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升平路小学 李 云 曲明明 宋春松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立德修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他反复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见,“德”对每一个公民、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何其重要。所以,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是每一个教育者无法规避的义务和良知,是每一所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2020 年,学校启动“升平气象”学校内生文化的建设。我们聚焦了学校足球特色项目在学校50 余年的发展史:历届领导、体育教师对足球特色项目的坚守、传承与发扬光大;一批批优秀足球运动员走出校门,走向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国家、国际赛场,成为足球界的领军人物,这一幕幕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其中所积蕴出的“拼搏、合作、传承、超越”等优秀品质已经成为升平路小学的内生基因与发展动力。为此,我们将“方圆间,悦成长”确定为育人目标,寓意:吸纳学校足球精神,坚持教育本真,践行拼搏精神,传承优秀品质,让升平学子在升平方圆间获得悦德、悦慧、悦动、悦美和悦创的“五悦”成长,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担负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学校还以足球为原型设计了吉祥物“球宝”,提出了“球宝伴你悦成长”的教育期待,构建了“球宝伴你悦成长”评价体系。“球宝”已然成为升平学子成长过程中的激励者与陪伴者。
在“悦成长”目标之下,学校确定了尚德修己、博学笃志、身心健康、热爱生活、勇于创新五个核心素养。其中,“尚德修己”指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德”的塑造与养成。
经过德育团队的研究与论证,学校确定通过塑造“自我管理的示范者、同伴成长的陪伴者、学校精神的代言者、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五个“修己”领域来实现“悦德少年”的健康成长。
为了深化研究与实践,学校决定打造“悦德少年”德育品牌,以品牌建设的力量来推动“悦德少年”的培养。
学校构建“自我管理的示范者、同伴成长的陪伴者、学校精神的代言者、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五个“修己”领域的德育课程,分别是:第一单元“习惯养成”,第二单元“仪式体验”,第三单元“领略文化”,第四单元“红色教育”,第五单元“缤纷节日”,并将其命名为“‘悦德少年’成长课程”。
课程实施路径:根据“‘悦德少年’一日行为习惯”“‘悦成长’课堂规范”的要求,分年级、分时段引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学习习惯,学会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培养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示范者。
课程内容设计为年级课程和集体课程两个部分。年级课程结合“在校一日常规”“‘悦成长’课堂常规”的要求,采用月主题推进的方式学习、训练、养成;而少先队自治管理组织下的纪律卫生检查员、美食运送员、阅览室服务员、美丽校园讲解员等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体课程。
以“‘悦德少年’一日行为习惯”课程实施为例:学校围绕“养习惯,正言行,做尚德修己的好少年”的目标,制定了《青岛升平路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评价指标》,从学生的行走与队列、卫生习惯、午餐习惯、饮水习惯、文明礼貌和爱护公物6 个大项25 个小项进行过程性评价。每个年级选取不同的侧重点,录制校园生活方方面面的一日常规示范视频,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习,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凸显细节管理。德育处采用“2+2”常规月主题推进的方式,每月选出两项学习习惯、两项行为习惯,在每月第一周的升旗仪式上启动,宣布本月“2+2”的内容。同时,校门口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本周常规内容。每日巡视领导和护导教师记录“2+2”常规情况,做好日反馈、周汇总,大队辅导员在升旗仪式上进行反馈,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和常规落地,取得了良好效果。每年10 月份,我们会进行入学课程中习惯养成的成果验收活动,评审团走进每个班的教室,从读书姿势、握笔姿势、学习用品收纳、排队接水等方面,检验一年级新生入学一个月以来的习惯养成情况,鼓励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继续严格要求自己,让好习惯落实到每个细节。
课程实施路径:通过入学、毕业等仪式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进入学校后小伙伴就在身边,大家在相互的陪伴与帮助中成长,增进同学友谊,培养学生成为同伴成长的陪伴者、助力者。
课程内容分为年级课程和集体课程两个部分: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设计的年级课程有“入学课程”“入队课程”“毕业课程”等;而每个学期全体学生都要经历的开学典礼、休业式、升旗仪式、建队日等则设计成了集体课程。
课程实施路径:发掘国家、民族、城市、学校文化资源,通过听、讲、演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认同活动,让学生感受、理解“升平气象”文化精神的内涵,熏染升平气质,培养学生成为“升平气象”的代言者。
我们设计了入学初识美丽校园、学唱《国歌》《少先队队歌》等基础课程,依托学校微景观开发了“飞天”“能源”“腾飞”“校园树故事”等“方寸”系列课程,以及“校史课”“女孩课程”“男孩课程”等成长课程,分年级开展文化认同的培根筑基。
以“方寸”系列课程的实施为例:升平的校园有多处主题微景观,既有美化校园的功能,又兼具教育功能。体育组以足球墙、足球长廊、腾飞雕塑等景观,开发“腾飞课程”,包含学校近60 年的足球发展史,与之前学校原有的《儿歌足球》技能课、“校长杯”足球联赛等组成了足球课程群,共同引导学生置身足球运动文化中,理解拼搏、合作、传承、超越的升平足球精神,助推学校足球特色工作的持续发展。科学组以校园里矗立的火箭模型、返回舱模型、“太阳能+风力能源灯”、花草树木等微景观分别开发了“飞天”“能源”“校园树故事”等课程,引领学生学习、探究景观背后的航天、节能、植物等知识与文化。综合实践组依托小小种植园,开发了“种植课程”。由小见大、大有作为,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变得更加主动、积极、专注,这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课程实施路径:学校构建与实施了“红色教育”课程群,发掘中华民族刻入骨髓的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渗透到课程中,让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培育学生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成为社会责任的践行者。
结合目前开发的校内外资源,学校设计了年级课程:学校发掘、梳理红色教育资源,以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为纵轴,以爱党、爱国、爱家为横轴,整体构建“红色教育”课程群,包含一年级开笔启蒙、四年级应急体验、五年级生存拓展等内容;踏春秋吟主题研学、行走的亲子课堂(寒暑假游学、周末玩趣)等则设计为集体课程。
以红色教育课程为例:依托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面向全体学生推送红色教育课程。如依托雷锋纪念日,将每年的3 月设定为学雷锋月,通过学雷锋故事、诗歌颂雷锋精神、给雷锋叔叔写信、为雷锋叔叔画像、表彰红领巾小志愿者等活动,号召学生弘扬雷锋精神,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依托国庆节,将每年的10 月设定为爱国月,以启动仪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分年级开展“我和党旗(国旗)合个影”“童心绘祖国”“童声颂祖国”等活动,激发爱国情感;依托建队、建党日等重要纪念日,一、二年级学队史,三、四年级学党史,五、六年级进行队史党史知识竞赛、争做红色故事讲解员等课程形式,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课程实施路径:依托缤纷节日,引领学生走近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课程团队对传统文化节日进行了筛选并编排入课程:一、二年级共度中秋节;三、四年级共度清明节;五、六年级共度重阳节、端午节;将元旦、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设计为全体学生都参与的集体课程。
“‘悦德少年’成长课程”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学校会根据学生道德养成的需求、学校精神锻造的需求,以及国家对德育的新要求、新期许不断地调研、调整、完善,真正让“‘悦德少年’成长课程”从目标设定、内容设计、措施制定方面“贴着地面行走”,让学生的品格塑造与道德养成大道至简。
自“悦德少年”德育品牌建设以来,学校对悦德领域的目标、课程、评价等进行了突破性研究与完善,并将德育品牌的建设架构在全员导师制上,确保目标制订、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借助品牌建设的力量,教师在课程构建与实施的能力上、全员导师的意识上有明显提高;学生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精神风貌等方面也有长足进步,具体表现在:
(1)学校层面:“文以化人,沁心养德”,在“升平气象”学校内生文化基础上实施的“悦德少年”德育品牌建设,深化了学校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理解,带动了学校教育在内涵与外延、目标与要求、形式与内容、方法与途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教师层面:伴随“悦德少年”德育品牌的建设,在课程的构建、实施与评价中,全体教师在行动中反思、在合作中互助,切实解决了“立德树人”从目标解析到目标达成过程中的诸多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行动力。尤其,在学校课程与评价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并努力服务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这让全员导师制不仅有了形式,还有了内容与方法。全员德育、全员育人得以更有效实施。
(3)学生层面:目前,我校学生从早晨入校到下午离校,处处体现了常规管理的进步。早晨,学生从校门两侧自动排成一列整齐的队伍;在校门口,会主动与领导、教师问好;入班即静,教室里没有打闹和大声喧哗的现象;课间,走廊里安静有序,如厕、接水,都能自觉排队;午餐时间,排队取餐、加餐,餐后整理好桌面和地面卫生,餐具轻拿轻放。德育工作立足于学生、见效于学生,并以学生的精神风貌变化为根本的检验标准。优良的校风、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学生严于律己、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