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呼伦贝尔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有关问题的探讨

2023-12-13 06:58
新农民 2023年31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资源

王 伟

(内蒙古阿荣旗查巴奇鄂温克族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阿荣旗 162757)

湿地资源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生物多样性演替化中不可替代的生态资源。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明确湿地、森林和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享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物种基因库”的美誉。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生态功能包括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过滤水质、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通过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退耕还湿、有害生物防治、栖息地恢复、湿地植被恢复等,恢复了一批退化湿地面积,改善了部分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丰富的湿地资源是野生动植物重要的栖息地、繁殖地,保护好湿地资源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呼伦贝尔湿地概况

呼伦贝尔市地形地貌以大兴安岭为主要制高点,有嫩江和额尔古纳河两大水资源系统,河流3000余多条,湖泊500余个,年降水量300~500 mm。其中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草甸湿地,湿地面积299.28万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1.81%。呼伦贝尔地方林草部门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13处,面积达139.4万hm2,覆盖全市8个旗县。呼伦贝尔冬季寒冷漫长、最低温度达到-48℃,夏季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上升明显,独特的气候给野生动植物修身养性提供了极佳的空间,呼伦贝尔特殊的地理气候孕育了大雪原、大湿地使呼伦贝尔市湿地资源生态服务产品的发展具有突出的优势。开发湿地旅游产业,要因地制宜选择本地区既有经济效益,又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这也是保护湿地和湿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呼伦湖湿地、辉河湿地、莫尔格勒河湿地、二卡湿地,以及伊敏河、海拉尔河等较大的流域湿地被视为“呼伦贝尔高原的肾脏”,哺育着这片茫茫大地上的万物生灵,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生息息及草场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湿地公园的设立,对境内湖泊、河流等湿地的保护和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呼伦贝尔市湿地公园的设立多为依托湖泊、河流及沿岸重要湿地而建;根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汇入额尔古纳河干流,沿河两岸原始森林密布,动植物资源丰富,为保护根河及沿岸湿地生态系统,设立了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境内较大河流主要有海拉河支流免渡河,河流纵贯湿地公园,构成覆盖全景区水系网络,湿地公园的设立,有效保护了免渡河水系湿地资源。

目前,呼伦贝尔市湿地保护责任网已覆盖14个旗市和6个市直属林业局,湿地保护网络已基本形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效保护了界内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及其生境免遭过度的人为干扰和破坏。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其保护价值主要在于保护呼伦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辉河湿地是呼伦贝尔草原东部最大的一条沼泽、湖泊型带状湿地,是东北亚乃至全球重要的生态屏障,对维护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鸟类。额尔古纳自然保护区内湿地类型丰富,拥有河流、沼泽、滩涂等多种湿地类型,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草甸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区域内赖以生存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2 湿地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周边经济发展状况。呼伦贝尔地区湿地与草原、农地相接的特性决定耕种、放牧、牧民取水、牲畜用水等活动会进入湿地区域。此外,呼伦贝尔市地处中俄蒙边境,众多界河属湿地的保护一部分,又属少数民族聚集地,对于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不仅涉及边境国家关系,同时也关系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关乎边疆稳定与民族团结。目前来看湿地周边农牧民生态生活状态基本稳定,但湿地保护也给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带来了影响,尤其是对被划定在各类保护地内的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牧民的居住地、草地利用等生产活动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冲突。如何妥善处理湿地保护管理土地权属与农牧民耕地、草地承包使用权的问题,如何处理湿地保护与农牧民居住社区的关系,做到既要保护好湿地,同时也能充分尊重和合理处理农牧民对湿地的朴素需求,是未来在呼伦贝尔湿地保护乃至全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工作中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2)湿地占用审批制度尚未建立。为满足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需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加强了与林地、湿地、水、草地资源的调查衔接,并将“湿地”调整为一级地类。国家和自治区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批准征收、占用湿地要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进行。但目前关于湿地的征占补偿制度尚未建立,占用审批程序、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评估评价制度、补偿标准还未明确。湿地的利用仍然包括在(或参照)林地、草地或保护地等土地权属范围内进行审批和管理。

(3)湿地保护修复的科技支撑能力有待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技术指南有待完善;湿地保护修复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预警、巡护能力亟待加强;全国湿地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建立;基层湿地保护管理机构人员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4)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少,资金获得渠道单一。由于近几年投入资金量偏大的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全部批复给呼伦湖流域综合治理,中央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也仅有呼伦湖保护区满足申报条件,呼伦贝尔市湿地公园等其他湿地保护资金仅来源于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就湿地资源面积来看,呼伦贝尔市占全内蒙古自治区近一半,湿地资源巨大,生态区位重要,仅依靠目前国家投入的保护资金来维持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难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的需要。

3 湿地保护与修复采取的措施

(1)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湿地保护管理涉及许多行业与领域。为确保湿地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依据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协同实施,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牢固树立“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思想,做好规划实施管理工作,推动规划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并建立湿地保护修复评价考核指标,完善相应奖惩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

(2)强化工程管理。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机制和重大工程监测评估体系,结合职能抓好主要指标及任务的细化分解。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施工,切实加强日常监督指导,定期开展监测评估,适时发布结果,并作为今后湿地补助项目资金申请必要条件,项目结束后,建设单位要进行自验,按照财务管理规定进行项目审计。

(3)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湿地保护和恢复的资金可通过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争取加大国家财政的资金支持力度;各级地方政府将湿地保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计划;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市场经济的有利条件,吸纳社会资金,用于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湿地保护建设投资体系;加强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项目资金。

(4)加强国际合作与宣传教育。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湿地保护理念、技术和经验,提高工程项目的实施水平和效果,并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湿地保护修复的理念和方案。同时湿地保护作为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通过形式多样的手段,提高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创新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和修复模式,适当开放自然资源丰富的重大工程区域,让公众深切感受湿地保护和修复成就,提高重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成效的社会认可度,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视湿地、关心湿地,共同维护地球上不可缺少的湿地资源的大环境大趋势。

(5)加强湿地生态红线管理,合理划定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湿地范围,公布湿地名录,落实到具体湿地斑块。确保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湿地性质不改变,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退化。根据目前呼伦贝尔市湿地资源分布,将落入湿地生态评价及生态功能重要的区域,如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及重要水源涵养区域等纳入湿地保护红线的保护范围内,以各类自然保护地为依托,加强湿地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6)加强重点湿地保护。加强重点河湖源头湿地保护,以封禁措施为主,重点加强水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改善水鸟等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改善湿地水生态环境,适度开展水系连通、生态补水等措施,恢复和重建湿地植被。加强对呼伦湖等自然湿地和地方重要湿地的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增强湿地生态功能。

(7)结合各保护地内的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同流域除保护地之外的空白区域保护建设工程合并形成流域保护,同时构建生态走廊和以保护地为单元的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8)强化以湿地自然保护地为基本单元,以河流为串联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濒危物种种群保护的全流域保护理念。

(9)建立健全配套基础设施,制定自然教育体验规划,构建自然教育体验网络。定期开展各湿地自然保护地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实行建档立卡,完善古树名木的保护体系。

(10)构建互联互通的重要生态系统监测信息平台,逐步完善红外影像、卫星遥感监测体系的“天、地、空”一体智慧管护监测系统,加强湿地资源及周边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实行生态定位站监测水平科学化,日常管理规范化。

4 湿地保护建设成效

(1)通过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及政策,全市在湿地保护与恢复、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方面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2)不断强化基层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了一批湿地监测监控设施设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网络、监测网络,湿地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和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3)湿地恢复的成效进一步提升。通过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退耕还湿、有害生物防治,针对水土保持功能差的林地,开展水体汇水区山体的植被修复,提高周边山体森林、草原植被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减少面源污染风险,保证了湿地资源水质。

(4)提高政府、非政府组织、当地社区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能力,加强湿地周围区域各有关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协调,建立部门间的公共决策协商机制,以采取协调一致的湿地保护行动。探索湿地的合作共管等新型综合管理途径,鼓励并引导当地居民和社区组织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使公众在湿地保护中受益,同时进一步增强当地民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5)实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良性循环,以促进呼伦贝尔市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生态、经济、社会三效得到显现。一是生态效益,科学保护和修复湿地的进程,维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改善湿地生态状况,使湿地功能效益得以充分发挥,湿地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重点区域湿地生态环境稳步提升。二是社会效益,湿地资源保护建设管理工作是全社会人人参与的社会工程,通过社会面的参与实施以及后续的科普宣教等活动,加深湿地与水、湿地与野生动物、湿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了解和认知,推进湿地保护进入社会主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思想在全社会的贯彻落实。三是经济效益,湿地保护与修复将有效制止湿地的过度利用,使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和发展,也促进生态旅游、生态种养、自然教育等产业的发展,能广泛吸纳工程区周边剩余劳动力参与到湿地保护恢复工程、湿地自然教育等工作中,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湿地保护规划实施与科学合理利用开发同步发展。与此同时,维护我国淡水资源安全、减少洪涝灾害等潜在的间接效益也是极为可观的。

呼伦贝尔通过实施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湿地得到有效治理,面积不断增加,区域生态安全得到全面提升和保障,湿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水源涵养更加丰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形成湿地资源空间集约高效,人居环境适宜,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湿地空间格局。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资源
复兴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资源回收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城市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银色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