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飞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探究
刘云飞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是要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复合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是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瓶颈,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必要举措。文章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切入口,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含义与特征,剖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动培养对象参训积极性、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培养保障机制等优化路径,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以实现更高培训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乡村振兴
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组织形式,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1]。乡村振兴战略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作出了总体规划,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新型职业农民更丰富的内涵。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而传统农民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新型职业农民实质上是一种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职业类型,即有着较为先进的生产理念,具备先进的技术文化知识、相应的农业生产技能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与经营获得收入的现代农业从事者。有学者将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归纳为以下5点:具备较高文化素养、掌握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懂得科学经营管理、组织形式多元化以及对农业农村具备一定情怀[2]。根据职业发展方向区分,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包含3种类型,生产经营类型的职业农民:主要职业内容为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类型的职业农民:主要职业内容为农技研发;社会服务类型的职业农民:主要职业内容为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3]。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今,我国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主要表现为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增多、人均农业收入稳步提升以及农业生产与机械化逐渐完善等[4]。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已超2 000万,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 500万[5]。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
在现阶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存在农民参与度较低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培养覆盖的人群范围较小,较少农民愿意主动参与职业培训。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3方面:一是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已占据农民的大部分时间,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与其存在时间冲突,农民无法保障持续参训;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内容尚未结合农民实际诉求与“三农”发展趋势[6],农民认为职业培养对实际农业生产没有明显帮助;三是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空心村”现象,农村青年劳动力逐渐向城镇地区转移,农村地区人才匮乏[7],因此参与培训的农民也较少。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培养内容更注重理论知识,而对实际操作的培养较为缺乏,尚未精准对接农业发展最新动态,在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能方面存在不足,造成专业技能类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未能获得满足。二是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师资力量需要加强,难以满足现阶段培训需求,有学者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有师资队伍中19%的教师来自科研机构与学校,7%的教师来自合作社、企业等外部培训机构,然而兼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较为缺乏,难以引入外部优秀的培训讲师传授农民社会化服务知识,不利于社会服务类职业农民的培养。三是对培养主体、客体的考核机制尚未建立完备,考核工作缺乏精细化管理,考核指标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在我国农村地区更受重视,职业教育受到的关注较少,尤其是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造成不同地区能给予的财政支持力度存在一定差异性,特别是农村地区,缺乏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导致农村地区在职业培训方面的资金储备较为欠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资金保障不足。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需在培养教室、设备器材、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单纯依靠地方相关部门的支持难以维持长期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持续性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基于上述现实问题,提出以下优化路径,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增强培训效果,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并积极采取政策、薪资待遇等方面的措施激励广大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提高其积极性。首先,有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奖励机制,对完成培训课时的学员发放适当的务农补贴与培训补贴,对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一次性发放全额奖金以资鼓励。其次,结合“线上+线下”途径,通过广播、电视、杂志刊物以及各类网络平台,以及在村集体中对乡村振兴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相关政策进行宣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农民解释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及其资源优势、政策红利,使其充分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以鼓励更多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最后,瞄准目标群体扩大培养对象范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要从传统农民入手,也要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致富带头人、有意愿投入农业农村建设的城镇居民以及高校大学生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的人才信息库以收集有意向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信息,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政策宣传,吸引更多各界人士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需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定制化”培训。将“面授+网授”培训方式相结合,以传统课堂上的面对面教学为基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网络共享资源的优势,通过远程技术指导、网上授课等方式,开展不同专业培训以满足多元化的培训需要。二是优化培养内容。课程设置对接产业需求,开展调研工作,根据当地产业基础,结合重点产业发展情况,发挥产业优势,制定核心的定向培训方案。三是创新农读结合模式,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农作物生长周期、运输外销等时间节点,安排培训时间、地点,将培训时间与农业生产关键节点错开,让更多农民有时间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四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有关部门可通过与高校、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及农业科技公司等机构合作,统筹师资,充实教师资源库以加强师资力量;根据培训需求来遴选教师,针对性地加强对专业技能类职业农民、社会服务类职业农民以及生产经营类职业农民的培养。五是健全考核机制。针对培养机构,考核指标应涵盖培训内容、课时安排、实践教学方式、学员满意度等方面;针对培养对象,要对其从参训主动性、积极性、出勤率、参训后实际农作收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效;针对相关部门,要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政策有效落实情况、培养经费支出、培养宣传工作等方面开展考核工作,促使其积极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相关政策。
首先,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资金保障机制,保障培训资金的及时发放,保障充足的资金供给,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还可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外部社会机构开展投资活动,扩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金来源,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补贴,给予此类机构减税免税等政策,鼓励社会机构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全过程。最后,还应对返乡精英、大学生提供生活、交通、住房等方面的福利待遇,充实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储备。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有效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但相关部门需要关注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不足之处,从调动培养对象参训积极性、创新培养模式与完善培养保障机制等方面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效,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1]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23-03-02].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2]郭永艳,张璐,田雁飞,等.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策探究[J].广东蚕业,2022,56(11):148-150.
[3]徐倩,肖蒙蒙,魏丽萍.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盲点”识别及破解[J].教育与职业,2020(6):70-77.
[4]欧芳.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状探究[J].山西农经,2022(23):145-147.
[5]高云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N/OL].人民日报,2019-03-05[2023-03-02].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9/0306/c1004-30960050.html.
[6]胡湘梅.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研究[J].经济师,2023(2):235-236,239.
[7]刘航宁,陈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2):138-139.
Study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Liu Yunfei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The ke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o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a group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with composite skills, which i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bottleneck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mote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the cultivation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thesis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proposes optimization paths such as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trainees, innovating training modes, and perfecting training guarantee mechanisms,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to achieve higher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nd assist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New vocational farmers; Train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50
F323.6
A
2095-1205(2023)08-154-03
刘云飞(1998—),男,汉族,贵州黔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