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

2023-12-15 06:11:46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农作物

陈 曦

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气象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农业生产安全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之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起粮食安全和农业保险的问题。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各种气象灾害问题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严重时极有可能导致粮食作物的绝收绝产。因此,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的研究分析,将农业气象灾害损失控制在最低,减少其对农业种植活动的干扰和影响,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我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有效预防措施,进一步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体系作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与发展是对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切实有效的补充和完善。此外,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不仅可以有效地分散农业生产遇到的风险,还可以保障农业生产实践活动高效、稳定的发展,使农民因灾害导致的损失降至最低[1]。

1 关于农业气象灾害的概述

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当气象条件不能达到要求时,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就会受到影响。由于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歉收,称为农业气象灾害。例如,由温度引发的冻害、热害、霜冻及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由“水因子”引发的洪涝、冰冻、雪灾、雹灾及旱灾等;由“风因子”引发的风害;由“气象因子”引发的冷冻雨、冰涝灾害和干热风灾等,都属于农业气象灾害的范畴。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中干旱和洪涝等灾害最为严重。有关部门统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16年发生过比较严重的旱灾,而在1959、1960、1972和1979年比较突出;洪涝灾害也是我国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在1953、1956、1962、1964和1998年发生的灾害比较突出。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调查研究表明,虽然农业生产力水平逐年提升,但农业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现出不降反升的趋势,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农业工作者应切实做好农业气象减灾工作,利用好气象科技手段,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促进农村市场进一步发展成熟[2]。

2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大幅增加,而极端天气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发展。近些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农业减产和粮食损失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所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在某些地区甚至已经严重威胁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耗国,保证粮食安全对我国而言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因此,研究和分析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2.1 台风灾害

台风灾害是由大风引起的,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机械性的损失。其会使农作物折枝、伤根或倒伏等。台风灾害还可能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如农作物洪涝等。同时,因为土壤的湿度过大,严重时可能会增大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发生于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发生台风的次数相对较少。

2.2 低温严寒灾害

低温严寒灾害主要发生在冬季的亚热带地区,是一个持续的低温天气过程。一般低温严寒天气的温度在10 ℃以下,甚至低于0 ℃。低温严寒灾害对植物的生长及功能发育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从而导致大量农作物因温度过低而减产和或死亡。我国大部分区域都处于亚热带地区,农业产量较大的南方地区秋冬季节常受到冷空气的侵袭,温度过低、持续时间较长极可能导致农作物枝条枯竭衰败、花果脱落、果品质量差等问题。

低温严寒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在严寒天气到来时,农作物外表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而随着时间推移,气温回升后,农作物寒灾的损伤才会逐渐暴露出来。在我国南部地区低温严寒天气可能引发的天气现象常见的有低温阴雨天气,这种天气情况持续时间较长,每年发生的频率较高,会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及损失[3]。

2.3 暴雨洪涝灾害

暴雨洪涝灾害是一种降水时间较长的过程,暴雨洪涝灾害主要是可导致发生洪水的概率急剧增加,也可能导致农田的地表水饱和度过高,使得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的阻碍。此外,暴雨洪涝灾害会给农作物造成一些生理功能上的破坏和机械性的损伤。洪水所带走的泥土也会使农作物表面土壤层遭到破坏,使土壤变质而无法耕种。地势较低的地区农作物受到洪涝灾害后,因较长时间的水淹,可能出现烂根、腐烂和光合作用不佳,从而导致农作物发育不良等现象。

2.4 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是一种因无雨或少雨的天气状态,导致土壤因缺水而发生的干燥现象,从而使农作物因缺水而发育不良或枯竭死亡。干旱灾害在我国发生的频率较高,影响面广。我国的干旱灾害一般会伴随高温天气,使农作物内部水分蒸腾加快,导致植株水分失调,造成农作物产量或品质的降低,甚至可能导致农作物大量死亡[4]。

3 现代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的构建与发展

早在18世纪中叶,德国率先提出了出台冰雹险,主要是赔偿由冰雹而导致的农业损失。经历多年的发展后,农业气象灾害保险逐渐成长为商业保险企业的一个主要商业险种。在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上,我国各省市和地区多是以政府为主导,在2种或2种以上的气象灾害上承担保险责任。而由于商业保险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农民保险意识不强等原因,我国虽然在农业气象灾害保险领域进行了体系构建,但促进其高质量发展还需要科学规划。

3.1 以政府为主导,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治理机制

我国开展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主要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社会核心价值精神,最终目的是进一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此,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明确指出了发展和促进农业生产服务的有关事项,逐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和相关规定,进一步保证了农业生产安全及生产的有序开展,使农业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和平稳推进。

我国农业领域范围广,农业气象灾害频发,导致保险的赔偿范围和面积相对较广,而商业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相对有限,仅凭单纯的商业运营,是无法进一步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平稳发展的,只会使农业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财政和资金的大力支持。第一,在规划设计层次上提高现有的标准,以政府为气象灾害风险的治理主体,科学构建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治理机制,在各个领域和层面上形成协同的干预和管理。第二,运用多种措施有效地降低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概率,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5]。

3.2 提高农民自愿参保率

农民参与农业气象保险事业的自愿性成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事业推进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业气象保险事业是国家给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提供的一项商业保险制度,与其他的保险参与形式并没有很大的不同,都需要双方本着自愿的原则,对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从而签订保险合同。

从我国的农村农业的发展实际来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其对农业气象保险的认知程度并未达到完全的一致和统一。此外,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农民由于城镇化发展原因而成为城镇居民,有些农民选择外出进城务工,使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数量逐年减少。这种发展农村经济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农民摆脱单一的靠地吃饭形式的重要途径。然而,这也会导致农民参保的意愿有所降低。因此,要提高农民的自愿参保率,需要做到以下4点。

第一,针对我国农村种植户的实际收入情况,进一步适当提高农业灾害补贴的标准,进而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加大对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的宣传力度,加深农民对农业气象灾害保险险种及理赔条款的理解。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进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损失评估,进一步提高农民对气象灾害保险理赔的满意度。第四,促进农业气象保险的推广与应用,构建出一整套科学、完善、合理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体系,有效激发农民参与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的热情[6]。

3.3 制定合理有效的商业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标准

第一,合理统筹构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商业运作模式,可以进行商业保险试点工作,有效地建立农业气象灾害保险运行机制,进一步区分气象灾害风险责任,降低气象灾害风险隐患。

第二,制定灾害保险的模式和机制标准,以提升防灾救灾能力和降低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的消极影响[7]。

4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能力策略

4.1 建立健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组织机制

第一,合并相关组织机构。成立各级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责任机构,负责相关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指挥与协调等具体职能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在防灾减灾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建立健全各部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时效和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体系[8]。

第二,加强对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法规政策进行宣传教育。建立完善乡村联动的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加大农村农业的防灾减灾基本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农民在防灾减灾中的团结互助意识。

第三,积极建立起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发布渠道,在灾害来临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指示精神和对防灾减灾的意见要求传递给群众,确保农业领域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畅通无阻[9]。

4.2 完善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灾害保险制度

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完善与发展,需要政府各部门协同配合,加以引导,需要科学有效的市场运行模式进行全力推进,更需要保险险种设置上的进一步创新[10]。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域气象条件均不相同,加之农作物的品类繁多,区域种植的差异性明显,因此,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在选择上只能选取农民当前最需要的险种进行承保,而不可能进行全险的承保业务。

第一,我国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需要考虑到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农民应得到保险赔偿的理赔周期长短。第二,我国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应体现在保障民生方面,对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要进行优待承保,以增强农民的投保信心,从而有效地维护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

4.3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

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进行调研评估,更加全面地掌握气象灾害风险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以此制定形成防灾减灾机制的可靠依据。

第一,建立起以社区及乡村为单位的线上气象灾害风险调查体系,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风险因素评估数据统计工作体系,将风险区域进行归纳划定,可依据农业气象灾害的危险程度,将区域划分为危急区、重度区、中度区和轻度区等。

第二,农业气象灾害危险划分区实行保险费率差异化原则。科学划分出不同级别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进一步保障气象灾害条件较轻的区域内的投保人的所属权益,同时,限制投保人进行逆向选择。

第三,及时将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分及风险度向社会公布,使保险企业能够及时对投保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自救督促,以将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为灾后理赔提供重要的支撑依据,为农业防灾减灾和农业气象保险业务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12]。

5 结束语

农业生产的安全性是涉及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也是其他经济体良好运转的基石和“稳定器”,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是保证农业安全生产的强有力保障,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是降低气象灾害引发的农业经济损失、提升农村务农人员的家庭收入的重要契机和方法,对推动地方经济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因此,政府和商业保险企业应有序推进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各个环节的工作,完善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灾害保险制度,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组织机制,从而确保农民可以实现增产增收,最终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农作物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军事文摘(2024年6期)2024-02-29 10:01:50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9:08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军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12
“防火防灾”大作战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