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观视阈下的张太雷思想

2023-12-16 12:47陈恪迁
新楚文化 2023年26期
关键词:张太雷革命思想

【摘要】张太雷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毕生都与革命挂钩并因此著称于世。由于张太雷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所以学界关于其阐述青年对革命的作用研究颇丰。将张太雷一生置于革命观视阈下细考,他的革命思想较成系统并一以贯之。其中主要包含:牺牲精神是革命胜利的前提与基础、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不二法门、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中国革命需置于共产国际的领导。

【关键词】张太雷;革命;思想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6-0013-04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导人之一,目前学界对张太雷革命思想的研究以张太雷青年工作思想和张太雷统一战线思想两大方向为主,存在囿于一条支线未成系统的不足。[1]张太雷在中国社会青年团创建和国共合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界研究集中于该两大方向无可厚非,不必赘述。但需指出的是,通过《张太雷文集》细究,可知张太雷的革命思想较此极为丰富,呈现自成体系并一以贯之的特点。除上述两点,主要还包含牺牲精神是革命胜利的前提与基础、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不二法门、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中国革命需置于共产国际的领导四大部分。通过对张太雷革命思想更为立体式的研究,有助于当下更加清晰地理解早期中共代表人物的革命思想。

一、牺牲精神是革命胜利的前提与基础

毋庸置疑,牺牲精神是组成革命胜利事业的基本元素。张太雷与另一位中共早期领袖瞿秋白早年同时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时任校长屠元博经常向师生宣讲邹容、秋瑾等革命家悲壮的故事,常州府中学堂成为当时江南区域进行革命宣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由于长期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张太雷慢慢倾向于革命。据其同学李子宽回忆:“太雷身健气壮,精神勃勃,勇于进取亦勇于改造。有肝胆,不畏强御,见不平敢于斗争。”[2]据此,张太雷少年时期在家乡常州就表现出敢于斗争的革命家气质风貌,这种精神也为他之后请缨广东不幸牺牲的壮烈情节埋下伏笔。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恰如瞿秋白文学笔法所渲染的时势:“赤潮澎湃,晓霞飞动,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3]1916年,张太雷进入北洋大学学习,此间,他结识了俄国共产党员鲍立维,并接受大量马克思著作的熏陶。1919年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众,后加入李大钊组织的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张太雷又加入北京中共早期组织。1921年受命离开北京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并担任中国科书记。启程离境前,张太雷致函妻子陆静华写道:“我先前本也有做官发财的心念,所以我想等明年去考高等文官考试;但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做了官,发了财,难保我的道德不坏。”[4]1-2张太雷向亲人的推心置腹,表明他已经放弃功名利禄,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决意献身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与共产主义者。

1922年,张太雷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大会上告诫青年说:“社会主义青年团一方面为经济革命运动,并且帮助中国无产阶级,交互训练而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敢死队。”[5]59张太雷使用了“敢死队”这一极具清教徒意味的词汇,目的就是要向青年传递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必须建立在满怀牺牲精神的基础之上。1925年,张太雷在五卅运动后纪念“二七大罢工”时向牺牲的工人致敬呐喊道:“继续二七的精神大家努力完成中国的国民革命啊!”[5]210同时,他在《此次出师与人民的自由》说道:“为了北伐胜利起见,我们要牺牲一切,牺牲我们的生命,牺牲我们的自由。他们(北伐将士)实在是最可佩服的革命的战士,他们预备为革命而牺牲一切。”[5]483其以身殉道的思想与精神也昭然于世:“所以在此薄薄的纪念册(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册)上,我们绝不以作平常纪念册看待,我们尤其不作仅仅纪念册上的数十先烈看待,望我们后死的同志,速速准备我们的工作,加紧努力去增厚此纪念册。”[5]4851927年12月,张太雷在领导广州起义时壮烈牺牲,履行了作为革命者的他改名时“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之诺言。对此,时任中共第二任最高领导人瞿秋白悼念道:“他死时,还是希望自己的鲜血,将要是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之源泉。”[5]335

二、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不二法门

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对革命史具有重大转折性意义。这场会议彻底清算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毛泽东在该会议上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6],中共由此正式确立起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张太雷的武装斗争思想也一以贯之,并不为个人的名利而动摇其主张。

黄明彦针对张太雷武装斗争思想的探析,细致地将其总结为四个部分:斗争目标明确、成员要求严格、由党统一领导、武装起义形式[7]。黄氏的剖析较为明朗,这四种元素是张太雷武装斗争思想的大体组成部分。首先,张太雷的武装斗争目标十分明确,即为帝国主义、北洋旧军阀以及后来居上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早在1921年,张太雷就发表了《外国统治下的商人政府》《奉直战争和日本与英美的利益冲突》《充满威吓的世界》《孫传芳又杀了一位革命先锋周侃》等多篇文章,严厉指斥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对中国人民的掠夺与残害。

其次,张太雷对革命者的要求极为严格,并屡次说明所有革命者需要置于强有力的集权式政党领导之下。1926年10月10日,张太雷在纪念双十节时说道:“军队作战是要有指挥能力的司令,何况一个革命运动,当然是需要一个有领导能力的党,不然革命势力就如散沙一般,无从作战。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那时没有一个有领导势力的党。党的命令不能行之于全党,党的政策不能一致。”[5]448-449与此同时,他提出了针对建立党权威的极为重要的两条口号:其一,一切革命分子在行动上团结起来以树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中央权威;其二,建立真能绝对服从党及人民命令的革命军[5]456。

最后,以武装起义形式为主体的武装斗争是张太雷心中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不二法门。1927年8月20日,张太雷在致中共中央常委常委会的信中提到:“过去本党中央因为机会主义之政策,使中国革命受了部分之失败……广东省委会议详细讨论中央紧急会议(指八七会议)之议决后认为对于中央过去机会主义政策之批判完全是对的,广东省委决定以全力与党内此种机会主义奋斗。”[5]496-497张太雷是中共当时在广东的实际主政人,他以绝对服从的姿态向中央表达了“奋斗”的决心,同年陆续致函中央及同志有关军事武装问题的汇报,包括《给中央的报告——关于南方敌我军事情况》《致中共中央紧急信——汕头的军事活动》《关于广州暴动问题致省委函》等。这些珍贵的信件不仅再现了当时中共在南方武装斗争国民党反动军阀的情境,也反映了张太雷领导广东武装斗争过程中的艰辛与激烈。

三、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

到底中国革命是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保持一致,由工人阶级领导,还是中国革命因为当时中国国情与外有别,需另辟蹊径呢?张太雷对中国革命的主体又有何见解与看法?李新、白雪认为,张太雷对近代中国各个阶级进行分析之后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双重弊病,而近代中国的革命必须依靠工农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8]。李、白对张太雷革命思想的研究提出了自身的看法,并认为张太雷的观点是中国革命需要依靠“工农”的力量。但值得指出的是,张太雷虽在《上海大中华纱厂停业给我们的两个教训》等文章愤怒地对压榨工人的资本家进行无情揭露,表达了对中国工人深切的同情,号召工人阶级奋起抗争,但实际在张太雷的内心深处,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非农民阶级莫属。这既是基于张太雷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国情的深刻洞察,也是其对农民力量的深信不疑。而张太雷关于“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之论断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表达了对中国农民深受苦难的同情,并号召农民加入革命;对近代农民起义的赞美;对强大农民革命力量的先知。

其一,农民阶层向来是中国社会的贫苦阶级,而近代以来,农民不仅要受到地主的剥削与奴役,还要受帝国主义的颐指气使,张太雷对中国农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号召农民加入中国革命推翻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1926年他在《我们怎样对花县农民》等文中揭露了土匪对农民的残害以及政府对农民的漠视。更早在1924年,张太雷一篇重要论文——《中国的农民及其革命运动》,系统阐述了对中国农民与革命关系的看法。其在此文中流露出对中国农民真挚的情感:“在所有君主制王朝,中国农民都是最受压迫的部分……一百多年过去了,土地开始集中在少数官僚手中,这些官僚把供养军队和皇帝的所有捐税负担,都放在了农民身上。”[5]132张太雷分析并说明当时的中国人口其中四千万户是农民,家庭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因此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的不二之选。针对农民素质的情况,不同于时人对农民的一笔抹杀与污蔑,其也理性地作出了相应分析,认为尽管中国农民中百分之九十五是文盲,宣传工作非常困难,但农民已经清楚认识到自身的艰难处境,他们鄙视和憎恨内战的中国军阀以及贪官污吏[5]136。

其二,张太雷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都热情歌颂中国近代农民起义,以此论证农民革命力量的合法性。他認为有许多中国人俨然像自称先进的帝国主义,恼怒义和团等事件是野蛮排外的行径,说仇视西欧文明是不对且可耻的[5]153。1926年张太雷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赞扬列宁能找得农民与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同盟,能建立一个有铁的纪律的党,同时孙中山的伟大也正在此,所以能成为中国国民革命的领袖[5]233。同时其分析孙中山能洞察到下层农民力量的原因,是由于他从小就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他亲身体会到了下层农民势力的强大作用。同年,张太雷在《廖仲恺——国民党的左派模范》中提出中国历史上每一朝代的推翻都是农民起来干的,而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声势浩大的关键在于吸收了大量农民阶级,并认为中国国民革命要成功一定是农民革命[5]370。

其三,张太雷对于农民革命的力量是极其乐观的,在农民即将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扮演了“先知者”的角色。早在1924年,张太雷就急切地呼吁:“中国革命党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把中国农民引入革命运动轨道。没有组成中国人口巨大多数的并是国家经济基础的农民参加,革命的成功是难以想象的。”[6]136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张太雷将广州农民运动的发展形容为“革命基础的基础”,把湖南、湖北及河南等地的农民运动比喻成“北伐前进的最好助力”。在总结五卅运动和南昌起义的失败时,其归因为忽视与农民的联络,没有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并严厉反对党内外怀疑农民力量的论调。总之,张太雷的农民革命思想坚决且一以贯之:“中国国民革命是一个农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只有最终铲除一切反革命的基础——农民所受的残酷的剥削,方能真正成功。”[5]487

据上,张太雷在早期中共的领导人物中,属于很早就将目光投射到了构成中国广大农村区域的主体——农民——身上的阵营。而其一以贯之的农民革命思想主要表现在同情农民号召农民、赞扬近代农民起义、对农民革命力量的先知三个层面。在他身后的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如张所言,农民挥发了巨大的作用,构成了中国革命的主力。

四、中国革命需置于共产国际的领导

首先需要说明,张太雷对中国革命需置于共产国际领导的立场及态度是极其鲜明并坚决的,其对共产国际的信任,并不是为了个人的权利荣辱。张太雷强调必须将中国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将中国革命置于共产国际领导之下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其本身即一位“共产主义清教徒”式的革命家,他对世界性的共产主义怀揣美好的信念与向往。张太雷倾向共产国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与俄人有较早接触与赴苏工作的经历。张太雷的这些独特宝贵的经历都促使了他对全人类性的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1921年6月,张太雷在关于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的报告中提出:“按照常例,各个国家的共产党都要成为第三国际属下的支部,中国支部也隶属于共产国际组织。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之间的关系也必须遵循同样的组织联系的原则。”[9]在共产国际三大的演说中,张太雷指出:“在必将到来的世界革命中,中国丰富的资源和伟大的力量是被资本家用来同无产阶级作斗争呢?还是被无产阶级用来同资本家作斗争呢?那就要看中国共产党,主要是看共产国际的支持如何而定了。世界革命万岁!共产国际万岁!”[5]39-40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稍后,张太雷陆续发表《列宁底死》《列宁与中国青年》两文,表达了其对列宁的无限哀悼,并宣誓要用全部精力来继续列宁的志向,将世界无产阶级从资本主义的劳役下解放出来[5]137。在论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青年学生的任务时,张太雷指明了“中国青年学生的责任,就在集合在指导世界革命的第三国际和少年共产国际之下,来做唤醒和组织中国的劳动民众以助成世界革命”的伟大方向。同时,在总结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失败的原因,为中国革命的道路指明方向时,张太雷总是再三强调“以求中国民族革命的胜利,且更进而求世界革命的成功”“做成中国革命,做成世界革命”。1926年,在对待世界革命的层面上,张太雷通过《里夫民族光荣的失败》《埃及民众选举的胜利》两文表达了对弱小民族反帝反封建不屈精神的讴歌。

总之,张太雷关于世界革命的方法与历程是较为清晰的,即“争取共产主义思想在我们这个远东最大国家的领土上获得胜利”[10],继而星火燎原,取得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实现共产主义。张太雷身上弥漫的那股“共产主义清教徒”式的气质,时常令他不禁兴奋地高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盟万岁”。

五、结语

革命是晚清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从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到以资产阶级为中心的辛亥革命均以失败告终。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这场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领导的国民大革命基本肃清了北洋旧军阀在南方的反动势力,巩固了南方的革命根据地。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土地革命及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近代中国革命事业翻开了新篇章。

张太雷一生深受晚清以降革命思潮影响,并接触到了当时世界先进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其形成了自身较成系统且一以贯之的革命思想体系,包含牺牲精神是革命胜利的前提与基础、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不二法门、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中国革命需置于共產国际的领导四大部分。更难能可贵和令人缅怀的是,他积极身体力行投入革命的实践。张太雷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荣的,斯人已逝,通过对其革命思想体系完整、立体式的研究,希冀对更清晰明朗地理解中共早期领导人物革命思想有所启迪与帮助。

参考文献:

[1]骆建建,高严.1992-2022年张太雷研究综述[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3):73-76+90.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组.文史资料选辑第1期[M].上海:上海文史出版社,1959:3.

[3]瞿秋白.瞿秋白作品精编[M].凡尼,郁苇,选编.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3.

[4]张太雷.张太雷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瞿秋白.悼张太雷同志[M]//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起义资料: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237-241.

[7]黄明彦.张太雷武装斗争思想探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6(03):14-17.

[8]黄灵谋,曾庆栋,梁宇.张太雷革命思想研究述评[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03):5-10+26.

[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三)[C]//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4.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36.

作者简介:

陈恪迁(1999-),男,汉族,江苏常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区域社会史。

猜你喜欢
张太雷革命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张太雷与青年运动研究综述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1992—2022年张太雷研究综述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张太雷研究的发展阶段与未来趋向
张太雷:化作惊雷震碎旧世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