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式教学法在新制度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12-14 07:39周勋章邵红岭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效果教学法

周勋章,邵红岭,路 剑

(河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引言

新制度经济学是各高校经济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由于其理论发展时间短且流派众多,研究成果丰富但缺乏统一性,理论体系庞杂,研究方法多样,再加上教学内容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多有交叉,造成该课程一直是处于“老师不好讲、学生学不会”的尴尬境地。[1]在新制度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急需打破“黑板经济学”桎梏,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方法,提高学生对其理论和知识的运用能力。[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讨论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3]

主题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个主旨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主动探究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新制度经济学课程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将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培养学生互动式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传统课堂讨论式教学在实践中存在“话题不好选”“时间空间受限”“过程难把握”等突出问题。[4]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应用学习通平台“主题讨论”功能模块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扩展师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且学习效果考察简便易行。

二、新制度经济学主题讨论式教学设计

新制度经济学主题讨论式教学是依据课程重点和难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立讨论主题,引导学生运用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教师对回答情况进行点评、打分和置顶,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论、点赞的一种互动式学习过程。[5]该方法综合运用探究式、研讨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从基础理论掌握到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再到系统知识运用,层层递进,使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学习通平台,探索出“自主探究-个体研讨-课堂展示”的多层次主题讨论式教学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新制度经济学多层次主题讨论式教学模式

(一)第一层次:“自主探究+对话互动”

该层次是一种向学生提供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探究,生成探究结果,从而进一步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方式。探究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即“发现学习”,该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重视知识学习、忽略创新能力的做法,把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放在首位。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中,针对基础知识和理论学习,采用“自主探究+对话互动”教学方法。在线上学习中,教师发送MOOC 和相关数字化资源,学生通过学习、探索、理解和消化,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自我认知结构;在线下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教师提出难度适中、逻辑合理的问题或者设定一个话题情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逐步将问题明晰化。在课堂自主探究过程中,师生和生生之间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开展对话互动,加速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第二层次:“个体研讨+同学互动”

该层次是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讨论,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学生生成自身对问题的理解和观点,通过开展讨论充分吸收同伴的建议,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基础是“通过认识过程去掌握认知结构”,即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有独立研讨问题的能力。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中,针对专业知识内容,采取“个体研讨+同学互动”方式,由教师创设讨论话题,组织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讨论、探索,最终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并在学习通“讨论”模块中发表。在研讨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别人提出的观点进行评价、点赞和回复,在交流探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层次:“案例专题+课堂展示”

该层次是通过描述具体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思考和归纳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在案例式教学中由教师布置案例题目,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资料,形成观点,制作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不追求标准答案,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在新制度经济学教学中,针对专业知识探究和课程思政,引入“情景案例+课堂展示”教学方法。一方面,在专业知识讲授完毕后,通过“案例分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对学生参与程度和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使其树立四个自信,坚守价值判断,勇于承担责任。

三、新制度经济学主题讨论式教学原则和讨论话题示例

为有效开展主题讨论式教学,教师要精准设计讨论情景和问题,采取有效的考核激励措施,营造热烈的讨论氛围,尽可能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质疑。

(一)主题讨论式教学原则

一是精心设计讨论情境和问题。讨论话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讨论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精心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联系、紧扣当下经济社会热点、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讨论热情又相对容易把控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

二是设置有效的考核激励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科学的激励措施,建立“个体化”激励制度是根本,防范“搭顺风车”现象是关键。例如,利用学习通平台“主题讨论”模块功能进行教师考评、学生互评、点赞、置顶等相关操作可以对每个学生精准考核,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讨论得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营造热烈的讨论氛围。热烈、和谐、民主的讨论氛围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例如,讨论过程中要及时回复学生留言,对有代表性的留言进行评价、置顶;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对有价值的观点进行点赞。利用上课前几分钟时间对置顶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并分析其观点获得置顶的原因,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讨论话题示例

以卢现祥2021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制度经济学》教材为例,按照3 个层次设置讨论话题,详见表1。

表1 讨论话题示例

四、新制度经济学主题讨论式教学效果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主题讨论式教学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心理特征,而且适合新制度经济学思维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学生好评。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例,基于学生视角研究其感知的主题讨论式教学效果,分析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为有效评估主题讨论式教学效果提供事实依据,同时为推广主题讨论式教学法提供支持和借鉴。

借鉴前期学者研究成果[6-7],构建基于学生视角的新制度经济学主题讨论式教学效果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如图2 所示。

图2 新制度经济学主题讨论式教学效果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一)研究变量设置

为准确描述学生对主题讨论式教学效果的主观感受,本文研究变量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进行调查。借鉴前期学者研究成果[8],结合主题讨论式教学法和新制度经济学特征设计调查表,调查量表共包含25 个观察变量题项,详见表2。

(二)数据来源、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为2022 年5 月21 日借助学习通平台对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2020 级3 届315 名经济学、金融学专业本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正式问卷315 份,回收有效问卷300 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24%。

为检测问卷中量表设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确保模型拟合度和假说检验合理性,利用SPSS24.0 软件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整体与各潜变量的Cronbach’α 系数值均大于0.8,CR 系数均大于0.8,KMO 值均大于0.6,Bartlett 球形度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这表明量表整体及各潜变量都通过了可靠性和一致性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进行下一步分析。

(三)模型拟合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采用AMOS23.0 软件,对新制度经济学主题讨论式教学效果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模型进行拟合与修正,最终得到如图3 所示的拟合模型。

图3 模型路径及估计参数结果

模型拟合度指标显示,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2.148(<3),GFI(适配度指数)=0.953,CFI(比较适配指数)=0.982,RMSEA(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0.045,NFI(规准适配指数)=0.966,均满足模型拟合基本要求,模型整体适配度理想。另外,模型假设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提出的路径假设预期与实际调查数据比较符合,详见表3。

表3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由表3 可知,讨论参与是影响学生主题讨论式教学效果评价的直接原因,且影响系数为0.67(在1%水平上显著);此外,讨论参与受到讨论准备、团队合作、讨论态度、话题质量、教师点评和讨论环境等6 个因素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力度存在差异。其中,在学生个体因素中团队合作(β=0.41)对“讨论参与”的影响力度大于讨论准备(β=0.24),表明主题讨论式教学法更倾向于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尤其在第三个层次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更高;在讨论认知因素中话题质量(β=0.53)对“讨论参与”的影响力度大于讨论态度(β=0.23),表明选择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兴趣、紧贴社会热点的讨论话题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外部环境因素中教师点评(β=0.56)对“讨论参与”的影响力度大于讨论环境(β=0.16),表明在主题讨论式教学中教师的过程掌控能力至关重要,是决定讨论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可知,严格贯彻主题讨论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精心选择讨论主题,尽可能激发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过程掌控能力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

五、结语

借助学习通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讨论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授课模式,打造讨论式教学“金课”的关键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紧跟社会经济热点,抓住学生关注焦点,精心选择和设计讨论话题,遵循“两性一度”标准,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主题讨论式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意识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经济学教学效果教学法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经济学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经济学的优雅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