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依云
2023年11月,陈奕迅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行了6场演唱会。
“连续三天的上海,气温极低,但气氛极热。”11月16日,在上海的第四场演唱会间隙,五月天主唱陈信宏在微博发帖感叹。
上海是五月天今年巡演的第12站,11月12日到21日,五月天在被称为“八万人体育场”的上海体育场举办8场演唱会,几乎同一时期,陈奕迅在与之相距不到10公里的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办6场演唱会,正式开启了他的Fear and Dreams世界巡回演唱会在中国内地的巡演。
这还并非2023年上海演唱会市场最热闹的时候。今年9月,上海每个周末都有至少一场歌手个人演唱会开演,尤其是9月15日到17日,3天内就有李荣浩、戴佩妮、汪苏泷等共6组歌手在上海的不同场馆举行专场演唱会。整个9月,上海举行了将近20场演唱会,且大多一票难求。
数据来源: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上海这个秋天的景象只是今年全国音乐演出市场空前火爆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的演出场次达到34.24万场,票房收入315.41亿元,均已远远超过2019年全年的水平。而灯塔专业版的演出票务信息采集数据(以下简称“灯塔数据”)显示,2023年1月到10月,场次占比不到4成的音乐类演出贡献了演出市场超过9成的票房。
在新冠疫情后消费者信心缓慢回升、消费行业普遍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强调线下体验的音乐演出却井喷式爆发,成为今年最具热度的行业。
音乐演出市场的复苏是和春天一起到来的。
经过过去3年的蛰伏和两个多月的筹备与试探,3月,演出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开始逐步上升。根据灯塔数据,2023年3月国内演出场次环比增长31.8%,票房收入环比增长66.67%,人次环比增长34.1%。黄敏华所在的广东彤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彤扬文化”)主营演唱会投资主办、演出顾问等业务,据她观察,那时,国内的一二线城市每周已经有3到6场演出。
说唱厂牌Digi Ghetto也是从3月开始频繁接到演出邀约,很快,厂牌成员的档期表就被填满了。经纪人沈畅一个月里有2/3的时间随成员在全国各地跑演出,“感觉在成都的房租白交了”。
从春天到夏天,是音乐节主办方最为青睐的季节。与livehouse演出或大型演唱会不同,音乐节通常在室外场地举行,受天气的影响更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而在此期间,“五一”和端午两个假期是音乐节的黄金期。
在一家音乐集团担任艺人宣传的刘果向《第一财经》杂志透露,从“五一”前后开始,公司旗下的部分歌手频繁受邀参加音乐节,到了6月、7月,音乐节演出的通告更加密集,歌手每周至少要参与一场音乐节。端午节那一周,刘果跟着歌手连续跑了三四个城市。
与此同时,完全沉寂了3年的大型演唱会也逐渐重启,李荣浩、周杰伦、五月天、陈奕迅等艺人纷纷开启个人巡演。灯塔数据显示,演出市场在5月迎来了今年的第一轮爆发,演出场次、票房和人次达到高点。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注:数据为2023年1月1日至10月31日。
數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注:数据为2023年1月1日至10月31日。
杭州独立音乐厂牌谜团唱片的创办人、同时参与承办部分音乐节的Roy告诉《第一财经》杂志,今年从“五一”假期前后到7月的暑假之前,为期两个月的音乐节“轰炸”基本将国内热门艺人的档期排得满满当当,如果音乐节主办方不提前几个月“预订”,根本抢不到热门的艺人。
不仅仅是艺人,为音乐演出提供服务的专业团队和设备同样供不应求,它们也更早地感知到了市场的松动。2022年年底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没多久,主营演出纪录片和音乐MV摄制的BlackBirdsFilm影像工作室接到的项目就开始排期了,“同一个演出周期可能会有三四个项目找你,你得考虑把团队档期留给谁。”主理人Amber说。
Roy常年合作的一个调音团队今年几乎没有回过杭州,无法为Roy派出一个调音师,连多余的调音设备也调不过来。“尤其是‘五一期间,杭州可能但凡一个会摸台子的都出去干活了。”Roy调侃道。在他看来,音乐演出行业的专业人才本就稀缺,而在过去几年的疫情影响下,音乐演出行业备受打击,许多人员也因此转行。
数量有限的演出场馆也需要抢档期。Roy早在3月就开始为旗下的芝麻布乐队制定下半年的巡演计划,而那时北京的许多中小型livehouse的热门档期已经被预订一空。Roy本计划将芝麻布乐队的北京站巡演定在8月至9月,最终只能改到10月底。
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以下简称“梅奔”)市场总监Kelly向《第一财经》杂志透露,大型场馆通常需要提前一年及以上预订,一些黄金档期往往会被多个艺人团队看中,这时梅奔团队还会展开“内部PK”——根据演出类型、艺人影响力等因素作出内部评估。
从今年4月第一场面向公众售票的大型活动——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十周年纪念盛典暨2023春季赛总决赛开始,能容纳1.8万人的梅奔主场馆每周都要举办一到两场活动。截至11月中旬,梅奔主场馆已承办了58场演出活动,其中演唱会占比超过70%,伍佰、刘若英、王心凌、周兴哲、陈奕迅等歌手相继在此举办演唱会。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杂志表示,今年音乐演出市场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是过去3年积压的结果,陈奕迅、周杰伦今年的巡演均是原定于2020年举办的。
黄敏华亦透露,彤扬文化今年主办或承办的演出中约有5成是2020年就已经在筹备的项目。“这些规划在2020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做好了,今年只是把规划好的项目落地了。”
另一方面,当疫情不再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歌手也重新回到“发专辑—开巡演”的工作正轨。刘果所在公司的一名歌手在今年6月发布了新专辑,11月便开启了个人巡演。刘果表示,早在筹划新专辑时,公司就计划在专辑发布后配合巡演做宣传,经过3个月的正式筹备,巡演最终于11月开启。Digi Ghetto甚至恢复了海外演出活动,部分成员在美国纽约、洛杉矶等地巡回演出。
疫情期间停滞的演出重启,新的演出也不断被提上日程,两方面的因素叠加将今年的演出市场推向高潮。而对消费者来说,积压已久的观演需求终于能够得到释放,他们愿意承担并不算低的门票价格,甚至辗转奔波到其他城市看演唱会。
除了面向公众售卖的演出门票,梅奔主场馆的三、四两层是面向企业客户的观演包厢,通常3年起售,年费在百万元级别。据Kelly介绍,今年演出全面恢复之后,观演包厢的名额销售火爆,目前已经基本售罄。“音乐演出没有替代品,有些消费大家可能会考虑是不是必需,但花钱看演出很多人都是愿意的,可能也算是一种及时行乐吧。”Kelly说。
地方政府显然也看到了观众爆发的热情,音乐演出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地方拉动文旅和经济复苏的一剂“强心针”。
今年是草莓音乐节开拓新城市最多的一年。
摩登天空副总裁沈玥告诉《第一财经》杂志,今年是草莓音乐节开拓新城市最多的一年,全年共20场草莓音乐节中有10场是在新城市首次落地,包括泉州、乌鲁木齐、佛山、景德镇等。据沈玥观察,与往年相比,今年各城市的合作伙伴意愿更强烈。“往年可能谈了两三年最后落地一场,今年谈判的周期都比较短,大家一上来就明确要做。”沈玥说。
如果从纯市场的逻辑出发,Amber认为,由于难以保证票房收入,演出主办方很少会主动选择去三四线甚至更低线的城市演出,除非是国民级别的艺人。在他看来,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才是音乐演出的消费主力,“哪里年轻人多,哪里演出就多”。
不过,如果有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当地企业的支持,主办方在当地举办演出便可以获得更多的便利,也更有底气。沈玥表示,在新增城市举办草莓音乐节通常由当地企业联合投资,或是主导在当地的招商、审批等环节。地方政府一般不会直接参与演出项目投资,但能在场地、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部分政府还会通过地方企业或补贴奖励的方式投入资金。
而对地方政府来说,一场阵容强大、质量高的音乐节能够有效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旅游等产业。今年4月,在浙江温州永嘉县举行的为期两天的楠溪江ROCKTOWN音乐节就吸引了近2万人次乐迷,其中约6成来自浙江省内温州市外,超过3成来自浙江省外。灯塔专业版分析师辛竹透露,今年三四线城市的音乐节场次数占总场次的比例达到41.2%,相比2019年增长了8.2个百分点,下沉趋势显著。
在Roy看来,类似的音乐演出活动对地方政府而言“完全不亏”,即使票房不及预期,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今年上半年,Roy的团队参与筹备了浙江绍兴新昌县一场万人规模的音乐节,请来了五条人、于文文等艺人。而同一天的江浙沪地区同时就有楠溪江音乐节、奉化蜜桃音乐节等四五场音乐节。Roy透露,一些地方政府间还会互相比较,并避免邀请已在省内其他地方的音乐节演出过的艺人。
2023年6月,李宇春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办了演唱会
新一线城市对于音乐演出市场的争夺更为激烈。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截至2023年10月15日,除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天津、南京、苏州、武汉、重庆、西安的演出场次都在1000场以上。
辛竹向《第一财经》杂志分析,在大型演出的城市选择上,成都、重慶、杭州、武汉等演出热门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今年,上述几个城市的演唱会场次总数是北上广深的88.4%,相比2019年增加了18.4个百分点;票房总收入则已经达到一线城市的96.28%。
成都早在2016年就出台了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政策,随后又提出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目标。2022年,成都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指出要优化音乐演艺等项目的办理流程和审批手续,并对在成都举办或创办的音乐演艺品牌项目、“音乐+旅游”融合发展项目等视情况给予资金奖励。
根据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数据,今年1月至10月,成都音乐产业整体产值规模达到463.8亿元,吸引观演人数480万人次,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经济效益约43.5亿元。截至11月,几个大型演出场馆的档期已经排到了2024年5月。
不过,各地方政府对于举办音乐演出的热情和支持并不意味着有办好演出的条件和能力。国庆假期期间,河南南阳中原迷笛音乐节上发生的失窃事件已经证明,如果配套的设施和服务不完善,一场大型演出恐怕只会带来与预期相反的效 果。
尽管音乐演出市场呈现出一片火热,采访中多位音乐演出行业的从业者均表示,市场实际上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的水平。
梅奔主场馆今年预计将有近70场演出,接待观众70万人次左右,事实上不及2019年。并且,由于海外艺人的进入相对较晚,演出整体的多样性也还未完全恢复。
沈玥认为今年音乐演出市场的爆发更多是“成本端繁荣”,愿意投资的人多了,新的主办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黄敏华也接到了许多公司的问询,其中不少是原本与演艺行业无关的公司,因为看好市场而想要投资或主办演出活动。
至于盈利端,音乐演出数量的爆发让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但这也意味着艺人和主办方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沈玥透露,由于今年草莓音乐节的场次较多,总体营收有所提升,但部分城市的收入增幅滞后于成本增幅。
小众音乐人则面临更大的挑战。成立于2018年的芝麻布乐队在巡演首站南昌的演出只卖出了27张票,Roy原以为巡演存在“大小场”,最后发现每一站的售票情况都不及预期。芝麻布乐队选择的livehouse通常能容纳300人左右,而售票情况最差的西安站只卖出了10张票,最好的北京站也只卖出了100多张票,“整个巡演下来每站都在亏钱”。
Roy记得,芝麻布乐队在北京演出的那天,他在演出售票平台上挨个数,发现同一天北京有15场风格各异的演出,有国外的乐队、拼盘的联合专场、电子音乐、流行音乐……“像芝麻布这种没有太多固有粉丝的年轻乐队,在15场里被观众pass掉也可以理解。”Roy说。
事实上,在音乐演出“井喷”的同时,也有如青岛莱西逐星音乐节、西安春浪音乐节等演出临时取消,业内猜测原因多与售票情况不理想有关。
在沈玥看来,今年可能是有史以来音乐节总场次最多、主办方和投资品牌主数量最多、个案投资额最高的一年,但同时也是取消率最高、个案亏损额最高的一年,尤其到了下半年,供给端的增长已经超过了需求端的增长。“就像你吃第一个馒头的时候觉得很香,吃第二个、第三个馒头的时候就觉得一般了。”沈玥说。
北京的livehouse黄昏黎明俱乐部的老板69告诉《第一财经》杂志,2022年年底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后,许多乐队和经纪方对市场的期待很高,因此报价也较高。但69很快发现,这一年来许多演出的票房都不及预期,下半年,一些乐队和主办方的积极性消退,演出票价整体也回落了一档。
不过,整个市场的火爆还会持续一段时间。Amber的项目已经排到了明年春季,梅奔主场馆2024年的热门档期也被预订得差不多了。黄敏华透露,公司今年只是拿出了一些演出项目试探一下市场,明年会发力推出更大的项目。
沈玥认为,音乐演出供给的这种“非常态”爆发至少将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回归理性,一些质量不高的演出和不专业的主办方会被市场淘汰。“音樂演出市场要从由投资拉动转向由消费拉动,主办方能够依靠票房和赞助覆盖成本,自己给自己造血,这样才算是实现了真正的爆发。”沈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