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长勇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六中学,贵州 遵义 564600)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指出,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在“双减”政策影响下,小学体操教学不断改革,将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革新。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给予中小学体操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操教学发展的价值,探析了“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操发展的困境,并提出了“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操教学开展的纾解策略。
健康的体魄是学生综合发展、身心健康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双减”政策是当下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举动。体操运动是体育教学类项目,学生能够在体操教学中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体验、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双减”政策促进学生积极融入体育锻炼活动,一方面推动青少年阳光运动的政策,将学生体育作业时间合理地分配在体育运动爱好中,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另一方面,“双减”政策通过号召教师减少学生的作业或学习上的压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掌握1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教育强国、体育强国中具有战略性意义。体操运动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运动形式之一。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广与实施,各中小学领导意识到学生的体质健康关乎到学生未来的教育方式、社会活动和生活习惯。中小学教师也从单一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转变到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情感认知、团体社交等各项活动。“双减”政策正是学生摆脱学习压力,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通过指引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实现学生追求美好教学生活的现实诉求。体操运动是一项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活力的运动项目,学生参与体操运动有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运动兴趣,为拓宽学生的运动形式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近年来,中小学的体育锻炼内容逐渐增多,但大多数是集中在篮球、足球、田径等常见的运动,而对体操运动的开展较少。究其缘由,主要是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数量较多,时间较短,并且教学内容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不足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双减”政策下,教师对体操教学的服务时间与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体操教学课堂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可以在课后进行继续指导,以课中+课后的指导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操,从而推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立足于“教学、勤练、常赛”的发展理念,有助于学生形成将体操运动,并将其纳入课后练习项目,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中小学体育教学追求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依托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双减”政策规范了体操教师的教学课时,为体操教学优化了教学氛围。在传统的体操教学中,体操的教学课时经常被占用,学校课时的安排与管理缺乏规范化,并且教学场地简陋、差强人意,中小学的教师水平、教学内容良莠不齐。“双减”政策有效提高了体操教学的质量,优化了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经常参与体操运动,随着体操运动技能的逐渐提高,对体操运动技能的掌握愈发自信,逐渐将体操运动转变为个人的爱好运动。
“双减”政策是关注学生作业负担、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将时间还给学生的重要举措。社会上大多数是以升学率为指标进行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中小学难免出现“重文轻体”。一方面,学校领导对发展体操教学的意识不足,受到社会舆论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中小学体操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固化思维影响,学科倾向在短时间内难以更正,导致体操教学有形无实。从理论上讲,体操运动是学生体育课程的有效补充,是拓展学生爱好的重要科目。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领导的关注,体操教学尚未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由于中小学领导对体操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中小学体操教学的开展较差,导致教学的发展停滞不前。
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是教师绩效的衡量指标。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到容易出现身心疲劳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由于大多数中小学并非体育特色性质的学校,教师分管班级较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工作量大集中在科研、教研以及学校运动会等,平常教学课时逐年增多,难以兼顾体操教学的任务。除此之外,受到中小学教师编制的限制,很多体操教师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外体操教学尚未计入总工作量,教师教学工作量大,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参与体操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缺乏专业性体操,学生参与体操教学掌握体操内容以传统内容为主,导致体操的创编缺乏新鲜感,课堂氛围较低,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操教学的目标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体操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学地位非主科教学,经常出现体操教学课程被其他课程教侵占的现象。加之,体操的教学课时不够稳定,体操教学目标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不断更换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导致教学目标较为滞后。加之,体操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了体操教学进度,导致难以对教学目标作出合理、及时的调整。体操教师教研任务繁忙,尚未对体操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与创编,使学生对体操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体操课程兴趣,影响了中小学体操教学的质量。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缺乏专业性的体操教学场地,并且缺乏体操教学的专项资金支持,无法购买体操服装、道具、器材等,导致中小学体操教学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体操教学的器材有鞍马、吊环、单杠、双杠与垫子,一些中小学体操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器材,并且体操教学场地明显不足。一些器材陈旧,常年没有进行更换或保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造成中小学体操教学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体操是一项竞技性运动,在开展体操教学中运动损伤是常发性事件。学生运动损伤意识性与防范性不足,在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下,影响学生参与体操教学的兴趣和运动水平。很多中小学体操教师对运动损伤的医务监督不强,学生在发生运动损伤不能够自己处理,没有及时医治,耽误了体操损伤后治疗的关键时期,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兴趣,给体操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双减”政策是现阶段为了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小学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领导是“双减”政策落实的负责人,领导的决策在“双减”实施中有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领导对实施“双减”的态度影响着“双减”政策落实的效率与效果。因此,提高学校领导对体操教学的认知是提高体操教学质量的关键。体操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通过提高领导实施“双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体操教学作为缓解学生作业负担、学习压力的运动形式,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双减”政策不能形同虚设、弄虚作假,要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中小学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孵化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身体健康是发展和支撑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双减”政策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时间与空间,有效呵护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学体育课程不允许被挤占,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较少,分担课程较多,导致体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中小学体操教师的在编人数较少,难以引进教学素养与能力突出的体操教师,编外的体操教师过于追逐经济利益,导致体操教学氛围较差。因此,通过引进专业的体操教师,通过专业的教学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体操学习的热情。一方面,提高体操的教学水平,探究学生参与体操教学的真实需求,切实把专业化、特色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在中小学体操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提高体操教学的交互性,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讲解体操运动技能的重难点,促进学生对体操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双减”政策下体操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通过循循善诱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教学,逐步实现体操的教学目标。中小学的体操教学从入门的基本功开始,通过培育学生扎实的基本功,继而提升学生的体操技术。一方面,教学目标容易实现,避免因学生身体素质较低而出现的运动损伤;另一方面,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操教学的积极性,产生参与体操教学的情感。除此之外,中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出适合学生适宜的体操套路。通过简化体操,不断创新现代化体操套路,将运动负荷适宜的体操广泛应用到体操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体操运动的选择性,丰富学生参与体操的教学内容。
教学场地是促进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开展体操教学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体操教学不同于其他类运动项目教学,作为技能主导类项目教学,体操教学需要专门性的教学场地,对教学道具、器材、服装具有一定的要求。良好的教学场地设施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操教学的兴趣,为开展体操教学奠定学生基础。体操是一项竞技性运动,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难免产生运动损伤,因此中小学需要加强医务监督,在体操教学过程中保障学生安全,在学生参与体操教学之前对学生做学情分析,严格检查学生的身体状况,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在学生参与体操运动中发生了运动损伤,需要对学生及时救治,耐心讲解运动损伤的机理和康复知识,减少学生惧怕受伤的心理。
“双减”政策是现阶段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体操教学培育人才革新的重要理念。“双减”政策的实施,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中小学在开展体操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开设体操教学的意义,立足当前“双减”政策基础,针对现阶段中小学体操教学存在的困境,采取有效的创新教学路径,并以此实现体操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