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与防控措施

2023-12-13 06:58
新农民 2023年31期
关键词:猪只猪群猪舍

李 能

(信宜市怀乡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广东 信宜 525324)

猪传染性腹泻是由猪传染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对猪群的生长和养殖收益构成严重威胁。猪传染性腹泻以其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的特性,使养猪从业人员面临极大的挑战[1]。因此,对猪传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体

猪传染性腹泻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病毒,为单股核糖核酸,具有囊膜结构[2]。猪传染性腹泻病毒粒子呈多形性,主要倾向于圆形。猪传染性腹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化学物质敏感。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猪传染性腹泻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其传播速度快。

1.2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猪传染性腹泻病毒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猪,特别是具有明显症状的患猪。患猪排泄物包括粪便和呕吐物,含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该病毒能够在猪场环境中存活一段时间,成为猪群中其他猪感染的源头。

猪传染性腹泻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健康猪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饲料、水源或接触带有病毒的环境(如地面、设备等)而感染。此外,病毒还可以通过猪场工作人员、车辆、工具等间接传播,加速疾病的传播。

1.3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腹泻流行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条件下,该病更容易在寒冷季节流行,这与病毒在低温环境中的稳定性增加有关。在寒冷季节,猪场内的传播速度更快,导致疫情的暴发更为频繁。另外,猪传染性腹泻的感染与猪的年龄没有明显相关性。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和发病,但哺乳仔猪、架子猪或肥育猪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母猪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猪群中变动较大,约15%~90%。

2 病理变化

猪传染性腹泻(PED)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肠道和淋巴系统。

肉眼病变:患病猪的小肠表现为膨胀和扩张,内含大量黄色液体,肠壁变薄,小肠绒毛显著萎缩,导致小肠的吸收功能受损,引发腹泻。

组织学变化:空肠段上皮细胞会出现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导致肠道屏障受损,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的脱落通常发生在腹泻后2 h左右,显示病变的快速发展。同时,小肠绒毛的长度也会明显缩短,与正常状态相比,绒毛长度与肠腺隐窝深度的比值降低。

3 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多样,但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和脱水[3]。受感染的猪在发病初期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保持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会出现水样腹泻,大量的黄色液体排泄,有时伴随着呕吐。病猪的体重会迅速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脱水症状,皮肤弹性减退,眼球凹陷。年龄越小的仔猪,病情越为严重。特别是在1周龄以内的仔猪中,常常在腹泻发病后2~4 d因剧烈地脱水而死亡,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对于那些在出生后立即感染猪传染性腹泻病毒的仔猪,病死率更是可达100%。与之相对,成年猪则主要表现为呕吐和厌食,相较于幼猪,其病情相对较轻。

猪传染性腹泻的早期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容易与其他猪肠道疾病混淆,因此,对症状的敏锐观察和分辨是临床诊断的关键。当猪群中出现以上症状时,特别是伴随水样腹泻和脱水现象,养殖人员应立即采取隔离、观察、诊断和治疗措施,以减少疫情扩散和死亡率的提高。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原学诊断

实验室采用电镜观察猪只的粪便样本,检测是否存在猪传染性腹泻病毒。电镜能够放大病毒颗粒,帮助鉴定病毒的特征,确保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此外,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检测猪只体内是否携带猪传染性腹泻病毒的核糖核酸,从而确认猪只是否感染传染性腹泻病。

4.2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是通过检测猪群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加以判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技术,能够检测猪群中传染性腹泻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在实验室中,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样本中的传染性腹泻病毒抗体,如果抗体水平升高,说明猪只曾经感染过传染性腹泻或接种过传染性腹泻疫苗。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猪只群体水平的诊断,也可以用于个体感染猪的诊断。

在实验室诊断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样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的标准化,减少误差,预防污染。同时,结合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猪只的感染状态,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 鉴别诊断

猪传染性腹泻与其他猪肠道疾病在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传播途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与传染性肠胃炎的区别:猪传染性腹泻病的致死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幼猪中,而传染性肠胃炎的致死率相对较低。猪传染性腹泻病的传播速度较慢,有较长的潜伏期,而传染性肠胃炎的传播速度较快,疾病暴发迅猛。其症状猪传染性腹泻病的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和脱水,而传染性肠胃炎既有呕吐也有腹泻,呕吐发生在采食前或后,而猪传染性腹泻病的呕吐主要发生在采食后。

与猪轮状病毒的区别:猪轮状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各种动物都可以感染,而猪传染性腹泻病主要感染猪只。猪轮状病毒多发生于7~14日龄的仔猪,而猪传染性腹泻病在各个年龄段的猪只中都可能发生。其症状猪轮状病毒引发的疾病主要以腹泻为主,而猪传染性腹泻病除了腹泻外,还伴随呕吐和脱水。

与大肠杆菌病的区别:大肠杆菌病(黄痢和白痢)主要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仔猪和10日龄以上的仔猪,而猪传染性腹泻病在各个年龄段的猪只中都可能发生。其症状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腹泻,不会出现明显的呕吐症状。使用敏感性抗菌药物可以控制大肠杆菌病,但对猪传染性腹泻病并不起作用。

6 防治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要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理粪便,保持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减少猪传染性腹泻病的传播[4]。要确保饲料的质量,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饲料。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猪只获得充足的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定期清洗和消毒饲料槽、饮水器等设施,防止细菌滋生,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哺乳仔猪传染性腹泻病的易感群体,因此,对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要格外注意。首先,保持产房的温暖和干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受凉。保持产房内空气流通,防止氨气积聚,影响猪只的呼吸健康。其次,提前为母猪提供足够的营养,保证母猪身体健康,提高产仔猪的抵抗力。母猪的产后护理要到位,确保产仔猪能够及时吸食初乳,获取足够的抗体。在产房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中要做到细致入微,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预防疾病的传播。

妊娠母猪是猪群的基石,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后代猪只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为了预防和控制猪传染性腹泻病的传播,必须加强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一方面,要为妊娠母猪提供高质量的饲料,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特别是在妊娠后期,母猪的能量需求增加,应适量增加饲料的供应量。另一方面,要经常清理粪便,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避免污染。为母猪提供干净的饮用水,保持水槽的清洁。定期进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患病母猪,防止病毒传播。

6.2 计划免疫

养殖人员应按照兽医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疫苗如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XJ-DB2株)、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SCJY-1株+SCSZ-1株)等,并在适当的时间给猪群进行接种。疫苗接种可以帮助猪只建立免疫屏障,提高它们抵抗猪传染性腹泻病的能力。在接种疫苗时,应当严格遵循疫苗的使用说明,正确地接种方法和时间。同时,定期进行疫苗的强化接种,确保免疫效果的持续性。在疫苗接种后,要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6.3 药物治疗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猪传染性腹泻,如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情,缩短病程。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应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另外,止泻药可以减轻腹泻症状,改善病猪的舒适度。常用的止泻药有洛哌丁胺、酚妥拉明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止泻药并不能治愈猪传染性腹泻病本身,只能缓解症状。同时,猪传染性腹泻病会导致猪体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严重时引发脱水和营养不良。因此,对于腹泻严重的猪,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及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常用的补液剂有葡萄糖盐水、生理盐水等;营养支持可采用高能量、易消化的饲料或特殊配方饲料。

6.4 加强日常防疫工作

养殖管理和技术人员应该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首先,要保持猪舍的清洁,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保持干燥。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猪舍进行定期彻底的消毒,特别是在猪群更替时,要做好猪舍的全面消毒。其次,要控制好猪只的密度,避免过度饲养导致猪只过度接触,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健康状况较差的猪只应该及时隔离,防止疾病扩散。最后,养殖人员要定期监测猪只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该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蔓延。定期请兽医进行疫病监测,确保猪只的健康。

6.5 紧急预防措施

一旦发现猪群中有猪传染性腹泻的症状,养殖管理和技术人员应该立即采取紧急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扩散。首先,要隔离患病猪只,将其转移到隔离猪舍,避免与健康猪只接触。隔离期间,要对隔离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杀灭病毒。同时,要加强猪场的出入口管理,限制外部人员和车辆的进入,避免病毒通过外部介质传播。对进入猪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保持猪场的封闭性。

在紧急情况出现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病毒灭活剂进行紧急消毒,提高猪舍内部的清洁度。同时,要通知兽医进行紧急处理,制定详细的防控方案,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7 展望

7.1 最新技术进展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猪传染性腹泻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一方面,在病毒研究领域,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猪传染性腹泻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变异情况。这为疫苗研发、病毒阻断等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在临床诊断方面,猪传染性腹泻病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疾病的早期诊断变得更加准确和迅速,为疫情的早期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生物安全技术的提升也为猪传染性腹泻病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更多手段。例如,智能化的猪舍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猪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即可报警,提高了疫情的应急响应速度。同时,新型消毒剂的研发应用,不仅提高了消毒效果,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了猪场的生态环境。

7.2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深入研究猪传染性腹泻病毒的变异规律和致病机制。病毒的变异是疫情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科学家们需要对不同血清型的猪传染性腹泻病毒进行系统研究,探究其变异规律,为疫苗的研发提供更多信息。同时,病毒的致病机制也需要深入了解,这有助于发现新的防控靶点,提高防控策略的精准度。

(2)科学家们需要针对不同血清型的猪传染性腹泻病毒,开展疫苗的研发工作。研发更加安全、高效的疫苗,提高养猪业的抗疫能力,降低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

(3)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疫情监测与预测系统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猪场的生产数据、疫苗接种情况、猪只健康状况等信息,建立疫情监测与预测模型,实现对疫情的实时监测和预测,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

(4)猪传染性腹泻病是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享疫情数据、防控经验和研究成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同时,加强与国际疾控组织的合作,及时了解国际疫情动态,做好疫情的国际防控工作。

8 结语

猪传染性腹泻病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猪传染病,对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猪传染性腹泻病的防治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多方面的合作。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疫情监测、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控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确保猪群的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猪只猪群猪舍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