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主壅塞”论治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

2023-12-15 00:26邱华安胡国恒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水湿醒脑脾虚

曾 阳 岳 鹏 邱华安 胡国恒△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也是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临床将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2 周内称为脑梗死急性期,2 周至6 个月为脑梗死恢复期,超过6 个月为脑梗死后遗症期。目前,此病急性期的治疗包括血管内溶栓、机械取栓等手段,能恢复脑组织血供,降低患者残疾可能性[2]。但受溶栓时间窗和再灌注损伤的限制,临床上许多患者仍采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压等保守治疗方式[3]。据调查,我国绝大部分的脑梗死患者存在运动、言语、认知、吞咽功能障碍等后遗症[4]。其中,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发病率高,约占后遗症患者总数的80%,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5]。研究表明,中药汤剂配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一定程度上使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逐渐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6-9]。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其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性属本虚标实,本为气血不足或肝肾阴虚,标为风、火、痰、瘀[10]。目前在论治中风时多强调滋养肝肾阴液,而忽略了中焦脾胃。笔者团队受《四圣心源》和《东垣试效方》启示,认为脾胃之气为中气,升降而化四象,浮沉而生阴阳,是机体脏腑、气血、精神、形体化生的关键,并提出脾虚湿滞、壅塞不通为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核心病机,以健脾祛湿、固护脾阳为治法,临证颇有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脾主壅塞”的理论基础

脾胃为后天之本,可以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脑髓,使人脑清神明。正如《灵枢·五癃精液别》记载“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脾胃之气亦为人身之中气,主阴阳、气血的升降。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记载“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纽,所谓土也”。脾胃健运,中气充盛,气血、津液化生有源,升降协调,则机体血脉通利,脑窍得养,髓海充盈。若中土不足,脾失健运,升降失司,内生水湿、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东垣试效方》记载“太阴湿土主壅塞,乃土来心下为痞满也”,指出脾胃失司,水湿痰浊内生,壅塞心下,则发为痞满。由此可见,水湿、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壅塞经络或上犯清窍,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多位医家总结发现,若水湿、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壅塞于腰部,可发为腰痹[11];壅塞于脉内,则发为脉痹[12];壅塞于脑窍,轻则头痛、眩晕[13-14],重则发为中风[15]。

2 脾与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病机相关

2.1 脾虚湿滞,痰浊阻滞为病机之先 《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制水之脏,喜燥恶湿。当脾气虚时,机体无力运化水液,水湿停滞机体,聚而化痰,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其一,湿为阴邪,重浊黏滞,易阻遏阳气。阳气受阻则不能输布温煦全身,出现局部阳虚。其二,气机阻滞,水湿运化进一步受阻,病情迁延不愈,形成痰饮,流注于经络则出现肢体僵硬麻木,不能屈伸,半身不遂;运行于脑,蒙蔽清窍则出现神志恍惚,头晕目眩。其三,脾对湿邪易感,水湿迁延不化,易损伤脾阳,脾阳不振,累及肾阳,则出现善忘、痴呆等症。脾阳虚日久,湿聚更重,反过来加重阳虚,因此患者肢体活动不利,疲乏,纳食不馨等症状难以缓解。

2.2 土湿木郁,化火生风为病机之本 肝脾关系密切,脾主升清,肝气随脾上升,主疏泄功能正常。《四圣心源》记载“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荣而不郁”。若脾不散精,升降失司,痰浊阻滞,则肝主疏泄功能受损,肝郁不舒。肝木郁久化热化火,轻则煎灼津液,出现筋脉涩滞,肢体僵硬;重则引动肝风,夹火夹痰,上扰清窍,使气血逆乱,出现眩晕欲仆、口眼歪斜、肢体震颤、半身不遂等临床表现。同时,肝木旺则乘脾土,使脾运化之力更弱,痰阻湿滞愈甚,加重患者病情[16]。

2.3 肝郁脾虚,痰瘀互阻,肢体不用为病机之要 脾在体合肉,主四肢。《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记载“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脾气健运,则肌肉壮实,四肢灵活,强劲有力。患者有脾虚痰阻,肝风上扰之病机在先,已出现半身不遂等肢体活动不利的表现。再兼痰瘀互结于经络,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难以输送濡养肢体,致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如《四圣心源·中风根源》记载“脏腑者,肢节之根本,肢节者,脏腑之枝叶。根本既拔,枝叶必瘁”。

2.4 土壅水寒,神机失用为病机之变 肾藏癸水,脾象己土,己土一升,癸水随之上升而化君火,此乃《素问·气厥论》所记载“五行之理,升极必降,降极必升,升则阴化为阳,降则阳化为阴”的体现。若脾虚己土不升,癸水亦不能上升化阳,反内寒于下,损伤肾中阳气。肾阳虚衰,反侮脾土,脾虚更甚。水土不旺,肝木不能生长,郁而不发,化火生风,增加卒中再发的可能性。正如《四圣心源·厥阴风木》记载“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肾主藏精,精生髓,若肾寒于下,难以涵养精、髓。患者本有脑络受损,精减髓消,若肾精不能充盈脑髓,轻则健忘痴呆,重则神迷不清,神机失用[17]。因此笔者团队在治疗上亦注重补肾中阳气,使脾肾相生,脑髓得充。

3 论治思路

3.1 健脾祛湿,固护脾阳 笔者团队在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时强调健脾祛湿,固护脾阳。临证时多用团队自制方调中醒脑汤(黄芪30 g,茯苓10 g,法半夏10 g,陈皮15 g,赤芍15 g,当归尾15 g,川芎10 g,地龙15 g,炙甘草10 g)加减。调中醒脑汤重用黄芪益气填精,健脾温中,《本草经解》记载“黄芪气味甘温,温之以气,所以补形不足也;补之以味,所以益精不足也”,为大补元气之首选药物。同时,黄芪入少阳胆经,禀春生之气,既能托毒生肌,又能升阳散郁,故为君药。茯苓性平味淡,善理脾胃,既能益气补中,又能燥土渗湿,与黄芪配伍,补中有泻,可消中焦壅塞;法半夏燥湿祛痰,陈皮顺气消痰,与茯苓共为臣药,加强化痰祛湿之功。《医方考》谓之“益脾则土足以制湿,利气则痰无能留滞”。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四药为佐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经活络之功。炙甘草为使,一为调和诸药,二为加强全方健脾之功。调中醒脑汤旨在内健中气,外通经络,中气旺则肌肉丰,四肢健,水湿得化,五脏得安,经络得通,筋脉得养,故肢体活动不利之症可缓解。若肢体麻木明显者,加葛根30 g疏通督脉;脾虚肌肉无力明显者,加党参15 g健脾养血;腰腿疼痛或步态不稳者,加杜仲15 g强筋壮骨。

3.2 疏肝利胆,平降肝风 肝胆与脾胃关系密切,脾土壅塞不通,影响肝胆的升降,因此论治时要注意疏肝利胆。患者若胆热不降,烦热口渴、口苦重,可加竹茹15 g 以除烦解渴;烦热兼风痰重者,可加天竺黄10 g 清热痰,定惊痫。患者若兼有头痛、血压难降、性情急躁等表现,此时病机仍余肝风内扰,在治疗上应肝脾同调,祛痰息风。常在调中醒脑汤的基础上配伍天麻、全蝎、蜈蚣等息风药物,酌加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气药物,旨在健脾祛痰,平肝息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3.3 通达经络,濡养四肢 卒中后出现肢体活动不利者,为痰浊、瘀血壅塞经络,气血津液难以濡养四肢所致。此时可以酌加风药,取其通络之功。笔者团队在临证时常用桂枝3 g,羌活10 g,独活10 g 或桑枝15 g,助气血达于四肢。若患者病久或肢体活动不利重,加入虫药疗效显著。虫类药通达之力强,能除络中瘀血积滞。在临床上多用乌梢蛇15 g,全蝎3 g,水蛭3~5 g或蜈蚣1条,取其除风活络、通利肢体之功。

3.4 培土固水,填精益髓 若患者兼有腰膝酸软、乏力体倦、髓海空虚等肾精不足表现,在治疗上应培土固水,填精益髓,使先后天之本相生相滋,充养脑髓。此时常用团队经验方肾脑复元汤[18]加减,较调中醒脑汤而言,其功效重在双补脾肾,益气培元,秘精填髓。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56 岁,主因“言语不清伴右下肢活动不利11 月”于2020 年7 月26 日初诊。家属代述病史:2019 年8 月,患者因过度疲劳突发右下肢活动不利伴麻木,于当地医院住院行颅脑MRI 示急性脑梗死(未见报告单)。因就诊时已错过溶栓时间窗,故予以改善循环、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患者出院后余言语不清,右下肢活动不利、走路不稳等后遗症。患者及家属多处求医,疗效不著,特来我院门诊就诊。刻下,患者诉右下肢麻木胀痛,右足沉重难以抬起,走路不稳。右膝关节僵硬,活动时有弹响声。头枕部胀痛时作,发作时伴言语含糊不清。全身乏力,精神状态一般,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淡,苔黄腻,脉沉细。查体:血压130/80 mmHg(1 mmHg ≈0.133 kPa),言语欠流利,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西医诊断:缺血性脑梗死后遗症期。中医诊断: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后遗症期,痰瘀互阻兼脾气虚证。治疗:1)予以中药方剂益气健脾,化痰祛瘀。方用调中醒脑汤加减。处方:黄芪30 g,当归15 g,川芎10 g,赤芍15 g,桃仁10 g,红花10 g,地龙15 g,续断15 g,水蛭3 g,牛膝10 g,法半夏10 g,陈皮15 g,白术10 g,胆南星5 g,威灵仙15 g,大血藤15 g,姜黄10 g,葛根30 g,党参15 g,乌梢蛇10 g。15 剂,日1 剂,水煎服,早晚分服。2)配合中医外治,针刺双侧曲泉、足三里、太冲、三阴交、阴陵泉。3)嘱患者适度进行患肢主动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2020 年8 月23 日二诊,药后全身乏力较前减轻,现右下肢不麻只木,走路尚稳,右膝关节行走时有弹响声。头胀痛时作,以枕部为主,言语欠流利,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细。查体:血压134/81 mmHg,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前法有效,守原方加木瓜15 g,鸡血藤15 g。继服15 剂。2020 年10 月4 日三诊,药后全身乏力基本缓解,现偶有步态不稳,右侧头部及枕项部胀痛,右膝关节走路时弹响,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黄腻,脉细。守原方,去鸡血藤15 g,加五加皮15 g,茯苓15 g。继服15 剂。随访3 月,患者乏力、步态不稳逐渐减轻。

按语: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1 年前因疲劳过度,气血逆乱,突发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经西医治疗后症状未完全缓解,仍余右下肢活动不利,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现中风已久,气血逆乱虽已恢复,但虚实夹杂,痰瘀痼结,使病情趋于复杂。患者全身乏力,右足沉重难以抬起,走路不稳,此乃脾气亏虚,气血不能达于下肢。右下肢麻木胀痛,言语含糊不清,为痰浊瘀血壅塞经络,阻碍气血运行,故兼见言语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舌象示脾虚兼有痰热,脉象为血虚夹瘀,符合痰瘀互阻兼脾气虚证。治当益气健脾以治本,化痰祛瘀通络以治标。以调中醒脑汤为基础方,加大桃仁、红花、水蛭、大血藤、乌梢蛇等活血通络药物用量。患者二诊时患者右下肢不麻只木,僵硬,活动不利。提示经络壅塞较前减轻,此时加木瓜、鸡血藤各15 g进一步加强舒筋活络之力。三诊时患者肢体活动不利缓解,去鸡血藤,加五加皮、茯苓祛湿健脾,旨在健中气,化水湿,通壅塞,巩固疗效。同时,患者右膝关节行走时弹响,取五加皮坚筋骨之效。在治疗过程中,益气健脾、化痰祛瘀通络贯穿始终,故药后右下肢肢体活动不利、走路不稳、全身乏力等症明显缓解。

5 结 语

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也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团队认为脾虚湿滞、痰浊阻滞是贯彻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基本病机;土湿木郁,化火生风为病机之本;肝郁脾虚,痰瘀互阻,肢体不用为病机之要;土壅水寒,神机失用为病机之变。在治疗过程中,笔者团队强调健脾祛湿,固护脾阳,创立调中醒脑汤,侧重于内健中气,外通经络,使中气旺,肌肉丰,四肢健,经络得通,筋脉得养。配合中医外治法之针刺、灸法等,辅以功能锻炼,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水湿醒脑脾虚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