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债累累 每笔借款背后都有一段沧桑经历

2023-12-15 02:14张明
中国收藏 2023年12期
关键词:路权赔款甲午战争

张明

近代中国外债是指晚清至民国期间,中国以主权信用为基础对外举借的国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过剩资本。中国近代多数外债合约便是在此背景下签订的,因此也具有强烈的不平等性质。外债伴随着路权、关税、盐税等权利的让渡和抵押,成为外国资本剝削旧中国的重要方式之一。

近年来,伴随着实物股票收藏的兴起,实物债券的收藏热度也有所提升。而近代中国外债的收藏尽管尚显小众,但因其主权债务的属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历史价值丝毫不输于银元和纸币。

笔者与外债收藏的缘分源于一次“偶遇”。当时偶然间看到一张“ 湖广铁路债券”(图1),便被其深深吸引。这张债券巨幅的绿色版面上印着一个醒目的火车头,下盖满汉合璧的印章,旁有盛宣怀的签名,设计十分精美。查阅史料后发现,正是这笔《湖广铁路借款合同》的签订,引发了“保路运动”,点燃了“武昌起义”,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史上,像这样的主权外债有近千笔,而每笔借款背后均蕴藏着一段历史,意义非凡。

图1 1911年湖广铁路债券

外债作为中国对外发行的主权债务,代表国际形象。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债票的设计、刻板和印刷都要求颇高。当时精良的印刷工艺主要由西方国家所掌控,如当时英商借款多由英国华德路公司(Wat erlow & Son s L i m it ed)印制,美商借款多由美国钞票公司(American Bank Note Company)印制。这些债票历经百年沧桑,却鲜有发霉、氧化或虫蛀。

从募资用途来看,近代中国外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赔款债券。18 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项下甲午战争赔款计白银2 . 3 亿两。而期间,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不足白银8 0 0 0万两。“1895年俄法借款债券”“1896年英德借款债券”和“1898年英德续借债券”,便是清政府为支付对日三笔赔款而分别向俄法和英德财团的借款。19 0 0年,清政府又因义和团事件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项下赔偿款计本金4. 5亿两银。与庚子赔款有关的债券也有数种,包括19 0 2年俄政府发行以庚款作为偿债基金抵押的债券、19 2 5 年对法国未偿庚款支付借款、19 2 8 年对比利时未偿庚款支付借款以及193 4年对英国以庚款退款作为偿债基金抵押的借款(“六厘英金庚款公债”)等。

二是军政借款,即当局政府为了维持政府运营或筹措军费开支而举借的债务。晚清政局不稳,财力不济,民国元年后军政府掌权,因此多数政务开支实际都用于军事用途。如“18 7 7年西征借款”,便是左宗棠为镇压捻军和收复伊犁,通过胡雪岩作为中间人向汇丰银行借款筹措军费而发行的债券。除此之外,有实物债票保存的军政借款,还有“18 85年福建海防借款”“18 9 4 年汇丰借款”“18 9 5年瑞记借款”(图2)、“191 2年克利斯浦借款”“1913年袁世凯善后大借款(图3)”“19 1 2年军需公债特别外债”“1912-1913年瑞记洋行奥匈帝国借款”“1913年直隶省金镑借款”“1918年马可尼公司购买无线电话借款”“1919年费克斯公司购买飞机借款”“19 2 5年史可达兵工厂借款”“1937年太平洋拓业军费借款重整债券”等等。

图2 1895年瑞记借款债券

图3 1913年袁世凯善后大借款债券

三是铁路借款。晚清洋务运动兴起,筑路兴国意识萌芽,但碍于国库空虚、债信缺失,只能通过抵押路权等方式向西方资本借债。西方列强借助控制的路权不断巩固势力范围,一方面抢占沿线重要矿物资源,另一方面进行商品倾销,摄取民间利益。据统计,1911年至1914年间,西方列强共摄取中国路权达1.8万公里。晚清至民国期间铁路借款债券达近百笔,曾被西方资本控制的东清铁路、关内外铁路(图4)、正太铁路(图5)、沪宁铁路、道清铁路、粤汉铁路、广九铁路、京汉铁路、津浦铁路、陇海铁路、钦渝铁路、沪杭甬铁路等,无一不是全国或区域经济命脉。

四是兴业借款,即为发展工业而举借的债务。由于大量借款被用于赔款或军费,近代中国真正用于发展民族工业的外债却甚少。无论是“1912年富华制糖公司借款”,还是“1919年芝加哥银行借款”,除了募集资金规模偏小外,也或多或少被挪用于军政开支。

诚然,近代中国外债史尤其是晚清外债史,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

据统计,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共借外债62 笔,合计670 9万两库平银。其中,军需借款51笔,合计572 0万两库平银,占比85%;而发展经济有关的实业借款占比仅15%。

而甲午战争也成为中国外债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外债借款量级直接从单笔最高百万两攀升至亿万两;借款期限亦从短期攀升至最高达4 0年。1895年至1912年间,清末民国初共计举借外债114笔,总额达银12 . 32亿两,是甲午战争前42年间(1853年至1894年)的26倍有余。

晚清70年,各种外债总额达到13.8亿两库平银,其中以赔款借款或是赔款转化成的外债为最多,达到7.67亿两库平银,占比近三分之二,实业借款却不足三分之一。而民国承继晚清外债,负重执政,货币超发,债信丧失,汇率贬值,最终难以为继。

图4 1898年关内外铁路债券

图5 1902年正太铁路债券

猜你喜欢
路权赔款甲午战争
四川推出农业保险赔款支付“一卡通”机制
田地被淹蔬菜减产 排水不当赔款六千
为路域环境“整容”——探讨公路路产保护与路权维护
城市规划师告诉你,路权的定义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论路权配置视野下的交通事故责任
从甲午战争得到的启迪
基于GPSJ1过程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
未决赔款准备金估计的Munich链梯法及其优化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路权理论”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