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黎明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基础部,江苏 连云港 222061)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及广大教师都经历了对课程思政从认知到行为的探索过程,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结合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已在教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并且越来越“实”地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很多方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但由于不同专业的“高等数学”应用不同,如:讲授导数应用时,会计专业主要学习边际分析与弹性分析(选取经济管理相关案例),而机电专业主要学习曲率(要选取机电工程相关案例)。如何结合每个专业特点来挖掘思政元素和思政载体?如何紧贴专业进行一个专业一种策略(简称为“一专一策”)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何力使各个专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最佳发展?这些都成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师关心的问题,并引起他们的关注和讨论,这对我国高校及广大教师聚焦“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和教学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提高公共课教学内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各个高校及各位教师应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重要举措和政治要求。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课程思政相关研究不断丰富,而且更多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凡是和人才培养相关的各项工作,都日益和课程思政联系在一起。各种评估、申报材料、教学展示与竞赛中,关于课程思政的要求、做法及成效,已经成为其考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的问题,为了使课程思政教学有效落地,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索与创新实践。如:“高等数学”课程以系统化理论指导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可操作性方法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创新“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是充分挖掘与专业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构建“一专一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的深度融合,也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1]不断拓展学生思想政治学习途径,提高学生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学习效果。
从教书育人出发,理解落实立德树人对专业课的意义;从协同育人出发,理解高校课程育人面临的育人环境问题;从教育规律出发,要遵循教育、认知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从教学要求出发,遵循课程要求,不要改变本来的课程属性;从建设要求出发,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与引导有机结合;从建设原则出发,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从实践创新出发,坚持不同专业分类教学设计的原则。[2]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指示、批示、回信及对青年大学生的要求等都是进行“高等数学”“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的指导思想,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系列文件等也都是其建设依据。
学校高度重视,并在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内容进教材、进专业、进课标、进教案、进课堂,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因此,应当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发,结合具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考虑当前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00后”学生,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怎样,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在学生的成长中,不同专业学生各有什么不同需求等。我们的课程除了知识能力培养以外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具体的办法和课程要达到的目的,如何检验和证明对目标的达成和支撑,这些都要依赖清晰的基本学情状况。
以“高等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为理论依据,依照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高等数学”要求的课程标准,依据各专业相关背景来挖掘思政元素和思政载体,在设置目标、授课内容、教学活动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自然而然地融入课程思政,推进不同专业的数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同时,融合“互联网+教育”现代教育理念,[3]利用多种信息化、智能化、虚拟仿真化等教学资源和工具,拓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创新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和方法。
面对不同专业开展“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要将“专业+”思维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全面系统地设计“一专一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3.2.1 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工作起点,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4]138-188“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不同专业数学应用的特点再最终确定思政教学目标,立足于国家关于思政教育的大政方针政策,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主线,系统进行不同专业数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确定不同专业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3.2.2 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标的素材及信息。[4]138-188“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在课程思政目标的引领下,根据不同专业数学应用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数学教学内容挖掘不同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载体,相同教学内容也可以挖掘不同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载体,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教学内容。
3.2.3 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基本环节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4]138-188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体现在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师生互动、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考虑不同专业的数学应用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借助多样化的思政载体和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而且一定要能打动学生,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通过组织个体自学、小组探究、集体讨论、社会实践等形式,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真正落地。
3.2.4 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检验其是否有效地实现了学校教育目标。[4]138-188“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设计,应对照目标确定评价内容,既有对学生数学知识能力思维等评价,又有“三观”塑造等评价,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建设。如今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得以推广,从评价主体、评价维度等方面也必然出现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形式,建立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策略。
根据“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理论及多年来“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实践经验,提出“一专一策”课程思政设计方法,[5]主要包括坚持专业分类、确定目标分级、开发动态资源、开展专题活动、实施质量评价等几个步骤。
由于不同专业“高等数学”的应用不同,从各个专业课程中挖掘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职业道德、劳动精神等就有所不同,进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坚持专业分类原则,设置“一专一策”教学分类施策方案,设计不尽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的专业使用课件、图片,另有的专业采用动画、故事等。以专业为类别,班级为单位,实现专业性、融合性、科学性的有机结合,力使不同专业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发展。[6]例如:讲解导数应用内容,会计专业与机电专业所授知识不同,前者主要学习导数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而后者主要学习在机电工程领域的应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同(如表1)。而对于微分的近似计算,尽管这两个专业讲授的内容相同,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也不同(如表2)。
表1 不同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表2 相同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考虑不同专业区别和学生差异,以专业为类别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分级目标,达到不同专业不同教学目标的最终结果。一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形式,即通过在线平台,发布数学家的故事或数学发展史等在线资源,要求学生阅读即可。由在线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点和价值观。二是具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目标形式,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加强思政教育,比如:针对某个问题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或认识感受。三是更高要求的教学目标形式,即通过设计道德困境话题,促进学生深度反思。比如:由“微积分之争”引导学生针对自己专业的困境话题举例,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趋向。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程思政资源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教师要结合不同专业“高等数学”的教学需求,深入挖掘相关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资源,比如:校园问题、热点话题、道德文化、新闻故事和科学技术等,开发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对会计专业主要在经济管理领域开发,对机电专业主要在工程技术领域开发,以保证“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的顺利开展(如表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还要关注课堂教学效果及反馈。由于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关注和热衷的话题不断变化和翻新,师生要共同努力推陈出新,不断开发课程思政新资源,生成动态性的教学资源,从根本上保障教学质量。
表3 “一专一策”课程思政动态资源开发一览表
依据课前制定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教学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切入点,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教育、法治教育、中国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但不能只是把概念融入而是精髓融入。从学校历史、学科发展史、社会文化、校友故事等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思政案例。利用互联网现代线上教学智能技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思政专题活动,如:主题讨论、合作探究、心得体会、道德分析、问卷调查等,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一专一策”设计。比如:对于会计专业在学习“曲线拐点”时,引出与会计专业较强的“生育拐点”主题讨论,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收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年新生儿出生人数,讨论每年新生儿出生人数的变化,大致描绘出相应的曲线,引导会计专业学生对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以增强会计专业素养,又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如:对于机电专业,由“曲顶柱体的体积”引出合作探究“高铁车头的体积”,引导学生探讨怎样计算车头的体积,让机电专业学生更加热爱中国高铁,感受工程技术领域的辉煌事业。
总结“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实际经验,找出提高“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构建适合“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7]
一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科学性评价。科学的“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可以真正实施对不同专业人才因材施教的培养,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科学性进行评价是“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的首要目标,是后续其他方面评价的领航灯,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评价。[8]专业分类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是保证“一专一策”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的教学基础。教师依据不同专业的不同数学应用,有区别的选取不同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载体,有效引导各专业学生的学习。三是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评价。“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的专业性与个性化等特征,需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得以彰显,学生的参与程度、参与效果直接影响到“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也影响到“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进程及质量。四是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相容性评价。随着现代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未来的教育趋势是线上线下混合各自发挥所长开展教学。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处于相互融合的状态,相互配合、相互参与、相互作用促进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五是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多维度评价。[9]“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是最终落脚点,反映着“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高低,设置多维度的评价指标,着眼学生的在校短期培养和未来长期发展共育人。
我国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课程思政有关文件精神,教师要改变育人理念,加大育人投入,“一专一策”课程思政是高等数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教学改革创新和实践的新举措,力使各专业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真正将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成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积极作用的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