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韧性之表征、生成及维护

2023-12-17 15:17李智利
理论导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韧性政党中国共产党

李智利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韧性在物理学概念中与脆性相对,表示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但不易折断的性质。韧性用于政党,指刚柔并济、适应变化、遇危不乱等优良品质,体现于党的抗压力、战斗力、复原力和生命力等方面。衡量和检验一个政党是否成熟和强大,韧性是关键指标。缺乏韧性的政党,遇不可控而慌乱,遇挫折而退缩,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更谈不上能力强大和长期执政。“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1]从历史和现实看,韧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政治品格、素养和能力。党百余年历经沧桑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始终保持旺盛生机与活力,其奥秘就在于超强而恒久的韧性。这种韧性贯穿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程,支撑党抵抗住了“文化大革命”、苏东剧变、国际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冲击,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考验,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之治”。正是在葆有强有力韧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团结奋斗,凭着龙腾虎跃的干劲、敢入虎穴的闯劲、坚忍不拔的韧劲,书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2]。立足新时代,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增加、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为艰巨的现实境遇面前,中国共产党更加需要以韧性智慧和品质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确保在复杂多变环境中顺利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化中国共产党韧性研究,阐明党的韧性的主要表现、生成机理及维护路径,既可以拓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的理论视野,又有助于探寻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强党的内在基因密码,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一、中国共产党韧性之表征

从主要表征看,韧性是一种柔软而又坚实的优良品格,“是强而不脆、刚柔并济、主动变革、灵活适应、遇危不乱、遇乱不慌、遇挫有为等品性的集中体现”[3]。中国共产党韧性集中体现在面对复杂环境、突变危机和严重困难时的自觉调适、灵活应对、自我修复、主动革新的能力和禀赋,彰显了党柔中寓刚、韧而不折的智慧和力量。

(一)坚守原则底线的边界性

中国共产党的韧性不是“任性”,不是漫无边际的自由发挥,更不是随心所欲的放纵自我,而是有约束、有纪律、有边界。中国共产党韧性首先体现为党时刻坚守原则底线的强烈边界性,这也是其冷静沉着、遇危不乱的前提和保障。原则和底线是分界线,讲原则、守底线就是有边界性。于政党而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难以形成刚柔并济的韧性。因此,保持边界性是中国共产党韧性的根源所在。具体来说,一方面,坚守原则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涉及重大原则、重大方向问题上的坚决性。这些原则最核心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决不能含糊、决不能退让”[4]。一旦违背原则,党的韧性也就失去根本、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坚守底线强调中国共产党不突破最低要求、最低限度的斗争性。这些底线主要包括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等。底线是红线、警戒线、高压线,一旦逾越,必然操守全失、弊病丛生,韧性也将遭遇危机。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始终坚守党性,坚持“按规矩办事”的原则,自觉用“一根筋”抵制一切不良诱惑腐蚀,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风政风不断向善,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韧性的彰显。

(二)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及时根据环境及条件的变化作出灵活反应和自我调适以维系存在和发展的适应性是韧性最为典型的特质,构成了韧性保持的基础,集中体现了韧性所具有的弹性和张力。亨廷顿认为:“适应性就是后天获得的组织性;概而言之,就是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和存活能力。环境提出的挑战越多,年代越久,适应力就越强。”[5]世界政党发展史也表明,凡长期执政的政党往往具备较强适应性和韧性,能根据瞬息万变的客观形势适时、灵活、有效地调整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复杂问题[6]。反之,缺乏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韧性不足,就会损伤乃至丧失执政权力。显然,适应性是能够应对环境变化挑战的一种灵活应变能力。能否及时适应时代需求、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同时也体现了党的韧性程度。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时代变迁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及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灵活实践和崭新创造,展现出了对复杂多变环境的强大反应、适应和调整能力。革命战争年代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革命道路,改革开放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时代防控新冠疫情采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总方针等,都是中国共产党灵活性、适应性的展现,是中国共产党积极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有效应对各种危机的超强韧性的体现。

(三)战胜风险挑战的耐挫性

韧性中的柔软不是退缩怯懦,是久经磨难而不倒的抗逆力和韧劲。一帆风顺必然锻造不出坚实为骨、力量无穷的强大韧劲。韧性在心理学领域指在困难、逆境、冲击、挫折、失败或压力面前的主动应对、有效适应、持久耐挫和快速恢复,这也是考量执政党韧性最鲜明的指标。中国共产党的韧性,韧就韧在应对并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时的抗压耐挫、闯关夺隘,在挫折中奋起、在磨难中成长是我们党历史韧劲的重要表现[7]。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韧性有为、以韧发力、以韧克艰。如在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敌强我弱的斗争力量对比、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所采取的游击战术,在抗日战争中针对战争形势而实行的持久战,都彰显了党顽强而持久的耐挫性。党全面执政后,战胜了血吸虫病、特大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等重大灾难,成功应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国际格局变化,破解了诸多改革难题,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耐挫性的体现。正是基于不屈不挠的持久韧性智慧和力量,党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获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业绩。这种极具生命力、战斗力和耐久力的韧性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经受各种内外压力、面对无数挫折依旧不断生长并发展壮大的重要密钥。

(四)修正自身不足的变革性

历史地看,一个成熟而有韧性的执政党必然会遇失误而反省、遇不足而改正、遇缺陷而修复,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且政党的恒久韧性,归根结底也要通过党的自我革命来塑造、维持和提高。所以,持久维护内核、确保自身不受变局干扰或不陷于危机,是中国共产党韧性的重要体现和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种能力“既是我们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8]。当世人惊叹于中国共产党在“两个大局”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时,更应当看到其背后是党不断自我加压、自我净化、自我变革、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的高度自觉和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关接着一关闯的坚韧品格。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反思历史,总结教训,拨乱反正,于1978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中国当代历史上最为深刻的转折。1985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感慨道:“不彻底纠正‘左’的错误,坚决转移工作重点,就不会有今天的好形势。”[9]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充分表明,正是善于修正错误、改进不足的变革性所锻造的强大韧性,使我们党在优胜劣汰中屹立不倒,在披荆斩棘中不断向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二、中国共产党韧性之生成

中国共产党韧性何以生成,是探讨党的韧性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题。综合来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强大韧性,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决定、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中华文化韧性特质滋养和内外部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是党的韧性生成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本质属性在于其阶级性、先进性、纯洁性、批判性和革命性。这些本质属性是党性的集中体现,它内在要求党必须具备强大而恒久的韧性。中国共产党韧性与其本质属性密不可分,正是党的本质属性,为党的韧性生成提供了根本源泉。

从党的阶级性而言,阶级性反映了政党的利益属性,是判断政党性质的根本标准,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属性。在党的性质中,最根本的就是阶级性。代表什么阶级,为了什么阶级,是一个政党形成并保持韧性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在艰难困苦中生成韧性并始终维持超强韧性就在于鲜明的人民利益导向。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阶级立场,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在任何困难挑战、危机挫折面前都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能够汇聚民情民意、民智民力,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强大生命力和韧性。

就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言,习近平强调:“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10]43一方面,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之本和生命所系。一个具有先进性的政党,必然站位高远、有勇有谋、灵活性强,能够及时适应时代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并通过不断自我革命为韧性注入新的动能。另一方面,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之源和动力所在。纯洁性关系民心向背、党的生机活力和国家前途命运,失去纯洁性的政党,必然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最终失去生成和保持韧性的动力源泉。“党的纯洁性同党的先进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11]应当说,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所托、执政所依,是党的韧性生成的关键因素。

就党的批判性和革命性而言,马克思主义强调:“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2]批判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要求政党必须具有顽强不屈的坚韧、愈挫愈勇的意志、临危不乱的沉稳、灵活适应的变通和自我革命的担当,以反抗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改造世界。中国共产党生来就具备批判性和革命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质。失去这些重要品质,党就会缺乏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无法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也注定韧性不足。

(二)马克思主义是党的韧性生成的思想指引

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10]33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是党治国理政之本,也是党的韧性生成、维系且历经百年而不衰的思想指引。背弃马克思主义,就是在道路、制度和人民立场等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导致党的韧性不存甚至执政地位丧失,这在苏东剧变中已被证实。中国共产党韧性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内在特质,马克思主义是党的韧性的思想支撑。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党的韧性才有正确方向、思想引导和精神支撑,才具备保持、延伸和增强韧性的前提。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从不僵化、教条式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新征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为党的韧性提供了思想之源、理论之基、信仰之本、精神之钙、方法之根和实践之舵,使党始终以打硬仗、涉险滩、闯难关、破困局的韧劲抵抗冲击、经受风险、承受压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充足韧性和活力。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指引力、说服力和解释力是党的韧性得以淬炼而生、恒久保持并发挥效力的根本原因。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3]

(三)中华文化韧性特质是党的韧性生成的文化滋养

中国共产党韧性扎根于中华文化土壤,植根于5000年中华悠久历史。中华文化中独有而鲜明的韧性特质赋予党的韧性以至柔至刚的品格魅力,为其提供了丰厚文化滋养。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引领者和践行者。党的许多高尚品质、崇高精神、优良作风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精神追求和精神脉络的集中体现,都是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滋养和智慧。“韧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基因的历史传承”[14],“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顽强、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坚韧、创造力的巨大而闻名于世”[15]。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基因不变、饱经风霜神采依旧,足见其韧性。中华文化蕴含的“张弛有度”“刚柔并济”的协调互补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担当意识和奋斗精神,“天人合一”“协和万邦”“阴阳和合”“上善若水”“致中和”“和而不同”的和谐之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防范风险意识,“苟日新,日日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革新意识等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韧性品质和精神,凝结了坚韧有为、居安思危、慎独自省、革故鼎新等党的韧性的思想因子和智慧[6]。

中国共产党韧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自其强烈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吸纳性,这是继承中华文化禀性的结果。这一禀性使我们党能够汲取一切有益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进行自我调适和自我提升,始终保持生长性、适应性、灵敏性和革新性,在任何危机和困难面前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和“收放自如”。同时,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消极文化思潮的渗透及现实中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党都成功顶住了压力、抵住了诱惑、经受住了考验,彰显了党的治理能力和领导优势,展现了党的坚定性、斗争性,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外在显现。总之,中国共产党韧性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继承和弘扬了中华先进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鲜明韧性给予了党的韧性生成、强化和巩固深厚而持久的文化滋养。

(四)国内外环境变化是党的韧性生成的现实条件

韧性一般与风险考验、艰难困苦相联系,并由此得以淬炼生成。国内外环境越是动荡变革,局势越是复杂多变,就越考验韧性,也越能练就遇危不惧、遇慌不乱、遇难不退、遇挫有为的超强韧性。相反,恰如俄国著名物理学家列别捷夫所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不仅难以生成韧性,而且容易使人安于现状、畏首畏尾、消极懈怠、慵懒无为,使本有的韧性降低甚至消失。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是“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16]96的政党。但也正是不平坦的路、不平静的河、不平稳的桥,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韧劲。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艰辛历程本身就是党的韧性不断生成生长、维持巩固和提升增强的过程。我们党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浴血奋战,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艰难窘境下发愤图强、艰苦奋斗,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风高浪急、波谲云诡的内外部复杂环境中迎难而上、改革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在风雨交加、苦难丛生的征程中克服各种困难,战胜无数挑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通畅,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展现出强大而有力的政治韧性、执政韧性、治理韧性、制度韧性、组织韧性、目标韧性和意识形态韧性等,这些都是党的韧性的重要表现。

三、中国共产党韧性之维护

韧性是中国共产党在克难攻坚的实践中生成的鲜明品质,是党必具之智慧和必备之力量。但中国共产党韧性并非天然存在,也不能自动维系,必须加以长期滋养和维护。应当看到,目前我们党仍然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尤其是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以及外部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等严峻挑战,使得党的韧性面临被弱化的危险,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始终不变的‘硬核’——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信仰、实现共产主义的组织愿景和人民至上的组织宗旨,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的稳定机制。”[17]新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练好党的韧性“内功”,进一步将韧性的强大能量激发出来。

(一)坚守信仰信念以增强党的定力

政党的品质和力量首先来源于它的信仰。“一定的政治信仰是政治定力的重要支撑,彰显着政治定力的精神品格。”[18]在信仰信念上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才能练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拥有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和魄力,为韧性提供思想驱动力。一个政党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必定缺乏政治定力,在考验和诱惑面前守不住立场和底线,其韧性也将失去灵魂和根基,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9]“信仰信念的执着和坚定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韧性的内在精神支撑。”[20]正是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补足精神之“钙”,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任何政党所不可比拟的科学世界观和先进思想理念,党的韧性才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信念引领力,才能在风云变幻中把稳方向,在逆境、困境、险境中做到不摇摆、不偏航、不迷失。

中国共产党保持韧性本色,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21],这是政党韧性的首要前提。毛泽东曾言,1920年他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文献后,就“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22]。懂马信马的前提是学马研马。因此,全党要注重学习、善于学习,认真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和党的创新理论,自觉修身立志,强化理论武装,树立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拧紧“总开关”,从而提高战斗力,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对信仰信念的坚守中保持恒久韧性。

(二)坚定人民立场以增强党的号召力

理解和维护中国共产党韧性,立场是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源泉,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党保持韧性的牢固价值基础、强大动力源泉和坚实社会基石。丧失人民立场,是对党韧性的最大挑战。“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满足人民需要,获得人民认同,最终积蓄了动员人民的伟大力量。”[2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表明,党之所以能够保持持久韧性,就在于与人民群众保持始终如一的血肉联系,使党在人民群众中拥有极大号召力,不断为党的韧性维护输送源源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韧性是相对于全体中国人民的感觉而言的,民心向背是检验党的韧性的重要标准。任何背离人民立场的政党因违背其性质和宗旨都不能称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韧性本色也必然会褪色、变色、失色。

“物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24],且群众利益是任何大的历史事件的基础。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为人民服务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带领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实践中。为此,中国共产党要牢记初心使命,要以维护好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以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从而以强大号召力、动员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团结一切力量攻坚克难,锻造顽强耐性、韧性和斗争性,并奠定持续维持党的韧性的社会基础。

(三)强化忧患意识以增强党的应变力

韧性常衍生于危机或逆境中,持续“躺平”、贪图享乐、坐以待毙锻炼不出韧性精神。中华民族是极具韧性的民族,其韧性由苦难馈赠,经磨砺而成,千百年来的苦难磨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强烈忧患意识,淬炼出顽强不屈、从容不迫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是在危机中求生存、逆境中求发展的过程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忧患意识早已成为党战胜一切困难与风险的思想武器。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灵活应变力,才能对潜在风险或突发性重大危机作出前摄性感知、应激性反应、前瞻性应对和持续性调适,这是政党韧性的基本表现。

在新时代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局势中,中国共产党要头脑清醒、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危机意识,“把防范和准备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科学预判风险的所在领域、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应急处置能力”[25],为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充足准备,确保在任何风险挑战面前都能准确识变、灵活应变、科学驭变。同时,既要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和见微知著能力,又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和科学应变能力,在应对风险、危机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而遇外力冲击和挑战打不垮、折不断,始终保持稳定有效的持久韧性。

(四)推进自我革命以增强党的自我革新力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自我革新精神、自我净化能力的先进政党。“自我革命是党的政治韧性的重要生成动力,党的自我革命的过程本身也是党的政治韧性的形塑过程,政治韧性是党的自我革命的产物。”[26]强大革新能力是党保持韧性的内生力量和根本保证,能为韧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1],“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这样做,才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6]541。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所内蕴的勇气、魄力、能力和革新力本身就是党的韧性的体现,它能够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提升党的化解风险能力、强化党的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提高党的学习能力和理性纠错能力,对于增强党的适应性、持续性和生命力,锻造其内生活力和韧性等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新时代维护中国共产党韧性,必须进一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增强党的自我革新力。全党要克服懈怠、自满等不良心态,勇于自我纠错、自我调适、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善于刀刃向内,切除“毒瘤”、根除“病原体”、清除体内病症,消除贪污腐败这一损害党的韧性的重要症结,增强免疫力,激浊扬清,保持肌体的纯洁健康,防止自身僵化。同时,要通过自我革命增强“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练就事前感知、事中适应、事后恢复的超强研判力、适应力和修复力,将自身锻造成亦柔亦刚、外柔内刚、刚柔兼具的“弹性政党”和“韧性政党”,保持恒久韧性。

猜你喜欢
韧性政党中国共产党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