儿摊放到馄饨皮中,伸手就要把馄饨皮合拢。瞬间馅儿从馄饨皮的缝隙挤了出来,猪油滴在桌子上,又滑又腻。馄饨皮变成了一件缩小版的“衣裳”,根本裹不住中间那圆滚滚的“小肚子”。意识到馅儿放得太多了,我立刻换了筷子,用筷尖小心而缓慢地夹了一点点馅儿放在馄饨皮上。可是合拢馄饨皮时,馄饨显得又瘦又扁,像三天没吃饭的饿鬼,和没包馅儿没多少区别。浪费了两张馄饨皮后,我眉间一紧,思考起来:馅儿太多会溢出来,太少了无形又无味儿,得取中间值。嗯,放半勺馅儿应该是不多也不少!
想到这儿,我忙改为半勺的馅儿。选好了适量的馅儿,我就跟着妈妈一边学一边包。先把馅儿倒扣在馄饨皮上,再顺着馅儿一叠,把馄饨皮两头轻轻按一下后,用一根手指在碗里蘸了些水抹在面皮上,准备将皮合拢捏紧。眼看要大功告成了,可是包到最后一步,却发现馄饨皮的两端似乎故意跟我作对,一直无法黏在一起。难道是因为我人小力气不够?于是我把馄饨皮两端死死地朝下按,使出最大的力气反复按压。我自以为天衣无缝,可把手稍稍松开时,馄饨皮两端突然如同安装了弹簧一般又分开了。
妈妈在一旁看见了,说:“要不要再多抹点儿水?可能是馄饨皮太干了。”听后,我飞速摊开馄饨皮,取出其中的馅儿,把馄饨皮一股脑儿浸在盛水的小碗里,捞上来后抖了抖,继续包馅儿。到了最后一步,那馄饨皮的两端像两个任性赌气的娃娃,说什么也不愿意黏在一起。
眼看着馄饨皮被我反复搓揉,变得皱巴巴、脏兮兮,我心里急坏了,不由得有些沮丧:我连包馄饨都学不会?真是的!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缓缓地对我说:“这样,你和我再重新慢慢包一遍,说不定是这个过程中还有问题呢!”
我听后,慢慢平静下来,跟着妈妈又“复盘”了一遍。果不其然,包到最后一步的时候,我发现原来自己之前居然把馄饨皮的方向翻转反了,而翻转方向颠倒后馄饨皮两端距离太远了!顿时,我豁然开朗:馄饨皮两端并非是不肯在一起的倔娃娃,而是隔着银河无能为力的牛郎织女呀!我手法一变,朝著正确的方向翻转,轻轻按压,馄饨皮的两端就迫不及待地黏到一起了!
渐渐地,我掌握了包馄饨的诀窍。熟能生巧,我越包越快,不一会儿,砧板上就堆满了白白胖胖小船一样的馄饨。看着它们,满满的成就感与喜悦之情瞬间涌上了我的心头。
(指导教师丁寅)
精彩点击
写“第一次做某事”这类作文,实际上就是在写我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多同学都懂得这个道理,也能够有意识地在作文中写自己由失败到成功的经过。不过,你是如何失败的,你又是如何分析的,最后你又是怎么成功的,你是否能像本文小作者一样注意到每处的细节并将其描写出来呢?这些内容才是此类作文的重点,因为每个人面临的困难都会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一样,只有将这些情节写好,你的作文才会“个性”鲜明,才会具有更高的识别度。
(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