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旭敏,朱志军,陈佳涛,徐美青
丽水市莲都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浙江丽水 323000
油茶是一种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油茶种子中油脂的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栽培价值,不仅可以作为食用油价值,还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除此之外,油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极高,长期食用茶油能够有效地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等疾病。油茶种植还能有效改善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因此进一步研究油茶的种植技术,对油茶种植产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油茶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油茶低产林的改造和抚育技术,采用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为更多科学种植油茶提供技术参考。
油茶种植模式的粗放是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原因,种植户看到种植油茶的经济效益,响应号召开始油茶种植,但大部分的种植户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油茶种植模式较为随意、粗放,人力、物力等安排不合理[1]。在油茶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没有使用合理的施肥技术,对杂草、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不完善,致使油茶树体出现畸形或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整个油茶种植区域的植株出现枯死。
在一些油茶种植区域,油茶品种严重老化,产值逐渐出现下滑后,未及时更换油茶的树种,仍继续使用原有茶树进行生产。随着油茶树龄的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加之营养成分供给不足,使得油茶的产量降低。
一些油茶种植户的技术水平不足、素质较低,没有系统地掌握种植技术。首先,未科学、合理地筛查油茶树种,一些种植户为了节约成本,直接采用收获的油茶种子进行自我育种,导致油茶树的生长周期较慢,在种植的前期成本投入大,但经济效益不显著。其次,对种子的品质把握不准,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加之部分种植户为了追求利益,种植密度过大,未合理计算油茶树的种植间距,导致油茶树的营养供给不足,出现弱苗、畸形苗的状况,直接影响油茶的产量,使整片油茶树林的经济效益较低。
油茶林一般种植面积较大,需要投资的资金较多,而种植户资金投入不足,筹集资金较为困难,导致油茶林中相应的设施不够完善。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种植户很难选择价格偏贵的新品种,只能选择传统的茶树品种,加之未进行系统的种植技术学习,获得技术的途径有限,导致油茶产量未达到预期。
油茶在生长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种植区域的气候影响,还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染,从而导致油茶低产。油茶主要遭受的病虫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煤污病、茶苞病等,油茶遭遇的主要虫害主要有毒蛾、枯叶蛾、叶蜂、大白蚁等。
在油茶采收时,一些种植户没有采取科学的采收方法和合适的时间,存在过早采收的情况,导致油茶茶籽成熟度不足,出油率低。
为了提高油茶产量,需要科学评估油茶种植,综合考量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总结出影响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实行改造技术。目前油茶改造技术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截干法、高接换种法、科学抚育法。
采用截干法进行油茶树林的改造时,需要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多选在油茶采收后或早春季节进行。截干法就是将油茶树的枝干全部伐除,截干的高度控制在距离地面10~20 cm。在截干时注意锯口平滑完整,否则会影响油茶树新芽的生长。春季是油茶树新芽的萌发季节,当萌芽生长至5~6 cm后,需要进行新萌芽的修剪,每蔸选留2~3条主枝。在进行截干作业时,需要伐除其他灌木,降低灌木生长对新芽萌发产生的影响。经过科学、合理的截干作业,配合科学的抚育管理,在截干的3~4年便可以实现油茶树的再次结果。
高接换冠的方法主要针对树龄较老的油茶树进行换冠,这是油茶低产改造的常用技术,不仅能够加快更新速度,还能够改造品种[2]。改造前需充分了解林分密度、老残病植株的比例、立地条件等情况,可以选择品种低劣的林分进行,选用长势比较旺盛的油茶林提供穗条进行嫁接。一般情况下,油茶树嫁接2年就可以恢复树势。若抚育管理到位,3~5就可以挂果达到丰产。
科学的抚育方法是促进油茶健康生长的关键,也是实现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的关键。油茶林的抚育技术主要从以下的6个方面进行:除杂、调整林分结构、挖垦抚育、油茶树整形、配方施肥、适时采收。
2.3.1 除杂 清除油茶林区内零星分布的乔木和灌木以及藤本植物、茅草、老残的油茶树,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3.2 调整林分结构 将长势较弱、病虫害植株进行间接砍伐,合理控制种植区域的密度,砍除林内其他乔木、灌木树种,并将种植区域内的空地进行良种补植,保证林分合理密度,种植密度一般设定为60~75株/667 m2为宜,保证种植区域内的植株整齐、合理分布,便于日常的管理工作。
2.3.3 挖垦抚育 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的旱季到来之间进行浅挖铲草作业,浅挖的深度控制在10~15 cm,间隔2~3年在采收结束后进行1次深挖垦复,在选择挖垦方式时需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油茶树木的林型分布、地貌情况。挖垦抚育采用的原则是3年采用1次深垦,1年进行1次中耕,并循环反复地针对种植区域开展。
2.3.4 油茶树整形 在每年的采收结束后到翌年春季,油茶树的春芽萌动前需要对油茶树开展修剪作业,先将油茶枝条的下部枝条由下往上逐步开展修整,针对树冠部位先修剪树冠内部再修剪树冠外围。修剪的主要工作是合理修剪油茶树的枯枝、病虫枝、徒长枝条等。油茶树修剪的原则是:大年加重修剪,小年轻微修剪,剪除密度较大的区域,留取密度稀疏的,去除长势较弱的树枝,留取长势旺盛的树枝,从而实现油茶树的疏密适度,通风、透光性能良好,增加油茶树的光合作用的面积,从而保证营养的供应,促进茶树的快速生长[3]。
2.3.5 配方施肥 合理施肥作业能够保证种植区域内的营养充足,使油茶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施肥作业需要综合考量种植区域的土壤情况和油茶树的生长阶段,一般在春、冬、夏季需要结合松土和除草和抚育的环节进行施肥作业,肥料的施加标准应该使用测土配方的方法,根据土壤中营养成分精确分析土质中缺乏的营养成分,从而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施肥的效果。
一般施肥的种类主要包括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两种,有机肥料以鸡粪、绿肥、草木灰、牛粪等完全腐熟后为主,化学肥料主要是氮肥、磷肥、钾肥、钙肥等。施肥可以选择的方法有:开沟施肥、挖穴施肥、喷施叶面肥等。冬季肥料的有效施加能够促进油茶树的春梢生长,冬季施肥应以氮肥为主,施加量一般控制在0.10~0.25 kg/株。夏肥的有效施加能够促进油茶树的茁壮成长,还能提高茶树的结果率,夏季施肥以磷肥、钾肥为主,施加量一般为3~5 kg/株的磷肥、1~2 kg/株的钾肥。有机肥的施加不受任何的时间限制,全年都可进行,但冬季施肥的效果更好,施加量控制在25~50 kg/株。钙肥和磷肥能够显著提高油茶树的结果率,提高油茶果实的含油量。微量元素能够促进油茶树的壮果、促进油茶的花芽分化,因此需要结合适量的叶面肥进行喷施作业。
2.3.6 适时采收 当油茶树的果实成熟后需要立即采收,采收的日期需要根据种植品种、种类确定,除注意品种的成熟期外,还需要详细地观察油茶果实成熟的特征,当符合果实成熟标志时就需要立即采收。采用人工摘果时,严禁敲打或折断树枝,采果工作需要集中进行。
为了进一步扩大油茶种植的规模,实现对油茶低产林的改造,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推出扶持项目、为油茶种植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通过扶贫、林业项目等集合各类资源,鼓励发展油茶产业[4]。
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定期向种植户普及种植知识提高种植户管理油茶林的专业水平,同时还应该大力修建示范园区,使种植户可以直观地看到种植技术对种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从而使种植户自主学习种植技术,为种植户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加强油茶的日常管理工作能保证油茶林的健康生长,在油茶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除了除草、整形、施加肥料、采收,还需要科学有效地预防油茶的病虫害。在油茶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主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相关的调查表明,油茶的生长主要受到炭疽病、软腐病、毒蛾、尺蠖等病虫害的影响。
炭疽病会对油茶的整个生长周期造成侵染,感染炭疽病后油茶的感染部位会率先出现红色小点,随着病情的加重,红色小点不断扩大,最终形成褐色的病斑,炭疽病主要侵害油茶的果实、树叶、树梢以及花蕾的部位,而果实受到的危害最大,其次是花蕾[5]。因此,为了有效地预防油茶炭疽病,相关人员就需要在种植之初合理密植,选择具有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还应该加强对油茶树的抚育工作,及时清理病果、病枝。在油茶树炭疽病的发病初期每月喷施1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在发病的高发期6—9月需要每个月喷施2次。
受到软腐病的影响油茶树会出现落叶的情况。在发病初期,茶树的叶面顶端、叶子的边缘和中部会出现水渍形状的斑点,若发病时期遇到阴雨天气会加速树叶的腐烂,2~3 d病叶就会脱落,发病后期在病斑处会出现灰黄色的颗粒。针对软腐病的防治,在冬季时需要及时清理病叶、病果以及潜藏的越冬病菌,修剪生长密集的树枝,确保茶树的通风效果良好,光照充足。在每年的4—7月使用波尔多液进行防治,当病害发生后需要使用稀释600~800倍的可湿性退菌特进行治疗。
茶苞病又称叶肿病,一旦油茶侵染茶苞病,茶树的花芽、叶芽以及嫩叶就会受到影响,患病的部位会出现肥肿变形甚至枯死,直接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坐果[6-7]。油茶茶苞病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会产生不同的症状。当花芽感染茶苞病后,会造成子房的肿大,最后肿成球状。当叶芽感染茶苞病后,叶片肿大,最终发展为肥耳状,当很多叶片都发生肿大后,叶片类似于鹰爪状。在发病初期叶子的表面呈现浅红棕色,中间呈现黄绿色,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的表皮出现开裂、脱落的现象,并露出浅白色的粉末状的物质,在病情的后期,白色粉末物质会被细菌侵染逐渐变为黑褐色,倒挂在茶树上长久不会脱落。当嫩叶感染茶苞病后,感染部位会出现圆形的肿块,肿块处为红色或绿色,随着病情的加重,病叶完全脱落。
油茶茶苞病是油茶种植中常见的疾病,一般该病1年发生1次,发生时会受到温度、日照以及湿度的影响,茶苞病发病的最适宜温度为12~18 ℃,通风效果不好、阳光不充足、种植密度过大的油茶林是发病的主要地点。针对茶苞病的治疗措施:需要在担孢子成熟前,剪除受到侵害的部位,并将剪除的部位深埋或焚烧,避免病源的再次传播。在发病期间需要使用波尔多液或者0.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治疗,一般喷洒药剂3~5次就可看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油茶煤污病发病范围在很多种植区域都有发病的案例,当茶树受到煤污病的侵害时,就会造成茶树落花落果,严重影响茶树的健康生长,降低油茶籽粒的重量和品质,在发病较为严重时甚至造成油茶树的整株枯死[8-9]。针对煤污病的防治方法:首先,应该加强对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工作,及时修剪病枝、枯枝等,适当保持茶树的密度,保证树冠的通风。其次,及时修剪病发部位,并对修剪的枝条进行深埋或焚烧,避免病害的进一步蔓延。最后,针对患病的油茶树可以采用波美液进行治疗,夏季选择0.5~1.0度的波美液,冬季选择3~5度的波美液,一般在喷施数次后即可。
油茶树的生长会受到很多虫害的威胁,会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甚至还会造成茶树的死亡。因此,针对虫害的影响,需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防治技术。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合理选择化学药剂的种类,合理控制用量,避免同一种药剂长时间使用,应使用两种以上的药剂交替使用,增强治疗的效果,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10-11]。
通过对油茶低产林的改造能够快速恢复老弱油茶林的产值,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质量,在使用改造技术时需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改造方法,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此外,相关人员还需要对油茶林采用科学的抚育技术,加强日常管理,科学预防、治疗油茶病虫害,保证油茶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