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怡
内部审计是一种以系统、规范的方式,对其业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全面审计和评估的一种验证和咨询活动。其能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流程等多角度,针对企业内部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基于大数据的企业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内部审计在促进组织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其可以为组织创造出更多的增值价值,而且还可以与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相结合,以适应企业发展的各种需求。而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到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将扮演起监管的角色,确保技术人员可以以较快的速度对海量数据进行提炼、挖掘等工作。通过大规模数据的普及应用,可以达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审计工作的前提是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保存起来,形成对应的财务报表,然后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多维度分析,建立一个更为完备的财务信息模型。
二、企业传统数据审计管理内容表现
在大数据背景下,伴随着审计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结构的复杂化,审计项目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目前我国的资料稽核工程的组织和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能统一的问题。首先,目前我国审计行业手段普遍比较单一,审计服务领域也比较单一。各个审计功能单位只对其所属审计领域内的数据进行审计。然而,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项目因其涉及的业务种类繁多、规模庞大和业务性质复杂等特点,使得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项目难以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其次,在现有的数据审计管理方式下,审计对象分散于多个审计单位之间,如何通过精准分析来发现常规错误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高关联性、大容量的应用背景下,对传统审计单位的技术需求越来越大。最后,在传统的内审组织中,缺乏内审人员进行工作的数据平台。这就导致对审计资料的利用不够有效,对资料的选择不当,缺乏对资料的整体分析,使得在现实的审计过程中,难以对有关的决定及审计结果做出正确而科学的评估。
三、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模式落后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在推进自己的运营管理方式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些经过改造和提升的工作方式会与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发生矛盾,进而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企业在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没有及时跟上新的审计方式的建设,造成企业内部审计方式的滞后。
(二)信息处理能力不足
在信息化工作环境中,企业每个部门的每个经营管理环节所生成的信息,已经可以进行互相的整合和传递,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信息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数据信息量也呈现出了一种爆炸性的发展趋势。在很多时候,审计部门并不仅仅是针对单个对象的数据信息,而是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全面的收集。在这种信息化的工作条件下,传统的内审方式由于缺乏信息采集的优势,使得其作用难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内部审计信息对接不融洽
随着企业运营和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一些信息的传输方式也由传统的纸张传输方式向电子文件方式转变。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企业给每个业务部门都配备了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可以让每个部门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但是有些企业在制订信息化发展计划的时候,并没有把审计部门列入信息化建设之中,这就使得审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远远落后于其他部门,审计部门的信息系统与企业中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对接。所以,在审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之间,已经产生了一个信息障碍。
(四)内部审计方法不合理
1.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能力不足
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采用的是仅能收集到的具有高度组织性和规整性的结构性数据,并且只能利用相关关系来收集和存储这些信息,而不能高效地收集到网页、音频等非結构性数据。这些松散的、不同格式的、来自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每一个阶段的非结构性数据,包括企业的大多数信息,若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收集、处理和使用,势必会造成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的不完整。同时,很多企业的互联网信息系统都具备数据共享、平台开放等特点,因此,很可能会有一些不法分子入侵企业的网络系统,散布虚假的消息,或者盗取企业的数据资料,让审计人员作出错误的判断。
2.数据可视化应用能力不足
数据信息可视化技术能够将各种数据信息相互联系在一起,使审计人员更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性,更容易把握到重要的数据信息。但是可视化技术还没有在企业中普遍使用,很多企业还在使用 Excel工具中的条状图、饼图等粗略的数据图像功能来进行粗略的数据显示,很难给审计人员带来充足的信息指引。审计人员仅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审计经验,对数据信息展开预测和分析,并对未来的数据信息趋势做出判断,这将会对审计人员的精力造成巨大的损耗。
3.审计模型构建能力不足
审计模型是审计的最后结果。因为缺少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因此,从采集数据信息到建立审计模型,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内部审计工作通常都具有时效性,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审计模型,就不可能对企业的业务进行及时的监督。
四、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创新策略
(一)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这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前提。由于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在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传输等过程中不会出现数据信息泄露或者被篡改等问题。对于计算机技术设备来说,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其能够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强化数据保密处理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所涉及的数据信息种类越来越多,数据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因此,企业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保密处理,确保其不会被非法获取或者是泄露。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对数据信息的存储和备份,确保其能够满足数据信息保管和保密的要求。其次,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可靠,并且还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中所使用到的计算机技术设备和网络安全技术设备等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
(三)加强对技术设备和系统软件的管理
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信息的价值和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和系统软件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企业需要对技术设备和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各种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输等功能。例如,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将电子数据录入内部审计系统中,并对其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因此,企业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要求所有进入内部审计系统的数据信息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检查。
(四)创新审计组织管理模式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因此,企业应从组织管理模式入手,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体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涉及财务、审计和风险管理等多个部门,因此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建立起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关系,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要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体系。例如可以通过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进而明确各部门之间的权责范围;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力度来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
(五)利用大數据技术进行整合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对不同的数据进行整合,进而实现对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实时监控和分析,而这种整合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在一个数据库中存储所有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比如在财务审计工作中,可以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并且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这样才能够实现对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实时监督和评价。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不同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实现对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对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创新,是各个企业为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这对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支持企业稳定和长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把大数据技术与内部审计有效地结合起来,持续增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功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