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12-16 15:15:44康春兰廖雅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20期
关键词:扎根负性呼吸衰竭

康春兰 廖雅彬

(福建省永春县医院 永春 362600)

呼吸衰竭不是具体的某类疾病,而是危急重症的临床症状,在疾病的作用下,患者肺换气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机体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代谢紊乱等综合征表现[1]。在各种原因作用下,患者肺通气功能与换气功能出现严重障碍,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机体所需的气体交换而出现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性改变。临床主要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机体所需的氧气,增加体内血氧饱和度的浓度,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促进疾病转归[2]。呼吸衰竭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常处于清醒状态,因对疾病知识缺乏足够的认知,再加上担忧预后效果,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睡眠质量及治疗配合度。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是临床新兴的护理模式,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构建心理护理模型,制定心理护理方案,舒缓患者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缩短治疗进程,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恢复[3]。本研究以82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3 年4 月医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82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7 例;年龄46~82 岁,平均(56.7±6.8)岁;Ⅰ型呼吸衰竭28 例,Ⅱ型呼吸衰竭13 例。试验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53~76 岁,平均(58.6±7.2)岁;Ⅰ型呼吸衰竭27 例,Ⅱ型呼吸衰竭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审批号:20210124)。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呼吸内科学》[4]中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即单纯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或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频率每分钟在35 次以上;临床资料齐全;年龄>18 岁;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并发出血性休克或严重肺出血;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存在机械通气禁忌证,无法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存在气胸、肺大泡或纵隔气肿;并发严重全身感染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治疗中途死亡。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士口头简单介绍呼吸衰竭的相关知识点,告知药物使用方法、饮食注意事项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避免面罩不合适而出现漏气现象;加强体征和病情监测,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呼吸机参数,并记录呼吸机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连续干预4 周。试验组实施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组建心理护理小组:将主治医生、护士长、低年资护士及高年资护士纳入护理小组人员范畴,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和培训扎根理论知识、心理护理技能、呼吸衰竭知识、访谈技巧等,确保组员能熟练运用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模式。组织召开小组会议,共同讨论和制定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的干预程序,并利用扎根理论分析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心理护理模型,根据心理护理模型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2)收集资料、转录资料和分析资料: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拟定访谈提纲,在实施访谈前需向其介绍访谈流程、访谈作用及访谈目的等,注意保护对方隐私。根据访谈提纲,可提前准备好访谈问题,如“您知道呼吸衰竭是什么吗?”“您了解呼吸衰竭发生的原因吗?”“您知道呼吸衰竭有可能转归吗?”“关于呼吸衰竭治疗的预后情况,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您以前接受过心理治疗或心理护理吗?”“您希望接受怎样的护理服务呢?”。在访谈过程中,护士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能评价患者的答案,尽可能引导其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仔细观察其肢体动作、情绪状态等,对于异常激动者可适当安抚,保证访谈顺利。访谈结束后,护士借助质性分析软件转录、整理和分析资料,资料显示患者的负性情绪严重、自我效能较低。(3)构建心理护理模型:通过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查阅文献资料,查询科室既往病例记录,按照小组讨论的方式明确心理护理模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认知、行为及信念,借助健康教育方式规范患者日常行为,减轻心理压力,从而舒缓负性情绪;根据症状管理方法和压力管理方法,改善心理状态;借助社会支持,激发生存欲望,积极面对疾病,减轻对治疗效果的担忧,改善逃避、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自我效能。(4)干预措施:第一,认知教育。结合患者文化水平及认知状况,通过面对面宣教、多媒体等方式详细讲解呼吸衰竭的相关知识,让其意识到呼吸衰竭并非绝症,通过积极治疗和科学护理能实现疾病转归,纠正其错误认知,以乐观心态接受治疗。第二,减少疾病不确定感。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详细介绍治疗方案和计划、各阶段的具体治疗措施、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并耐心回答其有关治疗方面的问题。同时,引导患者进行反思,理性看待疾病,接受现状,做好长期治疗的打算。第三,症状管理方法。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通过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方式保证身体所需营养量;每间隔2 h 监测一次心率、血压等体征,观察血气指标,一旦出现异常须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定时清洁和消毒病房,适当调整病房的温度、湿度和光线,尽可能减少各种医疗器械的噪音,集中各项治疗和护理,减少夜间操作,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仔细观察呼吸频率和气道畅通情况,定时通过叩背、正确咳嗽、雾化吸入等方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第四,情绪护理技巧。向患者传授情绪调节方法,比如心理暗示法、转移注意力法、放松疗法、宣泄法、音乐疗法等,自行调节心理状态;列举医院治疗成功案例,增强治疗信心。第五,激发生存欲望。通过交流,回忆以往人生中取得的成就,让其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以及对家人的重要性,激发生存欲望。通过肯定患者对婚姻、单位、社会、家庭、子女等方面的付出来肯定患者的价值,赞扬其身上的闪光点,让其保持情绪稳定。每周干预3 次,每次干预时间为30 min,共干预4 周。

1.4 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焦虑情况,总分56 分,>7分表示有明显焦虑,分数愈大焦虑愈严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情况,总分78分,>8 分表示有明显抑郁,分数愈大抑郁愈严重。(2)睡眠质量: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估,量表总计21 分,分数越低代表睡眠质量越良好。(3) 心理弹性:使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量表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视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4)自我效能:评估标准参照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量表总计40 分,分数越低代表自我效能感越差。(5)呼吸功能:主要观察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6)血气指标:主要观察动脉血压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饱和度(SaO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 抑郁及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HAMA、HAMD 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比较(分,)

?

2.2 两组CD-RISC、GSES 评分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CD-RISC、GSE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CD-RISC、GSE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CD-RISC、GSES 评分比较(分,)

?

2.3 两组呼吸功能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Ppeak、Pmean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呼吸功能比较(cm H2O,)

表3 两组呼吸功能比较(cm H2O,)

?

2.4 两组PaO2、SaO2及PaCO2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PaO2、SaO2高均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PaO2、SaO2 及PaCO2 比较()

表4 两组PaO2、SaO2 及PaCO2 比较()

?

3 讨论

呼吸衰竭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预后效果差等特点,给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5]。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的常用手段,受病情影响,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机械通气的顺利完成,影响预后效果[6]。因此,在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指在扎根理论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尽可能满足护理需求,改善心理状态[7]。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方式深入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呼吸衰竭认知状况、心理护理认知状况等,收集病历资料,并扎根于病历资料,借助演绎、归纳总结的方式形成指导实践的理论[8]。扎根理论最初是一种社会研究方式,目前逐渐用于护理领域,并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干预后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心理弹性评分及自我效能更佳,与李悦等[9]研究结果相似。情绪及心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存在极大的主观性,且能通过不同形式表现[10]。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重视分析患者的原始资料,在患者与研究者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借助访谈时的开放性问题展示其真实的心理状态与感受,全方位描述和分析其心理状况,构建心理护理模型,通过情绪护理技巧、激发生存欲望等措施舒缓其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弹性水平[11]。同时,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通过认知教育、减少疾病不确定感等措施能提高患者对呼吸衰竭的认知程度,纠正错误认知,全面且理性地看待疾病,以乐观心态面对治疗,进而增强自我效能[12]。

呼吸衰竭是一种危重症,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治疗,由于病房环境陌生,且各种医疗仪器发出的噪声,易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加重患者心理压力[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睡眠评分更低,睡眠质量更好。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不仅注重压力管理方法,还重视症状管理方法,加强病房环境护理,尽可能降低医疗仪器发出的噪声,白天集中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减少夜间操作,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间接舒缓烦躁等负性情绪[14]。此外,试验组呼吸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与尉晓琳等[15]研究结果相似。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加强症状管理方法,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病情监测及呼吸道护理,有利于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血气指标,改善呼吸功能,促进疾病转归。

综上所述,针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可有效舒缓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呼吸功能,调节血气指标,提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增强患者自我效能。

猜你喜欢
扎根负性呼吸衰竭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08-02 03:58:38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