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嘉
2023年,很多地方一夜入冬,尤其在北方,异常的天气引得上呼吸道感染大面积爆发,截至此时——今年最后一期杂志即将付印之时——持续了近一年的如火如荼的线下出行与会面的需求,才不得不被迫暂停。
不久前,11月12日到21日,五月天在上海体育场举行了8场演唱会,同期陈奕迅在相距不远的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办6场演唱会,数量稍逊一筹,但他由此开启了自己的Fear and Dreams世界巡回演唱会。再之前的9月,上海举行的演唱会将近20场——可以说整整一年,音乐节和演唱会遍布各地,一些年轻人甚至揣摩出抢票时间的门道,几部处于不同地点的手机同步点击,经数次实践,各地网速也就此比拼出一番高下。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演出场次为34.24万场,票房收入315.41亿元,均已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
哪怕没有演出,从旅游“特种兵”到几乎人手一份的citywalk攻略,走向街头,线下聚集,用脚丈量土地的冲动,也造就了今年拥挤的机场、上涨的机酒价格。今年上半年,人们几乎是夺门而出,急于体验久违的、直接的、Face to Face的感受。这种冲动从新年第一天就开始了,2023年1月1日0点倒计时,数十万乃至百万人涌向悉尼、纽约、伦敦等城市的街头,在拥挤、喧闹、嘈杂中,大声欢呼这来之不易的见面时刻。
毕竟,自2020年起,因为疫情,这种自然的社会景象已3年未见。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由的流动及因此产生的活力,被重新注入到城市和乡村。
就在我们彼此相见、享受直接沟通的快乐的时候,2023年,迎面而来的还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景象。
比如,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C3S)的数据,今年6月到8月全球平均气温飙升至16.77℃,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经历的最热的夏天。8月2日国际环保机构“全球生态足迹网络”发布报告称,这一天是今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即地球已耗尽本年度自然资源“预算”,将过上生态“透支”的生活。
全球气温升高,极端天气频发,并不是个新鲜事,但在今年,它成为常态。
10月7日爆发的巴以冲突则打破了中东地区难得的和平。一个多月时间里,巴以双方死亡人数超1.62万,其中女性和儿童的伤亡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值得庆幸的消息出现在11月24日,加沙地带的停火协议正式生效。这场冲突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证明了:战争的形式、时间和强度重新变得无法预测,“二战”以来艰难维持的全球平衡状态难以为 继。
事实上,无论气候、全球局势,还是商业世界,乃至生活本身,在这一年,世界都向我们展现出更加多元而复杂的不同面相。如果说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直面沟通的机会,那么作为一个群体,我们也直面了诸多预期之外的变化—New Face、Puzzled Face、Happy Face、Serious Face,这也是我们本期杂志封面策划的结构。
去年此时,我们将2022年年刊的主题确定为“信心”。当时,疫情肆虐,每个人都在期待疫情管控的放开,期待生活在新的一年展开。如前文所言,放开后流动性瞬间恢复,我们切实感受到happy face,但整体的经济反弹并没有如约而至。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知城数据平台与百度地图慧眼、灯塔专业版、飞常准、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去哪儿、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合作,推出“城市经济活力恢复动态监测”工具,统计了全国337个城市自疫情开始多项重要节点数据较2019年同期的恢复百分比。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能明显分辨出,出行意愿的持续走高与实际的消费恢复并不匹配,这种断裂感在下半年尤为明显。以广州为例,2023年10月,出行意愿平均恢复指数约为8.0,而实际消费平均恢复指数只有4.0。
预期与现实体感之间的断裂是经济学界迎面撞上的Puzzled Face。整个一年,学界忙于解读,决策层也频出各种刺激政策。尤其从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刺激的频率和幅度增加。但从政策出台到执行,再到产生效果,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期,并不会在今年年底明显生效。本质上,3年疫情导致的流动性中断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信心下滑,在某种意义上加快了经济周期的更迭,在疫情之后,我们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这意味着原有刺激手段会失效,而适应新周期的预期和心态,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在重新的调试过程中。
在商业世界,主动或被动的调试尤其多。在并不激烈的讨论之后,我们将阿里巴巴确定为“年度公司”——它通常能对所在行业乃至整个商业世界提供新的思考与借鉴价值。
成立于1999年的阿里巴巴深度参与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并改变了传统的渠道和交易链条。和中国很多新型公司一样,阿里巴巴也在不到30年时间里度过了加速成长期。在黄金時代结束、遭遇强力监管之后,阿里巴巴提出“1+6+N”的分拆计划,阿里巴巴管理层全面实行控股管理。9月10日,张勇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与CEO、阿里云董事长与CEO职务,成为公司史上第一个“功勋阿里人”。该公司架构和领导层的巨变,给中国商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科书级别的管理实践案例。
本年度最闪亮,也可以说最不可思议的new face是由OpenAI展现的。去年年底,OpenAI发布全球首个生成式AI产品ChatGPT,迅速引爆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开启生成式AI元年。以自然语言交互的ChatGPT成为史上用户数增长最快的应用,推动OpenAI估值暴涨至接近千亿美元,并通过付费订阅、企业定制、模型商店等变现方式将年营收数字推升至1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4500%。同时,它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生成式AI投资热潮,仅中国国内就发生了100起以上的大模型融资案例,今年新增投入约在150亿到200亿元之间。
OpenAI犹如给低迷的全球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但行至年末,它却上演了技术史上迄今最荒诞的剧情。11月17日,OpenAI CEO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突然被董事会罢免。该决议的提议者是OpenAI董事会成员、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他认为阿尔特曼过于激进的商业化最终会导致AI失控、毁灭人类。5天内,员工签署联名信、罢黜董事会、阿尔特曼入职微软、投资人施压戏码轮番上演,最终阿尔特曼重返OpenAI,继续担任CEO。
这并非通俗意义上的宫斗闹剧,它的出现或许是个预警,揭示出贯穿技术发展史的最核心的矛盾——技术的进步与人类的安全,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该如何协调。
换言之,随着阿尔特曼的回归,真正的难题这才开始。每一次的创新都离不开天真的理想主义,但能接受现实利益在多久的时间范畴内缺失,是对人类文明的考验。我们如何看待另外一种智能,首先取决于如何看待自己。
无论如何,在2023年,我们这个物种在地球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7月11日,人类世工作组(AWG)发布提议,建议将加拿大多伦多附近一个小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为全新世(11700年前开始)的结束和人类世开始的标志。和寒武纪、侏罗纪一样,科学家在2000年指出人类世代表一个新的地质时代。倘若2024年8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投票通过这一提议,上述小湖泊作为标志地将被打下一颗金钉。这标志着地球将进入受人类影响的时代。
不妨说,人类行为彻底改变了地球的样态,人类将就此直面自身行为造成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