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克纳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2023-12-16 06:42:19赖富元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20期
关键词:语言风格福克纳人物形象

赖富元

[摘  要] 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在194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深受20世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很多研究者都认可他在长篇小说中所取得的成就,却忽略了其对短篇小说创作艺术的探索。福克纳具有浓厚的悲悯意识,他对黑人怀有同情,始终关心人的幸福问题,并将这些思想表露在文学作品中。他用比喻等手法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用多角度的叙述手法和象征的手法揭示了许多深刻的主题。他也是美国最具幽默感的作家之一,善于将个人感情和环境塑造结合起来,其写作艺术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 福克纳  人物形象  情节叙述  环境  语言风格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20-0074-04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意识流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福克纳不仅在美国,而且也被认为是在乔伊斯之后的整个西方最突出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从许多方面看,他都是一个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主题,他的思想的独特性和他的独特艺术风格使他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孤独的礁石,站在瞬息万变的西方文学潮流中。”[1]他出生在美国南部,是种植园主的后裔,他在作品中经常描写南方人民的苦闷、失落与彷徨,他以史诗般的气魄创作了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他一生写过十九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与多篇散文和诗歌。1949年,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福克纳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对自己的短篇小说却信心不足。1928年,他在给《Scribner》杂志编辑的信中说:“我确信我对短篇小说没有感情,我永远不会写好短篇小说,但出于某种奇怪的原因,我一直在写作,我试着以永不消减的热情给你的杂志投稿。”[2]他甚至把自己的短篇小说说成是“垃圾”[2]。但是,正是由于福克纳对短篇小说创作的高要求,才使其短篇小说在后来大放光彩。

一、人物描写手法

福克纳的人物塑造十分多样,从男性到女性,从贵族到奴隶,从少年到老年,从黑人到白人,从正面人物到反面人物,他都写过,特别是其女性形象刻画得非常亮眼。福克纳在刻画女性时,会把时代背景、人物的外貌神情以及外界对人物的评价结合起来。所以,在这些女性身上,读者可以看到时代的剪影,领会福克纳高超的人物描写手法。

他笔下的女性大多是南方妇女,她们或是旧贵族的代表,或是有钱人家的淑女,或是被压迫的女奴……1930年,他在美国杂志上发表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描绘了一位贵族后裔爱米丽小姐,在刻画这位女性时,福克纳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突出她顽固的性格、与世隔绝的状态和悲惨的身世。首先,福克纳巧妙地从侧面刻画爱米丽小姐固执守旧的性格,在小说开头就写了爱米丽的房子与周围的“汽车间和轧棉机之类的东西”格格不入,周围的生活方式和建筑物都在改变,唯有她的房子和她的人一样仍活在过去。在小说中,作者还多次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了爱米丽的外貌,即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展现爱米丽的形象。比如爱米丽给参议员的印象是“一个小模小样、腰圆体胖的女人……她的身架矮小……她看上去像一具长时间浸泡在死水中的尸体,肿胀且发白”[3],而在“我们”眼中,“……看到她的身影,像神像中的一个雕塑的躯干”[3]。从这两处描写,读者可以想象出爱米丽因为長久不见阳光而脸色发白的样子。福克纳想借此突出爱米丽与世隔绝的生活以及她没有灵魂空有躯干的行尸走肉般的状态。福克纳在小说中也正面描写了爱米丽的生活,例如“她已经像这样度过了几代人——高贵、安静,无法逃避,无法靠近,怪僻乖张”[3]。与此类似的女性描写还有南方的米妮小姐,福克纳直白地描写了她的外貌:“她的长相平平常常,但身材至今还很苗条。她爱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举止谈吐总是高高兴兴的。然而,她的服装言行总又隐隐约约给人一种枯槁憔悴的感觉。”[3]“枯槁憔悴”从正面表明米妮精神生活的空虚、失意与无聊,而外貌、服饰和神情又突出米妮爱美的个性。福克纳通过语言的描写来表现米妮十分在意年龄的性格特征,小说中写到她要求朋友的女儿唤她“表亲”而不是“阿姨”。以上例子表明,福克纳善于以外界的态度及言论来侧面描写米妮青春年华不在的事实以及她凄惨的遭遇。

海明威在谈到人物描写时说:“作家通过写小说来创造鲜活的人物,人物不是角色,角色是模仿。如果作家把角色写活了,即使书里没有大量的篇幅来写这个角色,但是他的书有可能传承下来。作为一个统一体,作为一部小说,有可能留传下来。”[4]例如,巴尔扎特在《高老头》中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塑造了高老头等人物形象;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塑造了卡西莫多这一形象;列夫·托尔斯泰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了安娜这一形象。福克纳在他的小说中也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情节叙述技巧

叙述方式是作者为读者讲故事的方式。在情节叙述中,叙述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对于一个事件的描述,除了文本已经描写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读者在脑海里补充的,这部分没有在文本中被叙述出来的故事,就是空白叙述。空白叙述也称叙述空白,就是在一部文学作品中,作者有意在文中空出一段不进行叙述,读者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就可以发挥想象进行补充。福克纳一改传统小说中淋漓尽致的完整叙述,在小说中留下大片空白。空白叙述的作用非常明显:第一,它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对未尽的内容做想象性填空;第二,空白叙述可以使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更加深刻;第三,它能更深刻地揭示小说的主题。《干旱的九月》是福克纳运用这一叙述技巧最典型的例子,小说第一部分一开始就写道:“有一件事像燎原烈火迅速传播开来——这是一个谣言、一个故事,你怎么称呼都可以,反正是一件有关米妮·库珀小姐与一个黑人的事儿。”[5]大家都在激烈地谈论这件事,可是作者并没有写明具体发生了什么。读到这里,读者会十分好奇,到底是什么谣言才能使镇里的人议论纷纷?小说开头这样设置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种空白式的叙述,会产生一种扣人心弦的气氛,制造出一种神秘感。

第二处空白是小说中的第二部分:“在舞会上,她听见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都是她的同学——的谈话。从此,她不再接受任何邀请。”[5]福克纳写到这里就没有再展开叙述了,而是留下了空白。从文本中,读者不难猜出谈话的内容是对米妮不好的话。米妮有一个光鲜亮丽的交际圈,大家喜欢聚在一起对他人评头论足,而米妮以前也经常参加这种聚会,读者可以看出米妮也是一个爱交际、爱慕虚荣、喜欢到处议论人的人。小说中第三处空白叙述是第三部分麦克莱顿及其同伙把黑人威尔杀死的场面,福克纳只写了他们对黑人拳脚相加的情节。也许谋杀过程太过血腥暴力,作者省略描写了,麦克莱顿不查清事实的真相就贸然判了黑人死刑。这里的空白,突出了当时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问题。《干旱的九月》共有五部分,第一、三、五部分写了麦克莱顿等白人对谣言的态度、做法及言行;第二、四部分则写了米妮的日常活动及表现。多重情节设置和故事场景并行展开,使故事失去了连贯性,作者会在一个情节叙述后突然叙述另一个情节,使读者一头雾水。但多情节可以使文章更加丰满、主题更加深刻,黑人生活境况的悲惨、米妮的命运、白人的残暴……一幕幕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三、环境构建艺术

福克纳创作的小说大多反映美国南方的风土人情,他的小说的自然环境大多由“约克纳帕塔法”造就。他通过创作将“家乡邮票般大小的地方”转变成“自己的一个天地”,他的描写大多富有乡土气息,将对环境的描写与个人感情结合起来,他笔下的山川河流都是以他家乡为原型的,这些环境描写都极其富有艺术性。

福克纳在《高大的人们》中描绘了山民们居住的环境,这也是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山民们宁愿在田地里种棉花、种草养牛,也不愿去城里领取政府的补贴。这些情节都寄托着福克纳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即他希望远离城市文明,不愿理会城市里漂亮的霓虹灯。

此外,福克纳的环境描写会明白地告诉读者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会根据小说的需要来渲染某种气氛,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例如在《夕阳》的开头,作者就写“九月的傍晚,残阳如血”[5]。“九月”“傍晚”“残阳”,他用三个词语描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气候,而标题“干旱”二字,则点明了天气的炎热,为故事发生做了铺垫。炽热的天气使人们内心躁动,心里的闷热急需释放出来,所以在听到黑人强奸了白人小姐时,那些白人打着伸张正义的幌子,残忍地杀害了黑人。“如血”二字则渲染了一种血腥的氛围,让人联想到鲜血,进而想到血案的发生,揭示了种族主义者不可饶恕的恶行。

在福克纳眼中,城市的钢筋水泥是冷冰冰的、毫无人气可言的。从小在小镇里生活的他,内心偏爱乡村文明。这和他的生活经历有一定关系,他大多数时间在美国南方小镇奥克斯福度过,所以常常用非常富有诗意的笔墨勾勒出当地原始的乡村环境。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他对城市面貌的刻画也越来越多。树木被电线杆取代,泥泞的山路被水泥路取代,蜡烛被灯泡取代……尽管如此,福克纳也更偏爱农村生活,他描写现代城市的喧嚣,以怀念安宁舒适的乡村。他在《夕阳》中写道:“街道铺上了柏油,电话公司和电力公司不断地砍伐两旁的树木——水橡、杨树、刺槐和榆树,腾出地方栽上了那些铁杆子,杆顶上还挂着一串串臃臃肿肿、阴森森、没有生气的葡萄。”[5]

四、语言风格

福克纳短篇小说的语言风格非常多样。福克纳写作有一个特点:他会一句话写到一半的时候,在中间插入很多东西,过了十几页之后,又会再一次出现后面那半句话。福克纳也继承了美国文学黑色幽默的传统,用可信且真实的细节、平铺直叙的手法再加上通俗的乡村语言,给小说增添一份韻味。福克纳的幽默不仅体现在其对人物、情节、环境的表现,还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福克纳擅长使人物的语言贴合人物的身份地位。例如《猎熊》中,拉特里夫在小说中反复说道:“我要是知道,我就是小狗。”[3]福克纳在小说中故意重复这一句话,形象地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其率直的性格。

此外,福克纳有特色的语言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便于读者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阅读时产生强烈的情感。例如《夕阳》中,南希一直在重复说自己不过是个“黑鬼”,而“上帝知道”,这是南希在遭遇不幸后的呐喊。她十分疑惑,上帝既创造了白人又为何还要创造黑人?难道黑人天生就是白人的奴仆吗?上帝为什么如此不公?她愤懑不平,为什么黑人要承受那么多痛苦,为什么他们的肤色要受人歧视?她善良待人、努力工作,靠自己满是老茧的双手养活家人,上帝为什么还要她遭受如此磨难?同时,因为她对丈夫不贞,她感到羞愧;因为她不知道前方等待她的是什么,她感到恐惧;因为身边没人理解她,她的内心十分孤独。她的丈夫也让她感到恐惧,身心备受煎熬。生活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的南希,因找不到出路而几近疯癫,她内心得不到安宁,只好寻求上帝。通过这些语言重复,一位在绝望的边缘遭受痛苦的黑人妇女形象便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寥寥数笔就把南希丰富的情感世界刻画得活灵活现,让读者为她的不幸而感到可怜。

五、福克纳对后世的影响

福克纳是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作家,在艺术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开拓了许多领域。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写过许多小说和戏剧。福克纳小说的文学价值最先是由法国人发现的,在当时,许多人认为海明威是美国最伟大的在世作家,但法国人却认为福克纳更应得此评价,后来美国人民也渐渐认可了福克纳。

福克纳的小说使用神话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受到了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影响。法国的新小说派作家西蒙模仿了福克纳的多角度叙述、时空颠倒等艺术手法。许多艺术家的艺术价值都是在去世后才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福克纳去世后,大家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研究福克纳已经成为一门学问。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这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六、结语

福克纳在长篇小说创作中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人因为《喧哗与骚动》而认识了福克纳,而在研究福克纳的创作时,很多人会忽略他的短篇小说,甚至作者自己也认为写短篇小说会妨碍他对长篇小说的创作。然而,他的一生中,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数量远远大于长篇小说。研究者在研究福克纳的叙事艺术时,不能遗漏其短篇小说。

无论从哪方面入手,研究者都能窥见福克纳高超的短篇小说创作艺术。在人物塑造上,他有自己新颖独特之处;在情节叙述上,他能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在环境构建上,一山一水在他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在语言运用上,他能切合人物特征又风趣幽默。福克纳无疑是一位艺术大师,他一生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资产。

参考文献

[1] 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 Blotner J.Selected Letters of William Faulkner[M].New York:Vintage Books,1978.

[3] 福克纳.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陶洁,李文俊,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

[4] 董衡巽.海明威谈创作[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5] 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短篇小说集[M].李文俊,陶洁,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6] 李文俊.福克纳的神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7] 蔡永庆.生态视野下的福克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8] 金莉.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 陶洁.福克纳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10] 朱振武,郭宇.美国福克纳研究的垦拓与创新[J].当代外国文学,2011(1).

[11] 雷红珍,张松柏,刘燕红.美国福克纳研究最新动态[J].前沿,2010(18).

[12] 王钢.文化诗学视域下的福克纳小说人学观[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

[13] 袁秀萍.威廉·福克纳批评与研究[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14] 王明丽.生态女性主义与现代中国文学女性形象[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15] 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語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16] 崔雅萍.《夕阳》下美国黑人的人格分裂与现代精神荒原[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17] 高兴梅,訾晓红.福克纳小说《烧马棚》的语篇世界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2).

[18] 周伟.福克纳小说《夕阳》艺术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19] 杨红梅.福克纳国内外研究与评述[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0] 盖威.福克纳传[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陆晓璇)

猜你喜欢
语言风格福克纳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2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 06:29:38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18
没见到他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艺术语言学视角下方言节目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19期)2017-01-16 12:54:36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记者摇篮(2016年11期)2017-01-12 13:59:48
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分析
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
威廉·福克纳的《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