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美术课堂教师示范的误区

2023-12-13 08:21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陈志燕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7期
关键词:怪兽美术教学内容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 陈志燕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示范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课改浪潮的不断掀起,新旧教学思想的不断碰撞,教师示范走入了不易察觉的误区。

误区一:多媒体示范取代教师示范。对美术课改的盲从导致很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进行示范,包括静态的作品示范和动态的视频示范。部分美术教师的课堂完美地避开了现场手绘示范的教学环节,减弱或放弃了有优良传统的板书和徒手示范,其本质是弱化了美术教学具有生成性、直观性的特点,让美术教师的“教”成为只要会电脑操作的教师就能胜任的工作。

误区二:教师示范过久或过量。教师的示范需要有“度”,适可而止。然而,有部分“妈妈型”的美术教师,生怕学生不会画、不会做,用大量的时间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殊不知,小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长时间的示范让学生多了“自由”的时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误区三:教师示范导致学生作业雷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作业前教师进行示范,教师在示范前教学内容铺得再开、发散思维启发得再好,学生也会因教师的示范又被束缚在一点上。根据人类大脑记忆的特点,时间越近记忆越深,不难发现这样的教师示范,尤其在想象类型的教学内容上,出现了学生作业临摹或参考教师示范的普遍现象,学生的作业惊人的相似。

那么如何走出教师示范的误区,这就需要明确:哪些地方需要示范?示范的程度如何?示范时间如何掌握?采用怎样的示范形式?概括起来就是,对示范的内容、形式和时机做好合理的选择和适当的把握。

一、教师示范内容的选择

教师示范是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重要环节。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脑海中对于事物的形象储存有限,形象思维多半靠教师不断输出形成,教师选择怎样的示范内容能够增加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储存量、发散学生的思维为自我创作奠定基础呢?

(一)技法指导类示范

美术技能技巧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艺术形象、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来源,更是一切创造性表现的基石。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技能技法示范是不可或缺的。纵观小学阶段的整个课程内容,凡与水墨画、色彩变化、透视规律、手工制作相关的,教师示范的就是主要的技法、方法。如苏教版美术第四册《三原色和三间色》一课,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三原色、三间色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三间色的配色方法。课堂上教师进行现场实物投影展示:在品红颜料中加入黄色,调配均匀涂在事前准备好的色环空圆中,随着黄色的逐渐加多,橙色慢慢接近黄色。教师的直观示范让学生了解了间色的配色方法以及间色存在不同的原因。又如水墨中的侧锋用笔、皴擦、浓破淡等,如果忽略了示范,就会让学生走入“会说不会做”的境地。

(二)兴趣激发类示范

兴趣激发类示范旨在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层次化、将无趣的内容精彩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持续兴趣。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对教材中的“老人和儿童”“老师和同学”等人物类的内容望而却步。针对这类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三次示范:

1.导入环节,熟人激趣

课程一开始,教师示范画出大家都认识的、被夸大特征的人物形象。“大家认识他们吗?他们是谁?”在学生惊叹的同时揭示课题。

2.认识环节,特征激趣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人的脸部特征、身材特征等时,现场随机示范眼睛、鼻子、胖瘦等几种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人物的特征。

3.情境环节,故事激趣

在新授内容的高潮部分,教师以十几张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情感表现,多角度拓宽思路,激发学生回忆和想象人物画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教师的三次示范不论是局部示范还是作品的完整示范,都是将看起来复杂无趣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

(三)思维拓展类示范

教师示范的目的在于引导,而不是提供标准答案。思维拓展类教师示范就如同一块“砖”,且只是点到为止,留下无限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而产生完美的“玉”。如在教学 《我设计的动漫形象》时,学生在掌握了动漫形象的初级设计后,教师在初示范的基础上再次示范:这样的动漫形象,你能想象出他有哪些本领吗?你还想给予他怎样的神奇职业?

学生答“成为宇航员”,教师示范画上宇航服;学生答“成为花滑运动员”,教师和学生共同示范冰鞋;学生答“成为精灵”,教师请学生画上精灵的耳朵等。这样的示范多安排在想象类教学内容中,以“导火索”的形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燎起学生技能和情感的薪火。

二、教师示范形式的选择

(一)演绎式示范

演绎示范通常情况下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示范,这样的示范形式最直接、最具体,也最有效。如学习一个用笔的方法、一种折叠的方法等,教师适宜亲自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亲眼近距离目睹一切,自然心领神会。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作画、制作问题,教师均可以演绎式示范一一解决,其效果远远超过任何语言上的解答。

(二)互动型示范

互动示范,顾名思义就是师生互动完成示范内容的形式,其实质除了可提升学生对示范内容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外,还有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如在《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中,要求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对图样的不同排列方式,会产生连续的美感。教师在现场示范后,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单位形”让学生在黑板上或投影下摆一摆,并以“谁还能排出不一样的队形来”引发所有学生的思考。此时,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里,所有学生的思维也都有相应程度的发散,而通过学生上台的示范,教师立时明了其掌握了哪些内容,还需要强调或开发哪些内容。

(三)生成性示范

这类教师示范形式普遍以成品或半成品的形式存在,即教师的作品示范或者多媒体示范。教师的现场示范因受时间的限制,不能以作品的样貌呈现,这就需要作品示范,也就是范画。如在教授《参观和旅行》《难忘夏天》《校园真热闹》等命题画时,或是在教学《梦中的远航》《怪兽奇想》《瓜果的想象》等想象画时,抑或是在学习《适合纹样》等设计创作时,都可以将课前精心准备的范画展示给学生,并将创作思路、情感体验表达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树立自己的“主导”威信,对学生产生“向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当示范需要多个重复或规律性排列时,多媒体示范就能很好地解决。如在一系列花鸟鱼虫纹样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快捷、形象地演示出不同排列形式——直线、斜线、曲线,以及不同排列规律——同方向、交叉、聚散等。同时,适时地进行启发引导,开发思维,就能突破难点,让教学轻松有效。

三、教师示范时机的选择

美术课堂中教师示范时机往往是因课而异的。以美术技法传授、技能提高为主的课,教师示范一般要推到学生练习前进行,这样学生记忆深刻,掌握技能技巧效果明显。就像在教学透视规律时,在平行透视的示范后学生即刻练习,就能对透视的准确性很好把握。而在以思维发散、培养创造力为主的教学内容中,教师示范的时机需要尽量提前。如在一位教师的《怪兽奇想》教学中,设计了怪兽的样子、怪兽的个性特征、怪兽的本领等环节,通过大量的图片、热烈的交流将学生想象的思维打开来,此时,就算是教师不做示范,学生也能画出各具特色的怪兽。然而,教师在此时以“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老师的怪兽奇想”,将学生聚拢在教师的示范上,学生思维的“口袋”紧紧扎起,作业中跳不出教师的“怪兽奇想”。这样的示范时机显然不恰当,如果将其提到课的开始,以教师的示范作为发展思维的“爆破点”,呈“螺旋式”层层扩大,必将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开花”。

教育家张载曾说过: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直接示范性的“教”,向学生形象地贯彻“学”的意图,明确“学”的方向,提出“学”的要求,启发学生形象思维,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让我们走出教师示范的误区,真正发挥教师示范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怪兽美术教学内容
有一个怪兽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失眠这个小怪兽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小怪兽长成大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