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威,郭 琛,刘丽萍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数字贸易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方面,数字贸易正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服务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催生了大量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另一方面,数字贸易通过加速数据流动,促进了产业间知识和技术要素的共享,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马述忠等,2020)。[1]黑龙江省是东北亚连接欧亚的重要枢纽,亦是我国实施向北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近年来,黑龙江省新批准设立各类开发区38 家,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89 家;全省共拥有27 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边境口岸19 个,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口岸集群省份。2022年黑龙江省出台了《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的结合,深度融入“数字丝路”建设的发展目标。此外,中国(黑龙江)自贸区和哈尔滨综保区也密集出台了多种贸易优惠政策。可见,黑龙江省数字贸易发展正处于政策叠加、乘势而上的关键机遇期。
加快培养合格的数字贸易人才是国际贸易数字化发展新趋势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宋红军,2021)。[2]郑绪涛(2022)认为在数字贸易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围绕国际化、互联网化以及数字贸易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3]符斌(2020)、曾滕等(2022)提出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清晰、教学质量不够高、产教融合流于形式是高校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4][5]在数字贸易人才培养路径方面,学者们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谢纬坤,2022),[6]建立数字贸易实践基地(陶海森等,2022),[7]成立数字贸易产业学院(刘莹莹等,2022)[8]等观点。虽然在数字贸易人才培养领域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尚未看到与区域数字贸易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因此,本文拟站在黑龙江省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关口,分析向北开放战略下黑龙江省数字贸易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困境与对策。
“向北开放”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深化改革开放政策,开展“合纵连横”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北开放战略立足于东北振兴,致力于打开北部多个通道,与朝鲜的“经济建设大进军时代”、韩国的“新北方政策”、俄罗斯的“新东方政策”、蒙古国的“光明之路”以及日本的发展战略协调对接(常修泽,2021)。[9]向北开放战略赋能黑龙江省数字贸易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向北开放提高了黑龙江省数字贸易的战略定位。当前,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势头放缓,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重点,而且很多货物贸易也在逐渐向服务化方向发展,正是发展数字贸易的最佳时机。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俄罗斯的许多贸易合作都转向我国或经我国转口,这给与俄罗斯毗邻的黑龙江省数字贸易发展带来了契机。
第二,向北开放有利于充分挖掘黑龙江省数字贸易的比较优势。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既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黑龙江省拥有实力雄厚的数字技术科研院所,拥有数家数字军工产业和大型央企及一批数字科技的创新领军人才。2022年5月,华为、腾讯、天津中科智能识别研究所、百度、京东和中兴通讯六家信息科技企业集体落户黑龙江省,为全省数字贸易的发展打造智能平台。利用现有基础和资源发展数字贸易,有利于盘活黑龙江省的传统产业,挖掘数字贸易方面的比较优势,从而推动黑龙江省实现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全链条转型升级。
第三,向北开放有利于培育黑龙江省数字贸易新动能。数字贸易具有覆盖面广、创新性强和渗透性高的特点。发展数字贸易能够有效激发黑龙江现有要素的价值和潜能,帮助黑龙江省摆脱地理区位的限制,打破传统产业的边界,推动黑龙江省数字贸易的价值链、供应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重构,从而在新一轮国际贸易发展中占据先机,实现“换道超车”。
在向北开放战略背景下,黑龙江省将积极参与数字丝路建设,加快推进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动口岸贸易、物流仓储、综合服务、外汇结算等跨境电商领域业务能力整合,大力发展数字互市贸易,促进国际数字文化交流。鉴于高校是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本文认为应将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与数字贸易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培养出具有数字贸易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体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目标包括:
第一,知悉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及其动态。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相关国际贸易规则的不断更新。由于WTO 尚未建立统一和透明的数字贸易规则,国际数字贸易规则仍处于“孤岛型”与“重叠型”的碎片化形态下(黄家星,2022)。[10]截至2022年7月底,包含数字贸易的全面协定已达到120个,涉及约70%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作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中国也在稳步开展数字贸易的相关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保护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配套的法规条例,并且推进落实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于2021年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水平规则协议。因此,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不断变化融合的背景下,应将知悉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及动态作为培养数字贸易人才的首要目标,并且将俄罗斯、韩国、日本等黑龙江省主要国际贸易伙伴的数字贸易规则和法律法规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二,具备数字技术的基础应用技能。正是因为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的融合,才推动了数字贸易的全面发展。在数字技术中,大数据技术是数字贸易的基础资源,它与云计算技术一起构建起数字贸易的交易平台;物联网技术赋能跨境物流系统;区块链技术降低了交易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人工智能技术则进一步提升了数字贸易的服务体验。因此,在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中,应将掌握一定的数字技术应用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通过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基础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化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数字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创新应用。
第三,掌握多语种沟通能力。无论是通过跨境电商实现的商品贸易,还是数字服务贸易,每笔交易的达成都离不开外贸人员的沟通与协作,因此黑龙江省数字贸易的发展需要培养一批既懂数字贸易又懂语言的复合型商贸人才。以俄语为例,尽管黑龙江省高校拥有全国最好的俄语教学资源,但是目前黑龙江省内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仍以英语生为主。未来,黑龙江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中应以培养“数字贸易+多语种”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整合黑龙江省高校的多语种教学资源,通过“二学位”、第二课堂、跨专业选修课等方式开展“国际贸易+多语种”人才培养,为黑龙江省数字贸易的发展提供人才。
第四,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黑龙江省数字贸易的发展需要利用“数字丝路”、向北开放的门户优势,开辟黑龙江省数字化贸易改革试验田,促进数字技术在贸易中的创新应用,因此,需要更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去发展新产业,打造新业态。另一方面,面向东北亚发展跨境电商和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因此,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也是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尽管黑龙江省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数量方面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但是在培养质量上仍与黑龙江省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本文认为,黑龙江省数字贸易人才的培养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目前,黑龙江省共有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河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等22 所高校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本科专业,这些高校是黑龙江省数字贸易人才输送的主要来源。通过查询各高校的培养方案发现,绝大多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尚未将数字贸易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且在人才培养定位中没有充分体现各高校的数字技术优势、多语种优势以及跨境电商实操平台优势,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同质化和专业特色不突出的问题。
尽管国外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Digital Trade》《Global E-commerce and Digital Trade》《Investment and Electronic trading》和《Digital Marketing》等课程,国内也有多所高校开设了《数字贸易》《数字贸易与产业发展》《数字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规则》等课程,但是黑龙江省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尚未做出相应的课程调整。黑龙江省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都是以教育部的《贸易与经济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为基础制定的。虽然该标准有利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规范化,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更新。这导致绝大多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仍以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为主,缺乏数字贸易的相关课程,有限的数字贸易知识零散分散于各门专业课中,没有形成完整的数字贸易课程群和知识体系,严重影响了数字贸易人才的培养质量。
与黑龙江省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相比,高校对数字贸易人才的培养则相对滞后,这一点在实训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数字贸易的发展,企业实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例如,数字贸易平台广泛应用,报关、报检等业务流程进一步简化,跨境电商普遍采用线上推广方式,利用平台大数据精准投放广告和定位客户群,等等。无论是在自媒体运营,还是线上国际展会、线上直播的应用场景下,都要求外贸人员熟悉数据获取渠道,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字营销的能力。然而目前,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训环节仍以传统的外贸单证流转、电子商务为主,这与外贸企业的实践相脱节,因此,亟须采取校企合作、教赛融合等方式,调整和丰富实训教学环节,以满足外贸企业对数字贸易人才实操能力的要求。
尽管数字贸易是国际贸易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延伸与发展,其基本原理与传统国际贸易没有本质区别,但是数字贸易发展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规则、新业态和新模式,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是全新的知识领域,对教师来说亦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数字贸易领域的师资培训课程,但是多数教师仍处于数字贸易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数字贸易的实战经验的状态。
针对黑龙江省高校数字贸易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向北开放战略下的数字贸易人才需求。
黑龙江省高校应紧跟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将培养数字贸易人才纳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黑龙江省数字贸易发展的实际需要,其人才培养定位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重点院校,侧重培养能够独立开展数字贸易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高素质科研人才;第二层次是一般本科院校,培养能够进行数字贸易方面的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第三层次是地方院校,主要培养具备数字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从事在线营销和跨境物流等环节具体工作的应用型外贸人才。
为了打破人才培养定位同质化的局面,高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还应凸显自身特色。例如,理工类院校可以定位于“数字技术+数字贸易”;外语类院校定位于“多语种+数字贸易”;农业院校定位于“农产品+跨境电商”等。只有形成有层次、有特色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才能满足向北开放战略下黑龙江省数字贸易发展的人才需求。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和根本保证。在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各高校应围绕数字贸易的岗位群及其职业能力要求构建数字贸易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打破学科与专业限制,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充分结合。具体包括:
第一,建议在专业核心课和任选课中,增加《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平台运营》《数字贸易规则》《数字化营销》等课程。同时,对传统课程中涉及数字贸易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新,如在《单证流转》课程中体现单一窗口、智能海关等进出口报关方式的变革,在《国际金融》课程中加入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贸易中的应用内容等。
第二,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课程。例如,可以增加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大数据应用、云计算、区块链等通识课程,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和基础技能;结合向北开放战略背景下的黑龙江省数字贸易实践,在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增加俄语、日语、韩语等第二外语的选修。
第三,配套建设数字贸易的实训课程。建议开设数字贸易仿真、跨境电商实操等实训课程,并对单证流转、国际物流等课程的实训环节进行更新和调整。通过数字贸易实训课程,让学生了解数字贸易给进出口业务流程带来的变化,熟悉数字贸易平台的运营流程和操作规范。
首先,建立和完善数字贸易的校内实训平台。在原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室的基础上,各高校应更新或引进体现数字贸易进出口流程,符合跨境电商业务特点的教学软件,并积极开展数字贸易实训课程建设,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还原数字贸易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从而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扩大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积极开展与黑龙江省内的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口岸等单位的合作,共同建立数字贸易实训基地,为开展认知实习以及学生了解数字贸易政策和规则提供真实环境。另一方面,扩大与数字贸易企业的合作范围,从传统的加工贸易出口企业、机械设备出口企业扩展到跨境电商企业、数字服务贸易企业,将学生的顶岗学习与就业实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环境中学习专业技能。
再次,通过教赛融合,开展数字贸易的项目实训。鼓励学生参加数字贸易创新创业大赛、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等竞赛。在指导竞赛项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数字贸易实践,培养创新性思维,识别数字贸易发展中的创新创业机会,形成教赛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目前,高校现有教师无法胜任数字贸易的人才培养工作,主要原因是缺乏数字贸易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运作经验。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开展数字贸易理论和教学方面的培训与研讨。建议邀请国内外数字贸易规则、数字贸易统计和跨境电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从而拓宽一线教师的视野,加强其对学科前沿的把握;支持教师参加数字贸易教学方面的交流研讨会,不断提升教师数字贸易领域的课程建设水平。同时,鼓励教师从事黑龙江省数字贸易方面的科学和教学研究,推进高水平论文、专著和教材的出版,为数字贸易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为一线教师提供数字贸易实务操作方面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建议高校建立教师假期实践制度,与数字贸易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为教师提供观摩学习和实务操作的锻炼机会。企业实践有助于增加一线教师对数字贸易的感性认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数字贸易的教学水平。
第三,选聘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专家和企业人员兼职担任部分数字贸易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建议从自贸区、综保区的相关部门和数字贸易企业引进兼职教师,弥补现有师资数字贸易领域实践经验的不足。通过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数字贸易素养和技能,为培养合格的数字贸易人才提供师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