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智国
辩论是一种训练思维和表达的语言交流形式,是观点的碰撞和语言的较量。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好辩明理的美好风尚,庄子和惠子的濠梁之辩被传为佳话,苏秦的纵横捭阖,桑弘羊的巧舌如簧,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历史上的许多学者、外交家、文学家都是辩论家,这些时代的领先者无一不是善于思考、长于辞令的达人,可以说,在他们的身上到处闪耀着思辨哲学的光芒。
在当前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利于语文教学思路的创新和教师个性的展现,语文教学成功的首要标志就是要培养出一个能言善辩的学生,也就是听说读写中的“说”占了第一位。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如果连说话都不会,更何谈五育并举?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语文课堂“轻听重说”的教风与学风依然存在。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口才大多不佳,毕业走上社会普遍缺乏自信、社交能力薄弱,影响就业甚至耽误了美好的前程。因此,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离不开适当的辩论活动,辩论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辩论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长期的实践中,采用较为灵活的辩论教学手段,结果是学生普遍喜欢这一新的上课形式,并且会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辩论中的论战方式对于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极富刺激,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第二,辩论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口头表达必是有所为、有所思之后方可有所言,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没有切身的体悟,就难以说得连贯、清楚。切身体会可以来自身体感官,也可以来自内心感受。总之,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才能在需要表达时娓娓道来。在众多的口语表达训练中,辩论是最为高效的。进行辩论前,要确定辩手、查找资料、筛选资料、撰写发言稿、商定战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写作能力、思辨能力。辩论时要专注聆听,根据对方言论立刻做出反应、调整战略,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辩论后要及时反思,为下次辩论会做准备,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在辩论准备过程中,辩论双方要收集整理各种资料,这本身就是一个增长知识的过程。而在辩论中,双方把自己的信息传递给对方,这也使双方获得了更多新的知识。辩论是口头语言的最高形式,是一种高层次的说话艺术,辩论几乎把语文里一切“听”与“说”的训练都贯穿起来,一次辩论就是一次系统而有力的听说训练,也是对学生听说能力的综合测验。在一定意义上,评价一个人的口才,可以说辩论能力是重要的标准。真正掌握辩论的技巧并灵活有效地加以运用,有利于口才的培养、锻炼和提高。实践证明,经常进行辩论会,能够迅速把学生训练得能说会道,是提高听说能力的捷径。经过长期观察,会辩论的学生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口头表达能力强,课外阅读面广。
第三,开展辩论活动有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堂。课堂辩论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竞技要求团队精神,对问题的深入探讨,让课堂真正成为养成思考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场所,避免了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为创造性思维开拓了广阔空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一系列实践活动,由于辩论活动强化了意见的分歧,使学生的思维呈发散型,围绕着讨论的问题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从不同侧面、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探新求异,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例如,在讲授《雷雨》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辩题:周朴园怀念侍萍有没有真情?通过对论题的辩论,学生对于这个人物有了深刻认识,并认识到高明的作家绝不会简单化地处理人物,这样的人物才有立体感。
第四,辩论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辩论要赢,必须有理有据。理与据大部分来源于课外阅读,辩论前根据选定的观点,查阅大量的资料,搜集必要的论据,面对突然的攻击,才能胸有成竹,引经据典,牢守防线。学生一旦喜欢上辩论,就会主动查阅资料,无形中就培养了一种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丰富了知识,还拓宽了视野。要想赢得对手,就要选择新颖的角度,这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五,辩论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儒雅风度。辩论双方有了不同观点后,要能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文明地沟通和交流。通过辩论,学生表现得温文尔雅,礼貌得体,正反方辩友皆是在认真倾听对方发言后再起身反驳对方的观点,充分表现了“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尊重你发言的权利”的重要原则。同时,尽管正反方语气咄咄逼人、辩论尖锐激烈,但是言辞得当,理由充分,没有过激的语言和不礼貌的肢体动作,这是其他教育形式很难达到的教育效果。
第六,辩论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于个人而言,辩论能让人的口才和思考能力得到锻炼,让人懂得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于整个团队而言,辩论让学生懂得了协调合作的重要性,在收集资料和商讨的过程中,会有争论,会有矛盾,不过最终他们收获的是团队的凝聚力和难能可贵的友谊。
第七,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作风。课堂辩论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优秀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语言、思维、逻辑方面的优势,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展示和发挥。即使是性格沉默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当他们参与过几次辩论活动后,他们的性格会有很大改观,他们会变得阳光且自信。在辩论过程中,处于劣势的团队会积极思考,努力寻找突破口,争取反败为胜。处于优势的团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争取更大的胜利。
开展辩论活动对语文教学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如何行之有效、切合实际地开展辩论活动呢?
首先,教师在辩论教学中,应把握三个环节。一是精心设计辩论的题目。结合课文内容选择辩题,要把辩题和一般的课堂提问区分开。一般来讲,教师在选择辩题时既要紧扣教材主要内容,又要适宜学生生活体验,从而使双方有话说、有理讲,促进学生更好地张扬个性。把带有分析、综合性的话题放在总结课上进行,以辩论形式分析,最后由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例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分析,我们可设计这样的论题: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正方一组人,反方一组人,课后思考准备,课上辩论总结。二是重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要防止把辩论搞成几个参赛学生的小范围活动。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辩论组,布置不同的辩题进行,还可以对辩手进行自由提问等。三是认真做好辩论评价。这是对辩论结果的明确答复,激发学生对下次辩论的热情和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本次论题有一个升华性的认识。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就双方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临场反应等辩论技巧作出评价,而且要分析双方论据的正误,阐明正确结论,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其次,作文教学要紧密结合辩论。高中主要学习议论文的写作,而一篇好的议论文本身就是一份好的辩词。辩论可以丰富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议论文讲究论证过程,而论证本身就是说服对方的一个过程。学生写不好议论文是因为思路不清,观点不明,材料缺少,而这些都可以在辩论中找到相应的训练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现象,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发生争议的问题可以开展辩论活动,通过一场辩论赛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必然会得到深化。具体做法是先出好题目,以顺、逆相对的一组题目出现,以启发学生的思路。接着,辅之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提示用顺向类比思维、逆向求异思维、多向发散思维等,最后通过辩论确定各中心论点下的分论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那么中心论点均予成立认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
最后,课堂辩论还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只有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才能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教师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所以,在辩论或者教学中,如果学生表现得比较出色,教师就要给予鼓励,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如果有些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不能一味批评学生,更要鼓励这些学生,引导他们继续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答案。所以,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课堂氛围才更加友好,这有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二是课堂辩论还应顺势而为。有时在语文课堂中展开辩论不必刻意挑选时机,应当以课堂氛围为主,自然为之,最能带动气氛,启迪思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并不必刻意地选择论题,应当跟随学生的思路,把握课堂走向,这也是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绝佳时机。
总之,辩论是一次语言的运用,一次思想的交锋,一次思辨的升华,这种活动能够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深刻认识到课堂辩论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自由表达能力的价值,通过辩论的形式,在语文课堂上用自由的氛围去包容学生稍显稚嫩的思想,以开放的精神去支撑学生思辨的习惯,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