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23-12-16 17:26:57中共宜昌市委党校刘克梁
办公室业务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史观马克思主义中心

文/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刘克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点强调的关键所在,表明了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推进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人民所认同、所喜爱、所拥有的立场理论。在将“人民至上”转化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过程中,还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所有思想行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都要明确这一核心立场导向。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一)明确人民史观、群众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其主要囊括了人民史观、群众史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三大史观,它们都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唯物主义思想,因此更加适用于如今的时代发展。这一先进思想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因此也需要思考历史中最为真实的动力源泉内容,思考阶级产生变化的动机,再充分结合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能力分析精神财富创造情况,结合相关认知与信念内容分析出有价值的结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源自人民,其根本核心也是造福人民,因此在分析其内容的过程中,也需要分析人民实际立场。真正做到为人民、依靠人民和造福人民。分析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容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主要的指导对象,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发展之路。

从某种程度来讲,需要结合三大史观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定内容,对人民性正确理解内容进行分析,由此发动群众、团结人民参与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进程中[1]。

(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夯实人民历史主体地位。要在新时代把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夯实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大量拥有救亡图存精神的新中国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他们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追求新中国建设,为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作出了伟大贡献。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大量有识之士奉献一生。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建成的伟大组织,特别是在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共产党也希望一举改变中国革命固有面貌,在与马克思主义充分结合后,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意义不断发展,始终坚持初心,以人民为主,为人民服务。实际上,社会主义的实现无法离开人民本身,这体现在各个方面。结合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内容可以明确,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方向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人民,所有国家建设支持都源自人民,所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也是至高无上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应该紧紧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紧紧依靠中国人民群众来设计相关发展机制,为全民族所有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2]。

(三)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人民创造精神发挥。特别要明确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人民的主导地位,为人民谋取福祉,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将评价的资格交给人民。这需要了解到人民的现实诉求,思考人民的想法,要着重考虑人民的心愿,将人民期盼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

要想真正的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满足其对于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与未来憧憬。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解决存在于人民群众中的某些主要矛盾,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而努力。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新中国的关键就在于发展依赖于人民、相信人民,建设具有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必须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思考人民共享机制建设过程,从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当然,也需要逐步解决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公平分享经济内容,优化社会发展成果,满足胜利实现脱贫攻坚的有价值目标,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思考公平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内容[3]。对此,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创造小康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主要基于共同富裕成果来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任务以及目标。要妥善分析人民共享的内容,并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断思考人民拥护结果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价值。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言,要求人民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最好的鉴定人与见证人。在这里,对于人品评判标准展开分析,做出有效评判内容是必要的。在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程中,群众观点与人民利益就是最为重要的。而在建设群众标准与群众路线过程中,必须确保做到人民群众路线建设相辅相成[4]。

二、坚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即坚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发展导向内容,从内容上看,主要是表现出了人民史观以及群众史观的价值内容,要将工作落实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因此必须始终体现人民立场以及群众观点,解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根本与原则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坚持以人民为的中心研究导向,将诸多哲学社会科学内容纳入人民群众思想建设行为中,明确研究导向相关问题。需要结合人民情怀分析人民立场,推行研究人民发展机制,为人民着想,鼓励人民能够为社会主义发展建言献策。因此学术的研究必须要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为了民族的未来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断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再对其关联性展开研讨,确保人民利益最大化。

在结合哲学社会科学内容展开分析,思考其中相关利益的过程中,也需要坚持服务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建立“价值中立”发展机制。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问题,保证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张有原则的和平机制有效建设过程,它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避免了投机取巧问题的发生。在分析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过程中,要去关注人民所盼望的问题,多观察社会,持续推进社会问题的研究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利益,对于今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还能够持续推进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想稳健展开相关工作,就需要基于人民群众来分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内容,避免其发展过程成为无源之水。要夯实根基内容,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做好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围绕群众利益最紧密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要能与人民站在一起,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充分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观,以实际为切入点,坚定信念,完善工作,并不断建立社会认知机制。在结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分析科学实际内容过程中,需要保证多点内容研究到位,保证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主要机制,在研究导向上要以人民为中心,帮助人民解决问题,增进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表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其问题导向一定要与人民充分结合,应当更加关注人民的诉求和想法,还要深层次分析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了解其中的关键理论与现实问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思考相关国情、党情与民情内容,思考战略性与前瞻性变化,对于如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要做到客观分析,并按照实际的历史趋势来展开相关研究,提出社会发展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办法[6]。

当然,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也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分析相关要求,在社会发展变革中深度挖掘全新材料与问题,提出全新观点。结合当前事件中心来分析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状况,再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后,进一步完善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内容,之后结合战略性问题中心内容来思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紧紧围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充分结合后,进一步彰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并实现中国梦的复兴[7]。

充分考虑人民的期盼,与实际相结合,明确自身的发展,着重考虑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并思考具体个人利益与眼前利益,思考整体利益问题。因此,研究工作者必须能够始终坚持,保证社会利益矛盾被有效化解,思考利益的正当诉求内容。而在如今时代,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群众也要充当好监管者的身份,在具体的把握上必须要结合相关操作过程来分析,做好科学研究成果解读过程,确保获得人民长久的支持与认同。

在面向未来社会发展机制的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将更多应用社会科学内容融入进来,打造出有着高智能化水平的智库高地,持续推进发展之路,搭建研究成果转化平台,并持续建立成果购买机制,确保优化供给侧能够落实,还需要保证科学规划工作实施到位[8]。

三、结语

总而言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思想理念必须清晰明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中心发展机制,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来进一步完善发展,并不断地优化、完善发展机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人民为主的核心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方方面面,不断地为人民谋取福祉,增进人民幸福,确保治国理政工作实施到位,为人民在社会中生产生活发展创造更多利益与福祉。

猜你喜欢
史观马克思主义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2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3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