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龙仓,黄 蕾,陈华伟,鲁程鹏,刘 波
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 210098
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
3.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济南 250000
海水入侵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滨海地带含水层的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破坏了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状态,导致海水或高矿化度的咸水沿含水层向内陆方向侵入的过程与现象[1]。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淡水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人畜饮用劣质水导致疾病增加,工农业生产使用被污染的地下水加速工业管道、设备的腐蚀和老化,农业因地下水变咸导致土壤盐渍化而大量减产,给海岸带区域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开展海水入侵灾害的研究,对提高海岸带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水入侵作为全球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环境灾害问题,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气候变化[2-5]和人类活动影响,其主要特征均为受人类地下水超量开采影响较大,研究手段多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或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式确定权重,并通过GIS等软件进行结果分布呈现[1, 6-7]。2001年,J. P. L. Ferreira和A. G. Chachadi提出的GALDIT(groundwater occurrence, aquifer hydraulic conductivity, depth of groundwater level, distance form the shore, impact of existence status of seawater intrusion, aquifer thickness)方法成为刻画区域海水入侵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典型代表[8-11],后续有大量研究以该方法为基础,或是对指标作出相应的置换或补充[12-16],或是提出权重确定方法的改进[17],对不同研究区域进行海水入侵脆弱性的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海岸管理措施。目前针对海水入侵风险评价的研究主要围绕区域脆弱性,即更多对现状的评价,而缺乏对灾害发展可能性和对应后果的综合风险评估[18-20]。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完善海水入侵风险评价体系,改进评价方法,对莱州市海岸带进行基于镇街行政边界较为全面的海水入侵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以期为当地海水入侵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莱州市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西北部,西临渤海莱州湾,介于119°33′E—120°18′E,36°59′ N—37°28′ N之间。陆域面积1 928 km2,海岸线长108 km,是我国早期发现海水入侵的地区之一。研究区位于莱州市西部临海地区(图1)。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莱州湾沿岸农民兴起了打井灌溉高潮,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增加;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矿企业迅速增加,用水量急剧增大,地下水过量超采,加之长期降水较少,地下水水位明显下降,造成海水入侵。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地群众对地下水的无序开发以及海水入侵的被动防治,加快了海水入侵的速度,入侵范围继续扩大。到1997年海水入侵面积发展到最大,达276.99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4.75%[21]。1997年以后,由于莱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海水入侵呈逐年减少趋势。2010年,莱州市地下水Cl-质量浓度大于250 mg/L的海水入侵区面积为228.50 km2,占全市面积约12.17%。2013年,海水入侵面积为210.65 km2,与高峰相比减少了23.95%,但由于地下水仍是当地主要用水来源,地下水开采伴随的海水入侵问题仍然严峻。
图1 研究区示意图
截至2022年,莱州市下辖6个街道(文昌路街道、永安路街道、三山岛街道、城港路街道、文峰路街道、金仓街道)和11个镇(沙河镇、朱桥镇、郭家店镇、金城镇、平里店镇、驿道镇、程郭镇、虎头崖镇、柞村镇、夏邱镇、土山镇)。资料(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划定方案的批复(鲁政字〔2015〕30号). 济南:山东水利科学研究院,2015.显示,莱州市海岸带地区,即永安路街道、三山岛街道、城港路街道、金仓街道、沙河镇、金城镇、虎头崖镇及土山镇为莱州市主要地下水超采区和海水入侵风险区,故本研究聚焦海岸带地区8个镇街(图1),以2020年为评价基础年,基于各镇街的行政边界进行对应区域的海水入侵指标分析及评价,得到综合评价及对应风险总值,并进行风险区划。
在灾害问题的研究中,将风险定义为在一定的人员损伤或财产损失水平条件下,某一灾害发生的概率值,风险评价是对特定期间内,特定区域安全、健康、生态、经济等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及可能的程度作出评估的系统工程[22-26]。结合海水入侵的特点,海水入侵风险评价是对研究区进行的已发生海水入侵区域入侵程度加剧和未发生海水入侵区域发生海水入侵的可能性,以及海水入侵造成损失大小的评价。本文基于多种灾害风险理论[27-32],结合海水入侵灾害特点,厘清灾害发生过程的各环节要素,包括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灾害损失及防灾减灾能力,构建灾害链式传递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灾害链式传递结构图
本文在明晰灾害发生机制的基础上,将莱州市海水入侵风险评价划分为4个一级指标,即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灾害损失、防灾减灾能力,各个一级指标下包含的对应二级指标如下所述。
1)致灾因子危险性,描述海水入侵灾害触发的客观条件,即造成海水入侵的外部原因。莱州市海水入侵客观原因主要包括区域降水较少以及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故,将年平均降水量和地下水开采强度作为二级指标,用于刻画研究区海水入侵致灾因子的危险性。
2)承灾体易损性,描述海水入侵灾害触发的主观条件,即区域海水入侵的内在原因。海水入侵承灾体易损性分别表现在:区域与海洋直接接触,为海水入侵创造接触条件,刻画指标为海岸线长度;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存在的水头差为海水入侵创造水动力条件,刻画指标为地下水水位负值区面积占比;地下水Cl-质量浓度与海水质量存在质量浓度差,为海水入侵创造溶质运移条件,刻画指标为地下水Cl-质量浓度值低于250 mg/L的淡水区面积占比[33-34],此处选取淡水区而非咸水区的原因在于本文着重风险的研究,意在描绘海水入侵发展的可能性,淡水区作为海水未入侵区域所承受的遭受海水入侵的可能性较已被入侵的咸水区高,故淡水区面积占比作为刻画承灾体易损性的指标之一;区域含水层介质条件为海水入侵提供入侵通道,刻画指标即为含水层介质条件。
3)灾害损失,描述海水入侵带来的损失影响大小及量化值。灾害损失主要表现在:人类作为地下水资源功能的主要服务对象,水质恶化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刻画指标为区域人口密度;地下水咸化对区域地下水利用的影响,刻画指标为地下水生活用水量与生产用水量和当地咸水区面积占比的乘积,即地下水生活用水风险量和地下水生产用水风险量。
4)防灾减灾能力,描述针对海水入侵灾害防治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以及从灾害中长期和短期内恢复的程度。防灾减灾能力主要通过评价镇街的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内是否有用于防控海水入侵的地下水工程,刻画指标分别为能够反映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镇街GDP总值及对应配套防灾工程。
综上,研究区海水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如图3所示。
图3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研究区含水层介质条件、地下水水位及水质观测数据由烟台市水文中心和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提供;人口密度及地下水开采量相关数据从《莱州统计年鉴2021》(2)山东省莱州市统计局.莱州统计年鉴2021.烟台:山东省莱州市统计局,2021.获得;防灾减灾工程从政府发布相关工程信息(http://www.laizhou.gov.cn)获得;GDP数据基于1 km×1 km DMSP-OLS(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ite program-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的NLTS(nighttime lights time series)图像产品夜间灯光图像,结合网格化的Landscan人口数据集,分解省级GDP获得[35];年平均降水数据获取自中国气象中心(https://data.cma.cn/)。
风险评价先对各指标进行风险区间划分并对每个区间赋风险值,风险值根据研究区镇街数目划分为风险由高到低的8→1,风险区间根据镇街对应指标数据划分(表1),镇街指标在对应风险区间即赋该指标的对应风险值,风险值越大,海水入侵灾害风险越高;接着运用基于最小互信息熵理论的层次分析法(AHP)与熵权法(EWM)结合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划分;进而通过加权综合评价法进行指标综合得到风险总值,形成研究区各镇街海水入侵风险排名及风险区划。
表1 风险区间划分及对应风险赋值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内各指标权重,是指将同一层次的指标进行两两间的相互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指标权重[36-37]。本文基于灾害发生的链式传递结构,认为一级指标间存在重要的传递关系,即后一级指标的影响产生需基于前一级指标的实现,故一级指标的重要性由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灾害损失—防灾减灾能力依次减弱。基于此构建4个一级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确定一级指标权重,各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通过专家打分构建重要性判断矩阵,经计算通过一致性检验后确定各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指标权重值
根据层次分析法权重确定过程可知,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由主观赋值,客观性较差,因此引进熵权法(EWM),以提高指标对应权重的客观科学性[38]。熵权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数据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一般来说,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该指标的信息熵越小,所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越大,故权重越大。熵权法将评价指标划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本研究中正向指标意指指标值越大,海水入侵风险越高,负向指标意指指标值越大,对应风险越低。计算时,首先根据指标正向或负向对各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式(1));然后计算各指标的变异大小(式(2));接着根据信息论中信息熵的定义,计算得各指标的信息熵(式(3)),其中El>0,若Pi,j=0,定义El=0;最终计算得到各指标权重(式(4))。
(1)
(2)
(3)
(4)
其中k=1,2,…,8;l=1,2,…,11。
式中:Xk,l为k镇街的l指标;Yk,l为经标准化转化后的各指标;max(Xk,l)为各镇街各项指标最大值;min(Xk,l)为各镇街各项指标最小值;Pk,l为l指标在k镇街的值与该指标在所有镇街的值和的占比;El为l指标的信息熵;n为镇街数目,n=8;wl为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的指标l权重值。
使用最小相对信息熵法将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进行组合[39],可得到目标函数F及限定条件
(5)
式中:wi,j′为通过层次法获得的主观权重;wi,j″为通过熵权法获得的客观指标权重;wi,j为二者结合所得的综合权重。
根据线性规划解法,将上述问题优化为式(6),得到综合指标结合权重如表2所示。
(6)
研究区致灾因子危险性风险值及构成指标空间分区见图4。
a. 年平均降水量;b. 地下水开采强度;c. 风险值。
研究区属东亚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整体降水偏少,且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集中在夏季的6—9月。研究区各类型地下水的补给来源都以大气降水入渗为主,年平均降水量越大,认为其地下水补给越充分,越能够有效抬高地下水水位阻挡海水入侵;同时也能起到稀释咸水的作用,故海水入侵风险与年平均降水量成反比关系。通过获取莱州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图4a),可知研究区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现自北部金城镇至南部土山镇逐渐减小,相邻镇街间年平均降水量差值在几毫米至十几毫米。
人工开采作为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排泄方式,是破坏地下水水位自然平衡的主要因素,过度开采形成的内陆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是触发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地下水开采强度为海水入侵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致灾因子。根据2020年莱州市镇街供水数据,取得研究区对应当年地下水开采量,据此计算其单位面积开采量即地下水开采强度(图4b)。由图4b可知,研究区镇街地下水开采强度在8 782~30 446 m3/(km2·a)之间,其中虎头崖镇开采强度最高,土山镇和金仓街道开采强度最低。
根据各镇街致灾因子危险性风险值(图4c)可见,危险性较高的有虎头崖镇、永安路街道、沙河镇及城港路街道。致灾因子危险性风险值高,说明应警惕气候干旱和地下水开采叠加的致灾可能性;从人类能够干预的角度出发,着重考虑降低地下水开采强度,阻断灾害发生链式传递的第一环。
承灾体易损性风险值及构成指标空间分布见图5。
a. 海岸线长度;b. 地下水水位;c. Cl-质量浓度;d. 含水层介质类型;e. 风险值。
研究区镇街对应的海岸线长度决定了其区域与海水的接触带长度,海岸线越长,区域划分的易发生海水入侵范围越大,风险度越高。研究区金仓街道海岸线曲折,长度最长,达23.08 km,沙河镇海岸线最短,仅3.72 km(图5a)。
地下水水位与海平面的水头差决定二者之间的补排关系,将地下水水位低于标准海平面的区域定义为地下水水位负值区,负值区面积占比越大,海水入侵风险越高。根据研究区2020年多口地下水埋深观测井数据,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对埋深数据进行空间上的插值处理,再通过DEM数据与埋深结果的差值处理得到研究区地下水水位等值线图(图5b)。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广泛的地下水水位负值区,土山镇、金仓街道、金城镇及沙河镇的负值区面积已达90%以上,三山岛街道、城港路街道和虎头崖镇,水位负值区面积占比分别为75%、54%、29%,永安路街道内不存在负值区。
海水入侵聚焦地下水的溶质问题,研究将Cl-质量浓度250 mg/L作为标准分界线,以划分区域地下水是否遭到海水入侵[28]。承灾体易损性表现在,研究区内地下水淡水区域面积占比越大,其与海水存在较大质量浓度差的区域范围越大,质量浓度差下驱使的溶质运移越活跃,海水入侵风险越高。研究根据多口地下水水质观测井中的2020年Cl-质量浓度数据,同上述水位插值方法获得Cl-质量浓度等值线图(图5c)。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大范围地下水咸水区,在三山岛街道与金仓街道的交界处已形成质量浓度大于750 mg/L的高质量浓度咸水区;淡水区面积占比最高的为永安路街道,为96.87%,其后依次是虎头崖镇、金仓街道、沙河镇、城港路街道、土山镇、三山岛街道,占比最小的为金城镇,仅为13.85%。
按含水层介质条件,研究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综合来说,松散岩类孔隙介质含水砂层较稳定,地下水径流畅通,海水容易向内陆推移,而基岩裂隙介质虽然可能存在连通的裂隙,能够更直接地引入海水,但是该介质咸水影响范围较为局限;故松散岩类孔隙介质更容易受到海水入侵全面整体的影响,并且对陆面生态影响更大。从地下水开采角度来说,开采井一般布设于松散岩类孔隙介质中,该介质中的地下水受到海水入侵对地下水利用的各产业损失较大;故认定松散岩类孔隙介质的风险度较基岩裂隙介质高。研究区广泛分布松散岩类孔隙介质,而基岩裂隙介质主要分布于沙河镇、虎头崖镇及永安路街道的部分内陆区域(图5d)。
根据各镇街承灾体易损性风险值(图5e)可知,易损性较高的区域有金仓街道、三山岛街道,其次依次为金城镇、土山镇及城港路街道。承灾体易损性风险值高,说明在现有条件下,相应镇街自身区域容易遭受海水入侵;故应加强区域地下水监测,提升海水入侵关注意识,在自身维稳的同时,强化灾害链式传递结构的其他环节,或考虑采取地下水人工回灌,抬高地下水水位,削弱区域受灾易损性。
灾害损失风险值及构成指标空间分布见图6。
a. 人口密度;b. 地下水生活用水风险量;c. 地下水生产用水风险量;d. 风险值。
海水入侵的灾害损失评价,主要体现在地下水咸化在地下水利用的各用途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地下水服务方面,人口密度体现地下水服务对象的密度,人口密度越高,咸化影响受众越密,海水入侵灾害损失越大。由研究区人口密度分布(图6a)可知,作为人口密度第一阶梯的永安路街道陆域面积最小,承担着极高的人口密度,达1 634人/ km2,其次是沙河镇与城港路街道。地下水直接用途方面,当地地下水开采量主要作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作为生活用水,海水入侵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生产用水,其影响对应农业和工业经济产值。本文提出地下水风险量的概念,计算当地地下水生活用水量或生产用水量与对应镇街咸水区面积占比的乘积,认为该量为地下水应用的可能咸化水量,定义为地下水生活用水风险量或地下水生产用水风险量。风险量值越大,表明对应镇街咸水应用的可能性越高,咸水利用量越大,损失越大。地下水生活用水风险量(图6b)结果表明,永安路街道、金仓街道地下水生活用水风险较小,其次为虎头崖镇,其余镇街均有较高的地下水生活用水风险量,用于民众生活取用的地下水为咸化水的风险较高;地下水生产用水风险量(图6c)结果表明,由于生产用水本身量较大,用水风险也随之增长,金城镇、沙河镇、三山岛街道及城港路街道风险量值达百万级别,有大量咸水可能用于工农业生产。
根据各镇街灾害损失风险值(图6d)可知,总体灾害损失较大的区域主要为沙河镇和城港路街道。灾害损失风险值高,说明受灾成本高,损失大,需着重对投入使用的地下水进行水质检验,确保水质符合用水标准,降低人民生命健康及工农业经济损失。
研究区防灾减灾能力风险值及构成指标空间分布见图7。
a. 防灾减灾工程;b. GDP;c. 风险值。
防灾减灾能力评价主要聚焦在区域应对海水入侵的抵御能力,能力评价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指修建水利工程设施,包括防潮大堤、地下水库等(图7a)。研究区最大的防潮堤位于虎头崖镇、土山镇、沙河镇三处沿海镇街,总长40.3 km,防潮堤能够有效控制海水入侵、海水倒灌及土壤盐碱化;研究区王河地下水库位于金仓街道和三山岛街道,该水库的建成带来了明显的地下水水位抬升,海水入侵面积减少,是有力的防灾减灾工程措施[40]。非工程措施采用2020年GDP值(图7b),反映评价研究区各镇街城市化水平,进而反映区域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能力,以及对海水入侵灾害的研究程度和应对水平。镇街GDP总值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防灾减灾能力越强,风险指数越小。
根据各镇街防灾减灾能力风险值(图7c),综合海水入侵防治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可知:三山岛街道虽GDP值较小,但王河地下水库极大缓和了当地海水入侵风险,防灾减灾能力风险值(3.44)最低;而金城镇虽GDP反映的城市化水平处于中游,但未建设任何海水入侵相关防治工程,表现为该项风险值(6.56)最高。研究区防灾减灾能力评价肯定了各类海水入侵防治工程在灾害规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了王河地下水库作为针对性建设工程在抵御海水入侵中的积极影响。针对该项一级指标的风险值结果,相应镇街应结合灾害链式传递结构的前三环,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提升城市化水平或兴修相关防灾工程,加强灾害应对和灾后恢复能力。
基于上述研究区镇街各指标,通过式(7)的加权综合评价法得到最终研究区各镇街的风险总值,依据此值大小进行风险排名,并进行风险分级。整理结果见表3,最终风险分区结果见图8。
(7)
表3 研究区指标风险总值及综合评价结果
图8 莱州市海岸带海水入侵风险分区
式中:I为各镇街风险总值;Ii,j为第i项一级指标下的第j项二级指标的指标风险值。
结果(表3、图8)表明,研究区海水入侵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城港路街道、永安路街道、金城镇、沙河镇、三山岛镇、虎头崖镇、土山镇、金仓街道;根据风险总值,划分城港路街道、永安路街道及金城镇为海水入侵灾害高风险区,沙河镇、三山岛街道及虎头崖镇为较高风险区,土山镇和金仓街道为较低风险区。
通过皮尔逊相关检验得到各评价指标与镇街风险总值的相关关系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风险总值与地下水开采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917,显著性水平0.001,说明风险总值和地下水开采强度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其他指标相关关系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无显著相关性。
表4 各评价指标与风险总值皮尔逊相关系数
为对比各评价指标的风险贡献率,即指标重要程度,作指标风险柱状图及风险总值折线图(图9)。图9结果显示,各镇街指标风险值大小各有差异,其中:地下水开采强度指标作为研究区典型性人类活动,在所有镇街的风险评估中数据值突出,反映出绝对显著的影响;其次为含水层介质条件,分别反映人工干预和自然条件对灾害风险的主导作用。
图9 研究区评价指标风险柱状图及风险总值折线图
根据评价风险指标分析及风险区划结果可知,城港路街道、永安路街道及金城镇作为高风险地区,应注意全方位把控,加强地下水开采限制,适当降低地下水开采强度,同时注意警惕地下水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污染风险,强化对供给生活用水的地下水的水质监测,确保民众用水安全,主动把控生产用水质量,避免附加经济产值损失。其中:城港路街道应积极进行人工干预,可考虑投入建设相关海水入侵防治工程,稳固链式结构四要素,确保海水入侵风险的降低,保障受灾可能性及受灾损失量值的最小化;永安路街道更应基于自身行政区面积小的特点合理安排地下水开发,并着手把控当地人口密度,合理规划人口,更加严格把握地下水用水水质,确保其符合用水标准;金城镇的咸水区面积及地下水水位负值区面积占比皆为研究区8个镇街之最,体现其严峻的海水入侵现状,该镇应尽快着力现状的治理,采取措施提高地下水水位及缩小咸水区,可考虑在咸水区进行咸水抽取或淡水回灌,以阻止咸水的进一步发展和扩散,降低损失。
沙河镇、三山岛街道及虎头崖镇为较高风险地区,其中:沙河镇工农业发达,有着巨大的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地下水需求量,该镇地下水水位负值区占比已超90%,处于严重超采的高度紧张状态,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控制和监督,合理配置工农业用水来源,规划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最优分配[41],同时对供给生活用水的地下水进行严格的监测,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并考虑针对地下水水位负值区进行人工回灌提高地下水水位;三山岛街道存在地下水开采强度较高、地下水水位负值区面积占比高及用水风险量较高的情况,应对举措可相应参考上述高风险对应举措,把控地下水开采强度,推进地下水水位抬升,同时淡化水质,降低用水风险量;虎头崖镇地下水开采强度为研究区之最,应降低地下水开采强度,下调风险值。同时,相关政府应努力推进城市发展,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加强海水入侵防护意识的提升和普及。
对于划定为低风险区的土山镇和金仓街道,综合评定的海水入侵紧迫程度较轻,存在问题是地下水水位负值区面积占比较高,但由于其自身地下水开采量不大,用水风险量较小,且配备有部分防治工程,无需投入人力物力建设相关工程设施;可考虑采取措施抬高地下水水位,在可容忍的地下水开采情况下,加强监督,拉紧地下水超采红线,并且关注相邻镇街地下水动态,预防含水层系统间的相互影响。
1)本研究基于海水入侵灾害发生的链式传递过程,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灾害损失及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展开,构建了包含11个指标要素的莱州市海岸带8个镇街海水入侵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并通过基于最小信息熵将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2)研究区海水入侵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城港路街道、永安路街道、金城镇、沙河镇、三山岛镇、虎头崖镇、土山镇、金仓街道。根据各镇街最终风险总值,划分城港路街道、永安路街道及金城镇为海水入侵灾害高风险区,沙河镇、三山岛街道及虎头崖镇为较高风险区,土山镇及金仓街道为较低风险区。根据行政边界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区划,有利于地区海水入侵灾害的统一响应和应对管理。
3)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及指标风险值对比表明,地下水开采强度是区域海水入侵风险评定的控制指标,是防治海水入侵灾害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