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探析

2023-12-15 06:11戴小龙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林木林业

戴小龙

清水县农业农村局,甘肃清水 741400

林业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中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林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此外,林业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够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然而,林业病虫害对林业产生了极大危害。林业病虫害是指在林木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繁殖等各个生长阶段,有害生物侵入,以吸食、破坏、占据或寄生等方式危害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的现象[1]。林业病虫害对林木生长发育、树干、枝干和叶片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从而影响林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不仅造成了林木的直接损失,同时引发了土地荒漠化、水源减少、气候恶化、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林业病虫害问题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气候和环境因素。林区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如气温、湿度、降水量等的变化,可能导致一些病虫害的暴发,如森林火灾、干旱、洪水等都可能给林木生长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失衡[2]。森林生态系统的失衡是林业病虫害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大规模采伐、植被改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可能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导致病虫害暴发。

林木品种单一。林木品种单一是导致林业病虫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长期单一的人工林经营,导致林区生物多样性降低,使得某些病虫害有机会在人工林大量繁殖。

病虫害传播途径多样。病虫害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昆虫、鸟类、动物、人类等,这些都可能成为病虫害的传播媒介,进而扩大病虫害的范围和影响[3]。

管理不当。不当的管理和经营也可能导致林业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如施肥不当、药剂使用不当、林木修剪不当、植树造林质量不高等,都可能导致林木生长不良,从而使林木易受病虫害侵害。

2 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防控技术不足

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但仍然存在防控手段不够科学、技术不够成熟、实践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针对新出现的病虫害种类,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2 防控意识不强

部分林业从业者对病虫害的认识不够深刻,对病虫害的防控意识不足,常常忽视或者延误病虫害的防控时机,导致病虫害扩散。

2.3 资金投入不足

林业病虫害防控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包括病虫害防控人员的培训、防控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购买等,但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防控工作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2.4 管理体制不完善

林业病虫害防控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不够紧密,导致防控工作的推进和实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5 群众参与度不高

林业病虫害防控需要广大农民和林业从业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但现实中,一些群众对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参与度不高,导致防控工作难以推进。

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新型防控技术的研发,增强防控效果;建立健全的防控体系,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提高病虫害防控效率;加大经费投入,完善防控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病虫害防控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防控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协作机制,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各方面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以此提高防控工作质量。

3 无公害防治技术防治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性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十分重要。传统的农林业生产模式往往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以提高产量,但这种方式会带来诸多环境和健康问题。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过度使用农药会对土地、水体、大气、野生动植物等造成污染,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生态失衡。因此,发展和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防治技术,无公害防治技术更注重从源头上防治病虫害,尽量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如生物防治、生态工程防治、防治农药、抗病抗虫品种选育等,这些手段既可以单独应用,又可以进行综合防治。综合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增强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增加农民收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发展方向[4]。

4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是指在不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农药或使用量减少至最低限度的前提下,采用各种先进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林木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4.1 培育优良品种

第一,遴选优质抗病虫品种。通过遴选具有较强抗病虫能力的品种进行交配和繁殖,培育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抗病虫能力强的新品种。第二,利用生物技术进行遗传改良。生物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品种改良手段,可以通过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技术,直接改变品种的遗传特征,使其拥有更好的抗病虫性能。第三,优化栽培技术。合理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措施,使林木能够在健康的生长环境下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虫能力。例如,采用科学、合理的修剪、疏伐、施肥等措施,改善树冠通风和光照条件,增强林木的免疫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第四,种植混交林。混交林中不同树种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共生共存的关系,能够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混交林中的各树种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和免疫能力,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5]。

4.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性微生物等自然因素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还能对生态系统起到保护和修复的作用。第一,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菌剂和天敌。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菌剂和天敌进行防治。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环境适应性、侵染速度、杀虫效果等因素。第二,采用生物农药[6]。生物农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昆虫激素等天然物质制成的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特点。采用生物农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生态防治病虫害的效果。第三,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研发。针对林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和完善,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生物防治途径和方法,提高生物防治技术水平。第四,推广应用。加强对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增强林业从业者的防治意识,提高其技术水平,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增强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4.3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物理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使用捕捉器、诱杀板、诱捕灯等器具。这些器具可以用来捕捉或诱杀病虫害,可以使用粘贴板或者黄色、白色的诱捕灯吸引和捕捉飞行的昆虫。第二,热处理。某些种类的木材和木制品可以通过加热灭杀其中的病虫害,如在出口木材时需要进行热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杀死其中的虫卵和幼虫,从而防止病虫害在出口过程中传播。第三,熏蒸。熏蒸可以用来灭杀隐藏在木材内部的虫卵和幼虫,常见的熏蒸剂包括甲醛、氢氧化氢、磷化氢等。第四,低温处理。针对一些脆弱的种类,如冷杉、冷松等,可以通过低温处理控制病虫害,如将其置于低温室进行处理,或者使用冷库进行处理。第五,其他物理方法:如超声波、微波等技术,可以用于杀死病虫害。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防治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

4.4 生态控制技术

生态控制技术是指利用生态手段调节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从而实现对有害生物的控制。生态控制技术包括采用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营造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的自然免疫力等。生态控制技术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维护生态平衡。通过优化林分结构和空间分布,提高林分内物种多样性,增加天敌和寄生蜂等有益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维护林业生态平衡,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第二,植物多样化。多种植物的种植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生态平衡的建立与维护。在林地种植具有驱避作用的植物,如小叶杨、茶树等,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第三,种植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经济作物,如木耳、竹笋等,可以有效地利用光能、土地和水源等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同时,林下经济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对防治病虫害起到一定的作用。第四,种植林缘带。在林缘带种植花草、草本、灌木等植物,可以吸引大量的天敌和寄生蜂等有益生物栖息和繁殖,形成绿色防线,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第五,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增强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同时,施肥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第六,良好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对林地的管理与维护,及时清除病虫害的危害源,防止病虫害的传播扩散;定期进行巡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初期感染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的暴发。

4.5 智能化防治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智能化防治技术包括利用传感器、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警,提高防治的精准性和效率。智能化防治技术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无人机技术。应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植保喷洒,实现对病虫害的快速发现和预警,可快速覆盖大面积林区,提高防治效率;同时,还可结合高精度遥感技术,实现对林地环境的监测和精准喷洒,减少农药浪费和污染。第二,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森林生态环境,收集病虫害信息和环境参数,建立实时预警模型,对病虫害进行精准预警和防治。第三,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病虫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病虫害预测模型,实现对病虫害的精准识别和预测,提高防治效率和精度。第四,机器视觉技术。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分析和处理森林图像,自动检测和识别病虫害,提高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效率。第五,区块链技术。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林业病虫害防治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透明、公开和共享,提高信息交流和防治效率。这些技术手段能够全方位、高精度、快速、低成本地监测、预警和防治林业病虫害,对推进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优缺点

无公害防治技术是一种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危害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为目的的新型防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它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环境友好。无公害防治技术采用的是对环境无害或低毒的农药和生物制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第二,安全可靠。无公害防治技术不使用或使用极少量的有害农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从而更加安全、可靠。第三,效果显著。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减轻农药对有益昆虫的影响,增强防治效果,并且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第四,促进可持续发展。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无公害防治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第一,成本较高:无公害防治技术采用的农药和生物制剂成本较高,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第二,技术要求高:无公害防治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因此需要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第三,效果不稳定:无公害防治技术防治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病虫害种类、农民的操作技能等,效果不稳定;第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公害防治技术对某些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理想,需要结合其他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6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是未来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之一。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物技术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抗病虫害的基因,繁育更具抗性的树种等。第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病虫害的精准识别和定位,提高防治效率和精准度。如无人机、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防治效率和准确度。第三,多种防治方法综合运用。未来林业病虫害防治将更多地采用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种综合的无公害防治体系,如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等方法相结合。第四,数据化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进行数据化管理和分析,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防治效果。第五,国际合作。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未来林业病虫害防治将更多依赖国际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推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7 结束语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点,但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只有通过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才能使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更加高效、可持续,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林木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land produces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