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文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
大数据时代是信息技术快速更迭的时代[1],信息技术发展为提高林业管理工作质量创造了契机,这也是林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林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能够促进林业经济产业链整合、提高林业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管理业务的信息共享共用[2],实现林业管理工作迈向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阶段。目前许多地区都十分重视林业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总体看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管理体系、数据功能建设、大数据应用机制等方面稍显不足。
首先,业务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虽然近年来林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颇具成效,尤其是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化业务联动模块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共享空间,但是由于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采集渠道有一些差异,相关的应用技术规范与数据标准也没有完全实现统一,因此信息共享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信息孤岛”现象时有发生。举例来看,2021年某地区在一次森林火灾救援模拟演练中,由于气象小组和数字监控小组的上传数据格式存在不同,需要转码才能在平台显示,无形中拖延了时间,直接导致部署救援工作缓滞,错过了救援的最佳时机。
其次,业务部门间信息响应速率不同。信息响应需要不同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各自发挥应有职能才能提高管理的协作效应,如果信息响应不同步,就会影响到统一指挥体系的及时运行,在管理资源的统计和调用等任务中会降低效率。目前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形成统一的响应制度,不同业务部门的管理流程及环节的响应速率都存在差异,衔接的有效性不足。例如上述的森林火灾救援模拟演练中,气象小组数据响应最及时,其他部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迟现象。响应速率不同是联动性不足的一种表现,会制约不同业务部门联动的效果,因此值得重视。
首先,一些地区林业相关数据采集功能建设不完善。在现有大数据模型支持下,林业管理部门已经初步实现了情报信息支持功能,通过相关采集装置可以对采集现场的相关信息进行准确搜集和展示,但是目前功能仍然不够完善。例如在自然基础信息监测中,采集人员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到现场进行雨水信息采集,凭借移动视频装置进行智能化操作,由于整个采集区域是固定的,一旦现场出现了意外情形,像温度的骤然下降等都会导致数据采集不精准现象发生。这就要求数据采集功能建设的预案要准备充分,要考虑到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另外一旦关键信息被遗漏,则会影响到数据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从而影响管理决策。
其次,决策研判辅助功能建设不完善。当出现森林火灾等突发事故发生后,林业管理者需要借助信息进行事件判断,然后才能制定可行性方案。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信息决策研判辅助功能不够完善,科学性体现得不足,决策者更多地依赖过往经验进行研判,信息辅助效果没有更好地体现出来。举例来看,当秋冬季节的森林火灾事故发生后,救援力量的调集需要根据灾情规模进行衡量,但是实际指挥中对局势变化的综合判断不足,林区风向、昼夜温差、土壤类型等指标要素没有被信息系统充分感知,导致救援人手不够,造成了本应可以避免的损失。
首先,数据库工作效率有待提升。许多地区林业部门大数据管理系统需要处理庞大的数据量,涉及林区基础数据、森林危险源数据、预警事件数据等,这些数据的保管、使用、调阅、核对等工作量都很大[3]。而且有些数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更新或修改,数据库也需要定期进行技术优化或升级,但是目前一些地区对数据库系统不够重视,对数据库系统应用的日常管理不足,一定程度影响了大数据系统应用效果。
其次,数据库管理流程过于冗繁。例如在启动林业监测系统的联动通信网络时,需要进行多级指令审批,整个流程过于复杂,耗费时间也比较多,而且林业监测系统框架内的指挥中心在统筹分析、数据共享、记录方面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平台运行维护质量有待提升。大数据平台的运行中,每个部门都需要有一个管理人员与数据支撑平台进行对接,负责日常数据的上传呈报,并且要与各个数据库完成信息对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除了具备林业专业知识能力外,还需要一定的网络技术及网络运行维护能力[4],但是目前来看平台运行维护质量不高。
首先,提高信息共享程度。林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管理信息共享程度如果过低的话会影响整体联动性发挥[5]。应当重视信息共享的重要性,提高信息共享程度。一方面要统一数据标准,适当均衡不同业务部门信息化建设投入,实现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统一,不留信息沟通死角,避免出现信息孤岛,保证在森林火灾等应急救援工作中信息能够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应当对各业务部门进行充分调研,真正了解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和困难,牢牢把握提升信息化建设这一目标,增加模拟演练次数,在模拟演练中检验信息共享质量,检测是否存在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漏洞,有漏洞尽快弥补,以此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联动效果。
其次,提升信息响应效率。信息响应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急管理信息功能实施效果[6]。目前针对响应效率低下的问题,林业信息中心要做好协调工作,在面对突发事件中能够有机协调各业务部门和一线人员的总指挥。一方面应当依托信息化管理框架,加快感知网络对林区的全覆盖,尤其是对偏远林区要尽快实现信息数据全覆盖、全汇聚,保证感知终端与平台实现全接入、全联通、全融合;最终提升各业务部门对潜在风险的预先感知和研判防范质量。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基层管理机构装配配备标准与规模,通过配备移动式、便捷式应急通信装备,与卫星系统进行连接,这样可以保证在通信运营商网络出现故障时有备用通信。在一些偏远林区遇到自然灾害时,通信经常发生故障,这时候卫星通信、无人机通信等现代信息化工具就可以发挥响应功能,实现信息畅通无阻[7]。
首先,提升数据库工作效率。一些地区目前存在着数据库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未来应当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实现大容量存储、多格式兼容的格局。另外还要建立信息专题数据库,数据库要按照管理类型等级分别构建子集专题数据库,包括自然灾害、地理生态、植被生长、应急演练等,这样就可以在使用时能够快速检索出来。专题数据库的信息是独立存储,拥有独立的计算模块,因此不会产生互相干扰现象[8]。
其次,优化系统管理分析功能。应当结合近10年来的应急管理案例数据做一次系统分析功能的优化,检验系统分析功能是否满足管理需求。对于那些不理想的系统模块单元要尽快进行优化,例如增加自动分类筛选、高频率提取等方式,提高分析功能效用。
最后,简化信息调用流程。目前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调用过程中。信息调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未来应当适当简化信息调用流程,发挥视频等信息价值。例如通过在信息管理平台增加共享模块,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视频信息的线上多端共享,在权限范围内可以下载相应的信息内容,充分发挥各类管理信息的效用。
首先,挖掘平台运行潜能。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平台运维,充分利用好数据库内的数据资源。例如在林业资源统计中,通过数据服务支撑模块可以迅速整合各职能单位已有的力量、物资、植被基础数据、动态监测数据等,然后将其接入运维的共享数据和感知网络数据中,这样可以形成覆盖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昼夜温差、雨水情况等统一数据汇聚平台。平台可以按照数据规范规则,进行初始业务数据的扫描、监测和比对,识别出数据资源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最终输出符合规范的数据资源,为林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数据支持,让决策者利用平台实现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及时监控等。
其次,打造智慧协同平台运行体系。智慧协同平台运行体系包括监督管理、政务管理、监测预警、指挥、决策支持这5个业务应用域即可。例如监督管理应用于能够运行林区的植被分布、林木生长、植被覆盖率等信息数据,为管理工作提供帮助。又比如监测预警应用于能够对综合风险进行评估,对火灾进行监测预警,对互联网舆情进行监测,监测预警应用域可以实现全面监测预警。还有决策支持应用域能够发挥“智能大脑”作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出调度指挥的建议方案,辅助决策者作出科学合理的指挥决策。
最后,构建安全可靠的运行保障体系。林业管理者应当遵循“零信任”的安全理念,规范用户访问认证、全程操作记录、安全风险预测、非法行为溯源、安全事件查处等相关内容访问调阅权限。建立集智能化、可视化、标准化于一体的运维保障体系,才能有助于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调度、智能运维”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首先,加快推动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建设。围绕安全监测、林业领域安全监测、自然灾害监测、区域风险隐患监测、应急救援现场实时动态监测等应用需求,通过物联感知、卫星感知、航空感知、视频感知、全民感知等多种手段途径满足安全隐患和日常管理数据的全面感知要求,重点实现感知对象全覆盖、感知终端全接入、感知手段全融合、感知数据全汇聚。
其次,构建应急指挥信息门户网。增加应急指挥大厅、值班室等物理场所,接入指挥信息网,建设大屏显示、音频扩声、视频会议、通信调度、图像接入等基础支撑系统,利用数据共享交换机制与其他部门交换数据。通过应急指挥门户、大屏、PC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电话传真等手段,开展值班值守、突发事件接报、协同会商、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应急演练等业务。通过短信通知、广播电视、互联网多媒体等方式向公众发布救援进展等信息。还要依托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或地方政务云中心,实现对海量、多源的风险监测数据的快速分析处理,以满足本地区开展林业监测预警业务的需要。
最后,加大大数据专业人才保障力度。人才是信息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条件[9],大数据专业的人才在林业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十分重要,未来应当注重大数据专业人才作用的发挥,一方面考虑在管理队伍中充实大数据专业的相关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可以与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合作,由其提供专业的大数据技术服务,以此满足未来林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文以大数据时代林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目前林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总体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研究发现,大数据时代下林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整体联动性、平台运维中存在一些短板,影响了林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林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是新时代提高林业部门公共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林业事业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内涵的体现,因此提高大数据时代林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有利于满足林业生产经营、林业产业化发展等现实需求[10],未来应当有针对性地加以施策,提高信息化建设的适应性和有效性。