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朱昭景
作文要想做到条理清楚,就应该合理安排写作顺序,即明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清晰表达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那么如何合理安排写作顺序呢?
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写作内容,能把握事件发展的主要脉络,突出文章的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在写作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有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意识,习惯把观察重点放在某一时间点上,忽视了事情前后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导致作文内容次序混乱,单调乏味,难以让读者在时间的变化中感受事件的发展变化。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要重视时间顺序,理清时间线,从而写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作文。
第一,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例如,在“这儿真美”的写作练习中,有的同学仿照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对家乡的四季之景进行了描写:
春天,家乡是迷人的。小燕子飞回来了,万物复苏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跳到荷叶上,尽情地欢叫、歌唱;柳树也伸直了腰,梳理着嫩绿的发丝;花儿也发出一阵阵醉人的芳香,为这美丽的春色增添光彩。夏天,家乡是可爱的。树木展开,茂盛翠绿的叶子,不顾炎热为人们遮挡阳光,悠闲的人们坐在树下扇着扇子,打着盹儿。花儿像一个个做错事的孩子,低着头,鱼儿却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秋天,家乡是喜悦的。一片片树叶,犹如一只只金黄的蝴蝶慢慢地飘落,也像一个个欢快跳舞的孩子。农民都急着把一年的收获带回家,那黄澄澄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惹人喜爱。冬天,家乡是勇敢的。刺骨的寒风吹拂着大地,但是那高大的松树和柏树依然穿着翠绿的衣裳,丝毫没有害怕;窗外的梅花,也盛装表演,为冬天增添了生机。
在这段文字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时间顺序鲜明,内容相互呼应,语言生动形象,读来仿佛跟随作者游览,身临其境。
第二,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例如,在“生活万花筒”的写作练习中,有的学生以“‘特殊’的作业”为题目,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自己完成“特殊”作业的过程:
这个星期五放学前,语文老师为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煮茶叶蛋。放学回家,正好看见爸爸在家,我急忙把作业内容告诉爸爸,求爸爸教我煮茶叶蛋。爸爸欣然同意,并和我一起备料、煮蛋,还不时给我讲解其中的小妙招,忙得不亦乐乎。晚上,一盘像模像样的茶叶蛋端上了餐桌,连妈妈都不禁赞叹我和爸爸手艺好。终于完成了这项“特殊”的作业。星期一早上,我把茶叶蛋带到班级,与同学们分享了我的劳动成果,心里高兴极了。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按照星期五放学前、放学回家、晚上、星期一早上这几个时间点叙述,展现了完成“特殊”作业的过程,能把读者带入其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综上,按照时间顺序写景、叙事,能突出作文内容的条理性,能让行文结构层次分明、思路清晰,使作文更具可读性。
在描写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展现空间位置、结构特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相关内容。例如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等。这样描写能增强内容的层次感,也能加强读者对空间布局结构、方位大小等的了解,从而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第一,按照内外顺序进行描写。例如,在“生活万花筒”的写作练习中,有的同学把视线对准了自己的文具盒:
我有一个精美的文具盒,它是我过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我特别喜欢它。文具盒是长方形的,像一座小房子。“房子”的外表是粉色的,上面还有小公主苏菲亚、小兔子幸运草和美丽的花纹做装饰,看起来十分华丽。每每看到它,我都忍不住想要化身为文具,住进这座华丽的“房子”。“房子”的内部装潢也十分精美——共有三层,第一层放尺子,第二层放铅笔、橡皮、圆珠笔,第三层放课程表。每一层的材料都十分结实,并且分割成了不同尺寸的“小房间”,保证每一个文具都能有一个温馨的家。
这段文字主要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描写,突出了文具盒的结构特征,展现了其精美、实用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第二,按照方位顺序进行描写。例如,在“这儿真美”的写作练习中,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对一处自然风光进行了描写:
蔚蓝的天空一碧如洗,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有时候也会飘过几朵白云,就像穿着雪白衣服的仙女在跳优美的舞蹈。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放着许多美丽的花儿,有的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有的像穿着绿色旗袍的小姑娘。一阵风吹过,阵阵浓郁的香气吸引了许多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这朵花上闻闻,在那朵花上嗅嗅,好像在寻找自己认为最甜的花蜜。
这段描写采用了从上到下的写作顺序,作者时而抬头仰望蔚蓝的天空,时而低头欣赏绿油油的草地,读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描写。例如,在“这儿真美”的写作练习中,有学生这样写道:
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海棠花树,枝头缀满一丛丛、一簇簇粉色的花朵,远远望去,好似一团粉色的云雾。走近看时,一个个伸展的枝丫上点缀着小小的粉色花苞,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明艳动人。那花朵美丽而柔软,像明眸皓齿的少女坐在枝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墨绿色的叶子似是受到了感染,在风中轻轻摆动。阳光透过花与叶的间隙洒落下来,斑驳了一地的倩影。
这段描写先整体展现了海棠花的姿态,给读者以基本印象;然后从局部细写,展现花苞的娇俏美丽,强化了读者印象,也让语言表达更加流畅、生动。
综上,合理安排空间顺序能充分地表现事物,引导读者全面清晰地感知事物的状态,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事件的发展是有逻辑的,按照一定的逻辑表达,能突出行文脉络,提高表达效率。在小学阶段,一些同学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导致作文内容混乱作者难以读懂。所以,在写作中重视逻辑顺序,如由总说到分说、由个别到一般、从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等。这样才能合理呈现各部分的内容,提高作文表达效果。
第一,按照事件发生的逻辑写作。例如,在“记一次游戏”的写作练习中,有的同学根据班级组织的“猜领袖游戏”进行了描写:
游戏开始了!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一张张面孔浮现出笑容,一双双眼睛闪着亮光。小伙伴们时而看着“领袖”的表情,时而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小芳走进教室,机警地环视四周,注视着每个同学的表情。突然,教室里响起“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喊声。这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做起拍手动作。“领袖”是谁呢?小芳盯着王强,慢慢移动脚步,向他走去。这时喊声越来越小了,她转身时,小涛乘机做出摸耳朵的动作。这时喊声又响起来了。小芳镇定自若,向前紧走几步,假装盯着小菲。小涛刚要改摸鼻子的动作,小芳猛一转身。糟了,小涛露出了破绽,被小芳抓了个正着!游戏结束了,同学们的笑声也没有停止,大家都意犹未尽地讨论着、嬉笑着……
这一段落显然采用了“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逻辑顺序,把游戏的过程交代得非常清楚,并写出了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既有趣味性又条理清晰。
第二,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描写。例如,在“写观察日记”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根据其变化规律写道:
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在早市买了10只小蝌蚪。小蝌蚪的身体是黑色的,头部和一粒小黄豆差不多大,尾巴像一条较长的黑丝线。慢慢地,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我趴在鱼缸上仔细观察,发现有些小蝌蚪的尾巴两端隐隐长出了腿的形状。为了让小蝌蚪快快成长,我定期换水、认真观察。小蝌蚪的变化是惊人的,现在,它们的腿已经完全长出来了,长长的尾巴也消失了,一个个小青蛙跳到了我眼前,我只能把它们放养到池塘了。
这一段主要按照动物的生长规律进行描写,突出了基本的逻辑关系,体现出作者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
综上,写作要学会逻辑顺序安排文章结构,并善于运用一些衔接词语突出逻辑关系,以便更加有条理地展现出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