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

2023-12-14 06:22
图书馆 2023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历史研究

彭 燕 袁 泉

(1.吉首大学图书馆 湖南张家界 427000;2.吉首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0 引言

口述历史指口头的、有声音的历史,是对人们特殊回忆和生活经历的一种记录[1]。口述历史研究始于20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史学家阿兰·内文斯(Allan Nvins)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创建的口述历史研究室,标志着口述史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口述历史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历史学、图书馆学等学术领域,并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

囿于历史原因,20 世纪80 年代前,我国口述历史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随着改革开放,国内外学界交流日益增多,口述历史进入国人视野,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述历史研究论著开始问世。如:1986 年,钟少华在《中国口述历史研究的探索》一文中,论述了中国研究口述历史的重要性[2];1999 年,定宜庄出版了著作《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等[3]。进入21 世纪,随着国内口述历史研究的兴起和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图书馆部分学者把目光投向了口述历史这一领域,其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

为了解我国图书馆学界口述历史研究概况,笔者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揭示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提出未来展望,为新时代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新路径。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CNKI 数据库,检索条件为主题=(口述历史+口述史)*(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由于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起步较晚,2000 年以前口述历史相关研究与我国图书馆关联度不高,因此,本研究将检索时间跨度设为2000 年至2023 年(检索时间为2023 年3 月20 日),得到文献379 篇。为增强研究信度与说服力,笔者结合所检索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通过人工筛选方式进行了数据清洗工作,剔除与主题不相关、参考价值不大的文献后,最终获得有效分析样本355 篇。

1.2 研究工具

CiteSpace 是当前流行的一款用于学术文献分析的可视化工具,能够挖掘信息数据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显示知识领域的结构、互动、交叉、演化等动态[4]。利用CiteSpace 可视化技术,可以探测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前沿变化、发展趋势等诸多隐含的复杂关系。本文通过CiteSpace 软件绘制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知识图谱,并采用聚类静态和网络整体展示的可视化方式呈现最终分析图谱。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样本文献的特定信息进行研究,将复杂内容以知识图谱的形式进行直观呈现,从整体上研究不同文献之间的多重知识关系,能全面深入地把握我国图书馆的信息全景。一般认为CiteSpace 绘制的知识图谱模块值Q 大于0.3,平均轮廓值大于0.7 时,聚类结果合理[5]。为此,笔者采用类间距离算法[6]实现关键词聚类,显示图谱模块值Q=0.5998,平均轮廓值S=0.8784。因此,本研究聚类结构显著、结果可信。

2 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现状分析

2.1 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时间分布

通过CNKI 数据库,对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相关成果发表或出版时间进行可视化分析,能从历时性层面清晰了解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现状、时间分布、年度发文量和发展过程等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时间分布

由于本研究将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 年至2023 年,从图1 可以看出,随着杨祥银、刘维荣等学者对口述历史研究价值和美国图书馆口述历史实践的不断探讨[7],刘晓莉、郑松辉等图书馆学者深受启示,相继就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8]和口述历史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作用[9]等进行了深入探究。在此背景下,国内图书馆学界积极响应,从理论、实践等多层面对口述历史展开了研究。从2010 年开始,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呈爆发式增长。2021 年发文量达41 篇,2022 年虽有所下滑,但发文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口述历史仍是国内图书馆学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2.2 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作者分布

学术文献承担着记录学术研究成果的重任,文献发表的数量则是衡量作者或机构对某一学术领域所作贡献的依据。高产发文作者对某一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趋势等具有较精准的把握,分析高产发文作者及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实时了解主流研究方向。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高产作者的分布情况如图2 所示。

图2 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高产作者的发文统计

笔者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得出,发文量大于2.48 篇的作者为该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基于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作者发文较多,笔者将发文量≥4 的作者定为高产作者。由图2 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者中有11 人成果产出在4 篇以上;其中,彭燕(吉首大学图书馆)11 篇,高冕(河海大学图书馆)、冯云(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肖鹏(中山大学)各8 篇,全根先(国家图书馆)7 篇,另有3 人各5 篇,3 人各4 篇,为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从作者共现网络图谱(见图3)可以看出,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领域已形成以彭燕、肖鹏、高冕、宋登汉、陈俊华等为核心的口述历史研究团队。但从总体看,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者之间关联较少,各研究团队之间缺乏合作。

图3 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领域作者共现网络

2.3 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机构分布

统计发现:国内160 多个机构开展了与图书馆口述历史相关的学术研究,其中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如表1 所示。

表1 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高产机构

由表1可以看出:排名前十的机构中有8 所高校、2 所公共图书馆,其中高校由图书馆和图书情报及档案管理专业等构成,表明高校是目前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主要阵地;公共图书馆虽仅2 个,但研究成果丰硕、发展潜力巨大,是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重要推力。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分析,笔者发现这些高产机构主要以发掘口述历史资源为目的,并形成了很多优秀案例,如: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湖南图书馆的“湖湘红色记忆”、中山大学的“图书馆人口述史”、汕头大学的“潮汕地方文献”、吉首大学的“少数民族濒危口述史料”等。

3 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3.1 研究总体分析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文献集元数据进行筛选,绘制出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4 所示。在该共现图谱中,关键词的频次与节点大小相关,关键词出现时间与节点颜色相关。

图4 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由图4 可以看出,2000 年以来,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关键词主要有口述历史、图书馆、口述史、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口述档案、口述文献、口述史料、图书馆史、口述资料、口述史学、美国、中国记忆等。从整体看,相关研究主要以图书馆为主体,涉及口述文献、口述史、图书馆史、数字人文等理论和应用层面的综合性研究。通过统计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可知,频次超过6 次的关键词共计17 个(见表2),内容涉及口述历史研究的理论、实践、数字化和图书馆史等层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多元融合。

表2 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关键词统计分析(词频≥6)

中介中心度是一个节点在网络中存在的最短路径中必须通过该节点的次数,能衡量网络中某个节点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从表2 可以看出,除口述历史、图书馆外,口述史(0.18)、口述史料(0.12)中心度均大于0.10,是目前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领域的关键节点[10]。

3.2 研究热点分析

利用CiteSpace 软件的聚类功能对知网导出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知识图谱,如图5 所示。

图5 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图

通过对聚类关键词中心节点及关联节点所代表关键词相关文献的分析得知,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5 方面。

3.2.1 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与研究

(1)国内外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介绍与思考

对国外图书馆口述历史的研究主要是介绍相关理论与实践,通过例举国外图书馆口述历史典型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采集、收藏和开发利用口述历史资源。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如:王子舟等对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的介绍[11];盛卿等以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民族展厅为例,阐述了口述历史在图书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12];张义对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采集和开发利用的研究[13]等。这些研究为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参考。国内图书馆学界也重视对口述历史的关注与思考,如:陈俊华[14]、李乃冰[15]基于口述历史的学术价值,提出口述历史是图书馆史研究、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途径;杨萍参考南京图书馆“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对图书馆如何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提出了参考建议[16]。刘东亮则结合国家图书馆学者专题,介绍了国家图书馆口述历史影像实现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服务的路径[17]等。

(2)口述历史与图书馆地方文献的研究

地方文献是某一地域内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的群体活动方式的历史记录,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史料性等特征。口述历史对于地方文献具有辑佚、补遗、鉴别、缀合等作用,将口述历史资料与地方文献配合使用,能从不同视角和层面集中说明一个问题[18]。国内学界有关口述历史与图书馆地方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地方文献工作。如刘晓莉基于口述历史在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中的意义,提出重视口述历史工作将有助于挖掘地方文献的价值[19];刘杭以浙江图书馆为例,对口述历史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探析[20]。二是地方文献建设。如刘雪芹认为口述历史文献是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有益补充,提出了创建口述历史文献的策略[21];谷春燕通过分析口述史在地方文献建设中的意义,对口述史在地方文献建设中的策略进行了论述[22]。

3.2.2 图书馆口述史研究

(1)图书馆人口述史

口述史以访谈形式记录人物生平经历、职业发展和思想变化等内容,从而展示人物现实经历和精神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人物是口述史的研究中心[23]。而各界精英、杰出人物一直是口述史研究的重要主题,图书馆杰出人物自然也成为图书馆口述史研究的主要对象。如:杨璐嘉以图书馆学家彭斐章的自述为中心,梳理其学术贡献,对相关学科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24];张红扬通过对原北大图书馆馆长庄守经的口述访谈,介绍了老一辈图书馆人对高校图书馆事业作出的贡献,展示了高校图书馆宏观管理和整体化建设的途径[25]。这些图书馆人口述史研究不仅展示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对图书馆人才培养等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还为传承和推广图书馆人优秀精神和价值观提供了有力支持。

(2)抗战老兵口述史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活的抗战史,抗战老兵口述史更是国家尊严与民族记忆的真实写照。国内图书馆通过对抗战老兵口述史的研究,从多角度展示了抗战中的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成为了解我党在抗日战争中重要作用的途径。如:马德静结合湖南图书馆《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指出口述历史研究能够展示原生态的战争场景,丰富抗战史料,提供回顾、观照历史的全新角度[26];宋蓉基于安徽省图书馆抗战老兵口述历史项目,多方面梳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27]。由此可见,抗战老兵口述史作为红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教育价值。随着红色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抗战老兵口述史研究还有待图书馆学界继续深化与拓展。

3.2.3 图书馆口述档案研究

(1)口述档案的采集与整理

口述档案作为与文字档案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档案类型,能为现有文字记录提供主观动因和细节。为此,图书馆很早就将口述档案应用于图书馆技术演变、人员状况以及图书馆收藏史等方面的记录。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口述档案的采集、整理进行分析和探讨,如首小琴通过调研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建设情况,指出其在采集模式、检索功能、资源共享、著作权保护等方面的特点[28];尹培丽从编目工作的基本功能出发,分析了口述档案编目工作的重要性,并从工作实际出发给出了方案和建议[29]。

(2)口述档案开发利用

口述档案能够为研究补充和延伸书面文献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并真实、生动反映历史事实和社会文化背景,在图书馆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此,相关研究者结合口述档案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探索口述档案的开发利用途径,以期实现口述档案价值的最大化。如:子志月在总结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发掘利用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开发利用原则、模式及措施[30];尹培丽通过分析美国图书馆界采用口述档案记录图书馆史的情况,指出口述档案在图书馆史的记载和书写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31]。

3.2.4 图书馆口述资源建设研究

(1)公共图书馆口述资源建设

公共图书馆资源研究建设主要通过介绍公共图书馆的口述资源建设情况,分析其成功经验和面临问题。其中,中国记忆项目作为国家图书馆开展的全国性文化项目,是公共图书馆变藏为用,强化口述资源整合和揭示力度的重要举措。对此,全根先从口述资源建设对象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记忆资源建设项目,并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建议[32]。田苗等采用分类法对中国记忆项目展开分析,指出图书馆由收藏者转向建设者,对口述历史的推广和利用有着日益重要的作用[33]。文会超结合公共图书馆口述资源建设情况,指出公共图书馆可从理论研究、规范管理、推广利用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强化口述资源建设[34]。

(2)高校图书馆口述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在开展口述资源建设工作的同时,需要考虑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如郭爽结合音乐院校图书馆口述资源建设情况,对音乐口述资源建设、推广和服务的路径进行了探讨[35];彭燕等为有效满足高校图书馆用户对口述历史资源的利用需求,提出自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创新推广策略[36]等。范丽婷[37]、李竟彤[38]、钟源[39]等学者则放眼海外,在分析国外高校口述历史资源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不足,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指出前进方向。此外,高校图书馆还注重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积极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40]。在未来口述资源建设领域中,高校图书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2.5 图书馆口述史料研究

(1)口述史料收集、整理

口述史料收集、整理过程繁杂,为保证其系统性和完整性,需结合各馆实际来制定相应方法。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口述史料收集、整理的理论研究。如王家莲基于红色文化口述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价值,提出其采集、整理的流程与规范[41];冯云对西藏人口较少民族口述文献的收集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讨[42]。二是口述史料收集、整理的实践研究。如马丽结合沈阳市图书馆运用口述史料开展图书馆工作的具体实践,对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口述史料采集工作进行探讨[43];笔者所在的吉首大学图书馆以武陵山区民族口述史料收集、整理为案例,产出了高校图书馆民族医药口述史料发掘与利用[44]、发掘土家医药口述史料,守护民族医药文化之根[45]、湘西苗族医药口述历史资源的挖掘与创造性转化[46]等系列研究成果。

(2)口述史料数字化保护研究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将数字化人文引入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和口述史料数字化保护的实践中,对赓续民族文化记忆、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张诗阳对公共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与口述历史的实践与启发进行了探讨[47];高建辉在对数字人文视域下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保护的研究中,提出少数民族口述史料保护的宏观策略和实现路径[48];冯云指出口述历史数字化为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有必要根据口述史料数字化工作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数字化方案[49]。

3.3 研究趋势分析

通过对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主题的分析可知,相关研究热点各有侧重,呈多元化、精细化等特征。为了解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发展趋势,笔者运用 CiteSpace软件对其热点关键词进行了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得到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如图6 所示。

图6 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

图6 横坐标轴为研究热点主题出现年份的推移,节点与关键词相对应,节点大小同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成正比,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节点和连线的颜色指示关键词的聚类结果。从图6 可以看出:21 世纪初,国内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主题为口述历史、图书馆、口述档案等;2005—2007 年,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热点主题从口述史料、口述史、资源建设、特色馆藏、图书馆史和地方文献等方面展开;2013—2017 年,口述资料、抗战老兵、中国记忆、数字化、影像史学、少数民族、开发利用等热点主题相继出现,拓展了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2019 年至今,数字人文、人才培养、用户服务成为国内图书馆研究者关注的主题。由此可见,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内容广泛,理论与实践体系日趋完善,丰富的研究成果在提升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水平的同时,也为未来口述历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展望

综观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热点主题,口述历史理论的探讨取得了一定进展,口述历史成果的内容丰富多元,既挖掘了珍贵的口述史料,也推动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的繁荣发展,但依然存在欠规范化和精英化、各自为战、人才匮乏、经费短缺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50]。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51]。对于新时代如何凸显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学术地位,真正走好未来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4.1 建立规范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述历史研究体系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图书馆界就已开始研究如何解决图书馆在口述历史工作中遇到的资金、人力、口述资料的质量和利用等问题[52]。随着国外图书馆界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口述历史研究体系的建立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尤其在口述历史“从大声喧哗、大众参与向多元化推进态势下”[53],口述历史工作的规范化将直接影响口述历史成果质量,做好新时代口述历史的规范化工作已成当务之急。对此,今后在研究国外图书馆口述历史领域进展时,不仅要分析其特点,借鉴其经验,挖掘其隐含的深层次规律,也要加强与海内外学者的交流,不断丰富与完善相关理论与实践,推动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为实现口述历史规范的时代化与本土化,我们还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导、领导力量、本质要求和重要价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把握口述历史研究的发展方向[54],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述历史研究体系。

4.2 加强普通人口述史研究

口述历史最初的兴起是为了弥补文献记载的空白和不足[55],即用口述历史研究方法开展口述访谈和收集口述史料。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于精英人物或重大事件口述史的研究,如图书馆学家彭斐章、原北大图书馆馆长庄守经和抗战老兵口述史等,这些研究为传承、推广图书馆人优秀精神和了解我党抗战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时代发展,口述历史研究视野越发广阔,越来越多的口述历史研究者将关注点转向普通民众,实现了个体与集体的记忆勾连[56],丰富了对历史的讲述和再现。对此,图书馆在继续做好精英人物、重大事件口述历史研究的同时,还应当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研究视角串联起来,加强普通人口述史研究,以丰富新时代口述历史研究内涵,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4.3 打造新时代图书馆口述历史学术研究团队

我国高校口述历史教育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较慢,难以满足我国图书馆和其他机构对于口述历史研究人才的巨大需求[57]。2004 年“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成立之前,我国口述历史工作多处于各自为战状态,学术交流不多,成果共享不足。但通过该研究会近20 年的努力,国内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口述历史研究团队,全国音乐、体育、现代文化等学科口述历史研究会纷纷成立,使我国口述历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此,图书馆口述历史学界应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踔厉奋发,建立全国性的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会,以搭建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学术交流平台,加快统筹口述历史人才的培养工作,激发全体图书馆人对口述历史工作的热情。而具体到每一个图书馆,则应当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定位,建立口述历史研究部门,吸纳和选拔口述历史人才,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口述历史研究。

4.4 强化口述历史资源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口述历史作为一门随着技术而诞生的新兴学科,必然会随着科技发展而日益成熟。在信息时代,数字技术与口述历史的采集、整理、加工、存储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息息相关,口述历史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已经迈入全新的阶段[58]。但我国图书馆界对于口述历史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口述历史数字资源的建设上面临着元数据不规范、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图书馆学界应转变思维,完善口述历史著录标准体系,强化口述历史资源的数字化保护,构建口述历史资源特色推广模式。同时结合图书馆自身优势,优化口述历史资源线下推广渠道,创新性建设口述历史自媒体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从而促进口述历史资源活化利用。为提炼中国特色、记录中国声音、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等作出图书馆贡献,使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在科技支持下顺利推进。

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历经多年发展,研究成果丰硕,为保护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未来的口述历史研究中,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践行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开辟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新高地,为新时代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图书馆历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