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碧红
廉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5244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容易导致病人出现感觉麻木、寒冷、灼热感、疼痛等,若不进行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病人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危害病人的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暂无有效药物根治糖尿病诱发的DPN症状,多通过神经修复、止痛药物等缓解病人病症。大部分DPN病人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会导致DPN病人治疗信心减弱,依从性降低,进而造成血糖控制不理想,加重病人病情,而病情的加重会导致病人的负性情绪加重,形成恶性循环[2]。临床需积极明确DPN病人负性情绪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但目前有关DPN病人负性情绪影响因素的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DPN病人负性情绪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该类病人的护理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DPN病人,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2)均符合DPN诊断标准[4];3)病人可正常沟通,有读写能力。排除标准:1)因其他原因导致神经病变者;2)视听功能障碍者;3)近期病人或病人家中有重大负性事件者;4)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38~69(50.56±4.55)岁。样本量计算:参考陈世耀等[5]主编的《医学科研方法》,率的估算与假设试验公式如下:n=Z2α/2π(1-π)/δ2,取Ⅰ类风险概率α=0.05,Ⅱ类风险概率β=0.10,Z2α/2=1.628,π取0.06,允许误差(δ)为0.03,得总样本量为80例。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负性情绪评估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6]评估DPN病人的负性情绪。该量表包括抑郁(7个条目)、焦虑(7个条目)亚量表共14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别计0~3分,每个亚量表得分>7分为存在抑郁或焦虑情绪,得分越高,病人的负性情绪越严重。总分14~28分为中等水平,总分>28分负性情绪较严重。
1.2.2 基线资料
统计病人相关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专科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3 000元)、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职工医保;新农合)、糖尿病病程(<10年;≥10年)、合并高血压(参考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7]诊断)、社会支持度(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评估,包含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及主观支持维度,共10个条目,总分为66分,≥23分为社会支持良好,<23分为社会支持低下)。
研究者均已接受专业培训,发放问卷时需向病人解释研究目的、意义,告知其问卷填写注意事项,由病人当场自行填写并当场回收,发现漏填写,需让病人当场补全,问卷回收率为100%。
80例DPN病人的HADS评分为(22.53±2.26)分。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糖尿病病程、社会支持度的DPN病人HA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合并高血压的DPN病人HA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DPN病人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单位:分
将表1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DPN病人的负性情绪作为因变量,见表2。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糖尿病病程≥10年、社会支持度低下是DPN病人负性情绪水平较高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DPN病人负性情绪的危险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负性情绪会降低DPN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影响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导致病人病情加重,而病情加重会导致负性情绪水平升高,形成恶性循环[9]。HADS量表主要应用在综合医院病人中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筛查,也是目前筛查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的常用工具之一,其得分越高,病人的负性情绪越严重[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DPN病人的HADS评分为(22.53±2.26)分,说明DPN病人的负性情绪较为严重,临床需重视DPN病人的心理状况,明确该类病人负性情绪较严重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尽早采取措施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本研究显示,年龄<60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糖尿病病程≥10年、社会支持度低下是DPN病人负性情绪水平较高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如下。
相较老年病人,年龄<60岁的DPN病人常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面对DPN的折磨时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且此类病人多为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劳动力,病人受疾病影响导致工作难度增加,生活压力增大,负性情绪加重[12]。因此,护理人员需对DPN病人加强心理护理,对于年龄较轻的病人需给予更多的关心与鼓励,并主动与病人沟通,倾听其内心诉求,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以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
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DPN病人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差,无法更好地理解护理人员讲解的糖尿病及DPN知识,容易因疾病的难治愈特征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且该类病人多缺乏主动学习能力,获取疾病知识的渠道较少,病人的自我管理意识较低,而自我管理意识低下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疾病进展加快,进而加重病人的负性情绪[13]。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对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病人的健康宣教,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动画视频等向病人讲述疾病相关知识,并不定时提问,以提高病人的疾病认知,使其正确对待DPN,减轻病人的负性情绪。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DPN病人在担忧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还会因治疗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14]。对于此类病人,护理人员需主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了解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尽量为病人选择性价比更佳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帮助病人寻求相关组织救助,以减轻其经济压力,进而缓解病人的心理负担。
糖尿病病程越长,病人DPN症状越严重,且病人的用药时间也较长,药物不良反应也会逐渐加重,病人易因此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且长期的药物治疗也会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增加其负性情绪水平[15]。因此,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DPN病人的心理状况,定期评估其负性情绪水平,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来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
社会支持度低下的DPN病人无法获得家人、朋友、周围人群较多的关心与支持,病人极易因疾病折磨而产生负性情绪;且DPN病人长期治疗的费用较高,经济压力较大,更需要获得外界经济上的支持,而社会支持度低下的病人无法获得社会组织的有效帮助,极易因此产生焦虑、抑郁情绪[16]。因此,护理人员需告知病人家属良好的心态对于DPN治疗效果的影响,叮嘱病人家属多关心、陪伴病人;同时,护理人员可告知病人要勇于寻求社会组织的帮助,以减轻其经济负担,进而缓解其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DPN病人的负性情绪较严重,这与病人年龄<60岁、文化程度较低、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糖尿病病程≥10年、社会支持度低下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据此采取针对性措施来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