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相云
山东德州的美食颇多,猪肉白菜炖粉条却是我的最爱。有人说,这是东北的特色菜,但我觉得,只要人们爱吃,在哪个地方都可以称之为美食。可能在他人眼中,猪肉白菜炖粉条只不过是冬季寻常百姓家经常被端上桌的一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菜,但就是它,让我自记事起就魂牵梦绕多年。
我的童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从全国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人们的生活逐步稳定、提高,我家也是,隔一段时间,家里就会买斤肉改善一下伙食。而这个时候的我,总是屁颠屁颠地跟在母亲身后,看着她有条不紊地忙活。
厨房不大,是土坯垒成的,但母亲仔细,收拾得很干净。她把肉洗净,切成橡皮大小的长方形薄片,拿一棵白菜洗净,用手撕成不规则的形状,再泡上一小把红薯粉条,最后准备好葱、姜、蒜、八角、茴香、干辣椒等小料就可以开始烹饪了。母亲把肉倒进锅里,放上适量的水,待水温七八成热并生出些血沫时,把肉捞出沥水。然后起锅烧油,放肉反复翻炒,洒上葱、姜、蒜、干辣椒爆出香味,倒入酱油上色,放入白菜和泡好的粉条,少许白糖、盐,再倒入一碗水,炖上五六分钟左右,香喷喷的猪肉白菜炖粉条便可以出锅了。
一旁的我早已按耐不住肚子里的饞虫,不顾母亲喊烫的忠告,边吸溜着吃菜边乐呵着,烫得呲牙咧嘴。美食的味道太沁人心脾了,我吃着白面馒头扒上两碗菜,喝上一碗玉米粥,肚子就圆了,汗也随之而来,仿佛整个冬天都是温暖的。
其实母亲刚嫁过来时是不会做饭的。她那个年代生活非常困难,也没有什么食材可以做一顿像样的饭。但自从有了我,母亲便竭尽所能去学,去琢磨,把简陋的食材想方设法做得丰富。她常说,大人可以随便吃点,但孩子需要营养才能长得健康。
猪肉炖粉条发源于四川。据史资料记载,唐朝初年名将薛仁贵非常喜欢四川菜,他被发配到东北后,把四川菜也带去了东北,并根据当地的饮食风格将其发展成了东北三省的特色菜肴。后来,人们发现猪肉炖粉条里放入白菜后口感更佳,经济、营养又健康,久而久之猪肉白菜炖粉条就流传开来。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南方和北方人的喜爱,走进了千家万户。
猪肉白菜炖粉条这道菜几乎家家必备,尤其在冬天,人们会依据各人的口味在里面加入各种食材,如油菜、豆腐、藕片等,让菜肴更丰富。这道菜的营养价值也不错,猪肉富含蛋白质和铁,对于缺铁性贫血有增益作用;粉条口感柔软嫩滑,富含碳水化合物,两者结合,具有驱寒保暖、增进食欲、补气养血等功效。
简单的菜肴,却有不简单的讲究,因此我眼中的中国美食文化是智慧,是优良传统和亲情的延续。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它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