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南克 崔艳叶
数字经济背景下信阳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探析
郭南克崔艳叶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近年来,信阳市从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多方位赋能农业农村发展等多角度发力,数字农业建设成效显著。文章基于数字农业发展时代背景,探讨了发展数字农业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通过剖析信阳市数字农业发展实际,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化建设、构建资金保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信阳数字农业发展水平的具体路径,为数字农业区域发展的路径优化提供更多思路。
数字经济;数字农业;实施路径;信阳市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农业农村发展迈入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的主题。河南省在保证粮食供给充足的情况下,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农业农村金融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经济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2年9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该报告显示2021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7万亿元,较“十三五”初期扩张了近一倍,数字经济增速为14.6%,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29.6%。近年来,河南省出台数字经济、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指引与规范,不断优化数字农业顶层设计,同步推进数字农业新基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通过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利用数智技术对农业生产、销售和流通环节进行改造,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与管理水平、创新农产品销售平台与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此背景下,信阳市如何依据自身发展现状、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准确查找数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多措并举推动信阳市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也发生了数智化的蝶变,助推全面乡村振兴的实现。一是数字农业催生农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农业产业的价值增值点。二是数字农业加快了农村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基础信息服务的综合水平和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1]。三是数字农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明确了方向。新兴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农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需要从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经营理念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四是数字农业的发展助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国家农业农村云平台和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助于挖掘农村文化数字资源,构建农业文化遗产数字网络。五是数字农业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农业生产中通过利用卫星设备、电子监测模型等信息技术手段,监测土地、大气中的农药使用和残留情况,推动绿色农业生产进程[2]。
信阳市人民政府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各区县推进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建设。2021年11月,信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信阳市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了信阳市2021年—2023年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和组织实施内容。自2021年起,河南省开展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共建工作,2022年信阳市潢川县入选。2022年7月,信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信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信阳到2025年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2022年7月,罗山县人民政府与信阳移动公司签订“5G+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
信阳市不断加强5G基站规划布局,县城以上区域5G网络覆盖进一步优化,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重点行业按需覆盖。依托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信阳基地),布局建设信阳市大数据中心。推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加快交通、物流、市政等重点领域物联网终端和智能化传感器规模部署,优化县级以上城区和农村热点区域窄带物联网覆盖。统筹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实施信阳联通公司大别山老区数据中心、信阳移动公司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四期等项目。2022年8月,由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主办的“智·行中国2022”活动信阳站开启,为信阳数字经济建设添智赋能。
随着“大智移云物”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农村也在发生着“数智蝶变”。2022年5月,信阳市“数字惠农 智慧暖村”项目在固始县段集镇柳林村启动,将“提升农村网络设施水平、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作为主要目标,及时发现需求,精准对接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有温度的“数字农村”。信阳市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了浉河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2022年7月,信阳菜数智文旅产业园项目签约,着力打造信阳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区。信阳文新茶村建立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线,实现生产加工全过程数据可控制、质量可追溯、清洁化水洗、红外线内外多层脱水、三位一体杀青、旋转性静置萎凋的一体化协同。2022年“云赏信阳毛尖”数字平台上线,立足于茶产业链条中的用工撮合、政务服务、品牌建设、生产销售等需求,助力信阳打响“数字茶叶”品牌。
信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茶产业为主题,形成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区、新型农业创新主题集聚区、农业综合改革先行区和豫南乡村振兴示范区,总产值约130亿元。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中,信阳毛尖连续13年位居全国前三,2022年品牌价值达到75.72亿元。信阳文新茶村承担了智慧茶园和信阳茶文化博物馆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项目。智慧茶园已实现网络覆盖、环境监测、视频监控、产品溯源、数据分析等,大幅提高了文新茶的质量、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智慧茶园项目作为数字农业建设示范工程,充分发挥了带动传统茶区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郝家冲村打造“智慧茶园”,将农业小气候物联网数据采集一体机应用于茶园,帮助茶农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土壤电导率等12种环境参数。
农业产业链是农产品从种子、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等环节的关联,数字技术的融入丰富了农业产业的形式和内容,但目前信阳市的数字农业产业链并不完善。一方面,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不够,组织衔接程度低,分工不够专业、不够细化,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难以形成产业链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产业链的生存和增值能力弱,发展不平衡,前端的机械制造行业和后部的销售环节利润较高,而中间的生产环节缺乏市场动力,对政府扶持依赖性极强,面对成千上万的小农户,需要优化产业链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
农业数字化转型前期对设备和技术都有一定的要求,部分设备是公共基础建设,比如,网络基站、卫星等,但也有部分设备需由个体自主负担。农业数字化生产阶段所需的物联网、农机智能装备、数据中心等设施设备,对中小型农业经营者而言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在农业数字化流通销售阶段,农产品中的生鲜农产品保质期短,具有易腐易损性,在采摘、储存、运输过程中损耗率较高。无法降低的前期投入成本和难以控制的损耗使农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成本较高。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难点在于数据的获取和利用,目前信阳市已经建立了大量数据平台,不断获取和汇总数据,但要在长时段多维度地提高数据使用的创新性,使数据在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赋能农业产业链发展各环节,还需专业人才的支撑。与此同时,数字信息的后期管护也有较大难度,为保持数据良好的一致性和可使用性,在后期设备更新和历史数据维护上,仍需专业技术型人才。目前,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年龄偏长,对数字技术及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较慢,对数字化的概念、内容及发展模式缺乏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农业的发展进程。同时,农村在经济、医疗以及教育等方面与城镇存在一定的差距,让与数字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存在难度。
通过打造供应链服务平台,以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建设种植管理平台,以物联网技术实现源头把控,升级供给侧安全体系。管理平台包含农作物种植面积确权识别、灌溉、数字化种植项目等模块。二是打造农产品交易平台,以数据智能实现智慧市场,升级全过程监管体系[3]。与银行合作建设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通过配套电子秤、大数据分析实现实时到账、记录交易、信用贷款和发布交易指导价,使交易环节更公正、更便捷、可溯源、可监督。三是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平台搭建加快产业融合,升级现代化服务体系。本地龙头企业可通过大数据平台发布供应信息,农户接单按品质要求种植管理采摘,逐步实现订单种植。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精准预测市场、计算产能、成本和利润空间等,实现产品差异定价,以市场倒逼企业延伸产业链,带动农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4]。四是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结合国家数字经济建设的趋势和信阳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可从两个方面提高生鲜农产品运输效能,一方面加大冷链运输的技术及设施配套投入,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平台,加强资源整合共享。
发展数字农业助推乡村振兴,资金支持是关键保障。要加强数字农业资金扶持,优化金融服务支持。一方面,各级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大对数字农业专业运营、关键装备技术的财政支持。设立专项基金为数字农业提供稳定资金,发行数字农业专项债券,聚焦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数字农业新基建,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优化金融服务支持,充分整合社会资本,创新普惠金融惠民模式。可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数字农业相关金融产品,为数字农业的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配备提供金融支持,畅通农业发展的资金渠道。
一是提升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将农业科研结构、农业研发投入、农业科技人员等指标作为统计观测指标,摸清信阳市农业科技人才的家底,为人才引进的规模和层次提供决策依据。二是聚焦农业科技具体研究领域,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以公开选拔的方式发掘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能打硬仗的创新骨干。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定向培养机制,吸引更多高素质青年人才下沉基层并从事农业科技服务。三是加强对数字农业从业者的业务培训。政府部门定期组织公益性新型农业设备、农业数字监测设施、农业数据平台等业务培训,提升从业者的数智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听取基层农业人员的反馈,明确农业生产实际中对数字化的需求,并不断优化农业数据平台的建设。四是发挥信阳示范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等院校涉农学科的引领作用,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知农、爱农、兴农的情怀,形成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教育新高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五是激励科技特派员等深入农业农村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提供农业咨询服务,引导更多农业科技人员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1]陈国军,王国恩.“盒马村”的“流空间”透视:数字农业经济驱动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23(1):88-107.
[2]张华,张忠明.标准化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可行性与对策[J].农业经济,2023(1):20-22.
[3]索雅丽,郭春雨,孔博源,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北京市平谷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分析[J].南方农业,2022,16(24):110-113.
[4]王少妆,杨学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与共同富裕[J].南方经济,2022(12):115-133.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22
F49;F327
A
2095-1205(2023)08-68-03
2024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河南省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探究”(2024- ZZJH-172)
郭南克(1991—),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