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禄
中卫市沙坡头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宁夏 中卫 755000
母猪繁殖障碍是生猪养殖业面临的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会影响猪群的繁殖效率和产仔数,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疾病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截至2022年底,我国猪场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Pigs Weaned per Sow per Year,PSY)只有18头,和养猪业发达国家相比(PSY>30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与母猪的繁殖性能有密切的关系[1]。母猪的繁殖性能健康直接关系着猪群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繁殖障碍的发生可威胁到养殖场的可持续经营。因此,养殖户应深入了解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和防治方法,以及时防治疾病,保障生猪养殖效益。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疾病。母猪染病后,食欲不振、嗜睡、精神沉郁、体温超过40 ℃、呼吸急促、流鼻涕,与感冒症状类似;部分病猪四肢末端、尾巴、乳头、生殖部位和耳尖出现发绀情况;有的病母猪出现拉稀情况,后期四肢瘫痪,最后可能衰竭而亡。处于怀孕前期的染病母猪会发生流产,怀孕中期的母猪会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怀孕晚期的母猪会发生早产,产出弱胎、畸形胎。产后母猪发生泌乳障碍,若养殖户照顾不周,猪仔可能饿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病快、传播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病程持续时间长,任何年龄的猪都可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30 日龄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发生过该病的地区第2 年更容易发生[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等途径传播,母猪携带病毒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病猪是传染源。
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基本方法。养殖户应给母猪提供清洁的饮水和饲料,并加强对母猪的营养调控,以提高其抵抗力和免疫力。为防止病毒滋生,保障母猪安全,养殖户应定期对养猪场和养殖器械消毒。例如,每7 d用2%~3%煤酚皂溶液或0.5%过氧乙酸对猪舍消毒一两次;在母猪分娩前应密闭分娩舍并用15%~20%石灰水消毒,保障母猪分娩安全;外来车辆进场时用0.1%新洁尔灭消毒,待车辆干燥后再运输猪只。
接种疫苗是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各品种、年龄的母猪均可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因此,养殖户应对猪群全群接种疫苗,以进一步强化母猪的免疫能力,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生。种猪应接种灭活苗,育肥猪应接种弱毒苗。一般情况下,种猪配种前2个月接种1次,间隔1个月后进行二免;对于仔猪应根据母源抗体情况接种疫苗;对于用于育肥的仔猪,应在其出生7~14 d内首免弱毒疫苗,21 d后再接种1次,之后每隔5个月左右接种1次。接种疫苗时应坚持“1针1猪”,还应用75%酒精做好器具和接种部位的消毒工作。
养殖户应定期监测猪群健康,若发现疑似患病母猪应立即采样检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有助于控制和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
养殖户发现病猪后应立即将其隔离,并消毒处理病猪生活过的地方、清理妊娠母猪产出的死胎和分泌物,以控制病毒扩散、蔓延;及时对其他健康猪只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能力。对于轻症病猪,养殖户可肌内注射猪蓝耳泰注射液2.5 mL,每天一次,连续注射3 d,以缓解病症,控制继发感染;也可将磺胺间甲氧嘧啶60 g与饲料100 kg混合均匀后饲喂给病猪。养殖户还可采取中药治疗法,用桔梗、陈皮、连翘、苏子、金银花、黄芪、百部、甘草各150 g共同研磨成细末,对猪只进行喂服。成年猪每次每头应喂50 g,育成猪35 g,仔猪25 g,每日喂服3次,连续喂服5~7 d。对于病重猪,养殖户应立即做扑杀处理,并将其深埋或焚烧,以控制传染源。当母猪流产,养殖户应每隔2~3 h使用缩宫素注射液30~50 IU 1次,连续用药5~6次后改成每天2 次,继续使用2~3 d,刺激母猪子宫收缩,促进子宫内的胎衣碎片和产道分泌物的排出,之后再每天用青霉素(4万~6万IU/kg)和链霉素(20~40 ng/kg)3次,连续使用2~3 d,以预防继发感染[3]。经过治疗的流产母猪若再次流产,则应淘汰。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是会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最急性病症表现为高热稽留,体温在41~42 ℃,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停止采食,被毛粗乱。发病初期,病猪先便秘后又发生腹泻,粪便中带有黏液或血丝。病猪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较少处有红斑,用指按压不褪色;眼、鼻处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处于妊娠中的母猪患病会发生流产,产出死胎、弱胎的情况。感染最急性型猪瘟病毒的母猪,仅6~15 d 便会死亡,病死率非常高。感染亚急性型猪瘟病毒的母猪,无明显高热症状,但会出现呼吸困难、温咳、关节肿胀且疼痛的症状。感染慢性型猪瘟病毒的母猪,表现为呼吸困难、温咳,机体消瘦、发育迟缓,毛色暗淡。
猪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母猪感染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猪瘟流行范围广,传染性极强;年龄越小的猪越易染病,尤其是3 月龄以下的猪。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生存过的空间,使用过的器具、排泄物、分泌物、食用过的饲料饮水等都可成为传染源。隐性带毒猪和治愈康复猪可终生携带病毒。病猪染病后第2 天便可排毒,污染环境,形成感染源。
养殖户应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引进猪只时应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引进新猪后先隔离检疫30 d 以上,确定无病毒携带后再合群饲养;避免从疫情高发地区引进猪只,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此外,养殖户应加强卫生管理,定期全面消毒,防止病毒传播和扩散。例如,用20%生石灰乳清洁栏舍、墙面和地面,用2%烧碱喷雾消毒圈舍。养殖户应及时为猪只接种猪瘟单苗(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保证猪瘟免疫效果。由于猪瘟具有传染性,因此养殖场内的猪群都应进行接种。种公猪每年接种2次;仔猪在21~24日龄时首免,55~60 日龄时二免;母猪在配种前30 d 免疫1 次。养殖户应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猪瘟疫情,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养殖户应及时隔离疑似或确诊感染猪瘟病毒的猪只,并用2%烧碱水全面消毒;及时对其他健康猪只接种疫苗,间隔10~12 d再接种1次。对于轻症病猪,养殖户可采取中药疗法,用橘皮、泽泻、苏木、黄芪各0.6 g,甘草、人参各0.9 g,生地黄、知母、独活、防风各1.2 g,防己、连翘、桔梗、当归尾、藁本、黄檗、黄芩各1.5 g,黄连3.0 g,研磨成粗末状并加入适量水,文火煎熬成药液,去渣温服(1 只猪1 次用量),每天1 次,连服3~5 d[4]。对于重症病猪,养殖户应立即做扑杀处理,以控制病毒传播。由于病愈猪可终身携带病毒,因此,养殖户应定期检测轻症病猪恢复健康后的情况,若其长时间内仍携带病毒,应对其做无害化处理。对于流产,应参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引发的流产治疗方法。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各年龄的母猪均可感染。新生仔猪染病后眼眶发红、昏睡、体温超过41 ℃、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嘴巴流出泡沫或唾液,有的仔猪还会发生呕吐和腹泻情况。病猪站立不稳甚至不能站立,呈神经症状,间歇性抽搐。染病断奶仔猪除以上症状外还表现为耳朵发紫,严重时排出黄色水样粪便,仔猪死亡。染病育成母猪表现为轻微发热、精神沉郁、打喷嚏、流鼻涕、呼吸困难、呈犬式坐姿等病症。染病成年母猪表现为厌食、便秘、震颤、惊厥、结膜炎等病症。染病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或产出弱胎、死胎、木乃伊胎,弱胎出生后2~3 d便可死亡。
伪狂犬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多发生在秋冬季节。病猪是传染源,可通过鼻腔和口腔内的分泌物将病毒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垫料等。健康猪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该病病毒,感染母猪可通过胎盘将病毒垂直传染给胎儿。
猪伪狂犬病具有传染性。为降低猪伪狂犬病的发生率,养殖户应根据猪的品种、年龄和体质量进行分群饲养,并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养殖户应做好圈舍的卫生管理工作,定期全面消毒,并及时给猪接种疫苗(如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灭活疫苗)。种公猪第1 次免疫后隔30~40 d 进行二免,之后每隔4 个月免疫1 次。后备母猪于配种前4 周免疫1 次,间隔4 周后加强免疫1 次。经产母猪每年普免3~4 次,每次间隔4 个月,产前1 个月左右再加强免疫1 次。育肥猪10 周龄时首免,间隔4周后加强免疫1次。
养殖户应及时隔离疑似或确诊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的猪只,并用消毒液全面消毒,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和扩散;及时对其他健康猪只接种疫苗,强化猪的免疫能力,防止病毒大面积侵染。对于高烧不退的病猪,可肌内注射氨苄西林0.5 g与复方氨基比林2 mL混合液,每天1次,连续2 d;若病猪食欲差、不进食,可喂给纯酸奶30~100 mL(母猪需加大剂量,每日喂服200 mL),每天2~3 次,连续3 d[5]。为防止继发感染,养殖户可在病猪的饮水中添加多维或黄芪多糖0.5 g/kg,连续添加10 d 左右。若母猪流产,养猪户可采取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治疗中相同的处理方法。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疾病,妊娠母猪感染后可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或弱仔。若怀孕1个月内的母猪染病,腹中胎儿的死亡率超过80%,且胎儿无法自行排出,母猪可吸收死胎,临床表现为不孕或持续发情。若怀孕30~70 d的母猪染病,胎儿可变成木乃伊胎直到分娩期正常产出。若怀孕70 d以上的母猪染病,母猪可正常分娩,但产出的胎儿会长期携带病毒。公猪染病后无异常表现,但会长期携带病毒,于配种时传染给母猪。
各品种、年龄的母猪均可患猪细小病毒病,携带病毒的猪为传染源,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更容易染病。该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配种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母猪配种期更易发生。
引进带病猪是导致猪细小病毒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养殖户应尽量坚持自繁自养,不可从疫区引种,并定期检测种猪是否感染细小病毒。引种期间,养殖户应及时给猪接种疫苗,如用猪细小病毒氢氧化铝灭活疫苗接种。母猪应于配种前14~56 d内肌内注射,公猪于8月龄时注射,免疫期为1 a。饲养管理期间,养殖户应注重合理搭配饲料,注重卫生管理,以确保猪只健康。
养殖户应及时隔离病猪,对于病情严重的猪只,可用混感快克拌料饲喂,每100 g药物拌料500 kg,一日2次,连续使用4 d左右;对于一般的病猪,可用双黄连散拌料,用量为1 kg 药物拌料500 kg,连续饲喂7 d 左右[6]。对于怀孕前期的染病母猪,养殖户可用催产素使其排出死胎,参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治措施中的催产方法,促进死胎排出。
在生猪养殖中,母猪繁殖障碍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会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常见疾病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猪伪狂犬病及猪细小病毒病等。这些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可全猪群侵染,危害十分严重。预防和控制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关键在于加强疫病防控,如定期对场地和设施进行消毒清洁,限制外来人员和动物的进出,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选择健康种猪,加强配种管理、科学免疫等。当猪只发病后,养殖户应及时隔离病猪,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以保证科学用药,减少母猪繁殖障碍带来的经济损失。只有及时预防和科学防治母猪繁殖障碍,才能有效保障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