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旭蕾
9月10日下午,平昌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决赛,馬龙对战樊振东。前两局马龙比分落后,随后追平,最终,马龙以3-2的成绩夺得男单金牌。这是自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马龙时隔七百多天拿到的第一个单打冠军。他起身跳跃,难得一见地显露出激动,“原来一直赢比赛的时候,心情就还好,现在经过很多次努力后终于赢了一场比赛,就感觉特别开心。”
复盘这场决赛,马龙说:“在前面两局比赛都落后的前提下,不光靠战术调整,也靠着意志的较量,顶过了最困难的阶段,状态慢慢地越来越好。”
这是一次顶住压力、走出逆境的体验,“如果前两局比赛时自己消极一点,放弃了,可能就输了。”对于比赛,马龙说输掉比赛的过程堪称煎熬,对自己也有过质疑,“顶过去以后,觉得还行,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
乒乓球作为国球,运动员常常在赛场外承载了来自外界的巨大期待,但更大的压力来源于自己,马龙说自己“算是心比较重的”,比赛最密集时,一个月参加两到三场都是常有的事情。在高强度的比赛下,如何迅速调整状态,面对下一场比赛,成为他必须面对的事情。
马龙的流动更多是心态上的,曾经,赢是衡量比赛的唯一标准,他在赛场上追求极致,想取得最好的成绩,“一场比赛的比分必须是3-0,要达到100%的完美才最好。”现在的他依旧把赢看做是一场比赛最高的标准,但不再是唯一的。他不再逼自己表现得无懈可击,“慢慢地3-1、3-2这种比分,我也是可以接受的,最后能赢得比赛的胜利就好。”
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也让他常年紧绷的心态变得平和。这两年,他喜欢上了骑车。孩子们的自行车都是他教会的,他觉得很有成就感。大儿子从3岁开始学骑车,刚开始总是放不开胆子,马龙就在一旁鼓励、保护他。现在,不用比赛的时候,一家人出门骑车,他还会和孩子比赛谁骑得更快。天气好的时候,看到绿油油的草木,他的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
马龙5岁学习乒乓球,18岁出征不来梅世锦赛团体赛,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年少成名之后,他经历了很长一段低谷期,总是赢不了球,马龙想,从乒乓球中得到的快乐,是从这项运动本身得到的,还是从比赛的胜利中得到的?
“ 成绩一定是竞技体育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可能我们的快乐就是建立在赢得比赛的基础上。通过训练一项技术,达到了别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能够体会到这项运动的乐趣,但从逆境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坚持、取得胜利的那种刺激感,是只有通过比赛才能够体验到的。”
如果有一天不再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马龙想象,以自己闲不下来的性格,一定会找点事情做。他大概率不会离开体育或乒乓球的圈子,比如当教练、去大学教书、开个球馆,闲暇时就接孩子上下学。节假日,和家人去郊区露营,晚上吃烤串,喝点酒。
现在,退役对于马龙来说依然是个遥远的字眼。十几年前,他觉得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在30岁左右就可以退役了,但一路走来,他还在打,还在一线,还能坚持,“我现在每走一步都是在摸索前行。”
他聊到这一年的比赛,“我打了挺多比赛,两个大赛,除了南非世乒赛单打进入四强,亚锦赛拿到男单冠军,杭州亚运会中也和大家一起拿到了团体赛的冠军。这次应该也是我最后一次参加亚运会的比赛了。我觉得挺圆满。无论如何,现在坚持打下去,就是最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